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570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1.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精品.docx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精品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

  篇一: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2019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世界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第1课人类的形成人类起源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发展而来。

  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分类中国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①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②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③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④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氏族①母系氏族(只知其母,不知其父);②父系氏族(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亚非文明与大河有关)﹡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被称为文明古国的原因:

出现了国家,最先进入了奴隶社会。

  一、金字塔的国度——古代埃及(尼罗河)﹡国家的出现、统一及灭亡①公元前3500年,尼罗河沿岸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②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③公元前15世纪,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

  ﹡金字塔(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古埃及国王权力的象征。

  胡夫→金子塔。

  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国王尊严的象征。

  哈佛拉→狮身人面像。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古巴比伦(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公元前3500年以后,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三、古代印度(印度河流域、恒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一些小国。

  后来,雅利安人入侵古代印度,征服当地居民并事和行政大权)。

  ②被统治阶级:

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二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③特点:

各个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

  ④影响:

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四、古代中国的分封制:

公元前2070年。

  地点:

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五、古代文明多发生在大河流域的原因答:

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河水定期泛滥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古希腊文明(西方文明与海洋有关)一、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历时约800年)发祥于克里特岛二、雅典城邦(公元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的繁荣1、建立:

前8世纪。

  2、发展:

前6世纪,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3、繁荣鼎盛:

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执政期间。

  ﹡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繁荣表现:

①经济:

雅典近海,海上交通便利,工商业发达;②政治:

伯利克里扩大公民的权利,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利机构公民大会;③文化教育:

伯利克里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启示:

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社会的发展能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评价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

积极影响:

它为雅典的昌盛提供了政治上的条件和保障,把古代世界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成为一种典型范例,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也产生一定影响;局限性:

它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能够享受到民主权利的成年男性公民只占雅典人口的16。

  三、斯巴达城邦的繁荣﹡①经济:

斯巴达地处内陆,以农业为主;②政治:

少数奴隶主贵族专制;③文化:

崇尚武力,注重军事训练。

  四、罗马共和国的兴亡(建立时间:

公元前509年)(公元前8世纪,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布匿战争:

①时间:

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②原因:

争夺地中海霸权,掠夺资源与奴隶③对战国家:

罗马迦太基。

  ﹡罗马帝国的建立①背景:

公元前1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

  ②过程:

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

  五、罗马帝国的分裂及西罗马帝国的灭亡(罗马帝国:

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与中国两汉同期)①395年,内外交困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西罗马帝国:

395年~476年)–②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标志着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

  罗马六、历史发展线索罗马城邦→罗马共和国罗马→帝国帝国分裂(前8)(前6)(395年)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一、日本1世纪前后,日本开始出现奴隶制国家。

  大和不断征服扩张,于5世纪统一了日本。

  二、大化改新(时间:

7世纪中期)1、背景:

日本的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改革势在必行。

  2、内容:

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3、意义:

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和伊斯兰教的诞生(穆罕默德)1、背景:

六世纪末七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大部分地区尚未形成统一的国家。

  争夺水源和牧场,部落间相互仇杀。

  在内部矛盾丛生、商路不畅,引起商业衰落、生产停滞和外部势力入侵。

  在这种形势下,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

  2、过程:

610年,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并在麦加传教,622年,穆罕默德带领教徒出走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加速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632年,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

  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一、等级森严的欧洲封建社会1、法兰克王国的兴起:

5世纪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法兰克王国。

  1453年)西罗马帝国(476年)2、查理·马特改革——封君封臣的封建等级制度内容:

8世纪前期,查理·马特任宫相时,改变以前无条件赏赐贵族土地的做法,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

  得到封地的人必须为封主服兵役。

  3、特点:

西欧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在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

  4、罗马教会的地位:

政治: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经济:

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土地所有者,思想:

是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1、地理位置:

城市多兴起于交通便利、相对安全、容易获得廉价原料和销售产品的地方。

  2、著名代表城市:

意大利的威尼斯、英国的牛津、英国的曼彻斯特。

  3、意义:

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

  它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和商人、银行家等等。

  富裕商人和银行家发展成早期资产阶级。

  他们的出现,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准备了条件。

  三、拜占廷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灭亡1、繁荣:

拜占廷帝国的商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在这里保存下来。

  著名的圣索非亚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

  2、衰落:

①帝国穷兵黩武,四处征讨,造成国库空虚,财尽民穷;②外族入侵;③专制统治激化了国内的阶级矛盾。

  3、灭亡:

15世纪中期。

  君士坦丁堡被土军攻陷,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拜占廷帝国终于灭亡了。

  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一、希波战争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2、希波战争①过程: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

  ②结果:

公元前5世纪中期,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1、马其顿王国:

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于公元前4世纪后期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路线:

亚历山大大帝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

  然后回师占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帝国,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影响:

①积极:

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②消极:

战争带来灾难,充满暴力。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1、扩张:

公元前27年以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

  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

  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广阔的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2、文化传播及其影响:

一方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另一方面。

  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的广大地区。

  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一、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发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教文化。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建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创造了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阿拉伯人加以改造,12世纪初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

  16世纪时写法已与现在的写法基本一致。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什么重要作用?

(1)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和交往。

  

(2)推动了数字等自然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三、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①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如:

传播阿拉伯数字)②翻译保存了许多希腊著作;③创立了完整的代数学;④医学成就突出。

  拉齐斯的《医学集成》、依本·西拿(医王)的《医典》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四、丝绸之路——连接东西方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道路五、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及《马可·波罗行纪》﹡1217年马可·波罗从威尼斯出发,1275年到达中国元朝的首都(元世祖忽必烈在位),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以后,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后口述了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由其一位狱友记录成为《马可·波罗行纪》一书。

  ﹡《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友好往来。

  六、和平交往的意义:

和平交往是主旋律,传播了世界先进文化与生产力。

  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对人类整体文明的进步产生了持续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第8、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创立时间:

公元前6世纪;地点:

古印度;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教义:

众生平等,忍耐服从,灭欲;经典、节日:

《大藏经》,成道节、浴佛节﹡基督教创立时间:

公元1世纪;地点:

巴勒斯坦;创始人:

耶稣;教义:

耶稣就是“救世主”,死后可以升入“天堂”;经典、节日:

《圣经》,圣诞节、复活节﹡伊斯兰教创立时间:

公元7世纪;地点:

麦加;创始人:

穆罕默德;教义:

只有唯一的真主安拉,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经典、节日:

《古兰经》,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共同特点:

三大宗教均产生于亚洲,教义中均宣扬“忍耐顺从”;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三、耶路撒冷被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视为“圣地”。

  耶路撒冷成为伊斯兰教仅次于麦加、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

  ﹡三大宗教迅速传播的原因:

1、宗教让苦难中的老百姓有了精神寄托,所以为广大人民所接受。

  2、统治者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其统治者的利益。

  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一、文艺复兴——“人的发现”﹡时间及地点:

①14世纪前后,开始于意大利;②15至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背景:

①14世纪前后意大利出现手工工场,最先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②欧洲封建教会对思想文化的摧残和对人们进行思想世界的控制。

  ﹡根本原因:

意大利资本主义经济萌芽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基础)。

  ﹡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新兴的资产阶级文化)。

  ﹡特点:

借古典文化宣传。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①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意大利),代表作:

长诗《神曲》;②文艺复兴的艺术家——达·芬奇(意大利),代表作: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③文艺复兴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英国),代表作:

《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

  ﹡意义:

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从文艺复兴的先驱和新航路的开辟者身上你看到了什么精神?

勇于探索、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精神¤启示:

思想解放促使人们思想解放,开拓进取,敢于思考,勇于实践,促进社会的变革与进步。

  二、新航路的开辟(始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世界的发现”﹡原因:

①经济原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商品经济活跃,要求扩大市场;②社会根源:

欧洲人狂热地追求货币和黄金,成为开辟新航路的主要动力。

  ﹡新航路开辟的客观条件

(1)地理知识的增加(如地圆学说)、地图绘制的改进。

  

(2)罗盘针的运用。

  (3)造船技术的改进。

  (4)葡萄牙、西班牙的支持。

  主观条件船员的毅力和精神等¤﹡过程:

①迪亚士:

葡萄牙资助,1487~1488年,绕过非洲最南端,并发现好望角,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洋的航路;②哥伦布:

西班牙资助,1492年,到达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③达·伽马:

葡萄牙资助,1497~1498年,到达印度,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大陆的新航路;④麦哲伦:

西班牙资助,1519~1522年,完成了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再返回欧洲的环球航行。

  ﹡影响:

1、科学意义:

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2、经济政治方面:

①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世界经济开始一体化。

  ②欧洲的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3、消极影响:

新航路的开辟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掠夺的道路,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相继走上了殖民扩张掠夺的道路,造成了亚非拉国家的贫穷和落后。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

  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2、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篇二: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详细知识点汇总第1课十月革命一、二月革命1、原因(背景):

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2、时间:

1917年3月任务:

推翻沙皇统治3、性质:

4、结果:

5、两个政权并存: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主要权力)、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二、十月革命1、原因:

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战争,激化矛盾2、时间:

地点:

彼得格勒领导人:

4、性质:

1918年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启示:

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6、1918—1920年苏俄三年国内战争粉碎外国干涉和国内叛乱(7、十月革命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十月革命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新”在把社会主义和市场相联系)1、原因:

为了恢复被战争破坏了的经济2、时间与领导人:

年,列宁3、内容:

4、作用:

促进了5、启示:

①改革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勇于改革创新;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2、政治:

年,成立(最早4个加盟:

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白俄罗斯、俄罗斯)俄国名称:

沙俄(1917前)—苏俄(1917-1922)—苏联(1922-1991)—俄罗斯(1991至今)二、斯大林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1、经济:

实行①时间:

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②作用:

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大大加强,工业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政治:

颁布,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治体制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三、斯大林模式1、基本特点: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2、评价:

斯大林模式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进一步发展。

  3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一、巴黎和会1、目的:

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重新安排2、时间:

1月-1919年6月3、参加国:

27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中国和其他弱国无权)4、操纵国:

英、法、美(三巨头:

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5、实质:

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6、结果:

1919年6月,协约国同战败国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主要内容:

(1)领土: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2)军事:

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总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地区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3)政治:

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4)赔款:

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5)殖民地:

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最能巴黎和会分赃性质)。

  (《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在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从而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的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确立凡尔赛体系:

《凡尔赛和约》加上对奥和约、对土和约、对匈和约、对保和约。

  构成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秩序8、国际联盟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由英、法两国操纵,是战后帝国主义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工具二、华盛顿会议(对亚太地区的安排)-1、目的:

协调列强在亚洲、太平洋地区利益(尤其是2、时间:

年地点:

美国华盛顿3、参加国:

美、英、法、日、意、荷、比、葡、中4、操纵国:

美、英、日5。

  :

1922年,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及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影响:

《九国公约》打破了一战期间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使中国又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持的局面,为美国在中国扩张提供了方便。

  6、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延续,它立了帝国主义列强在统治秩序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了一战后国际新秩序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一战后世界格局,它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世界统治秩序,但没有消除矛盾,还加深了战胜国与战败国矛盾,战胜国内部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国家的矛盾,所第4课经济大危机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原因: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引起生产过剩2、时间、地点:

1929年首先爆发于美国,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3、特点:

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4、影响:

①经济危机使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②经济危机激化社会矛盾,引发政治危机,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走向。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二、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改革,“新”在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指导)1、1933年,罗斯福2、目的: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3、特点:

经济宏观调控,加强国家计划性)4、措施:

①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②中心措施:

对指导,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③对农业调整,让农民缩减耕地,屠宰牲畜,由政府付款补贴④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减少失业。

  5、作用成效意义:

固与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利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局限性: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5、罗斯福新政给我们的启示:

(1)改革创新是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2)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计划和市场相结合;(3)要实事求是,一切从本国国情出发,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4)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

  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法西斯是有史以来最反动的政权。

  法西斯对内专制恐怖独裁,对外侵略扩张)一、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德国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2、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标志:

3、影响:

4、德国法西斯恐怖统治表现:

(1)1933年希特勒上台,集总统总理于一身,称国家元首。

  

(2)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及进步人士;(3)解散一切工会,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4)强化专制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5)加强思想控制。

  焚毁大量进步书籍,妄图毁灭人类先进的思想文化成果。

  (6)德国法西斯还掀起迫害犹太人狂潮。

  二、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922年,最早)1、背景:

一战后,意大利经济衰退,政治混乱,社会矛盾尖锐2、标志:

墨索里尼上台,建立法西斯专政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1、背景: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引发政治危机2、标志:

3、影响;四、1937年,德意日轴心国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形成,对世界和平构成严重威胁比较:

遭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打击,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克服了经济危机,德国、日本则走上了法西斯专政道路,这主要由于各自的历史传统、政治经济条件不同。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一、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1、时间:

9月地点:

德国慕尼黑2、操纵国:

德、意、英、法首脑希特勒、墨索里尼、张伯伦、达拉第签订慕尼黑协定。

  3、内容:

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4、慕尼黑阴谋把二、绥靖政策1、定义:

英法等国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安抚法西斯侵略者,希望把法西斯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人们把这种政策称为绥靖政策2、实质:

西方大国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维护本国利益,求得暂时和平。

  3、影响:

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二战爆发。

  (启示:

要坚决抵抗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三次突袭事件)1、原因:

①根本原因:

②历史原因: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内部所隐含的矛盾③直接原因: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④其他原因:

英法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2、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全面爆发。

  3、1940年德国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北欧许多国家,德国对英国发动了“不列颠之战”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扩大①苏德战争的爆发: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突袭),二战扩大。

  ②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袭珍珠港(突袭),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1、原因:

法西斯的疯狂侵略,威胁到整个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打败法西斯2、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英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