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大时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354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六大时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十六大时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十六大时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十六大时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十六大时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十六大时间.docx

《十六大时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六大时间.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十六大时间.docx

十六大时间

十六大时间

  篇一:

中共一至十六大的召开时间与地点

  一大是: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的;二大是: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召开的;三大是: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的;四大是: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召开的;五大是: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召开的;六大是: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七大是: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召开的;八大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的;九大是: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大是: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大是: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二大是: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的;

  十三大是: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四大是: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五大是: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的;十六大是: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十七大召开时间:

2007年10月15日-21日。

  篇二:

党从一大到十六大的会议时间、地点,以及会议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7月成立以来,共召开过十六次全国党代表大会。

历次全国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一大: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先在上海、最后一天移至浙江嘉兴南湖举行。

二大: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三大:

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

  四大:

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

  五大:

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

  六大:

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莫斯科举行。

  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

  八大: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

  九大:

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十大: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十一大: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二大:

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

  十三大:

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

  十四大: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五大: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十六大:

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历届大会

  时间

  地点

  会议主要内容

  一大1921年上海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二大1922年上海1、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⑴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

⑵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3、瞿秋白在其中最早提出“统一战线”的概念

  4、中共二大之后,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为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而斗争的新征途。

  三大1923年广州1、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同时保持共产党在组织上、政治上的独立性。

  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国共合作基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四大1925年上海1、大会的中心议题是:

如何加强党对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的领导,以及在宣传工作、组织工作和群众工作方面如何迎接大革命的高潮。

  2、四大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3、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

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4、大会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五大1927年武汉1、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接受共产国际执委会第七次扩大会议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案,纠正陈独秀的机会主义错误,并决定党的重大方针政策;

  2、五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六大1928年莫斯科1、大会肯定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确定:

⑴革命的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⑵革命的中心任务:

工农民主专政的实现和反帝反封建;⑶革命的力量:

工农阶级;⑷革命的前途:

社会主义;⑸革命的形势:

两个高潮之间,新的高潮即将到来。

  2、批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和王明的左倾盲动主义,提出加强当的无产阶级基础。

  3、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七大1945年延安1、大会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阐述,从而使其作为一个科学的概念被正式确定下来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2、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

  八大1956年北京1、大会讨论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确立把工作中心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任务:

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

  3、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会议主要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⑴提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新结论,作出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重大战略决策;⑵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⑶强调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重要

  性;⑷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重申了党反对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

  4、陈云提出改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的方法:

以国家集体经营为主体,以个人经营为补充;以计划生产为主体,以在国家许可的范围内的自由生产为补充;以国家市场为主体,以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为补充(“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九大1969年北京1、会议讨论并通过了林彪代表党中央作的政治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

其中党章把林彪作为“毛泽东同志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

  2、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十大1973年北京十大的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十一大1977年北京1、大会总结了同“四人帮”的斗争,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重申在本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根本任务。

  2、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二大1982年北京1、明确规定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制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提出建设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高度精神文明,制定了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的根本方针,强调要把党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2、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做了重要补充: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3、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十三大1987年北京1、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2、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十四大1992年北京1、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

  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4、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十五大1997年北京江泽民代表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

  1、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大会指出:

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做全面部署;⑷确立跨世纪发展宏图;⑸明确回答了邓小平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十六大2002年北京江泽民代表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

  1、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

  3、十六大报告一个鲜明的亮点和特色,就是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系统地深刻地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十条基本经验。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这个重要论断,体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揭示了发展与执政、兴国与执政的内在关系,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发展为己任,以兴国为目标,以富民为取向。

同时也表明,在党面临的一系列任务中,发展始终是第一位的任务,根本任务、中心任务。

党和国家其他任务都要围绕这个“第一要务”来进行。

  6、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篇三:

中共一大——十六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题

  中共一大——十六大的召开时间、地点与主题

  党的一大: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党的二大:

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922年,中共二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现阶段的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是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二大为中国各民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党的三大:

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3年,党的三大召开,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国共合作,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上的独立性。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党的四大:

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5年四大召开,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四大的缺点和不足是:

虽然提出了领导权的问题,但对于如何争取领导权,缺乏具体明确的方针,只讲对群众运动的领导权,而完全忽视了对政权和武装力量的领导权。

提出了农民是革命同盟军的问题,但没有提出土地革命这一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思想。

  党的五大:

大革命洪流中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7年五大召开,大大虽然批判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但对争夺革命领导权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如改造武汉国民党、改造武汉国民政府、组织和扩大党对革命武装的领导等问题,均未做出切合实际的回答。

大会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实质和危害也缺乏深刻的认识。

五大实际上并未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党的六大:

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的代表大会

  1928年六大在莫斯科召开,中共六大制定的路线基本是正确的,对后来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这次会议也存在着缺点,即对中间阶级的作用、反动势力内部的矛盾

  缺乏正确的估计和政策,特别是对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仍旧把城市工作放在全党工作的中心,这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消极的影响。

党的七大:

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45年七大在延安召开,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是七大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大会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概括为三大作风。

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党的八大: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1956年八大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我国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是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党的九大:

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69年九大召开,九大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合法化,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的指导方针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

文化大革命中的大会

  1973年党的十大召开,继续了九大的“左”倾的错误。

  党的十一大:

文化大革命中后的首次大会

  1977年党的十一大召开,虽然宣告“文化大革命”已经结束,但仍然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和实践。

直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将党和国家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从而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党的十二大: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1982年十二大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

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党的十三大:

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87年十三大召开,十三大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大会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这一论断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大会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大会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经济发展分三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党的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后,为党的十四大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这次大会作出了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

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党的十五大: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大会指出,中国共产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党的十六大:

与时俱进的大会

  2002年党的十六大召开,这次大会是我们党新世纪乘胜前进,规划制新世纪中国发展重大战略的会议,也是与时俱进,为指导思想增添理论新成果的代表大会,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大会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