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40593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docx

《教育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学.docx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的基本构成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

教育的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勒图尔诺

心里起源说—孟禄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理论

20世纪后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教育的全民化、教育的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表现在哪些方面:

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

18、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23、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教育目的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有:

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它明确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

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

37、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

(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1)传道者角色;

(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

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

(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

(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

(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

(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

(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

(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1、职业道德素养a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b热爱学生c团结协作d为人师表2、教师的知识素养a政治理论修养b精深的专业知识c广博的文化基础结构d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3、教师的能力素养a语言表达能力b组织管理能力c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4、职业心理健康。

简述师生关系。

(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师生关系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树立正确的学生关。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3、发扬教育民主4、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简述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1)强制性;

(2)普遍性;(3)基础性。

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或特点。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或学生认识的基本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简述我国中学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目标性、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

6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力。

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扬教学民主。

68、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

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

(3)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69、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3)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7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71、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7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73、简述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

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教师应如何备课?

(1)钻研教材(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并阅读有关参考书)(2)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原由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等,结合平时对学生发展情况的了解,研究当前所讲知识内容在学生学习时,可能产生的消极或积极态度、可能遇到的问题,确定如何针对学生和教学特点,启发学生,在教学哪一阶段,由哪些学生进行问答活动等。

将这些研究、分析结果,纳入课时计划。

)(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教师怎样写好课时计划(教案)?

进一步研究教材,确定教学重点和要注意解决的难点;确定本课时教学目的;考虑进行的步骤,确定课的结构,分配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的时间;考虑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具的准备和使用方法及板书设计;最后写出课时计划。

完整的课时计划,包括以下项目:

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

简述上好课的要求。

上好课的具体要求是:

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任务。

(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

(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

小学德育的任务:

1、培养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政治态度和优秀的政治品质。

2、发扬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国家需要的合格公民。

3、为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基础。

4、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

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

(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简述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简述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与方法。

(1)了解学生,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内容与方法内容:

(1)了解学生个人;(2)了解学生的群体关系;(3)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方法:

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了解学生;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班级管理的模式。

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传递——接受式、引导——发现式、辅导——自学式、情境——陶冶式

良好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1)全班同学有共同的奋斗目标

(2)有团结一致的领导核心(3)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集体舆论。

课外校外教育的基本要求:

明确的目的性与周密的计划性;知识性与趣味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与创造性;面向全体;充分利用当地条件。

课外校外教育的三种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

课外活动的指导原则:

自愿原则:

(1)充分考虑学生意愿,让学生自愿选择、自愿参加

(2)教师要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自主原则:

(1)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独立自主参加活动

(2)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心理学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

(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

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

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1)客观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

注意的品质有哪些?

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1)客观原因:

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主观原因:

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

10、引起和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是什么?

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

合理地组织活动

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

1、对目的任务的了解2、合理组织活动3、对活动的间接兴趣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注意的培养与运用;1.充分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2.努力发展有意注意3.要善于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来教学。

知觉的基本特征:

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

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哪些?

(1)客观因素:

对象和背景的差别;对象的活动状况;对象和背景的组合关系。

(2)主观因素:

人的需要、兴趣、经验和情绪状态

观察力的培养?

1、在观察活动中,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制定周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事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做观察记录6、观察后的归纳与总结。

遗忘的原因是什么?

衰退说;是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退的结果。

干扰说;遗忘是因为有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

压抑说、提取失败说。

简述遗忘的规律: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简述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

有效复习的方法:

1、及时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分散复习和集中复习相结合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5、尝试回忆和反复实际相结合。

简述思维的过程:

(1)分析与综合过程

(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意志有哪些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

健康情绪的培养?

1、要形成正当的合理需要2、培养正确的人生观3、锻炼身体4、培养幽默感5、培养消除不良情绪的能力

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之间经验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时坐起。

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

1、遗传与营养2、教育与教学3、社会实践4、主观努力

良好性格的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

影响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主要有先天因素、社会环境两大因素。

社会环境又可分为社会生活条件、教育、个体的社会实践和个人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因素,

(1)先天因素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自然前提

(2)社会生活条件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3)教育在个性形成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社会实践活动和个体主观能动性。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是怎样的?

能力和知识、技能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能力是在掌握知识、技能的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所以离开了学习和训练,能力是得不到发展的。

另一方面,掌握知识、技能也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依赖于能力的发展。

能力与知识、技能虽然联系紧密,但是它们的发展并不完全一致。

气质与性格的关系怎样?

气质与性格关系密切,二者相互融合,相互影响。

气质是与生俱来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性格是在后天实践中形成的。

(1)气质可以影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

(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征,同一气质类型的人也可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征。

性格也可以影响气质,气质虽然是稳定的心理特征,但它仍受到后天生活实践的影响,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性格特征可以克制气质类型中的某些特征。

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特征:

(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

(2)正视度接受现实(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4)善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5)热爱生活、乐于工作(6)智力正常,心理、行为特征与年龄特点相符合

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

(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

(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有哪些?

(1)指导学生自觉遵循心理规律,了解心理保健方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接纳“现实我”。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主动与人交往。

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对少年期学生进行必要的性教育(3)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4)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5)教学中讲究的心理卫生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1)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问题的预防

(2)开展心理咨询工作(3)诊断生评价(4)行为矫正5)学习指导(6)职业指导。

根据中小学生记忆特点,如何提高记忆效果:

(1)启发学生学习的自学性

(2)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3)引导学生把看、听、说、练结合起来(4)把概念讲深讲透(5)重视课堂练习的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

(1)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育学生合理地满足和调节需要(3)丰富多样的情境教育(4)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

(2)注重培养健康的情感(3)培养和增强责任心,强化坚持性和自制性(4)组织实践活动,使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5)充分发挥集体和榜样的教育作用(6)通过适当的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7)启发学生加强意志的自我锻炼(8)针对意志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措施

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3)加强课堂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形象性和具体性(4)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强化学习动机(5)合理地组织竞赛(6)正确评价,恰当地运用表扬和批评(7)加强归因指导。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概念的掌握?

(1)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提供范例丰富表象

(2)比较概括,抓住关键特征(3)变式练习,提供反馈信息(4)正确表征概念,给予系统归类(5)模糊概念教学

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1)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

(2)形成问题解决一般过程的意识(3)注重发现和识别问题(4)尽可能利用外在形成表征问题(5)克服影响问题解决的消极因素的影响

如何培养创造性?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解除儿童对错误的恐惧心;鼓励幻想;鼓励和创造性的人接触;鼓励个人的首创;避免用固定的眼光看待有创造潜力的人。

如何促进学习的迁移?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2)理解基本原理,促进原理和法则的迁移(3)总结学习经验,运用学习方法(4)培养可逆联想的习惯(5)牢固掌握基本知识,促进新旧知识相结合。

结合实际分析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变过程:

(1)消除疑惧心理,融洽师生关系

(2)提高道德认识,讲究教育方法(3)保护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4)锻炼与诱因作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5)注重个别差异,运用教育机智。

联系实际分析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学习负担过重

(2)家庭关系紧张(3)自我评价不客观(4)性生理与性心理发展不平衡。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客观因素:

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

主观因素:

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

教学中国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2、掌握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3、培养学生发现和识别问题的能力4、掌握问题解决的启发式策略5、考虑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

1.简述桑代克的联结学习理论

(1)学习实质是建立某种情境s与某种反应R之间的联结,即建立S—R联结。

(2)连接的建立是一个盲目尝试并不断减少错误的渐进的过程,简称尝试错误过程或事物过程。

(3)连接的建立遵循一些学习规律,桑代克提出了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

2.如何让运用记策略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

答;明确记忆要求,增强巩固知识。

(2)教会学生学会有效地记忆术(3)教会学生进行组块编码,(4)深度加工材料(5)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过度学习(6)组织学生将进行合理复习。

3.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点?

(1)从自律到他律

(2)从评价他人到评价自己(3)从片面评价道全面评价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有哪些?

(1)强化法

(2)代币奖励法(3)示范法(4)行为塑造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

6.联系实际淡淡如何让培养儿童的良好态度与品德?

(1)有效的说服教师通过说服改变学生的态度和品德,有效利用正反面例子来说明发挥作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提高学生态度。

(2)树立良好榜样在学生面前树立好良好的榜样,榜样要有感染力能让学生产生共鸣。

(3)利用群体的约定经济体成员共同讨论好决定原则使成员有一定的约束力,使其承担责任(4)价值辨析(5)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惩罚

7.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

(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越高使学习得成效成最佳水平(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强度较低使学习的成效成最佳水平。

(4)学习动机的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

8.简述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1)改革教材内容,促进迁移。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改进教材呈现方式(4)教授学习策略

9.什么事微格教学?

答:

以少数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分钟),尝试小型的课堂教学,可以把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这是训练新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一条重要途径。

10.简述认知结构理论。

答布鲁纳学习观被称为认知—发现说,认知结构说

(1)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结构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评价三过程(3)提倡使用发现法。

11.教师如何有效的教授学习策略

(1)指导教学模式

(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

12.简述奥苏泊尔的认同化理论答:

(1)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而不是一种机械学习。

(2)学生的学习是接受学习,这与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观点相反(3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同行化的过程实现的

13.简述需要层次理论

(1)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2)马斯洛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序:

生理、安全、归属于爱、尊重、自我实现(3)五中需要由低到高排成一定层次,只有低级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进入高以及层次(4)自我实现需要是最高级需要,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

14.认知技能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1)复述策略

(2)精细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

15教学中如何培养儿童和训练儿童的创造性

(1)创造一种良好的教学环境

(2)重视儿童直觉思维的发展(3)实施鼓励性指南

16.促进只是保持的方法有哪些

(1)深度加工材料

(2)有效地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编码(4)合理进行复习

17.简述儿童学习动机的培养

(1)设置具体目标

(2)设置榜样(3)培养对学习的兴趣(4)利用原有动机迁移,是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5)注意学生的归因倾向

18.简述学习策略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有效性原则(5)经济性原则(6)控制性原则(7)激励性原则

2.学习策略的的特点?

1、操作性和监控性的有机体统一2、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