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技术资料.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982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7.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技术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摄影技术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摄影技术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摄影技术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摄影技术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技术资料.docx

《摄影技术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技术资料.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技术资料.docx

摄影技术资料

摄影技术开篇

第一讲绪论

•摄影是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记录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之一。

摄影形象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可视性等特点,成为人们在社会联系、交流思想和传播信息中的一种共同语言。

第一节摄影的历史

      照相感光材料发展

•第一个利用银化合物光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制作图像实验的,是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1687-1744)。

•1777年,瑞典人卡尔威廉-席勒(1742-1786)用被棱镜分解成不同色光的太阳光照射在涂有氯化银的纸上,结果发现感光力量最强的是青蓝色光部分(短波光谱)。

这就是首次进行的太阳光与氯化银之间关系的学术研究,是照相感光理论的创始。

    

日光胶版法

1813年,法国的约瑟夫-尼塞福尔-尼普斯(1765-1833)发明了一种不用卤化银的沥青照相术。

达盖尔银版法(1839摄影术诞生)

  达盖尔偶然发现碘化银具有感光性能,而且碘化银的潜像可在水银蒸气下显出。

发明了照相术,并命名为“达盖尔照相术”

碘化银相纸负像摄影法

英国的威廉-亨利用纸作基体,先将纸基浸入盐水中,然后再浸到硝酸银溶液内,这样卤化银就在纸质纤维中形成了。

摄影时把这种感光纸放入暗箱内,最后放在浓盐水中定影。

      

•自1873年以后,陆续将有机染料加入到卤化银卤剂中,感色性达到了扩展。

也为彩色胶片的制作创造了条件。

–1888年美国人乔治伊斯曼发明了胶卷。

–1909年出现了三层一次曝光的彩色显影法

–1935年减色法多层卤剂问世

–1936年出现彩色反转片

–1949年彩色底片-正片法公布。

–五十年代大发展,美日欧先后进入彩色摄影年代。

六十年代进一步完善,七十年代技术更加完善。

照相机的历史

•照相机的初级发展阶段(18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不断提高相机的技术性能、发展相机的品种,以适应摄影实践的需要。

•照相机中级发展阶段(二战--50年代)

光学和机械结构不断完善,电子技术开始应用于相机。

•照相机高级发展阶段(60年代—90年代)

照相机已进入光学、精密仪器、电子技术相结合时代,是135单镜头反光相机的全盛时代

•数码时代发展阶段。

(90年代-至今)

从传统银盐影像胶片发展到数字技术支持的半导体光电转换存储器件为记录媒体(存储卡、光盘、磁盘等),从传统照相机发展到数码照相机,照相机产业也随之进人数字化新纪元。

中国摄影历史

•中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五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生产已初成规模,全年产量达10万架。

•七十年代前半期,中国的照相机工业开始复苏,1973-1975年,全国的照相机厂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或重建,主流产品是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七十年代末,中国的照相机产品进入更新换代阶段,电子化、自动化的技术逐步进入中国照相机产品领域中。

•八十年代初,中国的照相机产量迅速上升。

•八十年代中期,是中国照相机史上的黄金时代,135照相机取代了曾称霸一时的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彩色摄影的盛行带动了彩色冲扩设备行业的崛起,照相机成为市场上的紧俏商品,与此同时,中国照相机的电子化进程也迅速加快。

•进入九十年代,国际竞争加剧。

中国照相机生产逐步演变成一种国际化的组合生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码相机陆续产生,

国内品牌:

lenovo(联想)、爱国者(aigo)、BenQ(明基)、拍得丽(Premier)、TCLDEC中恒、宏碁(acer)、QUARK菲星数码、富士康(foxconn)

国外品牌:

索尼sony,尼康Nikon,佳能Canon,佳能(Canon),奥林巴斯,三星(SAMSUNG),卡西欧(CASIO),柯达(KODAK),富士(Fujifilm),松下(Panasonic),宾得(Pentax),理光(Ricoh)等

第二节摄影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一、摄影的技术特性

1、忠实记录被摄体的形象与色彩,具有直观性和永久性,用真实形象说明问题,容易为人们接受。

(照片)

2、摄影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空间和时间对人们认识问题的限制。

什么叫摄影?

从技术特性来说,

(1)广义的:

即在敏感材料上,由光(电磁辐射)的作用产生相对持久的影像的过程;

(2)狭义的:

即用一只照相机,在感光的胶片上,由于辐射作用而造成影像的过程。

二、摄影的信息特性

摄影的发明,为信息的再现、传输等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摄影过程就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

摄影不仅能客观地记录自然和社会现象,能在记录中传达拍摄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对角度、光线、瞬间以及聚焦的选择予以倾诉,还可以通过与照片相配合的文字说明或标题来表达,用以反映拍摄者对于自然、对于人生的评价和态度,具有教育作用。

从摄影的信息特性来说,摄影含有的内核是自然信息,创造的是文化信息,它的“表现”形式是图像,形成的是影像文化。

三、摄影的表现特性

1、纪实性

摄影的纪实性是摄影的坚实基础,摄影艺术的美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其真实可信的品格,来自纪实性和艺术的完美的结合。

2、瞬间性

一是指拍摄时的瞬间;即摄影师在快门启闭的一瞬那间完成。

二是指摄影只能表现客观现实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瞬间。

这两方面互有区别又紧密相关。

3、选择性

选择,就是凭借摄影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在纷纭万状的现实生活中选择有思想内涵的艺术典型。

即通过选择的方法来实现艺术典型的创造。

(照片)

四种选择措施:

(1)选择题材——摄影的题材

(2)选择时机——最佳的状态

(3)选择技术——拍摄的技术

(4)选择方式——处理方式

四、成为摄影师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研究本门艺术的技术,即了解摄影机、感光材料的性能合拍摄占片的方法。

•第二阶段:

掌握摄影的造型手段,掌握画面中光线、影调、线条的描绘能力。

•第三阶段:

即技巧的最高阶段,就是要娴熟地、明确地运用技术与造型手段来表现主体思想内容。

五、评价摄影作品的基本标准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应该有意义明确的内容主题

•应该具备富有吸引力的主体对象

•应该具有恰当的表现形式

第二章摄影光学基础知识

第一节光、色与视觉特性

一光和色的本质

1、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动性和微粒性。

其波动性表现在光波有一定的波长,具有衍射和干涉现象。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但如果在传播的途径中遇到狭缝、小孔或障碍物时,只要它们的大小不比光的波长大很多,就会观察到明显的光线偏离直线路程的情形,绕到狭缝和小孔的外面或障碍物的后面去,产生光的“绕弯”传播。

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衍射,或称光的绕射。

¡衍射现象对光学仪器所成像的分辨率和明晰度有影响。

¡两列频率相同的光波在空中相遇时发生叠加,在某些区域总加强,在另外一些区域总减弱,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或者是彩色条纹的现象叫做光的干涉。

¡光的干涉作用可以被利用来检验光学玻璃表面的质量,如滤光镜是否平滑光洁;或用来降低透镜等玻璃表面的反射。

¡光波是横波,因而还具有偏振现象。

一些物体的反射光,往往都是偏振光,例如玻璃、水面的反射眩光。

¡摄影利用光的偏振现象,可以减除某些物面的反光.使景物的影像真切清晰;也可以限制光的强度。

色是光的一种与人的视觉特性有关的属性,不同波长的给人眼以不同的颜色感觉

2、色源的分类:

本身发光的物体和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物体的色彩决定于物体选择性地吸收和反射某些光谱成分的特性,也决定于照射物体的光线的光谱成分。

人眼的色彩感觉是主观(人眼的视觉功能)和客观(物体属性与照明条件)相结合的综合结果

3、对于透光物体,有选择地让光谱中的某些成分通过,吸收其余光谱成分。

二、光源和色温

色温:

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

色温用绝对温度单位K(开尔文)表示。

(绝对黑体是指既不反射也不透射而完全吸收入射光。

三人眼的视觉功能

1视见函数:

人眼对不同波长可见光的不同敏感程度

2人眼的亮度感觉

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得到的亮暗感觉和可觉察的亮暗差别,并不直接由景物的绝对亮度和真实亮度差别所决定。

3人眼的彩色视觉:

是人眼的一种明视觉功能,彩色光对人眼起的作用。

色别、亮度(或明度)和饱和度被称为色彩三要素。

色别:

彩色光颜色的类别。

亮度:

是光作用与人眼时引起的明亮程度。

饱和度:

指彩色光所呈现颜色的深浅程度。

(浓度)

4人眼的分辨力:

人眼分辨景物细节能力有一个极限值,这种分辨细节的能力称为人眼的分辨力或视觉锐度。

①人眼的分辨率与照明强度、景物相对对比度也有密切的关系,当照度太强、太弱时或当背景亮度太强时,人眼分辨率降低。

②物体速度快人眼的分辨率也要降低,当视觉目标运动速度加快时,人眼分辨率降低。

③人眼对色彩的分辨率比亮度的分辨率低,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率比对亮度细节的分辨率要差,如果黑白分辨率为1,则黑红为0.4,绿蓝为0.19。

要注意人眼的直观与摄影的视觉的差异.

¡立体和平面的视觉转换

¡色彩的视觉转换

¡过程与瞬间的转换

第二节几何光学基础知识

一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

1光的直线传播和独立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来自不同方向的光线在介质中相遇时,彼此互不影响,各自保持原来的传播方向继续传播。

(1)光线的直线传播可以确定物体的空间位置

(2)针孔成像

(3)本影和半影

当一个点光源照射在物体上时,物体只有本影,没有半影,且固光源分布的区域比物体小,物体的本影是发散的;

2、光的反射和漫反射

不同表面结构的物体其反射光的情况不同,给人的视觉效果不同。

比如光滑和粗糙的表面。

3、光的色散

棱镜色散:

当一束白光射到棱镜面上,通过棱镜的两次折射,白光就被分解成一条按红、橙、黄、青。

绿、蓝、紫排列的彩色光带。

3.全反射:

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入射光能量按反射定律全部返回光密介质,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4、光电效应

根据光的量子理论,当光照射在能放射电子的金属表面上时,因失去负电荷而产生电流,称这种现象为光电效应。

例如硒、铯和其他碱金属等物质,由于它们对光有高度的敏感性,见光后即逸出电子,能使光能转换为电能。

第三节光度学和色度学基础知识

一、光度学中常用术语和度量单位

光通量F:

由光源发光并通过一定距离所达到物面的总光亮。

发光强度I:

点光源在单位立体角元内发出的光通量称为在该方向的发光强度,用I表示

亮度B:

用来表示发光面或被光源照明的物体反光面,在人眼观察方向呈现的明亮程度。

照度E:

表示受照射面被照明的程度,它等于单位面积上接收到的光通量.

被照射表面的强度与光源的光强成正比,与光源至该表面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二照相机像平面的光照度

三彩色的混合

1、三基色原理

加色效应:

几个色光混在一起得到新的色光

减色效应:

从白光中减去几种色光而得到余下的光

相近色:

色环中相邻的三种颜色。

如图2中的黄绿色,黄色和桔黄色。

相近色的搭配给人的视觉效果很舒适,很自然。

互补色:

色环中相对的两种色彩。

亮绿色跟紫色,另外如红色跟绿色,蓝色和橙色等。

暖色:

黄色,橙色,红色,紫色等都属于暖色系列。

色跟黑色调和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冷色:

绿色,蓝色,蓝紫色等等都属于冷色系列。

冷色一般跟白色调和可以达到一种很好的效果。

主要表达严肃,稳重等效果。

第三章照相机使用

第一节照相机概述

一.、照相机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

1.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照相机工作时,镜头把被摄景物成像在胶片位置上,通过控制快门的开闭,使胶片曝光,发生光化反应成潜影。

已曝光的胶片经过冲洗,便显现出被摄景物的影像。

2.基本结构:

机身:

是用于支撑照相机的各个部件的坚固骨架。

机身内部是暗腔,可以让机内的胶片只对通过镜头进入机内的光线感光。

镜头:

作用是使景物成像,并通过光圈控制像面照度。

它由光学系统(镜片)、光圈、和镜筒等组成。

取景器:

通过一组透镜或照相物镜本身显示所要拍摄的景物,以便摄影者观察、构图。

快门:

是一种可以活动的遮光屏,只有在拍摄时,按动快门钮的一瞬间,才得以开启,使光线射到胶片上。

它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长短。

输片结构:

对于使用卷装胶卷的相机,用来移走已经曝光的胶片而代之以未曝光的胶片,准备下一次拍

调焦装置:

用于前后移动镜头,使胶片得到清晰的影像。

二、照相机类型

一.按取景方式可分为

(1)平视取景器式照相机

(2)单镜头反光照相机

早期的单镜头反光照相机是必须以腰平的方式把握照相机并俯视毛玻璃取景。

优点:

可换镜头,无视差

(3)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二.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

1、手控曝光照相机(M)

2、半自动曝光照相机(可测光)

(1)定点测光式照相机

(2)追针测光式照相机

(3)亮灯测光式照相机

3、自动曝光照相机

这种照相机装有测光系统,并根据结果自动控制曝光机构,实现正确曝光。

可分为:

a.快门速度优先式照相机:

即自动光圈照相机(S)

b.光圈优先式照相:

即电子快门照相机(A)

c.双优先式照相机

d.程序快门照相机(P)

4、自动对焦照相机:

利用各种方式的测距器进行调焦,并将镜头锁定在正确对焦位置上进行曝光。

有光电自动对焦、超声波自动对焦、红外线自动对焦等。

5、自控闪光照相机:

照相机与闪光灯连为一体,闪光灯受闪光机构控制

第二节镜头

镜头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成像质量。

如影像的清晰度、反差、色彩还原和畸变等。

镜头在质量上最起码的要求:

■具有会聚光线的能力,把来自物方的光束聚焦成像。

■没有畸变,能使一个平面的物体所结的影像也是一个平面。

■影像的外貌形态与景物的外貌形态必须相

一、镜头的加膜

减少光的反射和损失,提高成像质量的方法--加膜。

在透镜片与空气相接触的表面上加增透膜(即镀膜)(镜片镀膜厚度为某色光波长的1/4,波长的厚度能减少光干涉现象和表面反光。

其目的是:

一是增加透光率,可以减少光线在镜头内部的多次反射。

二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色彩还原更真实,从而提高成像质量(清晰度与锐度)。

镀膜有两种形式单层和多层(mc),效果以多层为好,但成本高。

加膜表面呈现紫色、蓝色或橙色等

■未加膜为白色。

二.镜头的光学特性

镜头的光学特性可由三个参数来表示:

焦距、相对孔径和视场角。

1.焦距和视场角

焦距是摄影物镜最重要的一个特性参数,通常被标在镜头的前景镜片压圈上或镜筒的外圆周上,如“f=50“或”50“等,其单位是毫米。

焦距决定被摄物在胶片上成像的大小

焦距标在镜头的前景镜片压圈上或镜筒的外圆周上

按照焦距的长短,摄影物镜可分为:

标准镜头、长焦距镜头、短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的焦距约等于底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

标准镜头的焦距约等于照相机画幅的对角线。

标准镜头成像清晰,适用于一般摄影,加上近摄镜、近摄接圈后还可用于翻拍和花卉摄影。

标准镜头的缺点是容易受视角影响不能拍摄大场面的照片,也不能拍摄人物特写、远距离物体等。

长焦距镜头也就是小视场镜头,其焦距比标准镜头长,视场角比标准镜头小.在135照相机镜头中,一般把焦距为85-300毫米的称作摄远镜头,把焦距为300-2000毫米的称作超摄远镜头.

短焦镜头焦距短于标准镜头。

由于广角镜头的视角较宽,适用于拍摄大场面的照片,因而空间感强,但容易产生被摄休变形的现象。

焦距在166毫米之间的广角镜头被称为鱼眼镜头,其视角在100°以上,画面效果更夸张,地面的水平线变成圆弧线,空间透视感特别强烈

2.视场角是用来表示摄影物镜视场大小的参数。

它决定了能在感光胶片上成良好像的空间范围。

3.焦距与视场角的关系

焦距与视场角成反比,焦距长,景深短,其视场角越小

(二)相对孔径和光圈系数

(1)孔径光栏直径D与镜头焦距f'的比值(D/f')称为相对孔径,相对孔径常被写成1:

(f'/D)的形式。

E----光照度B---景物亮度

τ---透镜的透过率

相对孔径的倒数称作光圈系数或称光孔号码。

用F表示,简称光圈数或F数

(2)我国采用的光圈数标准系列为:

1,1.4,2,2.8,4,5.6,8,11,16,22,32

说明:

这是一个以为公比的等比级数。

光圈数变化一挡,像面照度就变化一倍。

光圈数越大,光圈的通光孔径D越小,曝光量越小。

光圈的作用:

■一、控制通光量,以便限制通过镜头的光线量;

■二、控制景深,决定前后景物的纵深清晰度

■三、可以减少某些像差。

(通过缩小光圈)

光圈分类:

固定式光圈和可变式光圈。

成像质量最高的一档光圈称为“最佳光圈”。

最佳光圈都在中档位置。

3.调焦机构

拍摄前,改变物距、像距或焦距以调整像平面位置的过程称作调焦。

调焦正确时,能在胶片平面上获得最清晰的影像。

第三节景深、焦距与超焦距

一.概念

景深---能在像平面上成清晰像的物空间深度。

景深前界---距镜头最近的能成清晰像的物平面。

景深后界---距镜头最远的能成清晰像的物平面。

前景深和后景深---调焦对准平面分别与景深前界和景深后界之间的距离。

影响景深的因素有三个:

光圈、焦距、物距

1、镜头光圈:

当镜头焦距和调焦距离不变时,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当光圈系数和调焦距离不变时,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被摄物的距离:

当光圈系数和镜头焦距不变时,物距越大,景深越大;物距越小,景深越小。

获取最小景深的方法:

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

获取最大景深的方法:

采用“最小光圈+最短焦距镜头+超焦距聚焦”

二.超焦距并不是指某一特定的距离,而是随光圈,镜头焦距和模糊圈变化而变化,与光圈成反比。

第四节快门

一、快门速度系列

1快门的作用:

是照相机中用来控制曝光时间的机构,与光圈配合,控制胶片的曝光量

2、快门速度系列:

T、B、1、2、4、8、15、30、60、125、250、500、1000等,有的可以到达4000。

读为X分之一秒。

3、注意:

光圈可以放在两档中间使用,绝大部分相机的快门速度不可以调在两挡之间。

二、快门结构

快门主要由五部分组成:

1、启闭机构:

控制快门叶片开启和关闭的机构,在没有延时机构参与下,它的速度决定了快门最短曝光时间,即快门的最高速度。

2、B门机构:

手控曝光机构。

3、慢门机构:

是一种延时机构。

在快门叶片刚刚开满通光孔到叶片关闭前的一段时间起作用,作用时间长短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曝光时间。

4、自拍机构:

也是一种延时机构,在快门开启之前起作用,一般延时8-10秒,用于自拍。

5、连闪机构:

它受快门起闭机构的控制,在适当位置上接同连闪光触点,是闪光灯电路接通。

三、快门的种类

照相机快门的种类大体分为三类:

机械快门、电子快门和程序快门。

■机械快门是通过物理机械力来控制。

■电子快门就是通过电子元件的开合来触动控制。

■程序快门:

快门叶片兼具光圈叶片的作用。

改变快门速度时,光圈数也随之变化。

1、在机械快门中,根据快门的安放位置和运动特点又可分为镜头快门(又称中心快门)和焦平面快门(又称幕帘快门)。

(1)镜头快门

镜头快门受机械力限制,速度不能过高,大多最高在1/500秒左右。

(2)焦平面快门

帘幕快门的速度比镜间快门的速度要高,最高速度可达到1/1000秒或1/4000秒。

这对于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是十分有用的。

缺点:

拍摄快速运动物体时,由于胶片的逐段曝光而产生变形。

如当物体运动方向与快门裂缝走向一致时,影像会被拉长;而走向相反时,影像会被缩短。

当幕帘是上下行走,会产生前倾或后倾的现象。

另外,闪光同步速度只能在较低的快门速度时进行。

2、电子快门

电子快门是由延时机器代替机械慢门机构,以控制快门开启时间的长短。

优点:

机械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曝光时间可连续变化并且变化范围大。

缺点:

有电才能工作。

3、程序快门

光圈大小和快门速度按一定程序排列组合。

这种快门光圈叶片和快门叶片多为一体,叶片开孔小,则光圈小,往返速度快,曝光时间短。

程序快门光圈和速度的组合都是在一定范围内按曝光指数的顺序排列。

优点:

结构简单,与测光系统连动很容易实现自动曝光。

缺点:

快门速度和光圈固定组合,无法人为控制。

四.闪光同步

闪光同步:

闪光灯正好在快门开启后瞬间闪亮,使整幅画面均匀受到闪光。

第五节取景与对焦

一.取景器

1.取景器用来观察被摄景物,以便选取合适的摄影范围。

常见的有框架取景器、直视光学取景器、反光取景器。

二.对焦器

1.毛玻璃对焦器2.裂像棱镜对焦器3.微型角锥对焦器

第六节照相机的使用和维护

一、照相机的选购

1、外观:

干净、严密、牢固。

2、镜头:

无开胶,划伤,发霉,污渍,杂物,调焦环、光圈调节环等应顺畅无松动,光圈大小变化要匀称适当.

3、取景器:

明亮、清晰、准确

4、快门:

调节灵活,各档应有差别。

自拍机构工作时声响平稳。

5、机械装置:

上弦卷片应灵活平稳。

计数器工作正常。

装片后不跑偏、卡片、撕片、划伤等。

6、电子系统:

装上电池后,在亮暗不同环境下,曝光指示应有明显的变化。

照相机拍摄实践应注意的问题

1.作品的主题

2.取景构图

3.曝光量和曝光

曝光:

控制照相机镜头光圈的大小和快门速度,让适量的光线通过镜头到达感光胶片,使胶片感光产生光化反应,形成潜影,这个过程称为曝光。

像面照度E和曝光时间t的乘积称为曝光量(H)。

H=Et(E的单位是勒克斯,t的单位是秒,H的单位是勒克斯.秒)

正确曝光,也就是要用光圈控制像面照度,用快门控制曝光时间而让胶片获得最佳曝光量。

曝光正确:

能使最大限度地按比例正确的记录被摄物的明暗比例,获得最丰富的影调层次。

曝光过度:

使景物明亮部分的影纹和层次消失甚至发生光渗现象,破坏影像的清晰度。

曝光不足:

使景物阴暗部分的影纹和层次消失

 

第五章用光布光

一、摄影用光的基本要求

1、要了解各种光线的造型能力和被摄对象的表面特征,使运用的光线最能揭示被摄物的体积、质感及位置。

摄影的最基本任务就是要真实地反映出客观世界的特征,在两维平面上表现出三维的真实世界,表达出被摄物的质感、体积和空间位置等。

所谓质感,就是人们对物体表面构造性质的视觉感受。

(1).一切表面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类,粗糙的、光滑的和镜面的。

较粗糙的表面结构只有用倾斜的直射光照明,才能使表面的凹凸产生光影排列,构成明暗关系而给人以粗糙的视觉感。

如光从正面照射;则粗糙的凹凸部分全被照明构不成明暗关系,也就在画面上表不出其粗糙的质感。

光滑的表面结构在光照下会产生柔和的闪光,用倾斜的直射光照明可以反映这一质感。

镜面结构宜用柔和的散射光.

透明的物体可用逆光表现透明的质感

2.用光时要注意光的润饰和夸张作用,以使塑造的画面形象能充分反映出主题内容和摄影者的思想感情。

光的润饰和夸张作用,主要表现在它能根据摄影者的需要,或强调、突出,或修正、掩饰被摄对象的某些

具有特性的方面,以引导观者的视线和注意。

3.光能给人以特定的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影响,用光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或等待或创造最有表现力的光线来影响观者,增强画面的感染力。

二、摄影用光的基本光线

1、直射光(硬光)

直射光的特点是光质较为强硬,能使被照物的表面产生较为强烈的明暗反差,而且它具有明显的的方向性,因而随着光源位置的移动,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