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927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docx

届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解析版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模拟考试

一、选择题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已知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x,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可求出物体通过位移为

时的速度

B.可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C.不能求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任何一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D.可求出物体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解: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的位移为x,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式知,平均速度

,故D正确.

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结合该推论可以求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

根据题目条件无法求出加速度以及通过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故A、B错误.

故选:

D.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公式和推论,并能灵活运用,有时运用推论求解会使问题更加简捷.

2.某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变化的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这个图是反映力做功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P-t图),则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该力在相应时间内所做的功

B.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v-t图),这个图象的斜率表示这个物体的加速度,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

C.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质点的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规律(a-t图),则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质点在末时刻的速度

D.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物体所受力F随这个物体的位移x变化规律的图象(F-x),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位移内这个力做的功

【答案】C

【解析】根据

可知若这个图是反映力做功的功率随时间变化的规律(P-t图),则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该力在相应时间内所做的功,A正确;根据

可知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物体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图象(v-t图),这个图象的斜率表示这个物体的加速度,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这个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B正确;根据

可知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质点的速度a随时间变化的规律(a-t图),则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等于质点在一段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C错误;根据

可知若这个图是反映一个物体所受力F随这个物体的位移x变化规律的图象(F-x),这个图象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位移内这个力做的功,D正确.

3.如图所示,质量m1=10kg和m2=30kg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50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250N/m,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m1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推力F作用于质量为m2的物体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当移动0.40m时,两物体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推力F的大小为()

A.100NB.300NC.200ND.250N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当质量为m2的物体向左移动0.40m时,弹簧的量压缩为x=0.40m,根据胡克定律得,此时弹簧的弹力大小为:

F弹=kx=250×0.4N=100N;以m2研究对象,分析m1和m2整体水平方向的受力情况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

F=F弹+f,又f=μ(m1+m2)g;得到:

F=F弹+μ(m1+m2)g=100N+(10+30)×10×0.5N=300N.故选B.

考点:

胡克定律;物体的平衡

4.两具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

,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于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

,不计摩擦,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绳上拉力大小为

B.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C.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D.地面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向右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先以B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求出绳子的拉力;然后以A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求出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大小.

对B受力分析,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二力平衡,故绳子的拉力

,A正确;再对物体A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拉力和向左的静摩擦力,如图所示:

根据平衡条件,有:

水平方向

,竖直方向

,将

代入,有

,结合牛顿第三定律,物体A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物体A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

,故BCD错误.

5.重150N的光滑球A悬空靠在竖直墙和三角形木块B之间,木块B的重力为1500N,且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如图所示,则(  )

A.墙所受压力的大小为

B.墙所受压力的大小为300N

C.木块B所受水平地面摩擦力大小为150N

D.木块B所受水平地面摩擦力大小为

【答案】D

【解析】以A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情况:

重力GA,墙的支持力N1和B的支持力N2,作出力图.

由平衡条件得知,N1和N2的合力与GA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有:

N1=GAcot30°=150

N

再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由平衡条件得,B所受的摩擦力:

f=N1=150

N

故选D.

6.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小球用细线拴住放在光滑斜面上,斜面足够长,倾角为

的斜面体置于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斜面体使斜面体缓慢地向左移动,小球沿斜面缓慢升高(细绳尚未到达平等于斜面的位置),在此过程中:

A.绳对小球的拉力减小

B.绳对小球的拉力增大

C.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减少

D.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先变大后变小

【答案】A

【解析】以小球为研究对象。

小球受到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N和细线的拉力T,在小球缓慢上升过程中,小球的合力为零,则N与T的合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三个位置力的合成图如图,

则得当T与N垂直,即线与斜面平行时T最小,在细绳到达平行于斜面的位置之前,细绳对小球的拉力减小,斜面体对小球的支持力增大,A正确,BCD错误;

故选:

A。

点睛:

先以小球为研究对象.斜面体缓慢地向左移动过程中,小球缓慢上升,合力为零.运用作图法得出线的拉力取得最小时,线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分析拉力与支持力的变化.

7.如图所示,滑轮的质量不计,已知三个物体的质量关系是:

m1=m2+m3,这时弹簧秤的读数为T.若把物体m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物体m1上,弹簧秤的读数T将()

A.增大B.减小C.不变D.无法判断

【答案】B

【解析】根据平衡知,开始弹簧秤读数FT=2T=2m1g.把物体m2从右边移到左边的物体m1上,整体的加速度

.隔离对m3分析.有T′-m3g=m3a,解得T′=

g+m3g<m2g+m3g=m1g.可知T′<T,则FT′<2m1g.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运用.

8.下雨天,小李同学站在窗边看到屋檐上不断有雨水滴下.如图所示,他发现当第1滴水滴落地时,第4滴刚好形成,并目测第3、4两水滴的高度差约为40cm,假设相邻两水滴形成的时间间隔相同,则屋檐离地高度约为(  )

A.5.5mB.4.5mC.3.5mD.2.5m

【答案】C

【解析】根据比例关系,从上到下相邻水滴间距离之比为1:

3:

5:

7:

9,而3、4两滴间距离为40cm=0.4m,所以总高度H=(1+3+5)×0.4=3.6m.C选项最接近.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比为1:

3:

5:

7.以及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公式H=

gt2.

9.如图所示,倾角为的斜面体C置于水平面上,B置于斜面C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A相连,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A、B、C处于静止状态,则()

A.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小于B、C的总力

B.一定爱到C的摩擦力

C.C受到水平面的摩擦力为零

D.若将细线剪断,B物体开始沿斜面向下滑动,则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不为零

【答案】AD

【解析】把BC看做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绳子对B的拉力在竖直方向上有分量,所以水平面对C的支持力比B、C的总重力要小,故A正确;若AB的质量存在关系MAg=MBgsinθ时,B在斜面C上无相对运动趋势,所以此时BC之间无摩擦力作用,故B错误.把BC看做一个整体,对其受力分析,不论B、C间摩擦力大小、方向如何,绳子对B的拉力在水平方向上始终有向右的分量,所以整体有向右的运动趋势,所以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左,故C错误.若将细线剪断,B向下滑动时,B对C有向下的滑动摩擦力,则C有向左的运动趋势,因此水平面对C有向右的摩擦力,故D正确.故选AD.

点睛:

解答该题的关键是正确的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对于静摩擦力的有无,关键在于正确判断其运动的趋势,解答过程中重用假设法和特殊值法来判断静摩擦力的相关问题.该题还应注意整体法和隔离法的正确应用.

10.如图所示,质量相同的木块A、B用轻质弹簧连接.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此时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水平恒力F推A.则从力F开始作用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木块的速度相同

B.弹簧压缩到最短时,两木块的加速度相同

C.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加速度aA

D.两木块加速度相同时,速度vA>vB

【答案】ACD

【解析】从力F开始作用到弹簧第一次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对两木块运动过程分析可知,A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B做加速度增大的加速运动,只要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弹簧就处于被压缩变短的过程中,则两木块速度相同时弹簧压缩到最短,画出这一过程A、B两木块的

图象,则

时刻,A、B两木块的加速度相同(切线斜率相同),且

时刻A、B两木块的速度相同,且

,综

上,ACD正确,B错误。

点睛:

当弹簧被压缩到最短时,AB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在弹簧被压缩到最短之前,A的速度一直大于B的速度。

11.一蹦极运动员身系弹性蹦极绳从水面上方的高台下落,到最低点时距水面还有数米距离.假定空气阻力可忽略,运动员可视为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势能始终减小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性力做正功,弹性势能增加

C.蹦极过程中,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D.蹦极过程中,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热能零点的选取有关

【答案】AC

【解析】A、运动员到达最低点前,重力对运动员一直做正功,运动员的重力势能始终减小,故A正确;

B、蹦极绳张紧后的下落过程中,弹力方向向上,运动员的位移向下,弹性力对运动员做负功,弹性势能增加,故B正确;

C、以运动员、地球和蹦极绳所组成的系统,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

D、重力势能的改变与重力做功有关,取决于初末位置的高度差,与重力势能零点的选取无关,故D错误。

点睛:

本题类似于小球掉在弹簧上的类型.重力与弹力特点相似,这两种力做正功时,势能减小,做负功时,势能增加。

12.如图a所示,一轻质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上端放置一物体(物体与弹簧不连接),初始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现用竖直向上的拉力F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拉力F与物体位移x的关系如图b所示(g=10m/s2),则正确的结论是(  )

A.物体与弹簧分离时,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B.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C.物体的质量为2kg

D.弹簧的劲度系数为7.5N/cm

【答案】BC

【解析】物体一直匀加速上升,从图象可以看出,物体与弹簧分离后,拉力为30N;刚开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和弹力二力平衡;拉力为10N时,弹簧弹力和重力平衡,合力等于拉力,抓住加速度不变,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得出加速度和弹簧弹力大小,结合胡克定律求出劲度系数.

二、实验题

1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

(3)下列方法中,有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

A.尽可能使两分力的夹角大些

B.尽可能使两分力相差的大些

C.尽可能使两分力与纸面平行

D.尽可能使橡皮条长些

【答案】

(1).F′

(2).B(3).C

(2)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所以本实验采用的等效替代法.故选B。

(3)两分力的夹角大小要适当,选项A错误;使两分力的大小要适当,不一定相差太大,选项B错误;尽可能使两分力与纸面平行,以减小实验的误差,选项C正确;橡皮条没必要太长,选项D错误;故选C.

考点: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名师点睛】本实验考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代”的方法,即一个合力与几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可以互相替代,明确“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区别。

14.“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平衡小车与桌面之间摩擦力的过程中,打出了一条纸带。

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用刻度尺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

求:

①从图中所给的刻度尺上读出A、B两点间的距离s1=________cm;

②该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正确平衡摩擦力后,将5个相同的砝码都放在小车上。

挂上砝码盘,然后每次从小车上取一个砝码添加到砝码盘中,测量小车的加速度。

小车的加速度a与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砝码盘中砝码总重力F(N)

0.196

0.392

0.588

0.784

0.980

加速度a(m·s-2)

0.69

1.18

1.66

2.18

2.70

①根据该组实验数据在答卷的坐标纸作出a—F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②根据提供的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不通过原点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0.70

(2).0.2(3).未计入砝码盘的质量

【解析】

(1)①刻度尺的最小单位是mm,需要估读一位,所以A、B两点间的距离s1=0.70cm;

②由于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所以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公式△x=aT2可以求出加速度的大小;

得:

(2)②因为实验已经平衡了摩擦力,从图中图线可发现当拉力F等于0时,加速度大于0,所以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可能是:

未计入砝码盘的质量.

三、计算题

15.一同学以1m/s的速度沿人行道向公交车站走去,一公交车从身旁的平直公路同向驶过,公交车的速度是15m/s,此时他们距车站的距离为50m.公交车在行驶到距车站25m处开始刹车,刚好到车站停下,停车10s后公交车又启动向前开去.为了安全乘上该公交车,该同学奋力向前跑去,他起跑可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5m/s2,最大速度是6m/s.求:

(1)若公交车刹车过程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求公交车刹车过程的加速度大小;

(2)该同学能否在公交车停在车站时追上公交车.

【答案】

(1)

(2)能安全上车

【解析】

(1)公交车的加速度

所以其加速度大小为

(2)汽车从相遇处到开始刹车时用时:

汽车刹车过程中用时:

该同学以最大加速度达到最大速度用时:

该同学加速过程中的位移:

以最大速度跑到车站的时间

,该同学可以在汽车还停在车站时安全上车.

16.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距离s0和s1(s1

训练时,让运动员和冰球都位于起跑线上,教练员将冰球以初速度v0击出,使冰球在冰面上沿垂直于起跑线的方向滑向挡板;冰球被击出的同时,运动员垂直于起跑线从静止出发滑向小旗。

训练要求当冰球到达挡板时,运动员至少到达小旗处。

假定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做匀加速运动,冰球到达挡板时的速度为v1。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求: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答案】

(1)

(2)

【解析】

(1)设冰球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则冰球在冰面上滑行的加速度a1=μg①

由速度与位移的关系知–2a1s0=v12–v02②

联立①②得

(2)设冰球运动的时间为t,则

由③④⑤得

【名师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的应用;分析物理过程,找到运动员和冰球之间的关联,并能灵活选取运动公式;难度中等。

17.如图甲所示,有一块木板静止在足够长的粗糙水平面上,木板质量为M=4kg,长为L=1.4m;木块右端放的一小滑块,小滑块质量为m=1kg,可视为质点.现用水平恒力F作用在木板M右端,恒力F取不同数值时,小滑块和木板的加速度分别对应不同数值,两者的a﹣F图象如图乙所示,取g=10m/s2.求:

(1)小滑块与木板之间的滑动摩擦因数,以及木板与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

(2)若水平恒力F=27.8N,且始终作用在木板M上,当小滑块m从木板上滑落时,经历的时间为多长.

【答案】

(1)0.4,0.1.

(2)2s.

【解析】

(1)由图像可知:

F>25N时,小滑块与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且滑块的加速度

对滑块,有:

解得:

对木板,有:

由图象可知:

解得:

(2)水平恒力

,小滑块与木板间发生相对滑动,则

依题意,有:

解得:

点睛:

对于牛顿第二定律和图象的综合的习题,要理清运动规律,由牛顿第二定律得到a与F的关系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小滑块m在木板上滑动时,要注意研究两者位移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节日庆典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