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9250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5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docx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态系统的稳态》单元模拟练习苏教版必修课件

《生态系统的稳态》

一、选择题

1.某池塘有藻类植物、水草、浮游动物、吃浮游动物的鱼类等生物.由于大量排入污水(pH近中性),藻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之后,浮游动物及鱼类等生物死亡,水体发臭.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导致水草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缺少无机盐

B.藻类刚爆发时,若清晨采集水样检测,其pH可能低于7

C.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又加重了水体污染,这属于正反馈调节

D.藻类刚爆发时大量注入清水,清除污泥有利于生态修复

2.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生态系统输入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传递一定与消化吸收有关

C.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散失一定与细胞呼吸有关

D.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总是大于输出

3.近年来,雾霾天气经常袭扰我国中东部地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以下关于雾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雾霾使生态系统的我调节能力丧失殆尽

B.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

C.雾霾属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

D.在生态系统中,雾霾可作为化学信息影响种群的生命活动

4.用经过处理后的鸡粪沼液来培养小球藻(一种真核藻类植物),以降低沼液中的氨、氮、磷等无机物的含量,使其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鸡粪便中的有机物所含有的能量属于鸡的同化量

B.此生态系统中,小球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D.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鸡粪沼液中的能量

5.某陆地生态系统中生活着玉米、田鼠、腹蛇和猫头鹰等生物,其中属于生产者的是()

A.玉米B.田鼠C.腹蛇D.猫头鹰

6.在某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因污染导致水生植物大量死亡后,池塘中首先减少的物质是()

A.CO2B.O2C.硝酸盐D.磷酸盐

7.如果一个人食物有

来自绿色植物,

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来自羊肉,假如传递效率为10%,那么该人每增加1千克体重,约消耗植物()

A.10千克B.28千克C.100千克D.280千克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种成分组成

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

C.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

9.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

A.线粒体与染色体B.叶绿体与线粒体

C.叶绿体与核糖体D.线粒体与内质网

10.黑核桃树能向外界释放抑制邻近乔本植物生长发育的克生物质——阿魏酸,它能使邻近乔本植物叶片的气孔部分关闭,并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在一周内减少一半。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阿魏酸为化学信息,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B.可利用五点取样法调查该地黑核桃树的丰富度

C.微生物的减少,会使该林地土壤的有机质增多

D.土壤溶液中酵母菌的数量可用血细胞计数板取样调查

11.森林生态系统能长期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的原因是()

①生物多样性是自动调节能力的基础②其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③其恢复力稳定性要比农田生态系统高④有比较复杂的营养结构⑤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⑥生产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圈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循环回路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后,其位置可由同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取代⑧能量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而产生波动.

A.①③⑤⑥⑧B.②③④⑥⑦C.①②④⑤⑦D.①③④⑤⑧

12.如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13.下图a-d表示不同的生物或生态系统。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Y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所处的营养级最低的一定是d种群

B.若Y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演替阶段,则自然演替的顺序为a→b→c→d

C.若Y表示生物的能量,则生态系统a-d四个种群间一定有食物链d→c→b→a

D.若Y表示物种多样性,a-d表示四个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a

14.据图分析,有关生态系统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A,B,C依次表示同一个种群中的老,中,幼年龄段个体数量,则此种群为增长型种群

B.若图中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营养级,则A,B,C构成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C.若A,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三个种群,并且形成了A→B→C的食物链,那么A,B,C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D.若B,C为某生态系统的两个营养级,则B,C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一定不超过20%

15.下图示某农业生态系统部分物质循环过程。

该系统获得了鱼、猪、蚕和粮食的全面丰收。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粪便、塘泥做肥料又归田,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

B.蚕粪便喂鱼、鱼粉喂猪均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

C.丰收的主要原因是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D.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弱

16.大天鹅喜欢群栖在湖泊和沼泽地带,主要以水生植物为食,部分大天鹅冬天飞临黄河湿地越冬。

为了研究天鹅在冬天人工投喂玉米后对夏天缓冲区和投喂区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相对优势度表示植物在群落中优势地位)

杂草密度(株/m2)

物种丰

富度(种)

杂草相对优势度

芦苇

菹草

稗草

陌上菜

莎草

缓冲区生态系统

53

22.0

0.227

0.189

0.100

0.102

0.94

投喂区生态系统

4.2

6.3

0

0.209

0.293

0.089

0

A.每年输入投喂区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B.投喂区水中菹草相对优势度增加是因为菹草可吸收的天鹅粪便增多

C.两区域相比,夏天抵抗力稳定性比较高的系统是投喂区生态系统

D.人工过度投喂,会使天鹅密度过大,容易爆发禽流感

17.科学家对生活在某生态系统的一个蜘蛛种群的能量进行定量分析,得出了能量流经这种肉

食动物的有关数据如下图所示(能量以种群的质量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蜘蛛吃下未被蜘蛛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量中的一部分

②在食物链中,蜘蛛至少位于第三营养级

③图中X代表用于

蜘蛛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④根据图中的数据不能算出猎物种群和蜘蛛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③④

18.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结构就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B.物质循环发生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

C.萤火虫发光属于生态系统中行为信息的传递

D.生产者积累在有机物中的能量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9.环境保护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水族箱中群落演替”的实验,水族箱达到稳定状态一段时间后,生物逐渐死亡,下列关于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水族箱内的生物构成一个人工生物群落

B.不需要向水族箱输入外界的物质和能量

C.定时记录水族箱内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

D.各营养级生物的比例不同会影响演替速度

20.荔枝蝽又名臭屁虫,是严重危害荔枝、龙眼的一种害虫。

散放平腹小蜂可以防治荔枝蝽,它通过在荔枝蝽的卵内取食卵液,使害虫致死,自己长大后钻出卵壳,又找到荔枝蝽并钻入其卵中继续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腹小蜂与荔枝蝽是捕食关系

B.平腹小蜂与荔枝蝽存在负反馈调节

C.杀死荔枝蝽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是喷洒农药

D.荔枝蝽在该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次级消费者

21.雄性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

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雄性蓝孔雀大尾屏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

B.异性孔雀间传递的行为信息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C.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有利于变异的积累

22.如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有误差的是()

A.方框的大小可表示该营养级生物所具有的能量多少

B.C所具有的能量为B的10%~20%

C.A固定的能量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D.A固定的能量是B、C、D的能量之和

23.图a﹣b表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的高低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种群b种内斗争最激烈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b系统的稳定性最强

C.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种群,则a是最高营养级

D.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24.高残留有机氯农药甲、乙可在人及动物的脂肪组织内蓄积。

某湖泊生态系统农药残留量监测结果显示,水体中农药甲、乙含量分别为0.3μg/kg、0.1μg/kg,水生生物体中农药含量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示中共有4条食物链

B.乌鱼体内的农药均来自铜绿方田螺

C.农药残留量随营养级升高而增加

D.与水体相比,农药甲在乌鱼体内蓄积的倍数大于农药乙

25.分析以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简图,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总和一定小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生物圈的物质是自给自足的,能量是需要不断补充的

C.D中包含的生物可能处于食物链的最高营养级

D.碳以CO2形式进入生物群落,又以CO2的形式离开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境

 

二、综合题

26.玉米螟是玉米的主要害虫,赤眼蜂把卵产在玉米螟的卵内孵化,瓢虫则直接以玉米螟的卵和幼虫为食。

回答下列问题:

(1)一块玉米田里的玉米、杂草和玉

米螟等生物共同构成。

赤眼蜂和瓢虫之间的关系是。

(2)玉米螟在产卵时会释放信息素,据此赤眼蜂能很快找到玉米螟卵,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能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分析,玉米田易受玉米螟侵害的主要原因是。

(4)合理密植可提高玉米产量,从能量流动角度分析,栽种密度过高会导

致产量降低的原因是。

27.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X1过程表示__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的粪便中所含有机物的能量属于_____(用图中字母作答)。

(2)调查初级消费者中的某一个种群,若初次捕获60只已经标记,再次捕获20只中有标记的4只,且每只个体平均体重4kg,则生产者最少应有__________才能维持该种群的稳定。

(3)图中_____________过程表示通过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用图中字母作答)。

(4)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3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1过程能量值的______。

28.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圆圈”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1为,4为.

(2)6为,7为.

(3)陆地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中占有碳元素最多的营养级是.

29.下图一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Ⅰ、Ⅱ、Ⅲ、Ⅳ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N1、N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

图二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过程。

(2)图一中,N2表示的能量形式为_______________。

图二中,若M表示图一中该营养级生物所摄入的全部能量(能量值为a),则M2和c分别表示初级消费者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若图一中营养级Ⅰ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x,则营养级Ⅰ、Ⅱ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若图一中营养级Ⅰ、Ⅱ、Ⅲ、Ⅳ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丁,构成食物关系如右图。

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y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丁,则要使丁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________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

30.下图为某一湖泊生态系统结构图,据图回答:

(1)图中“X”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个数为。

(2)若生产者主要为个体小、繁殖快、寿命短的浮游植物,根据某一时刻各营养级的生物量(干重)绘制成生物量金字塔图,则该图应为(填“正”或“倒”)金字塔形,若湖泊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而爆发水华,导致环境恶化,该生态系统中C02出现先减少后增加的变化,请分析CO2变化的主要原因:

(3)若次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为65J/(cm2·a),则三级消费者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范围一般为。

(4)食物链上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有用信息,以进行捕食或逃避被捕食,所体现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31.生态学家对某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者进行实地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调查发现从浅海区向海岸陆地方向依次分布若不同的动植物,这体现了群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____结构。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生活在远洋水域100m以下的生物主要由________组成。

(2)该海洋生态系统随水深的增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是____;输入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中,一部分储存于生产者体内,一部分被初级消费者同化,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

(3)据图分析,该海域物种丰富度最高的季节是____,原因是____。

该海域生物群落随季节变化而发生的演替属于演替,影响该海域群落演替的主要环境因素有____等。

32.生态浮床是指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修复的技术。

请回答问题:

(1)生态浮床中的植物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浮床既具有处理污水的功能,同时还美化环境,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2)若食草性鱼类摄入的藻类含480J能量,呼吸消耗的能量为180J,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60J,要满足食草类正常生长,则至少需要藻类固定J的太阳能。

(3)下图表示某底栖动物种群密度Nt与Nt+1/Nt的关系图,当Nt为时,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当Nt为d时,该底栖动物的出生率(大于、等于、小于)死亡率,当Nt为a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

33.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多次陷入严重雾霾之中,给人们的健康与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不良排放。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A→B1→B2→B3构成了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2)碳元素通过①______途径进入生物群落,②为生物的______作用。

为防止雾霾天气,人们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至少两条)。

(3)图中B1、B2、B3的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

(4)图中捕食者能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4.图1表示某一经济鱼类的种群特征,图2对应其所在的生态系统,请据图回答问题。

(1)可能影响该种群密度的因素有()

A.空间B.营养C.年龄组成D.季节变化

(2)在图1的点,种群达到K值。

为提高经济效益,在生物捕捞中最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点。

(3)图2可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元素的循环;其中甲代表的生物成分是___________,B代表的生理过程是,丙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是。

(4)某人将未经检疫的外来鱼类和水草大量引进某水域生态系统后,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

从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引起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是本地原有物种和外来物种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

35.1941年,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对一个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进行了野外调查和研究,并对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下图所示的数据。

请回答相关的问题:

(1)由图可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是、。

(2)在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的形式循环。

(3)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能量流动的渠道为。

(4)若该生态系统中某种杂食性鱼的食物有1/2来自植物,1/2来自植食性鱼类,如果该杂食性鱼获得mKJ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则需要生产者提供KJ的能量。

参考答案

1.A

【解析】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A错误;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多,pH可能低于7,B正确;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C正确;藻类刚爆发时大量注入清水,清除污泥有利于生态修复,D正确.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名师点睛】藻类爆发,遮盖于水草上,导致水草缺少阳光死亡;清晨时藻类植物光合速率低,水样中二氧化碳含量多,pH可能低于7;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加重了水体污染,属于正反馈调节;藻类属于浮游植物,若投放食浮植物的鱼类会导致浮游植物减少,种植大型挺水植物,与藻类植物竞争,也会导致藻类植物减少,有利于修复生态环境.

2.C

【解析】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来自光合作用与化能合成作用,人工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或人工投入的有机物,A错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与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有关,B错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散失是通过生物群落的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C正确;生态系统中的能量的输入不一定大于输出,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功能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和转化等.流经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渠道.

3.B

【解析】A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雾霾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具有一定的限度,A错;B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雾霾属于非生物的物质,B对;C.从生态系统的保护分析,雾霾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C错;D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分析,雾霾作为物理信息影响种群的生命活动,D错;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成分、结构、信息传递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名师点睛】题与实事相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解决此类问题,除了需要学生熟记并理解相关的基础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外,还需要学生对知识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4.C

【解析】鸡粪便中所含的能量属于鸡摄入的能量,但是不属于同化的能量,A错误;小球藻是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但是不属于分解者,B错误;用鸡粪沼液培养小球藻符合生态学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小球藻制造有机物时所需要能量来自光能,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含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5.A

【解析】玉米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产者,A正确;田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B错误;腹蛇田鼠是动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猫头鹰是动物属于消费者,D错误

【考点定位】生态系统的结构

【名师点睛】

(1)生产者是指能进行光合作用,为植物自身、消费者、分解者提供有机物(食物)和氧气的绿色植物。

(2)消费者是指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需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的动物.不包括腐生动物;还包括寄生的植物如菟丝子。

(3)分解者包括细菌和真菌.靠分解动物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维持生活。

6.B

【解析】

试题分析:

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在光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释放氧气,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它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能量,是生产者;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腐生细菌和真菌能够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因此在一个稳定的池塘生态系统中,若所有的植物突然死亡,则首先降低浓度的是氧气.

故选:

B.

7.D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写出三条食物链:

①植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5千克,消耗0.5÷0.1=5千克植物;②植物→羊→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0.1÷0.1=25千克植物;③植物→羊→小型肉食动物→人,在此食物链中,人要增重0.25千克,消耗0.25÷0.1÷0.1÷0.1=250千克植物.所以人要增重1千克,共消耗植物280千克.

故选:

D.

8.A

【解析】

试题分析: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由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四种成分组成,A错误;

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都通过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以热量形式散发到大气中,B正确;

C、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比草原生态系统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大于草原生态系统,C正确;

D、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这种渠道进行的,D正确.

故选:

A.

9.B

【解析】

试题分析:

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吸收二氧化碳,将大气中的碳的碳元素固定在有机物中,使得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而动植物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将有机物分解,的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故选:

B.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其是化学信息,使乔木植物气孔部分关闭,并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减少,所以可以调节种间关系,故A正确。

要调查核桃树的种群密度应用五点取样法,但丰富度是不同物种的多少,而黑核桃树是一个种群,故B错误。

微生物能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而其能使微生物减少,所以会使分解作用减弱,使土壤的有机质增多,故C正确。

酵母菌的数量可以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抽样检测,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群落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11.C

【解析】

试题分析:

①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越多,食物链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即生物多样性是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①正确;

②草原生态系统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说明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要比草原生态系统高,②正确;

③与森林生态系统比较,农田生态系统的结构单一,恢复力强,抵抗力差,③错误;

④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程度高,营养结构复杂,④正确;

⑤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太阳能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的动力,⑤正确;

⑥森林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形成的三级结构,接通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经过各种生物的多级利用,再分解为无机物重新循环的完整回路,⑥错误;

⑦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能量可通过多条食物链传到顶级,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⑦正确;

⑧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其能量流动能维持相对稳定性,⑧错误.

故选:

C.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三个不同的营养级(第二、第三、第四营养级),A错误;

B、戊固定的太阳能是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