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8435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Word版含答案.docx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导学案江苏专版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Word版含答案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阶段检测卷】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写在密封线内。

3.请同学们根据老师批改需要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写在试卷第4页的答题栏内。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60分。

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吕氏春秋·慎势》中说: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

”材料体现了宗法制的作用是(  )

A.维护社会的安定B.加强了周王的权力

C.区分血缘的远近D.保证贵族特权地位

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

“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

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

3.《剑桥中国隋唐史》中写道:

“王朝初年出现的中央政府机构包括许多有汉代名称的官署,但这一机构的许多方面是新的,已经预先呈现出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

”材料中的“轮廓”(  )

A.加强了中央集权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

C.保证了皇权独尊D.体现了决策的民主性

4.“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

”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5.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西汉永始四年(公元前13年)前后的东海郡《集簿》的前3行:

(第1行)县、邑、侯国卅八:

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映了西汉中央行政设置情况B.县、邑、侯国是上下级的关系

C.这里的侯国是分封制产生的D.这里的县邑长官是由地方选出的

6.汉武帝规定:

“自今郡国率二十万口,岁举孝廉一人,四十万二人,六十万三人,八十万四人,百万五人,百二十万六人。

不满二十万二岁一人,不满十万三岁一人。

”汉和帝规定:

“幽并凉州,户口率少,进仕路狭……其令缘边郡,口十万以上,岁举孝廉一人;不满十万,二岁举一人;五万以下,三岁举一人。

”由此可见汉代孝廉察举制(  )

A.员额分配的变化,有利于边远地区的人才选拔

B.在人才选拔的对象上,对普通民众逐步倾斜

C.“孝”“廉”标准不易掌握,实际操作难度大

D.是为政以德理念的实际运用,体现了公正性

7.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

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

8.据史书记载:

“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唐玄宗开元年间,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这一变化说明了(  )

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职权重合

B.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处理政务的机关

C.宰相失去议定军国大事权力

D.唐初三省权力制衡关系被完全打破

9.清徐栋《牧令书》载:

“天下真实紧要之官,只有二员,在内则宰相,在外则县令。

”以具体史实论证这一观点确凿无误的是(  )

A.宰相制在秦代首次确定下来,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B.元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后期其权势大大削弱

C.县官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

D.秦代县令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郡

10.《历代名臣奏议》中称:

(元代)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据此可知,元行省(  )

A.军国重事,无不领之B.辖区广阔但权力不大

C.长官不再由朝廷任命D.行使权力受中央节制

11.在中国传统理念里,龙凤呈祥,龙和凤代表着吉祥如意,民间匠师也有“龙愁,凤喜,狮子笑”的口诀。

但《大明律》中却规定:

“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

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

”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12.古往今来,无论是东方古国,还是西方古代、近代国家,都有“分权”的思想:

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

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

A.都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B.都以分权进而限权为目的

C.都体现了权力制约和平衡D.都不同程度为后世所借鉴

13.“为什么小国寡民的雅典城邦对人类文明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让人最为赞叹的是对权力的自我克制以及为此创设的‘自我净化’的政治体制,从而将雅典政治推向更加民主。

”材料讨论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

A.组建陪审法庭B.实行陶片放逐法

C.废除债务奴隶D.对参政公民发放津贴

14.伯利克里说:

“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和宽恕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这是因为这种法律制度使我们心悦诚服……我们服从法律本身,特别是那些保护被压迫者的法律。

”这说明当时古代雅典(  )

A.初步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B.法律只有在公家事务中发挥作用

C.法律制度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

D.保护了被压迫者平民的利益

15.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

“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该段规定反映出罗马法(  )

A.法律条文内容明晰、具体B.缺乏可操作性

C.完全保护平民的利益D.仍是一种习惯法

16.《查士丁尼法学总论》写道:

“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因为根据赋予他权力的王权法,人民把他们的全部权威和权力转移给他。

”据此判断,公元6世纪罗马成文法(  )

A.包括皇帝的决定B.体现了君权神授

C.确立了民主共和D.否定了人民权力

17.2015年2月23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伦敦唐宁街10号首相府举办了羊年春节招待会,200余位中英两国商界、文化界等领域人士参加了上述活动。

这说明卡梅伦(  )

A.是国家元首代表英国形象B.是议会领袖拥有立法大权

C.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权力D.由直选产生代表民众利益

18.钱乘旦指出: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社会孕育出两个新的阶级,一个是工厂主阶级,另一个是工人阶级。

……但这两个阶级在‘旧制度’下都没有选举权,无法在现存政治体制内提出自己的要求。

旧制度必须变革,否则它就会被新的社会所淘汰。

”能够为这种观点提供直接论据的史实是(  )

A.1688年“光荣革命”B.1689年《权利法案》

C.18世纪初责任内阁D.1832年的议会改革

19.主持制定美国1787年宪法的麦迪逊谈到民主政治时认为,“美国革命最重要特征,不仅是顺应人性,还在于对人性黑暗的承认”。

“自由之于党争,如同空气之于火……因为自由孕育党争,所以它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如果企图因消除党争而消除自由,那就像灭绝空气一样荒唐”。

这说明(  )

A.民主政治的建立应基于对个人自由的尊重

B.西方民主政治必然导致党争的出现

C.美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是保护党争的自由

D.政党政治的形成深刻影响了美国社会

20.19世纪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B.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C.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D.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3分)地方政治制度是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诸侯王,高帝初置,金玺绶,掌治其国。

有太傅辅王,内史治国民,中尉掌武职,丞相统众官,群卿大夫都官如汉朝……武帝改汉内史为京兆尹,中尉为执金吾,郎中令为光禄勋,故王国如故。

损其郎中令,秩千石。

改太仆曰仆,秩亦千石。

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

——[东汉]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三 行中书省,凡十一,秩从一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疆,与都省为表里。

国初,有征伐之役,分任军民之事,皆称行省,未有定制。

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其丞相,皆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

其后嫌于外重,改为某处行中书省。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元史·百官志》

材料四 在史学里,制度本属一项专门学问。

……任何一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则是断无可疑的。

纵然事过境迁,后代人都不了解了,即其在当时也不能尽人了解得,但到底这不是一秘密。

在当时,乃至在不远的后代,仍然有人知道得该项制度之外在需要与内在用意,有记载在历史上,这是我们讨论该项制度所必须注意的材料。

否则时代已变,制度已不存在,单凭异代人主观的意见和悬空的推论,决不能恰切符合该项制度在当时实际的需要和真确的用意。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并指出秦朝是如何破解的?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地位发生了怎样的演变?

(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行省的性质及创立的目的。

(3分)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4分)

22.(14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

与太尉亮等上疏曰:

“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

……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

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

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

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

……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

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

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

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

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

……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

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

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3分)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

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6分)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5分)

23.(13分)1787年美国制定的联邦宪法,体现了加强集权与分散权力的双重倾向。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革命确立的邦联共和制,特别是各州以立法机关为主导的分权体制,是属于美利坚民族的。

因为它是在民族革命情感炽热的大环境下,作为英国集权体制的对立物而出现的。

……这种体制相对英国而言,它张扬了美利坚民族精神,但就美利坚内部而言……权力软弱的邦联政府逐渐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分裂危机日益威胁着国家的统一。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材料二 在美国的复合共和国里,人民交出的权力首先分给两种不同的政府,然后把各政府分得的那部分权力再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

因此,人民的权利就有了双重保障。

两种政府将互相控制,同时各政府又自己控制自己。

在共和国里极其重要的是,不仅要保护社会防止统治者的压迫,而且要保护一部分社会反对另一部分的不公。

——[美]汉米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材料三 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本。

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侍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梁茂信《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加强集权的原因,结合1787年宪法内容,指出有利于美国加强集权的规定。

(4分)

(2)与集权相反的是分权。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美国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

(9分)(要求:

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300字左右)

 

【检测卷答案】

江苏高考总复习一轮复习导学案

历史阶段检测卷详解详析

阶段检测卷(第一第二单元)

1.A 【解析】 据“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等信息可知宗法制在西周初期有助于国家政治层面和家族内部层面的双重稳定,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非材料主旨强调所在。

2.B 【解析】 “毋易树子”意为“不要更换太子”,“毋以妾为妻”意为“不要以妾为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中央集权的加强,故A项错误;维护宗法制度有利于维持分封制和礼乐制,故C、D两项错误。

3.C 【解析】 材料“唐代中央政府的轮廓”指的是三省六部制度,而这一制度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故选C项。

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而言,故排除A项;B项是科举制的意义;D项不符合史实。

4.B 【解析】 据题干的时间条件可知,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实指中央集权制度取代了西周的宗法分封体制。

中央集权体制下,皇帝通过官吏制度直接控制中央和地方事务,这属于官僚政治范畴,而西周的宗法分封体制下,诸侯世袭地方统治权,体现出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故选B。

5.C 【解析】 西汉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其中诸侯国是分封制产生的,郡县由中央设置,其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其中县、邑、侯国是同级地方行政机构。

故选C。

6.A 【解析】 根据题干中汉武帝时期与汉和帝时期地区人才选拔员额分配的变化,可知其体现出了有利于边远地区人才的选拔,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关于人才选拔对象的信息,故B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关于人才选拔标准的信息,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对察举制的评价,故D项错误。

7.B 【解析】 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由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了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8.B 【解析】 门下省负责封驳审议,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只是说的是中书门下省的职权,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其政事印亦改为中书门下之印”可知中书门下掌握着吏、户等行政权力,分掌庶务,故B项正确;依据材料“改政事堂为中书门下,设吏房、户房等五房,分掌庶务”可知宰相依然拥有行政权力,故C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提及唐朝三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

9.C 【解析】 宰相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太尉负责管理军务,故A项错误;元代实行一省制,故B项错误;县是古代社会最基层的地方行政区划,县官则是普通百姓生活中能直接接触到的朝廷命官,故C项正确;秦代县令对郡守负责,故D项错误。

10.D 【解析】 材料不是体现行省的权力,而是其权力受到节制,故A项错误;元代行省的权力大,故B项错误;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指的是行省制下牵制地方重臣,防止其割据一方,表明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故C项错误;尽管权力很大,但受中央政府节制,故D项正确。

11.B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严禁民间织造龙凤旨在维护皇权至上及封建等级制度,故B项正确;《大明律》只是严禁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故A、D两项错误;强化皇权不等于宣扬法律的权威,故C项错误。

12.D 【解析】 分权之下各部门形成程序化分工,必然影响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中国唐代分相权的目的是加强皇权,而不是以限权为目的,故B项错误;中国唐代的三省权力相互制约,但最终集权于皇帝,皇权至高无上,不可能有权力的平衡,故C项错误;唐朝的三省体制基本为宋元所沿袭,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分权理论和英国洛克的分权理论为近现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政体奠定了理论基础,故D项正确。

13.B 【解析】 材料显示,雅典实行该制度或措施的主要目的和作用在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有力地维护民主政治,故B项为正确答案;陪审法庭审理雅典的大部分案件,并不是专门针对权力自我克制而设立的机构,故A项错误;废除债务奴隶的主要目的是稳定公民队伍,发放津贴主要是为了调动公民参政积极性,故C、D两项错误。

14.C 【解析】 根据材料“在公家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可以看出在政治事务中,古代雅典遵守法律;“因为这种精神深使我们信服”,说明法律至上的原则在雅典社会生活中得到体现,为民主政治提供了保障。

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材料均未体现。

15.A 【解析】 法律以具体的条文保护私有财产。

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

16.A 【解析】 据“皇帝的决定也具有法律效力”可知A项正确;材料没有有关君权神授、民主共和的内容,故B、C两项错误;材料认为人民把自己的权力委托或转移给皇帝,从理论上说,人民是有权力的,故D项错误。

17.C 【解析】 材料显示,卡梅伦是在首相府(即行政中心)举办的招待会,故正确答案为C项;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国家元首,故A项错误;材料不涉及立法方面的事项,故B项错误;英国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出任,而且材料既不涉及首相的产生方式也无法说明其是否代表民众利益,故D项错误。

18.D 【解析】 据“工业革命”等信息可直接确定为1832年议会选举改革。

19.A 【解析】 麦迪逊认为,应该对“人性”有充分的认识,既要“顺应人性”,又要指出“人性的黑暗”;“自由是政治生活的必需品”。

这是对人性、自由的肯定和弘扬,任何民主都应考虑人性和自由,故选A。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0.A 【解析】 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德国经济迅速发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使德意志帝国成为容克贵族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君主立宪制国家,A项正确。

1871年德意志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意志的统一,排除B项;C项不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经济决定政治”的基本原理,资本主义发展会提升政治改革的诉求;D项不是其主要原因。

21.

(1)原因:

王室衰微;宗法制遭到破坏(血缘关系疏远)。

(2分)

破解:

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

(2分)

(2)演变:

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后来诸侯王完全失去军政权力(诸侯王国成为相当于郡一级的行政单位)。

(2分)

(3)性质:

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

(2分)目的:

便利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分)

(4)外在:

时代的变化。

(2分)内在: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2分)

【解析】 本题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演变为切入口,考查考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问的“原因”据材料一中“然后属疏远”可知当时宗法制已遭破坏,王室难以禁止诸侯之间的诛伐,“破解”据“皆为郡县”不难解答;第

(2)问涉及材料二的解读,文字较难,最好能联系汉朝初年的郡国并行制到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有关知识点,逐层解读材料的核心含义进行具体的归纳概括;第(3)问的“性质”据材料三中的“以宰执行某处省事系衔”及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其具有地方行政机构和中央派出机构的双重性质,“目的”主要根据所学知识;第(4)问的审题要细致,首先要区别内外原因,其次要善于综合材料及所学知识的有效信息。

22.

(1)制度:

察举制。

(1分)说明:

崇贤使民俗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

(2分)

(2)变化:

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

(2分)弊端:

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

(4分)

(3)影响: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5分)

【解析】 第

(1)问的据材料一中“以魏立九品……宜复古乡举里选”“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等信息归纳概括即可;第

(2)问的“变化”据材料一、二的相关信息,联系所学知识不难解答,“弊端”据材料二中“今立中正……高下任意,荣辱在手”“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等信息概括;第(3)问据“大小之官,悉听吏部”“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等逐层归纳。

23.

(1)原因:

邦联体制威胁国家统一。

(1分)

规定: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总统掌握最高行政权,对立法有否决权。

(3分)

(2)

水平与评分

论述的视角

史实的举例

答题的总体表现

水平1(89分)

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产物(1分)

如:

在民族独立斗争中确立起州的分权体制;邦联体制的影响(1分)

充分、有效地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立论角度多重,层次分明,观点与史实相统一,行文流畅,论述结构严谨(1分)

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体现在美国政治体制的各个方面(1分)

如:

联邦制使得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享国家权力;三权分立体制规定各级政府的权力分给几个分立的部门(2分)

政府权力结构的分散性对美国政治造成的影响(1分)

积极影响:

地方分权有利于地方积极性的发挥,三权分立体制保障人民权利,防止了专制的出现(1分)

消极影响:

联邦立法和行政效率低下;行政部门滥用职能,权力斗争影响政策的有效性(1分)

其他言之有理的,可酌情判分

水平2(67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2个角度论述,能有效提取材料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观点、史实较一致,层次较分明,论述结构较严谨

水平3(35分)

能从水平1中的任意1-2个角度论述,观点、史实相对一致,层次不分明,论述结构不严谨

水平4(02分)

没有科学的论述视角,仅列举个别史实

【解析】 本题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考点,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美国联邦体制下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制度特征,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综合分析和多角度论述历史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解答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