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3374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doc

.

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书

屋面为不上人屋面,屋面活荷载标准值为0.5kN/;设计时取楼面活荷载、横向及纵向的柱网尺寸为设计参数,其中:

根据该工厂的使用要求,楼面活荷为4.0kN/,横向柱网尺寸取为:

6.6m,纵向柱网尺寸与横向柱网相同。

1.2设计条件:

1.2.1结构类型:

砌体结构

1.2.2建筑材料:

1.2.2.1屋面做法:

〔自上而下

1:

2.5水泥砂浆砌膨胀珍珠岩单拱隔热板40mm厚〔重度不大于14kN/;

粒混凝土找坡〔坡度2%,最薄处20mm厚、重度不大于14kN/

1:

2.5水凝砂浆找平20mm厚〔重度20kN/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板底抹灰15mm厚〔重度17kN/

1.2.2.2楼面做法:

〔自上而下

10mm厚耐磨地砖〔重度22kN/;

1:

3水泥砂浆找平20mm厚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板底混合砂浆抹灰20mm厚

楼盖建筑平面

2.楼盖的结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

主梁跨度为6.6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6.6/2.2=3,因此按单向板设计。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200/40=55mm,对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70mm,取板厚h=8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8~/12=6600/18~6600/12=367~550mm。

考虑到楼面可变荷载比较大,取h=500mm。

截面宽度取b=200mm

主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15~/10=6600/15~6600/10=440~650mm。

截面宽度为b=300mm

楼盖板结构平面布置图

3.板的设计

3.1楼盖板的设计

已如前述,轴线①~②、⑤~⑥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向板;轴线②~⑤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向板。

3.1.1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10mm厚耐磨地砖0.01×22=0.22kN/

80mm现浇钢筋混凝土板0.08×25=2kN/

20mm1:

3水泥砂浆找平0.02×20=0.4kN/

20mm板底混合砂浆抹灰0.02×17=0.34kN/

小计2.96kN/

板的可变标准荷载值4kN/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或1.35,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等于4.0kN/,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4。

于是板的

荷载总计算值

①q=+=1.35×2.96+0.7×1.4×4=7.916kN/

②q=+=1.2×2.96+1.4×4=9.152kN/

由于②>①,所以取②q=9.152kN/,近似取q=9kN/

3.1.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塑性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h/2=2200-100-120+80/2=2020mm<1.025=2030mm,取=2020mm

中间跨==2200-200=20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1.3弯矩计算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分别为:

边跨中,1/11;离端第二支座,-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1/14。

=-=〔g+q/11=9.2×/11=3.34kN·m

=-〔g+q/14=-9.2×/14=-2.57kN·m

==〔g+q/16=9.2×/16=2.25kN·m

这是对端区单向板而言的,对于中间区格单向板,其和应乘以0.8,=0.8×-2.57=-2.06kN·m;=0.8×2.25=1.80kN·m

3.1.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80mm,=80-20=60mm;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1.0,=14.3kN/;HPB235钢筋,=210N/。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楼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或3

C

弯矩设计值〔kN·m

3.34

-3.34

2.25

-2.57

=/〔b

0.065

0.065

0.044

0.050

=1-

0.067

0.067

0.045

0.051

轴线

①~②、

⑤~⑥

计算配筋〔

=b/

273.7

273.7

183.9

208.4

实际配筋〔

Φ8160

=314.0

Φ8160

=314.0

Φ6/8160

=246.0

Φ6/8160

=246.0

轴线

②~⑤

计算配筋〔

=b/

273.7

273.7

147.1

166.7

实际配筋〔

Φ8160

=314.0

Φ8160

=314.0

Φ6/8160

=246.0

Φ6/8160

=246.0

*对轴线②~⑤间的板带,其跨截面2、3和支座截面的弯矩设计值都可折减20%。

为了方便,近似对钢筋面积乘以0.8.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力重分布的原则;/bh=246/〔1000×80=0.308%,此值大于0.45/=0.45×1.43/210=0.306%,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屋面板结构平面布置图

3.2屋面板的设计

3.2.1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40mm1:

2.5水泥砂浆砌膨胀珍珠岩单拱隔热板0.04×14=0.56kN/

≥20mm粒混凝土找坡〔0.02+0.02+0.02×××14=1.666kN/

20mm1:

2.5水泥砂浆找平0.02×20=0.4kN/

80mm钢筋混凝土板0.08×25=2kN/

15mm板底混合砂浆抹灰0.015×17=0.255kN/

小计4.881kN/

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0.5kN/

荷载总计算值

①q=+ψ=1.35×4.881+0.7×1.4×0.5=7.079kN/

②q=+=1.2×4.881+1.4×0.5=6.557kN/

由于①>②,所以取①q=7.079kN/,近似取q=7kN/

3.2.2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200mm×5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按弹性计算,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1.025+b/2=1.025×〔2200-100-120+200/2=2130mm>+=2120mm,取=2120mm

中间跨==22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3.2.3弯矩计算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故

=0.078×6.589×+0.100×0.49×=2.53kN·m

=0.033×6.589×+0.079×0.49×=1.24kN·m

=0.046×6.589×+0.085×0.49×=1.67kN·m

=-0.105×6.589×-0.119×0.49×=-3.39kN·m

=-0.079×6.589×-0.111×0.49×=-2.78kN·m

3.2.4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二级a类,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20mm。

板厚80mm,=80-25=55mm;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1.0,=14.3N/;HPB235钢筋,=210N/。

板配筋计算的过程于下表。

屋面板的配筋计算

截面

1

B

2

C

3

弯矩设计值〔kN·m

2.53

-3.39

1.24

-2.78

1.67

=/〔b

0.058

0.078

0.029

0.064

0.039

=1-

0.060

0.081

0.029

0.066

0.040

轴线

①~⑥

计算配筋〔

=b/

224.7

303.4

108.6

247.2

149.8

实际配筋〔

Φ6/8160

=246.0

Φ8160

=314.0

Φ6/8160

=246.0

Φ8160

=314.0

Φ6/8160

=246.0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均小于0.35;/bh=246/〔1000×80=0.308%,此值大于0.45/=0.45×1.43/210=0.306%,同时大于0.2%,满足最小配筋率。

4.次梁设计

按考虑塑性力重分布设计。

根据本车间楼盖的实际使用情况,楼盖的次梁和主梁的可变和在不考虑梁从属面积的荷载折减。

4.1荷载

永久荷载设计值

板传来永久荷载3.522×2.2=7.81kN/m

次梁自重0.2×〔0.5-0.08×25×1.2=2.52kN/m

次梁粉刷0.02×〔0.5-0.08×2×17×1.2=0.34kN/m

小计g=10.67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q=5.6×2.2=12.32kN/m

荷载总设计值g+q=22.99kN/m

4.1.2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

主梁截面为300mm×650mm。

计算跨度:

边跨=+a/2=6600-120-300/2+240/2=6450mm<1.025=6488mm,取=6450mm

中间跨==6600-300=63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

次梁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4.2力计算

由表11-1、表11-3可分表查得弯矩系数和剪力系数。

弯矩设计值:

=-=〔g+q/11=22.99×/11=86.95kN·m

=-〔g+q/14=-22.99×/14=-65.18kN·m

=〔g+q/16=22.99×/16=57.03kN·m

剪力设计值:

=0.45〔g+q=0.45×22.99×6.33=65.49kN

=0.60〔g+q=0.60×22.99×6.33=87.32kN

==0.55〔g+q=0.55×22.99×6.3=79.66kN

4.3承载力计算

4.3.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按T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去=/3=6600/3=2200mm;又=b+=200+2000=2200。

故取=2200mm。

除B截面纵向钢筋排两排布置外。

其余截面均布置一排。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梁的最小保护厚度c=25mm,一排纵向钢筋=500-35=465mm二排纵向钢筋=5000-60=440mm。

C30混凝土,=1.0,=14.3N/,=1.43N/;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300N/,箍筋采用HPB235钢,=210N/。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经判别跨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m

86.95

-86.95

57.03

-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