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37252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 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x

高中语文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8《杜牧诗三首》教案之教材梳理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文题解读

《早雁》

八月是大雁开始南飞的季节,诗人目送征雁,触景感怀,因以“早雁”为题,托物寓意,以描写大雁四散惊飞,喻指饱受骚扰、流离失所的边地人民,作者对他们寄予了深切同情。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华清宫故址在今陕西临潼的骊山上,是唐代的行宫。

这里有温泉,风景幽美,冬暖夏凉,李隆基和杨玉环常来游乐。

题目表明了诗人歌咏的对象和诗歌样式。

《题乌江亭》

乌江亭,又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

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走近作者

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因有别墅在樊川,亦称杜樊川。

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杜牧诗以七言律绝见长,俊爽圆淳,风流华美,气势豪宕而情韵缠绵,并常能寓讽喻、感慨于景物描写之中。

他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

不务奇丽,不涉习俗。

不今不古,处于中间”(《献诗启》)。

咏史诗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

有《樊川诗集》。

背景纵览

《早雁》

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纥部族大举南侵大同、太原等地,大肆掳掠,边地人民流离失所,痛苦不堪。

诗人当时在黄州刺史任上,听到这个消息,对边地人民的命运充满关切。

农历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故称此时南飞的大雁为“早雁”,此处用为象征手法。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华清宫在长安东二十五公里临潼县城南骊山下,唐贞观十八年(644)太宗皇帝诏令在此造殿,赐名汤泉宫。

唐玄宗于开元十一年(723)修建为行宫,“治汤井为池,环山列为宫室,又筑罗城,置百司及十宅”。

天宝六载(747)改名华清宫,长生殿就在此宫内,玄宗和杨贵妃曾在这里寻欢作乐。

安史之乱后,华清宫遭到了破坏,多年过后,杜牧经过这里时,早已冷落残败。

面对断壁残垣,诗人回忆史事,感慨万千,写下这三首七绝。

《题乌江亭》

唐文宗开成四年(839),杜牧结束在南方十余年的漂泊生涯后,由宣州赴京时渡江经过乌江亭,写了这首诗。

乌江亭,又称项亭,在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东南的凤凰山上。

和县一带杜牧多次经过,“江湖醉度十年春,牛渚山边六问津。

”楚汉相争时,项羽败退乌江边时,乌江亭长泊舟于江岸,对项羽说: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项羽笑道: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遂自刎而死。

后人在其地建有项羽衣冠亭,并塑像纪念。

唐书法家李阳冰在亭上题有“西楚霸王灵祠”。

字词梳理

1.字音

胡骑(jì)虏弦(xián)菰米(gū)四散(sàn)

妃子(fēi)重来(chóng)不期(qī)

2.多音字

3.形近字

 

2019-2020年高中语文2.8《歌词四首》案例教案粤教版必修2

(1)

案例背景:

今年四月份,第二届全国新课程研讨会组委会要求我校派一名在一线工作的教师上一节能反映新课程理念的示范课,我有幸成为这一节课的执教者。

作为一名在新课改中成长起来的青年教师,对于课的选择,我突破了公开课选用传统名篇的束缚,大胆地选择了以前从未进入教材的歌词篇目。

新教材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新课程注重从知识世界回归到生活世界,而歌曲却是学生生活中永远的“麦当劳”,将学生喜欢的东西搬上课堂,我想,学生会喜欢的,这节课也会成功的,因为它有生活的基础,它是贴近学生的。

对于课的设计:

首先,从课型来说,新课改注重课堂的互动,只有将学生的思维激活,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学生就会动起来,这节课才会改变传统课的说教式呆板与严肃,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因而这节课我将其定位为活动课。

其次,从课的设计理念来说,传统教学的“包、泡、抱”,“灌肥肠”式的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了一个被动的接受载体,我的出发点是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感受歌词,赏析歌词,品味歌词,创作歌词,纂改歌词,要让课堂洋溢学生的热情,袒露学生的情怀,流动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在互动的过程中互相借鉴、互相欣赏、互相协作,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的“善假于物也”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在对歌词的玩味、鉴赏、挖掘、自创中感受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因而指导这节课的设计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

再次,我突破歌词鉴赏的单一教学,将此课设计为一节立体化的课,让学生能够进行多元化的学习,获得多元的能力培养。

具体细节:

……

老师:

同学们,课余,你们都喜欢做些什么?

同学A:

听歌

……

教师:

好,我估计每个人都有一个爱好。

既然你们喜欢听歌,我今天正好带来了四首歌,不过是歌词。

其实呀,好的歌词听起来有味道,读起来也挺精神的。

今天,我就把这几首歌词中《长江之歌》给大家朗诵一遍,希望大家从我的朗诵之中感受到这首歌词鲜明的特色!

教师用投影显示《长江之歌》的歌词,然后用充满激情的声音开始朗诵,朗读完后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

教师:

好,感谢同学们热烈的掌声,我知道你们的掌声对我更多的是鼓励,还是谢谢了。

下面大家把对这首歌词的感受暂时放在心中,你们对另外三首歌词也进行一下品味,可以放声地诵读,也可以浅唱低吟,认真的去品味它,看这几首歌词它们各有什么特色?

记在你心中。

好,开始!

教师(教师巡视,感觉到学生还没放开):

大家不要紧张啊,也不要约束,就和你们平时上课一样,可以大声地读出来,好不好?

教师:

好,可能大家已经初步地感知完了。

下面呢,同学们前后左右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把你们感受的信息在组内进行沟通、交流,归纳整合出这四首歌词共同的写作特色,注意一定要紧扣文本,还要推选出一名代表发言,看哪个组做得最快、最好,好不好?

开始!

讨论中……两分钟后,教师到各组了解情况。

……

同学C:

老师,同学们,大家好,我们组认为,这四首歌写的总体来说首先就是十分的押韵,然后写得十分的有感情……

同学C:

第一首歌词是“来”,压“ai”韵……

……

同学C:

然后我们还认为,这些歌非常有感情,有的是写对祖国的感情,有的是写对自己家乡的思乡之情。

老师:

那么哪些歌词写的是国家,哪些歌词写的是家乡呢?

同学C:

前面两首《长江之歌》和《我们拥有一个名字叫中国》写的是对国家的一种感情,后面的《那就是我》和《弯弯的月亮》写的是作者对故乡的一种思念之情。

同学C:

然后呢?

就是那个……好像就是……没了。

教师:

我觉得你应该把机会留给大家,好不好?

……

教师:

其他同学发言的观点要与刚才的不一样。

哪个组来呢?

好,后面那个组的那位同学。

同学D:

我们组的观点主要是说这四首歌词……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同学D:

像《长江之歌》就是把长江说成甘甜的乳汁哺育各族儿女,用了拟人的手法。

同学D:

然后第二首中“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用了比喻的手法,第三首中“如果有一朵浪花向你微笑,那就是我,那就是我”,用了拟人的手法……

同学D:

第四首中“故乡的月亮,你那弯弯的忧伤,穿透了我的胸膛”用的是拟人的手法。

教师:

这几句话除了用拟人的手法,还用了拈连的手法。

好!

说得相当好,还有吗?

同学D:

另外就是这几首诗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教师:

好,好,请坐,说得相当好啊!

同学E:

我们小组认为这四首歌词,对仗都十分工整……

同学E:

我们组就讲完了。

教师:

好,你站起来我再问你一下,作者使用这一些反复也好,这种回环的手法也好,它有什么作用,你能不能谈一谈它的作用吗?

同学E停了下来。

同学F:

便于抒发自己的情感。

教师:

好,补充得很好。

你们俩互相握一下手(学生握手),好,请坐下!

同学G:

我觉得这四首歌词在听和读的时候,我仿佛都能看到一幅幅或宏大或小桥流水的画面。

教师:

你能不能把你所感受到的画面给我们描述一下

同学G:

第一首,你可以看到奔腾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第二首,可以看到雄伟的长城,咆哮的黄河;然后第三首我就感觉写出了乡村的古老与悠扬,尤其我觉得他写那个水磨写得特别好。

教师:

你能不能把那个地方读出来呢?

让我们也感受一下她的美好呢?

同学G:

“我思恋故乡的小河,还有河边吱吱唱歌的水磨”。

教师:

太美了!

好,你故乡是哪里?

同学G:

我的故乡是北京。

全场笑声起。

……

教师:

我也被你描述的意境陶醉了,谢谢!

实际上每一首歌词都创设出了一个意境,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画面,让我们这些欣赏者进入到这个画面。

歌词往往为我们创造出一个感情渲染的空间,让我们把我们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这个模拟空间中进行表达,所以你读了以后才能够有刚才那种共鸣,对不对啊?

还有就是情感美,每一首歌都表达了作者一定的情感,刚才同学们都说得很好。

第三,就是直白美,也就是歌词它往往采用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从而引起我们欣赏者与他共鸣。

第四,就是修辞美,歌词中往往大量使用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拟人、反复和对仗等等。

还有就是结构美,歌词往往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

这里我要指出的是歌词属于诗歌创作的一部分,同承一脉,与诗歌有很多相同点,有的诗歌就是一首好的歌词,你们知不知道有哪些已经成为歌词的诗啊?

同学F:

李白的《静夜思》。

同学I:

还有《水调歌头》。

教师:

那是古典诗词,能不能说说现当代诗歌?

同学J:

《在希望的田野上》。

教师:

还有,像刘半农的《教我如何不想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既是一首好诗也是一首好歌词,可并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可以作歌词。

这里我特别要指出的是歌词中的音韵美、情感美,这两点对于歌词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歌词中必不可少的两个要素。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喜欢的歌词啊?

同学(齐声回答):

有!

教师:

下面请同学们用一分钟的时间直接把你们的歌词书写下来,看看你们所熟悉的歌也是否具备这些的特色,看我们哪些同学在一分钟之内写得最多?

一分钟很快的哦!

同学们开始默写自己喜欢的歌词。

……

同学K:

我没有写全。

教师:

没关系,写多少读多少!

同学K: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昂首向前走,要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还有评论,可以吗?

教师:

你有评论?

那当然更好啊!

同学K:

这首歌好像是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会儿刘德华唱的,然后,我觉得这首歌词写得

非常符合中国人那种心理,当时我觉得他这首曲子,他这首歌呢……音律美写出来了,有押韵的地方,比喻手法。

然后是情感美,就是我刚才说的中国人那种自豪感。

还有直白美。

还有“就是要让世界都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这一句话唱出了整首歌词的主题。

然后是修辞美……就没有了!

教师:

哎呀,北京的同学真是了不起啊!

好,后面的接着说!

同学L:

我写的是“手牵手一步、两步、三步、四步望着天,看星星一颗、两颗、三颗、四颗连成线,背对背默默的许下心愿,看远方的星是否看得见”。

嗯……我之所以选这首作为我记忆最深的歌词,主要原因是它的情感美比较突出,我觉得它最能表达出我们那会儿童年最美好的纯真生活。

同时我觉得从这首歌词中可以引起我们对过去事物的美好怀恋。

同学M:

老师,我能直接唱出来吗?

教师:

当然行!

学生唱。

……

同学M:

我写的是羽泉的《一片叶子》:

“有一个失明的女孩叫叶子,是我的好朋友,我知道在她心里面,能看得见一切,在她透明的心儿里面,有一个角落,那里停放着善良的故事和动人的传说。

这个世界没有欺骗也没有争夺,美丽的女孩叫叶子,它经常这么说,在她透明的眼睛里面,有一片湖泊,那里沉浸着喜悦的伤感和忧郁的快乐,它的水面上没有涟漪也没有颜色,长长的睫毛闪烁着无尽的猜测。

教师:

太好了!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来不及把同学们的歌词记录下来,下课后同学门把所写

的歌词交给我,让我把它带到深圳去读给我的学生听,好不好?

我也从深圳带来几首我的学

生喜欢的歌词,下面就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把它读出来!

教师用幻灯打出歌词,一男一女同学朗诵歌词:

英雄的你早已化作歌声,不朽的精神和日月一样永存。

(男)风,没有方向吹来;雨,把眼泪落向大海。

(女)笑谈词穷,古痴今狂终成空;刀钝刃乏,恩断义绝梦方破/想要给你的思念,就像风筝断了线。

飞不进你的视线,也温暖不了你的世界/叶子是不会飞的翅膀,翅膀是落在天上的叶子。

两边是故乡,你知道长城有多长,它一头挑起大漠边关的冷月,它一头连着华夏儿女的心房——《长城长》/我看透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可是你,早已离去,消失在人海。

后来,终于在眼泪中明白,有些人错过就不再——《后来》/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东风破》/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青藏高原》/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情,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爱人;雨季奉献给草场,江河奉献给海洋,我拿什么奉献给你——《奉献》/草儿沾露水,蝴蝶花中飞,何时我与你这样共相随。

风筝线上走呀鸟儿把云追,何时我与你这样共依偎——《双双飞》……

教师:

我也有很多喜欢的歌词,有一首歌词应该伴随我度过了20个春秋,每当听到这首歌和看到这首歌词的时候我就非常激动。

它是我少年时美丽而羞涩的梦啊!

特别是后面三句“为

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词里面的豪情鼓励着我,敲打着我。

下面呢,我就用我的歌喉来敲打敲打你们,好不好?

时间关系,我就唱最后三句话吧(老师

敞开嘹亮的歌喉演唱,唱完后掌声又一次热烈响起)!

教师用幻灯打出歌词: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显身手/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

……

教师:

刚才我们探寻出了一般歌词的写作特色,也欣赏了一些精彩的歌词。

此时此刻,你们

的心中是否已流露出一种创作的冲动呢?

同学(齐声回答):

有!

教师:

好!

下面呢,我们来学习写歌词,可以自己创作,也可以仿写。

我呢,在无聊的时候

也以《少年壮志不言愁》这首歌词为蓝本仿写了一首歌词,给大家看看。

教师用幻灯打出歌词:

《我多想说》几度风雨几度高考/春夏秋冬忙备考/岁月如梭青春易老/三十男人强说愁/额上皱纹昼夜雕琢/寒假暑假也忽悠也忽悠/为了家长的微笑/为了学校的指标/健康快乐/沙扬那拉

(刚刚读完,就引来了同学们和听课教师的一片笑声)我是想通过这一首歌词来表达在新课改之前我的一种苦恼、无赖、郁闷。

你们又将用什么样的歌词来把你们心中的情怀表达出来呢?

这时,同学门开始动笔创作。

教师:

注意用我们归纳的歌词的写作特色来引领你们的歌词。

也可以将你们刚刚默写的歌词

进行改写。

学生继续写歌词,五分钟后。

教师:

好,下面的时间我们就利用先前的组开始组合,注意每一个小组推选出你们这一组最

具代表性的作品,很残酷的啊!

注意在你们最好的作品上写上作者的姓名、组别,以便我们评奖。

同学们展开了讨论,教师在下面巡视,并给以指点。

教师:

好,下面一个环节呢,咱们就评选奖项。

注意咱们的奖项设定是:

特等奖、一等奖各一名,二等奖二名,三等奖若干名。

下面呢,请各组的组长做我们这次的评委,顺便带上你们各组的作品上来。

注意评奖当中要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允许吹黑哨,哪个组的评委要是吹黑哨就取消他们的评奖资格,怎么样?

同学(齐声说):

好!

同学评选作品。

教师:

他们评选作品,我们干什么呢?

今天既然是学习歌词,那我们就唱唱歌吧。

那位同学

为我们来一首?

同学N:

我觉得现在心情比较激动,可能大家跟我一样的感受吧。

下面,我就唱一首大家都

会唱的歌《同一首歌》,会唱的跟我一块唱好吗?

(唱)……鲜花曾告诉我们怎样……

这时有一位学生举手应唱!

同学O:

今儿个老师从南方来,我就唱一个跟南方有关的歌吧。

教师(激动地说):

太感谢你了!

同学O(唱):

一等……就是十年,如我的思念……

……

同学P(特等奖获得者):

我写的歌词是《心烦之后》,那天上晚修心里挺烦的,对班里同学也看不顺眼(大家哄笑),就随便写了两句:

心烦之后,沉默使我想起很多,心烦却不能掩饰寂寞,昔日的微笑此刻也黯然神伤,昔日的眼泪却铭记在心头,我的回忆心情依旧,我的想念增添哀愁,想要去想却不能再想,只能停留在这一刻,抚平一切不安的思绪,找到一点快乐,到达期待彼岸,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掌声雷动)

教师(用欣喜的目光看着他):

北京的孩子就是不一样,文学素养挺高的。

同学Q(一等奖获得者):

这个歌词是我为纪念我的一个逝去的亲人而写的。

我的这首歌词名字叫做《失去以后》——回忆你的脸仿佛总是那么沧桑,我望着天空呼唤你的名字,可回应的只有你的沉寂。

多少次兴奋的日子里,我在为你而哭泣,我拼命忘记过去,可命中注定我要牢记在心里。

你躺在冰冷的花丛里,我只能远望你只能哭泣。

现在我想对你说声对不起,可你在冰冷中封锁了呼吸——我永远爱你!

……

……

教师: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同学的作品就不一一在这里展示了!

同学们第一次创作歌词就写的这么好,真是不简单。

其实,我们初学写歌词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只要把握歌词的一两个特点就行了。

主要是押韵,抒发自己的情怀。

歌词就是要抒发自己的情怀,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今天,我们通过对四首歌词的品味、探究,归纳出了一般歌词的写作特色;通过写歌词、评歌词学会了写简单歌词,收效颇丰。

当然,歌词的写作并不是我们今天一节课可以讲清楚的,我们今天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它还有很多技巧,课后请同学们网上查找资料,探究一下歌词的写作技巧,也可自选角度,探究歌词创作与中国古典文化的关系或其他与歌词创作相关的问题。

的确,我们生活在如歌的岁月里。

在父母的《摇篮曲》中我们拥有了我们的幼年,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中我们度过了我们的童年,在《少年、少年,我们是祖国的春天》中我们走过了我们的少年,在《我们是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歌声中我们迎来了我们的青年。

我们生活在如歌的四季里。

春天,我们唱着《春水流》,让时光别把孤独收留;夏天,我们唱着《山丹丹花开红艳艳》,去畅想红军走过的路;秋天,我们唱着《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到遥远的北疆去采摘我们的梦;冬天,我们唱着《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你的、我的心。

烦恼时,我们拥有《星星知我心》;快乐时,我们拥有《热情的沙漠》;失败时,我们拥有《男儿当自强》;成功时,我们拥有《掌声响起来》。

歌声中,有你,有我,有我们共同留下的串串足迹,今天,让我们一同去唱响那逝去的岁月吧!

放歌曲,投影歌词,师生一起听、唱《童年》。

教师(歌曲快完时):

同学们,时间过得太快了,我希望我们今天的相聚是我们合作的开始。

如果有缘,我希望我们能在北京再度携手;如果有分,我希望我们能在深圳、在深圳南头中学相会。

最后,就让我们在这醇香般的歌曲中结束我们今天这节课吧,谢谢大家!

再一次的感谢北京十一中学的学子们!

(掌声)

学生在《童年》的乐曲中依依不舍地与教师道别。

课后反思

以“自主”调动课堂。

叶圣陶先生说过: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不待老师教,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改,学生自能作文。

叶老的这句话,其实就是我们语文新课改的目标。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雾里看花,可望又有点不可即的目的呢?

这节课中,教师充分地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这一教学原则:

如何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如何让学生自我地去学习歌词,自我地去探究歌词,自我地去挖掘歌词,自我地去写歌词,去寻求学生和我所要达到的共同目的,而作为老师的我既是课堂中的总导演,又是一名平等的参与者。

因而,教学中,学生始终是以主体的姿态出现的:

学生赏析歌词,学生剖析歌词,学生归纳要点,学生品味歌词,学生创作歌词,学生纂改歌词,学生朗诵歌词。

整堂课无不洋溢着学生的热情,无不袒露着学生的胸怀,无不流动着学生的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自然形成“师——生——教材三位一体”的和谐的教学状态。

以“趣”串起课堂。

课堂,学生主宰着;课堂,学生幸福着。

歌词的教学对于我、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新内容,这是一个新的挑战和机遇;但歌词本身对于学生和我来说又不陌生,这是一个好的教学平台。

面对于“百分之七十八的学生对语文丧失了兴趣的时候(《教育文摘》)”,有一篇他们感兴趣的课文,这确是一个机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我在设计教学时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

我的情景朗读,是一个激趣;听歌鉴赏是一个培趣;评选作品是一个调趣;学生唱歌是一个加趣;教师结尾串词是增趣。

用“趣”来调动学生,用“趣”来唤起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这节课实现了语文学习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语文学习是生动的,而不是乏味的;语文学习是广阔的,而不是局部的;语文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痛苦的……

以“实”完善课堂。

新教材的编纂更注重语文的工具性,更趋向于运用,更接近生活,那么,作为语文老师,我就在想,我的这一节课让我的学生得到了什么?

掌握了什么?

设计教学时,我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体现着一种实用主义原则,按照“鉴赏——探究——咀嚼——创作”的思路来设计这一课的教学。

让学生通过对教材的感悟、理解,作为学生运用的理论指导,而学生写歌词、改歌词、评歌词,则是对理论的一种强化,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反作用于理论,加深理论的厚度与可行性。

那么,一节课下来,学生就初步地弄清怎样鉴赏歌词,知道歌词的好坏了,知道怎样写歌词了,我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也就落实了。

培养学生的多元智能。

语文教学所培养的“是德智体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或者说,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全人’或‘一个完整的人’,而不是培养只得到某一方面发展的人”。

一节语文课,我们将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发了多少,这应该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所必须考虑的。

听朗诵、听歌是听力的培养,读歌词、交流感受是说话能力的培养,鉴赏歌词是阅读能力的培养,创作歌词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品味歌词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小组交流是合作能力的培养,评选歌词是竞争能力的培养……要将4H教育,即“手,脑,身,心”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

在语文中感悟生活。

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构建生活语文。

这篇课文与传统的“统编”教材毫无关系,是一篇全新的课文,因而语文课堂上传统的语法分析、段落划分、中心思想的概括在这篇课文中消失殆尽。

我们凭着对生活的感悟、理解去探究教材、分析教材。

歌词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时无刻不与它勾连着。

正是因为与生活的贴近,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有所依、有所靠,课堂内容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学生才感到语文学习的必要性,感受到生活语文的快乐。

在参与中转换教师的角色。

自己下水才真正明白水的深浅,自己喝汤才知道汤的咸淡。

示范朗诵歌词、下水写歌词、读歌词是老师的言传也是身教,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得以充分的体现,教师与学生既是合作者又是参与者、领跑者。

朗诵歌词,创设情境感染学生,熏陶自我;写歌词、读歌词使学生大脑中留存的歌词的写作特色有点陌生的教条主义的概念一下子形象化了。

幽默、诙谐的语调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随和——原来教师也有烦恼,教师成了“自家人”——朋友。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

这一节课,学生的发挥尤其重要。

课前,我与学生交流,并带领他们做小游戏;课中,我通过身体语言和口头语言对他们的精彩之处及时地进行鼓励……我想通过这些亲和的做法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从而调动学生,让学生与我能很快地融合,从而形成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课堂,是老师的课堂,也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发挥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节课的好坏。

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与师生关系也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这节课,充满着欢声笑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