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62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1.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中国很早就建立了一支庞大的官僚队伍。

中国历史上一个鲜明的规律就是,历代官员的数量呈不断扩张趋势。

明代刘体健称“历代官数,汉七千八百员,唐万八千员,宋极冗至三万四千员”。

到了明代,文武官员共十二万余人。

官僚系统的不断扩张,是皇权专制制度不断强化的结果。

官权是皇权的延伸,君主专制不断完善,注定官僚系统也不断延伸膨胀。

秦汉以后,中央集权不断发生强化,官员的权力被不断分割,以期官员相互制衡,弱化他们对皇权的挑战。

由此造成一官多职的现象,官僚队伍进一步扩大。

中国传统社会经济结构非常单一,传统赋税又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途,官员数量的不断膨胀,使得俸禄成为财政支出的第一大项。

比如西汉末年,国家赋税收入“一岁为四十余万石,吏俸用其半”,官员俸禄支出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所以支付官俸成为财政第一大难题,为了节省开支,薄俸制就成为大多数时候不得已的选择。

特别是在皇权专制达于极致的明清两朝,官员薪俸之低也达到惊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个原因是皇权专制的自私短视本性。

皇权专制本身是一项不合理的制度安排,它的设计原理是千方百计保证君主的利益,损害其他社会阶层的利益,这其中就包括官僚阶层的利益。

在君主专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个公司的老总,百官好比员工。

压低员工工资,保证自己的利润,对老板来说是一种本能的偏好。

从皇帝的视角看来,采取“薄俸制”和“低饷制’用“教育”来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为国家节省了大量财政经费。

传统社会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

以明代的县令收入为例。

明代正七品县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

用七石五斗粮食养活一个大家庭甚至家族,这个县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

而且明代对于官员办公费用不予考虑,师爷、账房、跟随、门房和稿签等手下均需要县令来养活。

再比如曾国藩在做翰林院检讨时,年收入为129两左右,年支出为608两左右。

赤字480两左右,需要自己想办法弥补。

这是当时京官的常态。

低薪薄俸为朝廷节省了大量的财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

但与此同时,薄俸制也有着巨大的危害:

它容易诱发腐败,并导致腐败的普遍化。

权力笼罩一切,权力不受约束。

与此同时,官员们却又只能拿到极低的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

这就形成了“渴马守水,饿犬护肉”的局面:

让一条饥饿的狗去看着一块肥肉,那么无论你怎么打它,骂它,教育它,它也还是要偷吃,因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

在低薪制下,选择做清官的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官员们不得不想办法搞一些灰色收入,这样贪污就无法根治。

对最高统治者来说,这是“占小便宜吃大亏”之举,因为腐败最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比开足工资要大得多。

         (摘编自张宏杰《顽疾:

中国历史上的腐败与反腐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中国官员的数量随朝代更迭不断增加,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B.秦汉以后,皇权专制不断细化分割官员权力,目的在于减少官员对皇权的影响。

C.明清两朝,皇权专制达到了极点,官员俸禄也低到了令人无法想象的程度。

D.中国古代赋税主要只有农业税一项,许多朝代官员俸禄支出就占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明代县令俸禄低,经济压力大,家人和手下办公人员均依靠其养活。

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却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贪污腐败分子。

C.对皇帝来说,低俸制不仅能维护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

D.给足官员应有的俸禄,产生的财政支出额要比腐败造成的损失小得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官僚队伍不断扩张的根本原因在于统治者权力的不断集中与强化。

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国藩在内的许多官员都不得不想方设法搞一些灰色收入来填补年赤字。

C.采取低俸制从表面上看有两个原因,实质上就一个:

维护君主的利益。

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损,以致诱发腐败恶化,最终损害的是国家和老百姓的利益。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兵

胡玲

单位招门卫,一直没招到人。

应聘者要么嫌工作时间太长,要么嫌福利待遇不好。

这天下午,一个人影在办公室门口晃动,我走过去,吓得差点儿叫出声来。

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个丑陋无比的男人,四五十岁的样子,瘦削的脸上布满了道道伤疤,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

男人个子很高,背有点儿驼,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肩上斜挎着一个褪了色的绿军包。

我是来应聘门卫的。

男人朝我讨好一笑。

他笑的时候,脸上的疤痕显得更加突兀可怕。

听到有人来应聘,人事部的赵经理高喊一声,应聘的,过来!

男人扯了扯身上的军装,走了进去。

看到男人,赵经理也吓了一跳。

你脸上的疤怪吓人的。

赵经理面带愠色。

男人像做错了事情一样,有点儿歉意地脸红起来。

你是哪里人?

赵经理朝男人上上下下打量了一番问。

我是湖南桑植的,贺龙元帅的故乡。

男人的语气中透着一丝骄傲。

带证件了吗?

赵经理问。

男人从绿军包里掏出一个红绸布包着的东西,打开,里面是三个红本本。

男人将红本本小心翼翼地递到赵经理面前,这是我的证件,请您过目。

赵经理拿着三个红本本瞄了几眼,丢在了桌子上。

你有做门卫的工作经验吗?

没有,我以前一直在老家种地,媳妇前段时间检查出得了重病,需要很多钱,我才出来打工的。

男人的肩膀微微颤抖了一下,丑陋的脸上闪过一抹悲凉之色。

不行,没有经验的我们不要,你走吧!

赵经理斩钉截铁地说。

我能吃苦,还有一身力气,干门卫工作应该可以的。

男人憨厚地说。

赵经理斜了男人一眼,没好气地说,门卫就是保护我们单位的财产和人身安全,你年纪一大把了,怎么做得了。

我可以的,真的可以,我练过散打,也懂一些安全救助知识,一定能够干好门卫工作的!

男人有点儿着急地说。

我说不行就不行,你就别哆嗦了!

赵经理的头摇得像拨浪鼓。

您让我试试吧!

哪怕工资低点儿也行,我媳妇病得不轻,我急需钱,急需一份工作。

男人带着央求的口气。

对不起,这里不是慈善机构。

赵经理冷冷地说。

男人强挤出一丝苦笑,从桌子上拿起三个红本本,认真地用红绸布包裹好,轻轻地装进包里。

那谨慎细心的样子,仿佛他放进去的是价值连城的稀有珍宝。

男人黯然地走出了办公室。

几星期后,单位购买了一批办公家具,需要搬到五楼办公室去。

单位后面有座桥,桥上每天聚焦着许多等活儿干的人,我决定去好运里找个搬运工来帮忙。

桥上,站着许多人,他们有的拿着扁担,有的拿着杀铁铲,有的坐在三轮车上。

我走过去,一大群人蜂拥而上:

有活儿吗?

多少钱?

给我做吧!

有一批家具要搬到五楼,五十块钱做吗?

我问道。

钱太少了,做不了。

一听我报的价钱.一群人悻悻散去。

我正准备加价时,一个声音响起:

这活儿我干。

我顺着声音望过去,又看到了那个满脸伤疤的丑陋男人,他依然穿着那身旧军装,挎着绿军包。

还没找到工作吗?

我问他。

男人苦涩一笑,是呀,一个多月了,什么工作也没找到,别人要么嫌我老,要么嫌我脸上有疤。

实在没办法,我就和他们一样在桥上蹲点,也好寻些力气活儿做。

到了单位,男人二话没说,放下绿军包,搬起一张桌子就上楼去了。

没多久,男人就把所有家具搬上了五楼。

虽然是冬天,但男人的旧军装已经被汗湿透了。

我递给了男人八十块钱,男人又退回我三十块。

说好了五十块的。

男人朴实地笑着说。

男人走后,我发现他的包掉在我这里了。

我打开男人的包,打开红绸布,看到那三个红本本。

一本是退伍证,证书照片上的一张脸年轻帅气,英姿飒爽。

退伍证的纸张虽已泛黄和起皱,依然能清楚地看见上面的字迹:

南滨市某步兵部队,陈青山同志于1994年4月光荣退伍。

一本是部队颁发的二等功证书。

一本是伤残军人证,写着陈青山在某次救火中不慎烧伤了脸。

男人很快就折了回来,十分着急的样子,看到我手里的包,他松了一大口气。

差点儿忘了我最重要的东西。

男人说。

男人脸上的伤疤,在阳光的照耀下像一朵美丽的鲜花。

我怀着敬重的心情,双手把包递到男人手中。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通过描写老兵的相貌以及赵经理的反应,突出老兵伤疤的可怕,是为了反衬他内心的美好,同时,相貌的丑陋也为他找不到工作做了铺垫。

 B.对老兵各种理由的反复请求,赵经理总是以不耐烦的语气来应答和拒绝,表现了他内心对老兵的轻视和冷漠。

 C.小说多次写到老兵身上所带的“三个红本本”,并用“红绸布包着”“我最重要的东西”等来写他的珍惜,表现他对曾经拥有的身份和取得的功绩的重视。

 D.对老兵的伤疤,“我”从开始时“像无数条狰狞的蜈蚣匍匐于脸上”的感受到了解真相之后“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的赞美,反映出“我”对老兵的心理变化。

5.小说在刻画老兵这一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以“我”来展开情节的叙述,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吴芳吉:

国人之范

邹柱石

吴芳吉(1896---1932),为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著名诗人。

1896年出生在重庆杨柳街,8岁随父迁居江津“白屋吴宅”,世称“白屋诗人”。

13岁时在作文课上写出名噪全川的《读外交失败史书》,被誉为神童。

他被称为诗词改革的先驱,是举国皆知、享誉一时的爱国诗人。

其代表作《婉容词》,被中国诗界誉为“几可与《孔雀东南飞》媲美”的传世之作。

《婉容词》描写了一位贤淑的乡下女子被出国留学丈夫抛弃而殉情的爱情悲剧。

诗一发表就引起文学界的震惊,全国读者争相传诵,并被选入中小学教材。

当时的读书人只要一提到吴芳吉就能随口吟诵出:

“天愁地暗,美洲在那边?

……”

今天来看,《孔雀东南飞》毕竟是永恒的经典,《婉容词》再怎么好,都没有可比性;但是当时的影响,可见一斑。

他的人品、文品也曾受到周恩来、郭沫若等人的高度赞誉。

1910年,吴芳吉凭才华考入北京清华园留美预科班。

1912年因抗议美籍教师无理辱责因病缺考的中国同学,吴宓和吴芳吉等十人被选为罢课代表。

吴芳吉年纪最小,仿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署名求公道。

后拒绝认错被校方开除,时年16岁。

被清华开除后,吴芳吉流浪北京.后辗转去上海书局做校对,次年在同学资助下徒步回川,沿途乞讨、历时半年回到老家。

这段直堕底层的经历,让吴芳吉了解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军阀的暴行、战乱的苦痛、百姓的困顿、女性的压抑……无不给其心灵带来震撼,成为笔底狂澜。

吴芳吉的诗文成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

“三日不书民疾苦,文章辜负苍生多。

这以后,吴芳吉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

吴芳吉从教的足迹遍布全国,他凭自己的学识声望和至交好友吴宓等的介绍,做过中学教员,做过大学教授。

先后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

1929年,他与重庆籍教授一起致力创办了重庆大学,任文科系主任。

1931年,应当时的江津县县长邀请,辞去待遇较好的重庆大学文学系主任兼教授之职,返回江津中学任校长。

吴芳吉到校后,在学校的砖柱上,亲笔书写“学、海、津、梁”四个篆字作校训,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特聘重庆大学的外籍教授来校讲学。

江津中学在他的励精图治下,很快跃升为中华一流中学。

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时任江津中学校长的吴芳吉深夜读报,见此消息,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军进攻上海,十九路军奋起抗日,吴芳吉闻讯,慷慨高歌,欲单身一人赴前线杀敌,被师生从江边劝回。

按捺不住的激情,使他创作了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

“三千子弟令如山,征衣未浣血斑斑……”这传诵一时的诗作,成了唤起民众抗战的动员令。

本年5月4日,他应邀到重庆做宣传抗日的演讲,当众朗诵《巴人歌》,上千听众鸦雀无声,热血沸腾,泪流满面。

5月5日返回江津,当晚向全校师生讲述重庆各界同仇敌忾、心系抗战的情形,并再次朗诵《巴人歌》,朗诵未完而诗人兼校长的他已体力不支、脸色惨白地倒下了。

5月9日,吴芳吉辞世,时年36岁,送葬者700余人。

芳吉自小家庭贫困,营养不良,文弱之人而具铮铮铁骨。

思其在重庆朝天门码头只身赴国难之时,其慷慨苍凉,大有当年燕国荆卿屠秦之悲壮豪勇。

虽享寿仅36载,胜活百年多矣。

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选自《重庆日报》)

相关链接:

①吴芳吉少年生活的地方环境不好,盗娼赌博者多,父亲吴传姜就用石灰将墙门刷白并写“白屋吴宅”字牌,意为清白之家,吴芳吉就自取名“白屋吴生”。

②吴芳吉跨入诗界之时,正值“五四”文学革命的兴起。

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论战“新旧文学观”。

对诗界全部否定传统诗歌的“突变论”、全盘欧化的“另植论”、死守陈规的“保守论”都进行了批判,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庞国翔《用诗歌抵制日货的诗坛奇人吴芳吉》)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求学的坎坷,生活的艰辛,一方面使得吴芳吉四处飘零,深陷社会底层;另一方面,也使吴芳吉的诗歌更加接近民众,更具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

 B.年少轻狂的吴芳吉为抗议美籍教师辱责中国同学,便仿唐骆宾王《讨武曌檄》撰写《讨校长檄》,书于横幅长条并署名张贴,最终被学校开除。

 C.颂扬十九路军的抗日诗歌《巴人歌》倾注了吴芳吉的满腔热情,激发了广大人民的抗日斗志,也成为了吴芳吉的生命绝唱。

 D.吴芳吉既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教育家,他在担任江津中学校长期间他励精图治、高薪聘请外地优秀教师到江津中学任教,并提出了“学、海、津、梁”的四字校训。

8.下列对有关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吴芳吉虽被誉为神童,但他的《婉容词》与《孔雀东南飞》相比,无论是艺术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相去甚远,无法比拟。

 B.吴芳吉虽然没有从清华大学毕业,但是后来他一边读书,一边创作,一边从教,完全凭借个人的努力。

在以后的日子里曾受聘于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四川大学等名校。

 C.“文章合为时而著”,吴芳吉倡导诗歌要有时代感和现实感,他的诗歌始终与时代的脉搏一起跳动,根系百姓,深入底层,成为了反映民生疾苦的号角和武器。

 D.吴芳吉性情刚硬急躁,例如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际,他“深夜读报”见此消息,便不顾及师生已然安睡的事实,立即亲自敲响校钟,集合全校师生上街游行抗议。

 E.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多次引用诗句,这样既突出了吴芳吉诗人身份的特点,又概括了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平事迹和主要成就,同时文中多次引用吴芳吉自己的诗句,使得文章在表达方式上富于变化,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思考。

9.文中说,“芳吉其为川人之范,国人之范”。

吴芳吉身上有哪些方面可为人之楷模?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翁正春,字兆震,侯官人。

万历二十年擢进士第一,授修撰,累迁少詹事。

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曰清君心,遵祖制,振国纪,信臣僚,宝贤才,谨财用,恤民命,重边防。

帝不省。

王贵妃薨,久不卜葬,正春以为言。

命偕中官往择地,得吉。

中官难以烦费,正春勃然曰:

“贵妃诞育元良,奈何以天下俭乎?

”奏上,报可。

琉球中山王遣使入贡,正春言:

“中山已入于倭,今使臣多倭人,贡物多倭器,绝之便;否亦宜诏福建抚臣量留土物,毋俾入朝。

”帝是之。

四十年,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正春议黜学贤,谪之麟,而不及主考官。

给事中赵兴邦、亓诗教因劾正春徇私。

正春求去,不许。

顷之,言官发韩敬科场事。

正春坐敬不谨,敬党大恨。

诗教复劾正春,正春疏辩,益求去。

帝虽慰留,然自是不安其位。

寻改吏部,掌詹事府,以侍养归。

天启元年起礼部尚书,协理詹事府事。

抗论忤魏忠贤,被旨谯责。

明年,御史赵胤昌希指劾之,正春再疏乞归。

帝以正春尝为皇祖讲官,特加太子少保,赐敕驰传,异数也。

时正春年逾七十,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正春风度峻整,终日无狎语,倦不倾倚,暑不裸裎,目无流视,见者肃然。

(节选自《明史•翁正春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B.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C.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D.三十八年十一月日/有食/正春极言/阙失不报/明年秋/万寿节/正春献八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

左迁专指降官贬谪,比如白居易就曾左迁为九江郡司马。

B.薨,是死的意思。

古代天子去世叫崩,诸侯死为薨,大夫死曰卒,士亡曰不禄,百姓亡称死。

C.吏部,隋唐、五代时为尚书省六部之首,掌管天下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乞归,封建时代官员请假回家的专用语。

类似的说法还有乞骸骨、乞身、解印、解甲归田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翁正春才学过人,敢于直谏。

万历二十年,考中进土第一名,授职为修撰,后又担任皇帝的讲官。

他曾经向皇帝提出八点忠告,却没被采纳。

B.翁正春审时度势,建言得当。

他知道琉球中山王已经归附倭寇,就建议皇帝和他们断绝往来,不要让他们到京都朝贡。

皇帝对此表示赞同。

C.翁正春为官正直,不惧权贵。

虽然韩敬的党羽很恼恨翁正春,但他坚持认为韩敬在科场徇私舞弊,有罪。

后来又拂逆魏忠贤,被下旨责备。

D.翁正春严肃庄重,作风正派。

他气质风度峻肃,整天不讲轻慢的话,即使疲倦也不东歪西靠,眼睛不四处乱看,看见他的人无不肃然起敬。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进士邹之麟分校乡试,私举子童学贤,为御史马孟祯等所发。

(5分)

(2)母百岁,率子孙奉觞上寿,乡闾艳之。

(5分)

(2)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惊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尾联两句既表现了诗人惊叹于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也写出了诗人不畏艰险奔赴前程的乐观情怀。

E.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在古代诗歌中“烟”是一个有着独特审美价值的意象。

“烟”以其飘浮、不可捉摸的灵动感,朦胧、遮盖的虚无感,以及迷茫、凄迷而忧郁的诗意,延引出无限联想的神秘味道,使人悟到灵趣和妙趣。

在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频频出现“烟”的意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描写村落的炊烟随风飘升“①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开头形容大海上烟波渺茫“②________________”;杜牧《泊秦淮》用“③______________”来描述淡烟寒水、夜幕朦胧的凄迷景象;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把“水”与“烟”结合起来,表现塞外秋景“④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说“潦水尽而寒潭清,⑤_______________”。

这些借助“烟”创设的意境确实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3、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舌尖上的浪费出现回潮迹象,警示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一蹴而就,“光盘行动”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②清华大学校方不孚众望,给残疾考生魏祥回信,承诺学校会妥善安排、解决其后顾之忧,对他的自立精神也表示激赏。

③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二十多年探索“主体多元教育”新路,让师生全员参与其中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实现了发展与创新。

④由于反应机敏,成绩优秀,17岁的黄大年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地质队招收的两名航空物探操作员之一。

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所在,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引导舆论的正确走向,传播社会正能量,当是责无旁贷的责任。

⑥今天,我们需要一大批为理想抱负拼搏奋斗的新人,或为百姓安危舍身而出,或为改变贫困面貌用尽心机。

A.①②⑤B.①③④C.③④⑥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中国网络小说秉持“作协定位、全局视野、大众审美、网络特质”为原则,推动网络文学攀登高峰。

 B.我们都有心理暗角,都有“垃圾”情绪,要移除心理的暗影,生成阳光的情绪,健康的心态对待生活。

 C.香港的艺博会,正努力通过这些高规格、高品质的展事活动,成为亚洲最具权威性的艺术平台。

 D.为了避免地方电视台相亲节目、娱乐节目的不再泛滥,国家广电总局多次发文干预,但收效甚微。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复旦大学哲学系博士陈果独特的授课模式得到了学生们的赏识。

 B.小明生病了,给老师写了请假条:

“因我不慎感冒发烧,不能到校上课,希望准我一天假,特此声明。

 C.前几日我的手提包丢失,非常着急,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恭候。

 D.我斗胆向您提出心中的若干疑惑,其中不乏陋见,实属冒昧,见笑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现在不少大学生课堂上用手机拍摄教学内容,不想用笔记,但很多世界知名的大学有明确规定,①______________。

斯坦福大学教室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应有尽有,然而很多学科的教学完全不用电脑,②______________,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用粉笔板书,学生记笔记。

斯坦福的老师为什么坚守传统?

这是由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像数学这种课程,如果老师只是展示事先准备好的PPT,学生就没有机会领悟推导的过程,再加上自己不动手抄写,上课内容成了过眼烟云,③______________,结果根本无法掌握这些学科。

21.下面是一则公益平面广告,请简要赏析这则公益广告的创意。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