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5116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4.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 含答案.docx

北师大初二物理上册期中试题15含答案

初二物理(上期)半期考试模拟试题

注意事项:

2、全卷分A卷和B卷,A卷满分100分,B卷满分20分;全卷共120分;

3、考试时间90分钟。

A卷(共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32分)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如图所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实验中需要数所绕线圈的圈数

2.随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已实现三次载人航天飞行.在火箭推动飞船上升阶段,航天员是被固定在飞船座舱内的.此阶段航天员相对下列哪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A.太阳B.地球C.月球D.飞船

3.如图所示,小王同学正在弹奏吉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可以改变音调B.吉他声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C.吉他音量大小与弹奏时所用的力度有关D.吉他声具有能量

 

4.当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时,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能正确表示其传播方向的是()

 

5.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

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

6.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

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

7.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8.杯里放一枚硬币,眼睛刚好看不见(如图所示)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注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水的增多,眼睛能看到硬币,但位置比实际位置高

B.随着水的增多,眼睛能看到硬币,但位置比实际位置低

C.随着水的增多,眼睛能看到硬币,且位置没有改变

D.注入水后仍看不见硬币

9.下列成语中涉及的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A.海市蜃楼B.镜花水月C.立竿见影D.油光可鉴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1.2011年11月3日,“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首次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

图所示为“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速度变为为零

D.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相对地球是静止的

 

12.下列单位换算正确()

A.4.5m=4.5m×100cm=450cmB.456mm=456×

=0.456m

C.36cm=36cm÷100=0.36mD.64dm=64×

m=6.4m

13.小明同学手拿时钟站在平面镜前,如图所示是平面镜中的像,则( )

A.小明同学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小

B.小明同学离平面镜越远,像越大

C.时钟指示的时间是3点整

D.时钟指示的时间是9点整

(A)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像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B)

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温墙上的小镜子,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A.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B.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C.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D.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16.如图所示,物体AB高1.6m,平面镜CD高0.6m,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为2m。

下列关于物、像、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通过该平面镜不能成完整的像

B.像高与平面镜的高相同,为0.6m

C.物体与像的距离为2m

D.像高与物体的高相同,为1.6m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2.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把正确答案填在题目中横线上方。

17.如图所示,用两把刻度尺A、B分别测同一物体的长度,

A尺的读数是_______,B尺的读数是,

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

2、如图所示,在同一个轴上固定着三个齿数不同的齿轮。

当齿轮

旋转时,用纸片分别接触齿轮,使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

是(选填“上面”、“中间”或“下面”)的齿轮。

 

 

19.晴天,常常可以在茂密的树下看到一个个圆形的小亮斑,这些小亮斑是由于__________形成的,这些小亮斑是__________。

一张不透光的纸开一个极小的“△”形孔,太阳光垂直射到这张纸上,那么这个小孔在地面上产生的形状是__________。

20.李晓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那么这段时间为h。

21.新皮鞋刚穿上时非常亮,是因为射到皮鞋表面发生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Km/s,人距墙面至少为米时可以将回声与原声区别开。

22.绵阳夜晚当涪江三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涪江水上实景与江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

已知三桥下涪江水深为2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2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_____m;若涪江水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_____m。

23.如图所示的是月球影区的分布图,当人随着地球运动到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全食,

运动到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偏食,运动到________区时,会看到日环食.

         

24.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

如上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计算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5.(4分)

(1)在图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如图所示,一束光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请在图中画出:

①过O点的法线;②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一、(6分)在一次爆破中,用了一条96厘米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厘米/秒,点火者点着导火索后,以5米/秒的速度跑开。

请计算后回答点火者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区?

 

27.(6分)某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向高崖大喊一声,历时5秒他听到了回声。

若汽艇以100m/s的速度正对高崖驶去,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是多远?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l6分)

28.(4分)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

资料表明:

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

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

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

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衣服材质

衣服布料层数

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1

天蚕丝

1

12%

2

2

5%

3

化纤

1

28%

4

2

14%

5

全棉T恤(白色)

1

7%

6

全棉T恤(黑色)

1

4%

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的。

(2)比较实验1、2或3、4得到的结论是

(3)根据测量结果,请向你的家人提出一条夏季户外活动时着装的建议。

29.(6分)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

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

如图所示。

 

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反应距离s1/m

制动距离s2/m

60

11

20

80

15

34

100

19

54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坐标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

(不需准确描点)

 

30.(4分)小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5cm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烛焰高8cm,小成发现在玻璃板的后面出现蜡烛的像,他再取一段未点燃的同样的蜡烛B放在像处,发现该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

(1)B蜡烛的烛焰高cm;

(2)为了使像看起来更清晰,小成最好在的环境中

进行(选填“较亮”或“较暗”);

(3)小成在B蜡烛的烛焰上放一根火柴,火柴(选填

“可能”或“不可能”)被点燃;

(4)小成以5cm/s的速度匀速将A蜡烛远离玻璃板2s时,

B蜡烛应与A相距____cm才可能与A的像完全重合。

B卷(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小题有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或者不答的得0分。

1.物理学中将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定义为加速度。

依据该定义,若某物体在t时间内速度从V1增加到V2,则加速度为(V2—V1)/t,现有一小球从静止开始以3m/s2的加速度加速运动2s,则2s末小球的速度为()

A.0m/sB.2m/s

C.3m/sD.6m/s

2.车站上,坐在火车里的乘客从窗口发现有两列火车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由此得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乘客坐的火车和看到的两列火车中一定有两列在沿相反方向运动;

B.乘客坐的火车可能在运动;

C.三列火车可能沿同一方向运动;

D.三列火车中一定有一列是静止的。

3.甲、乙同学从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

甲在全部时间的一半内跑,另一半时间内走;乙在全部路程的一半内跑,另一半路程内走,两人跑的速度一样,走的速度也一样,则先到达终点的是()

A.甲;B.乙;

C.同时到达;D.无法判断。

4.如图是用照相机所拍摄的某一小球在水中下落的一张频闪照片。

已知水池壁上每块瓷砖的高度为a,闪光灯每隔△t时间闪亮一次(即拍摄一次)。

观察照片,关于小球的运动,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B.小球从B位置到D位置的运动是匀速运动

C.小球从A位置到C位置的平均速度为3a/2△t

D.小球通过D点时的速度为4a/3△t

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二、综合题(10分)

6.(4分)黄蜻蜓翅长而窄,飞行能力很强,既可突然回转,又可直入云霄.

(1)雌蜻蜓在水面上飞行时,分多次将卵“点”在水中,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蜻蜓点水”.蜻蜓点水时,引起水面振动,就会形成以点水处为中心的圆形波纹(水波),并沿水面向四周匀速传播.蜻蜓飞行时,翅膀扇动的频率范围是30Hz~40Hz,我们(填“能”或“不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2)某同学观察蜻蜓在贴近平静的水面直线飞行时,获得了一张蜻蜓点水的俯视图片如图所示,图片反映了蜻蜓连续三次点水后某瞬间水面波纹的分布情况(每次点水只形成一个波纹),三个波纹刚好在O点内切.蜻蜓每次点水所用的时间忽略不计,请据图片解答下列问题:

①从图片上看,蜻蜓的运动方向是沿y轴.(填“向上”或“向下”

②蜻蜒飞行速度水波的传播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③若该同学观测到蜻蜓从第一次点水到第三次点水历时2s,蜻蜓飞行的平均速度为m/s.

 

7.(6分)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

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

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

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

计时的方法是:

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1)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运动的平均速度

的表达式。

(2)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

均速度。

(请写出计算过程)

 

物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A卷(共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3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D2.D3.B4.B5.B6.D7.C8.A9.C10.D11.B12.D13.D14.A15.D16.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8分)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

17.3.26cm、3.3cm、分度值不同18.下面19.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倒立的实像、圆形20.80KM/h、0.521.镜面反射、3×105、1722.12、2323.B、A、C24.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

三、作图与计算题(共16分)

25.(共4分)

(1)

(2)

 

26.(6分)已知:

s1=96cms0=500cmv1=0.8cm/s

求:

点火者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区?

解:

导火索从点燃到爆炸用时t=S1/v1=96cm/(0.8cm/s)=120s

点火者在这段时间内跑的路程S2=v2t=5m/s×120s=600m

s0=500cmS2>s0所以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区

答:

点火者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米远的安全区.

27.(6分)已知:

V船=100m/st=5sV声=340m/s

求:

S0=?

解:

5秒钟船走的路程为:

S船=V船t=100m/s

5s=500m

5秒钟声音走的路程为:

S声=V声t=340m/s

5s=1700m

如右图可知:

他喊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S船+S声)/2=1100m

他听到回声时离高崖的距离为:

S0=S-S船=1100m-500m=600m

答:

他听到回声时距离高崖600m.

四、实验与探究题(共14分)

28.(4分)

(1)长波紫外线透过率

(2)其它条件相同时,防晒效果与衣服的层数(厚度)有关

(3)穿全棉长袖体恤;穿颜色较深的衣服;穿较厚的衣服

29.(6分)

(1)0.66s--0.68s

(2)车速(3)

30.(4分)

(1)8

(2)较暗(3)不可能(4)30

B卷(共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题号

1

2

3

4

5

答案

D

BC

A

BC

A

二、综合题(10分)

6.(4分)

(1)能

(2)①向下②等于③4.5

7.(6分)已知:

n=20h=1mt=8.7s

求:

=?

解:

(1)

=(n-1)h/t

(2)平均速度

=(n-1)h/t=(20-1)×1m/(8.7s)=2.18m/s

答:

平均速度

的表达式

=(n-1)h/t,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是2.18m/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