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2894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71 大小:61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7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docx

中考复习之化学知识点汇编

九年级化学课堂笔记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课时)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阅读第1页最后一段)

二、了解中国古代化学的发展过程。

我国劳动人民商代就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与化学四大发明有关的有造纸,和火药。

还制造了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物质例如;酒,醋,染料、烧瓷器等

三、为什么要学习化学?

(阅读课本第1、2页内容)

四.如何学好化学?

1.预习指导:

做到初步了解重点、难点、划出不懂的问题。

2.听讲:

边听、边观察、边思维、边记忆,争取在课堂学会-向课堂要质量。

3.作业:

认真-独立-质量的完成作业。

4.复习:

巩固所学知识(遗忘规律)。

注意学习化学的方法(抓好预习―课前提问、听讲-做好笔记、作业、复习、作业五个环节),重视并做好化学实验。

其次,要学好化学,记忆是关键,初中化学作为起点学科,要认识、了解的新东西太多,如元素符号、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基本的定义定律等。

不能仅满足听懂,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要在勤复习、勤记忆的基础上加深理解。

最后,化学学习中,思维习惯很重要,对遇到的现象、问题要善于动脑筋,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学会对知识的概括和总结,逐渐培养自己分析推理能力,找出学习化学的“窍门”。

在化学解题过程中,更要善于抓突破口,或正推或逆推,或发散性地进行思考,逐步使问题明朗化。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课时)

一、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概念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

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

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本质区别

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或分子生成

实例

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电灯发光,工业制氧气,吸附色素,分馏石油,汽油去油污,冰雪融化

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食物腐烂,动植物呼吸,光合作用,缓慢氧化,燃烧,乳化作用。

(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相互关系

(发生化学变化一定发生物理变化,但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能加以区别。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概念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实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不变所呈现出的性质。

物质的微粒组成结构改变时所呈现出的性质。

实例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

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确定

由感官直接感知或由仪器测定

通过化学变化方可知

区别

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表现出来

注释:

描述物质的性质时用“易”“能”“会”“可以”。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2课时)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课本第12页)

(一)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

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二)实验现象

1:

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做的烛芯组成的,普通蜡烛的外观为圆柱形、固体、乳白色,特殊用途的蜡烛因加入配料而显各种颜色,(如生日蜡烛),形状也因需要做成各种形式(如螺旋状、数字形等),不管何种蜡烛都是手感滑腻,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2.蜡烛被点燃时,最初燃烧的火焰较小,逐渐变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

焰心主要为蜡烛蒸气,温度最低,内焰石蜡燃烧不充分,温度比焰心高,因有部分碳粒,火焰最明亮,外焰与空气充分接触,燃烧充分,温度最高,因此,当把一根火柴梗迅速平放入

火焰中,约1秒钟后取出,火柴梗接触外烙部分首先变黑。

3:

.蜡烛燃烧时,用一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发现烧坏内壁有小水珠生成,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中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4.蜡烛刚熄灭时,烛心会冒出由蜡烛蒸气形成的白烟,点燃这白烟,可以燃烧并再次点燃蜡烛。

综上所述,蜡烛能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水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二: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课本第14页)

要点:

二氧化碳、氧气特性及其应用,排水集气法

(1):

利用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成浑浊的特性,可以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中,白色浑浊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多。

(2).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以此可以检验氧气。

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4).所有不溶于水的气体都可用排水集气法来收集。

探究: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步骤1:

如第14页图1-13至15,收集二瓶呼出的气体。

步骤2:

用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滴入装有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象

无明显现象(有一点点浑浊)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

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不明显。

证明空气中CO2含量少。

步骤3: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二个集气瓶,观察现象。

空气

二氧化碳

现象

燃着的木条慢慢地熄灭

燃着的木条立即熄灭

结论

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灭火。

步骤4:

取二块干燥的玻璃片,在其中的一张上呼气,观察现象。

呼气的玻璃片

没有呼气的玻璃片

现象

有水蒸气

无现象

结论

呼出时有较多水蒸气

三、能简单叙述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一)实验探究步骤

1、提出假设2、设计实验3、完成实验4、分析试验结果5、得出结论

(二)实验探究应关注

1、物质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等;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性、碱性等。

2、物质的变化

3、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3课时)

一、掌握常见化学仪器的操作方法:

分类

名称

图形

主要用途

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试管

①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②用于少量物质的溶解或收集少量气体或作简易气体发生装置

①加热前应擦干试管外壁,先预热后加热,加热后不能骤冷;②加热时,试管夹或铁夹应夹在距试管口的1/3处;③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④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且管口应与桌面成45o角,试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

蒸发皿

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可耐高温,能直接用火加热;②热的蒸发皿应避免骤冷及被溅上水,以防炸裂;③用完之后立即清洗干净;④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注意及时搅拌

烧杯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也可用于间接加热

①加热时,应擦干试管外壁并放在石棉网上,以使其均匀受热;②溶解固体时,要轻轻搅拌

燃烧匙

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

可以直接加热;硫磺等物燃烧实验应在匙底垫少许石棉或细砂

酒精灯

用于加热

①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②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只酒精灯;③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④不加热时,应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吹灭

集气瓶

①用作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②用于有关气体的化学反应

①不能用于加热;②做物质在气体里燃烧的实验时,如有高温固体物质生成如Fe,S燃烧,应预先在瓶底铺一薄层细沙(防止炸裂瓶底)或装入少量的水(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胶头滴管(滴瓶)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滴瓶用于盛放液体药品

①滴液时,滴管应垂直悬空放在容器口上方,不要接触容器壁,以免沾污滴管或造成试剂污染;②胶头滴管用过后应立即洗净,再去吸取其他药品;③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橡胶乳头

托盘

天平

用于粗略称量物质的质量,一般只能称准至0.1g

①称量前,将游码拨到标尺“0”处,调节螺母调节零点;②称量时,左盘放称量物,右盘放砝码,不能称量热物质;③称量物需放在纸(一般)、表面皿或烧杯中(有腐蚀性的药品如NaOH)

量筒

度量液体体积,一般能准确至0.1ml

①不能加热;②不能用作反应容器;③根据量取液体体积的多少,选择适合的量筒(最大刻度值大于量取的液体体积但尽可能接近);④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应与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漏斗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

过滤时要放在三角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长颈

漏斗

用于注入液体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下,形成液封避免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

固定和放置各种仪器

铁圈、铁夹方向应与铁架台底盘同侧;铁夹夹在试管中上部

试管夹

夹持试管进行简单的加热实验

夹在试管中上部;从试管底部套入、取出;拇指不要按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坩埚钳

夹持坩埚加热或夹持热的蒸发皿等

尖端向上平放在实验台上;温度高时应放在石棉网上

水槽

排水集气

水不要加满,防止实验时有水溢出

药匙

取用固体药品

每次用完及时用纸擦干净

玻璃棒

搅拌液体、引流、蘸取液体

搅拌时切勿撞击器壁,以免碰破容器。

注意随时洗涤、擦净

二、基本实验操作

1、实验室中药品的取用规则

(1)三不原则:

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即“不触”“不闻”“不尝”。

(2)节约原则:

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

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

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滿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

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2、取用广口瓶里的固体药品

取用块状固或密度大的金属用镊子,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放入容器口,再把容器慢慢的竖立起来)不能竖直放入容器;

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时要用药匙或纸槽,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

3、取用细口瓶里的液体药品

要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对准手心,瓶口与试管口紧贴。

用完立即盖紧瓶塞,把瓶子放回原

取用很少量时可用胶头滴管,使用时要保持胶帽在上不能倒放或平放,不能伸入仪器内部,不能和仪器内壁接触,

4、物质的加热间接加热可使用烧瓶、烧杯;

直接加热可使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A: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先预热后集中试管底部加热,加热时切不可对着任何人

B: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试管口应略向下(防止产生的水倒流到试管底,使试管破裂)先预热后集中药品加热

注意点:

被加热的仪器外壁不能有水,加热前擦干,以免容器炸裂;加热时玻璃仪器的底部不能触及酒精灯的灯心,以免容器破裂。

烧的很热的容器不能立即用冷水冲洗,也不能立即放在桌面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5;.连接仪器:

连接玻璃管和橡皮塞或胶皮管时,先用水润湿,再小心用力转动插入。

给试管、玻璃容器盖橡皮塞时,左手拿容器,右手拿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

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子上使劲塞进去。

6.检查装置气密性:

连接装置把导管的一端浸没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不漏气。

7、溶液的配制

A:

物质的溶解加速固体物质溶解的方法有搅拌、振荡、加热、将固体研细

B:

浓硫酸的稀释由于浓硫酸易溶于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在稀释时一定要把浓硫酸倒入水中,切不可把水倒入浓硫酸中(酸入水)

8、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①固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称量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②液体物质的配制过程计算、量取、溶解用到的仪器:

量筒、滴管、烧杯、玻璃棒

9、过滤条件是分离不溶性固体与液体的一种方法(即一种溶,一种不溶,一定用过滤方法)如粗盐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分离。

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用水润湿后的滤纸应紧贴漏斗壁;

“二纸”指①滤纸边缘稍低于漏斗边缘②滤液液面稍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指①烧杯紧靠玻璃棒②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边③漏斗末端紧靠烧杯内壁

10、蒸发与结晶A、蒸发是浓缩或蒸干溶液得到固体的操作,仪器用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

注意点:

①在蒸发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液滴飞溅,②当出现大量固体时就停止加热③使用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持,加热过的蒸发皿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放在石棉网上

11结晶是分离几种可溶性的物质①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大,则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②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的,则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12仪器的装配装配时,一般按从低到高,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

1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后用手掌紧物捂器壁(现象:

管口有气泡冒出,当手离开后导管内形成一段水柱。

14玻璃仪器的洗涤如仪器内附有不溶性的碱、碳酸盐、碱性氧化物等,可加稀盐酸洗涤,再用水冲洗。

如仪器内附有油脂等可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也可用洗衣粉或去污粉刷洗。

清洗干净的标准是:

仪器内壁上的水即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而均匀地附着一层水膜时,就表明已洗涤干净了。

15粗盐(主要是NaCl次要MgCl2、CaCl2)提纯实验仪器:

药匙、烧杯、玻璃棒、

蒸发皿、漏斗、量筒、酒精灯、铁架台、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溶解2.过滤3.蒸发4.称量并计算粗盐的产率

16常用的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A:

使用酒精灯时,不慎而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

B:

酸液不慎洒在桌上或皮肤上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

(了解)

C:

碱溶液不慎洒在桌上应用醋酸冲洗,不慎洒在皮肤上应用硼酸溶液冲洗。

(了解)

D:

浓酸、浓碱有腐蚀性,必须小心不慎将酸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并涂上碳酸氢钠溶液;碱溶液沾在皮肤或衣物上,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E:

浓硫酸沾在衣物或皮肤上,必须迅速用抹布擦拭,再用水冲洗。

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溶液,

要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洗的时候要眨眼睛。

F:

若浓硫酸不慎洒在皮肤上千万不能先用大量水冲洗。

17、指示剂的使用使用指示剂只能说明溶液呈酸性或碱性,不能确定溶液一定是酸或碱。

操作方法:

用玻璃棒沾取少量被测溶液滴在试纸上,绝不能将试纸伸入待测试液中,更不能将试纸投入到待测溶液中去。

紫色石蕊遇酸性溶液显红色,遇碱性溶液显蓝色;无色酚酞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显红色。

18、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表示,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PH的范围在0——14之间,pH>7溶液呈碱性,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

PH越大碱性越强,pH越小酸性越强;pH升高加碱(或水),pH降低加酸(或水)。

19、

(1)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

(2)加热时试管内的液体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3)使用烧瓶或锥形瓶时容积不得超过其容积的1/2,蒸发溶液时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得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其容积的1/4。

(4)在洗涤试管时试管内的水为试管的1/2(半试管水);在洗气瓶内的液体为瓶的1/2;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取少量,液体取用1——2毫升,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加热试管内液体时,试管一般与桌面成45°角,加热试管内的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20物质的称量

①托盘天平的使用程序

天平调零——托盘垫纸(或小烧杯)—左物右码(从大到小)—平衡读数—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②量筒的使用程序

量筒平放——倒入液体——平视刻度——准确读数——倒出液体——洗净量筒

21.物质的加热

<1>加热前要将试管的外壁擦干,防止水滴附着受热不均匀,使试管破裂;

<2>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固体受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冷凝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3>加热药品时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加热有药品的部位;

<4>加热液体,试管与桌面成45°角,管口不得对人。

22.仪器的装备实验装置顺序:

从下到上,从左到右;制备气体时发生装置在左,收集装置在右,气流方向从左到右。

23.仪器的洗涤少量水注入仪器中,经振荡或毛刷轻轻刷洗,再用清水冲洗几次即可。

如果内壁有油脂,可使用热纯碱或洗衣粉洗涤。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是:

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24加热A:

不能加热:

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B:

能直接加热:

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C:

间接加热:

烧杯、烧瓶、锥形瓶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2课时)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空气成分

O2

N2

CO2、稀有气体He、Ne、Ar

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21%或1/5

78%或4/5

注释:

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式表示。

例:

液氧(O2)、液氮(O2)、蒸馏水、冰水混合物、CO2、P2O5

混和物:

由二种或多种物质混和而成。

例:

纯净的空气、食盐水、矿泉水、自来水、纯净水、食盐水、河水、雨水、白酒。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

足量且产物是固体

b、装置要求:

气密性良好

c、原理: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d、现象:

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e、结论:

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f、探究:

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

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

不能原因:

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3、认识空气成分对人类生活的作用。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作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思考:

稀有气体和氮气为什么都能做保护气?

4、了解空气的污染、。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

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NO2)和烟尘等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5、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

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6、来源及防治措施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7、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课题2氧气(2课时)

1、掌握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气体、不易溶于水、密度大于空气,温度低能变成蓝色液体固体(颜色改变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2、氧气的化学性质:

特有的性质:

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具有氧化性),供给呼吸

(1)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

现象

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碳+氧气

二氧化碳C+O2点燃CO2

产生大量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4P+5O2点燃2P2O5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氧气

二氧化硫S+O2点燃SO2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铁+氧气

四氧化三铁3Fe+2O2点燃Fe3O4

石蜡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石蜡+氧气(02)

二氧化碳(C02)+水(H20)(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

注释:

a、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

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b、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c、硫、氧反应后生成气体

3、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化合反应两种物质参加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特点:

多变一,A+B→AB

(2)氧化反应物质和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氧气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3)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区别: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平静燃料

 剧烈反应在有限空间中

氧化反应急速燃料——————→爆炸(后面学)

可能引起

缓慢氧化————→自燃

课题3制备氧气(2课时)

1、催化剂

(1)催化剂的定义:

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的物质

(2)催化剂的特点:

一变二不变即改变(加快减慢)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化学性质、质量没有改变

2、实验室制氧气

(1)原理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2H2O2MnO22H2O+O2↑(固液不加热型)

高锰酸钾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固固加热型)

氯酸钾

氯化钾+氧气2KClO3MnO22KCl+3O2↑(固固加热型)b、

(2)发生装置选择(如左图)a、固固加热型,(倾斜的大试管)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O2的发生装置。

b、固液不加热型(竖直的大试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a、b、

(3)收集装置选择:

物质的密度、溶解性(如右图)

a、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O2)a、b、c、

b、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H2)

c、难或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O2、H2)

注释:

1、根据空气的分子量「29」比较气体密度的大小;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气体干燥而不纯净,排水法则反之。

2、装药品-先固后液;加热原则-先均匀后集中;连接仪器的顺序-从左到右、从下往上。

2、CO2、HCl、NH3只能用向上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