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30401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docx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中国电影市场分析

一、中国电影市场概况:

近几年,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中国电影产业有了长足发展。

据2010年1月24日《经济日报》报道,2009年,全国城市电影票房收入达到62.06亿元,同比增幅为42.96%。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电影管理局局长在总结2009年中国电影市场时指出:

“2009年中国电影的成绩证明,中国电影产业迎来了‘黄金机遇期’,正在进入快速发展期。

  根据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基本态势,可以看到,中国电影市场表现出高成长性、低竞争力、小众等特点。

电影视频的传播途径也越来多,速度越来越快,衍生的电影网站也发展迅猛,如业内知名的微电影网站_微电影排行榜()微看网。

高成长性

  客观地讲,中国电影市场规模仍偏小,2007年30多亿元的总票房收入仅相当于同期一个酒店集团一年的销售收入。

不过,动态地看,中国电影市场表现出巨大的成长性。

2004~2009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平均增长率为25%,其中增长率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65.26%),最低的年份为2007年(26.98%)。

如此迅猛的年度增长率,说明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高成长性。

电影消费支出属于媒介消费支出,根据“相对常数原则”可以判断,中国电影消费支出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增长,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中国电影市场保持高成长性的基础。

 如果2010~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仍继续2003年以来的发展趋势的话,中国电影票房收入最迟将于2011年突破100亿元大关;2013年则有望接近或超过200亿元大关。

小 众

  2008年,美国人均看电影的时间、金钱及观影次数分别为11.83小时、38.16美元和5.55次,与2007年的情况相差不大。

  由于中国目前缺少全国范围内的同类数据,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采用局部数据做对比。

2009年7月中国电影博物馆对北京城区(包括郊县的城区,但未包括农村地区)居民的一项研究发现,最近一年北京城区居民的平均观影次数为2.68次,电影的平均票价为51.32元。

考虑到中国存在大量农民及北京属于经济最发达的少数城市之一的事实,可以预见,从整体上看,中国人每年平均看电影的时间与次数会更少。

可以说,中国电影面对的是“小众”市场——看电影只是少数人能负担得起的一种“奢侈”休闲方式,而美国电影市场则是“大众”市场——看电影是大多数美国人最负担得起和最受欢迎的娱乐方式之一。

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电影院线普遍走票价较高的中高端路线,院线与院线之间、影院与影院之间并未形成错位竞争态势。

不过,可以预见,当目前利润较丰富的中高端市场被“摊薄”后,会有部分影院与院线尝试在更大众化的中、低端市场寻求生存空间。

  低竞争力

  从故事片产量上看,自2001年至2009年,中国内地出品的故事片数量呈递增之势。

但是,数量并不代表竞争力,真正代表竞争力的一个指标应该是单部影片的票房收益。

  2004~2005年,美国所生产的每部故事片国内票房收入年均为1500万美元左右,国际票房收入年均为2600万美元。

而中国每部国产故事片的国内票房收入年均为500万元人民币,海外销售与海外票房收入年均约600万人民币。

这说明,目前中国单部影片的“吸金”能力相对较低,中国电影的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国内院线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2009中国电影产业研究报告》显示,截至08年年底,全国院线公司影总数达到1,545家;银幕总数达到4,097块。

业内人士认为,我国人均拥有银幕数量较其他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这也是观众感觉电影票贵的主因,近年来中影电影院线呈现如下特点:

1:

院线两级分化严重

五大院线的银幕规模挤入亚洲10强,而有些院线生存困难,一些小院线都是由原省市电影公司翻牌而来,不仅经济效益差,而且历史包袱重,发展潜力也很小。

中国的院线多数由原有的省市一级电影公司改制,经济欠发达地区财力物力的长期积弱,也就随之“换牌”出一批实力微弱的院线。

然而,也正由于这层旧有的国营割据背景,在短期内,中国院线不可能完全凭借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

实际上,在这几年票房火爆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县一级影院的湮灭无踪和二三线城市电影放映市场的严重萎缩。

2:

发展速度史无前例

近年来,在国家主管部门政策推动的刺激下,中国院线的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如冲向院线首位的万达院线平均每年有10家影城开业,目前已拥有近400块银幕,全年票房即将突破7亿元;这个数据几乎接近7年前全国城市总票房纪录!

院线的飞快发展也刺激了票房的井喷现象出现。

3:

大院线实力全面飞跃

以2008年的43亿总票房为例,票房收入位于前五位的中影星美、万达、上海联和、中影南方新干线和新影联合计就占了55%的份额,而加上广州金逸珠江、浙江时代等院线组成的前十名则占了总额的73%。

今年上半年院线市场,前10条院线合计票房18.67亿元,占全国市场79.8%,大院线市场份额有增无减,实力均全面飞跃。

4:

院线布局现象不均

现象一,院线大都是跨省跨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基本上是被五、六条大院线分别占据着各大影院;全国大多数影院在10强院线的旗下。

现象二,等级城市分布不平衡。

影院基本都在大城市,中等城市较少,小城市鲜有,小城镇缺少影院。

现象三,东西分布不平衡,东部及沿海发达地区多于西部及内陆地区,除北京外,南方的影院数量明显多于北方。

院线布局现象的不均,也是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竞争格局的因素之一。

中国电影院线发展趋势

2008年中国五大院线的银幕数量均进入亚洲前10名,其中星美第二,联和、新影联、万达、新干线分列7至10位,目前中国院线的发展速度位居世界前列,亚洲银幕数量的前10名仍旧会改写。

而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的日本仅有两条如此放映规模的院线,票房却远超中国。

最新数据显示:

与美国约8000人拥有一块电影银幕相比,中国约30万人拥有一块电影银幕。

巨大的票房和院线银幕数量反差,反映出瞄准票房更高目标,与电影市场一起成长是大型院线的追求。

1:

竞争发展逐步重视品牌建设

院线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减少甚至淘汰过去恶意让利争夺影院、挖别人墙角的做法,向高层次的竞争——品牌建设发展。

从2008年国内院线发展的新趋势、新亮点看,院线的核心资源应该是:

人才、影院、可持续发展力。

前15强院线尤其明显,各家均十分重视院线的品牌建设,为院线之间更高层次的良性竞争打好基础。

2:

大规模重组整合是必由之路

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其中“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列在了八条原则性内容中的第六条。

保利集团参资入股重庆万和院线;中影集团增资扩股控股中影星美院线;辽宁北方院线脱离北京新影联院线,携手山东银星院线组建新的北方院线;广东大地不再挂靠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很明显上述规划以及院线的风云激变预示着中国院线即将进入优胜劣汰的重组整合时代。

扩张、兼并、控股、重组等都是市场竞争的有力手段,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有利于提升院线的服务水平,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需求,促进市场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3:

特色院线共存彰显中国特色

被业内称为“万达模式”的院线型态是符合国际标准定义的“连锁院线”,旗下几乎所有影院都是院线的自有资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高度统一,分账所得全部属于一个实体。

一些院线新军正在效法万达,如浙江横店;上海联和、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这些传统院线依托长三角、珠三角,丰富的视窗管理经验和团队操盘能力,占有一席之地;中影星美跨区域最广,影院数量最多,影响力深远;广东大地对二三线电影市场进行“跑马圈地”,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路径,由南向北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电影院线制还处在继续探索的阶段。

4:

从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飞跃

国内院线从单一性的电影放映企业,向综合性的电影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企业发展。

国内的院线多数都是单一性的影院经营商,暂不具备制片和影片投资能力,片商供给各条院线的影片都是清一色的,因此院线之间没有经营特色和市场细分可言。

前五强院线不少已经涉及投资制片、发行以及电影后产品开发等环节,如新影联参与投资《画皮》、《叶问》等取得不错成绩。

所以,中国的院线未来必向上游产业延伸,实现制片、发行、放映一体化,打造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和价值产出链。

院线战略图:

院线与城市影院投资浅析

在加快发展院线、规模化建设影院的热潮中,2008年的城市影院投资热点已经从一级城市转向二级、三级甚至地区级城市发展(如株洲、嘉定、惠州、汉中等)。

“中国电影产业现在有两个环节很有‘钱景’:

一是电影制作,估算这里有20亿元的投资空间;二是建影院,有150亿元的投资空间。

”韩三平(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董事长)说。

电影制片、发行、放映是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三大产业支柱,中影影院投资公司在电影放映和电影院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2007年下半年成立的中影影院投资公司,迅速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影院建设开发商,截止2008年底公司参股、控股建设的影院36家,银幕数221张(其中一半影院完全控股)。

覆盖全国15个省市,投资的影院主要集中在中影星美、中影南方电影新干线、北京新影联、辽宁北方等院线。

近年来又与江苏东方、武汉天河、四川太平洋等院线合作。

中影的资金、品牌、制片、发行、院线等优势,使得影院投资竞争力得天独厚。

中影影院投资公司计划在近几年内投资建设100家控股电影院,达到800-1000块银幕,8-10亿资产的规模。

完全资产连接的万达与大地国内真正实现院线与影城之间完全资产连接的只有万达和大地两条院线。

万达院线隶属国内最大的商业地产公司之一大连万达集团。

至今建设的38家具有自主权的影城覆盖全国26各城市。

其中17家影城建设在万达商业地产项目中,21家影城建设在非万达商业地产项目中。

管理制度的完备和执行力的彻底,这些软实力优势使“万达电影院”品牌迅速确立。

中国绝大多数院线的影院均为加盟连锁模式,只有万达院线旗下的万达影城,均为万达集团自主投资建设。

超过9成的自主影院,已经成为中国唯一真正意义上实现全国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排片、统一品牌的电影终端连锁实体。

在万达集团的商业地产规划图中,要为消费者提供休闲、餐饮、娱乐、购物等一站式、多元化服务,影院就成为了最大限度吸引并留住消费者不可或缺的业态。

甚至IMAX在亚洲规模最大的一次多影院经营协议也签在万达。

四个统一的机制使万达院线的品牌影响力让其他影院难以模仿,这种机制在实际运营中表现十分明显,比如去年奥运,万达院线与奥组委、电影资料馆合作,结合奥运火炬传递路线,在全国20余个城市举办“圣火相传-电影随映”活动,全国统一操作,各地影城负责落地执行,院线可以轻松统筹,进行整体品牌化运作,这在其他电影院线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万达院线的核心竞争力是得到集团公司支持密切相关,万达院线与购物中心如影随行,万达广场开到哪里,万达国际影城就建到哪里。

面对目前40余家影城超过300块屏幕全国第一的规模,万达并不满足,将文化产业和商业地产并驾齐驱的“鲶鱼效应”,无论是延伸人才还是院线管理团队,万达高度的执行力和爆发式成长,也无怪乎万达院线所向披靡了。

“2009年万达院线要做到400块屏幕的规模,占到全国票房市场份额的17%;2010年万达院线要做到600块屏幕的规模、70家院线,占到全国票房市场份额的20%,届时将超出亚洲第一院线500余块屏幕的规模,成为新的亚洲第一院线;到2015年,万达院线要做到1200块屏幕、150家院线,占到全国票房市场份额的40%,跻身世界前四名。

”万达院线副总经理陈国伟和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已经不止一次表明万达打造文化产业新帝国的雄心壮志了!

大地院线隶属大地时代文化传播(北京)有限公司,影院全部为数字影院、自主产权影院。

仅建立一年半的大地院线正常运营的影院以及接近40家,其中仅有4家加盟影院。

2009年上半年票房位居全国12位,影院以珠三角地县级市、城镇为发展重点,逐步向其他区域扩展的布局,以及大地文化传播的制发放一条龙产业链具有宏观战略意义。

院线战略图:

从一线地带转向二级城市

2008年,院线发展、整合与影院建设、改造的步伐明显加快,甚至成为整个电影产业中发展最为良性、稳健的市场终端环节。

全年有10条院线票房过亿,两条破5亿,两条破4亿。

前10条院线票房累计34.9亿,占据城市票房87.2%的份额。

也就在这个逐步活跃的2008年,全国院线新增118家影城,总数达到1545家,新增银幕570快,几乎每天都有一块半的银幕增加,银幕总数也达到4079快。

三、政策层面:

1、《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把电影定义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的文化产业。

要求采取“市场运作、政府推动”的原则,从影片创作、院线经营、影院建设等多方面全面推动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

明确提出“2009-2012年基本完成地级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完成部分县级市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

2013-2015年基本完成县级市和有条件县城的数字影院建设改造任务。

东部地区有条件的地方可率先建设”。

2、《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7月22日,国务院通过《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文化产业振兴的指导思想与八大重点工作,强调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快推进重大工程项目,扩大产业规模,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作为建国60年来首部全国性的文化产业专项规划,《规划》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重要意义,意味着我国文化产业经过多年的探索性发展,正迎来一个历史性拐点,将进入一个高速增长周期。

《规划》关键词

“文化创意”

过去我们总是在提“文化产业”,但最近几年一些地方也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到底是什么关系?

《规划》明确了文化创意是和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等《“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提及的九大文化产业并列的一个概念。

可以说《规划》在概念上明确了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的关系。

“文化传播渠道”

《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渠道”,具体来说,就是发展文艺演出院线、推进有线电视网络、电影院线、数字电影院线和出版物发行的跨地区整合。

“文化资源整合”

在《规划》当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在八大重点任务当中无论是“培育骨干文化企业”还是要“建设文化传播渠道”都非常明确地提出要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结构调整,特别是提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发展。

“文化产业基地”

文化产业基地的建设是一个新型的文化产业发展初期必经的阶段。

产业基地的功能主要有两项:

一是要发挥集聚效应,二是发挥孵化功能。

这次产业规划当中明确提出“坚持统筹规划”,做好文化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

同时,凡是列入到全国性文化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当中的项目都要在基础设施建设、税收优惠,包括资金支持上给予重点支持。

“骨干文化企业”

《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批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有较强市场竞争力、产值超百亿的骨干文化企业。

在重点任务当中也明确提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重点文化产业中选择50家左右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大型国有或国有控股集团公司,培育成骨干文化企业。

“新兴文化业态”

《规划》明确提出文化发展要靠双动力,就是以坚持体制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

在具体的政策措施当中也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

发展新兴的文化业态实质上就是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

在这方面《规划》当中做了比较详尽的论述,从具体内容上来看总的目标是采用数字、网络等高新技术,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升级。

包括发展广播电视方面的新业态,比如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CMMB)、网络广播电视、数字广播电视、手机广播电视;也包括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升级,比如有线电视网络方面的下一代广播电视项目(NGB)现在已经启动。

还有一些出版方面的新兴业态,同时在音乐、电影、流动演出等方面都要求加快关键技术设备的改造更新,研发核心技术。

这是对新兴文化业态背后技术支撑的问题。

“对外文化贸易”

在对外文化贸易当中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特别强调以企业为中心,重点是扶持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同时明确提出要抓好国际营销网络的建设,鼓励我们的文化企业到境外设立研发生产基地,生产和开发适合当地文化消费特点的文化产品,真正使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影响力。

[2]民族文化是文化产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

“主题公园”

在这方面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同时对扩大文化消费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的主题公园。

“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要加快实施《“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当中已经明确提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在的情况,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新形势,可以再提出一些具有先导性、全局性同时对产业有比较大的拉动效应的重大项目。

考虑到项目的论证还需要过程,所以《规划》中没有把产业项目列进去,下一步我们会认真梳理,最终使其变成现实。

《规划》政策保障

《规划》提出的一些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非常具体。

不光有规划的目标,还有规划的重点任务,同时还有相应的政策措施和保障条件。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降低准入门槛。

关于这个问题在2005年国务院已经下发了10号文件,对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有了一些明确的政策规定。

这次《规划》当中最主要的亮点就是鼓励民营资本、外资进入政策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特别是要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最终目的是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

第二,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比较大,也非常明确。

现在中央财政和部分地区的地方财政都已经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这次《规划》当中明确提出中央财政要明显增加专项资金的规模,主要工作是以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资本金注入等方式来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这方面也需要进一步细化。

第三,设立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使其作为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对重点领域的文化企业进行股权投资,推动文化企业并购重组,推动文化资源的整合和文化产业的结构调整,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现在这个基金管理公司已经成立,主要是由财政部采取注资的方式,吸收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的资金,采取市场化的方式来运作。

第四,鼓励上市融资。

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主板、创业板进行上市融资,同时明确要求现在已经上市的文化企业要通过多种形式作为战略投资者推动文化企业的并购重组。

第五,明确提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问题。

随着文化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文化产业的影响面越来越大,但是现在发展文化产业当中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是人才的极其匮乏,特别是懂经营、善管理的人才极少,下一步要通过引进、培训甚至在高等院校设立专门的学院来加快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也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在国外吸引一些专门人才投身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六,明确提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问题。

文化产业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内容生产,内容生产必然会涉及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一方面要加大现有的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快立法的步伐。

  第七,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配合《规划》的具体落实,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从“三个一批”来理解——做优做强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停办退出一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文化资源向优势企业适度集中。

  

另外,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统计是在文化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进行的,现在看来有进一步完善的必要,这方面有关部门已经达成共识:

一是要对标准重新进行研究,突出表现文化产业核心层和外围层,对相关层可能要淡化;二是要把文化产业的统计作为统计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列入到工作日程当中,这项工作正在进行。

四、县域城市电影市场发展状况:

全国各县级老影院大多作为城市原有公共文化娱乐中心,30多年来由于设备陈旧、遭受新兴媒体冲击等原因,如今已趋于没落。

坚持至今的影院也已多数陷入经营困境,仅能依靠承接会议、出租门面来维系所辖职工生计。

据不完全统计,至2011年上半年;全国2800个县,在二、三十年前建成的老旧电影院,87%已不能进行正常放映。

有的老影院在当地已闲置多年,有的被出租用作特卖场、浴室、超市等,甚至有的老影院被用作低俗文化的传播地。

虽然在县级影院大发展的20世纪80年代,县电影市场大繁荣起来。

但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广大的县级市场和县影院极度萎缩,时至如今,大多陷入了以副养主、盘活资产的局面。

与此同时,在进行影院改造时,广大区县、农村百姓的文化消费权益与当地GDP的发展遭遇了冲突。

目前,中国电影院线覆盖率,一级城市占了80%以上,二三级城市市场为10%,农村市场占比为6%。

其中,二三级城市市场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县级影院的观影热情或将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

首先,以院线影院为例;北京红鲤鱼数字电影院线是全国第一条专营县级电影院加盟的数字电影院线。

自院线公司2010年成立至今,已发展到有50多家影院加盟,加盟影院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

其加盟影院主要分部在各省的县级城市,为两大特点:

单厅、多厅。

单厅影院主要是是以县城老影院为主,多厅影院则是以民营公司投资自建;经过简单装修、改造,经过院线公司简单培训,由院线公司统一供片、统一指导,各影院自主管理、经营为主要模式。

由于院线公司不投入资产,影院自己投资有限,特别是针对县级单厅老影院而言,没有达到其应有的经济效益。

多厅影院因多位民营公司投资建造、经营,在财力投入上有自己的优势,放映设备基本都与一线、二线城市看齐,产生的经济效益也相对较好。

县级老影院,主要是国有资产,因各种原因,全面改造的空间没有发挥出来。

财力不足,所购放映设备主要以1.3K设备为主,影片单厅放映,又只能看到国产片和国外批片,看不到国外分账大片,运营空间有限;所以,在市场竞争力、经营力度及灵活性,以及满足观众的需求上,均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另外,没有足够的外来投资,也是当地县级老影院发展缓慢或发展停滞的主要原因之一;云南省共127个县及11个县级市,全省现正在运营的影院43个,这其中属于县级老影院才寥寥几个。

禄丰、会泽、师宗、富源等县的国有老影院,基本早已停映、停业;影院设施老化,设备陈旧;虽省电影厅下发了影院专项改造基金(每各影院180万元,要求:

以30万人口的县为基础,老旧影院单厅改造为三厅),但杯水车薪,当地老影院仍无法进行老旧影院的自主改造。

河南省伊川县电影院,是一国有单厅老影院,拥有645席,加入红鲤鱼数字电影院线后,经过简单装修,购买了一台1.3K放映设备;而在同县城,有一家奥斯卡院线新建、管理下的两厅影院,并具备2台2K设备;伊川县电影院无论是在影片放映,还是在财力、服务、经营、宣传等方面,均受到发展限制,根本无法与奥斯卡竞争。

虽然近来进行了体制改革,影院自主经营权得到加大;但由于硬件设施暂时没有改进,其经营收益基本没有提高,每月票房收益只维持在千元左右。

贵州省施秉县电影院,也是一国有单厅老影院,拥有396席;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人均收入不高;虽没有同行业影院竞争,但10元一张的最低票价,也难以吸引当地观众入场观影。

云南省宣威市顶钻娱乐会馆,为一民营投资建设的影院、卡拉OK、餐饮综合体;其中,影院为两厅,分别157座及143座,设备2K、1.3K各一台;影片放映每场上座率最高可达60%。

而同市老电影院,只能以出租场地当特卖场为生,主要原因是没有足够的投资进行老旧影院的改造和放映设备更新。

另一方面,在渤海莱州湾南畔、山东半岛中部,“蔬菜之乡”寿光。

盛产蔬菜让寿光跻身全国经济百强县行列,但是在寿光,多年来一直没有一座像样的电影院。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电影院早已破烂不堪,基本上靠放录像维持经营,寿光市民基本看不到同步的新片大片。

每当大片上映,电影观众都要驱车40公里去潍坊看;电影的发展已经明显落后于当地的经济发展。

2009年9月中旬,寿光今典电影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