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8499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docx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

浅议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

  近几年来,各家银行对业务核算系统不断升级换代。

系统升级对外目标是产品更丰富、渠道更通畅、服务更便捷,对内目标是整合系统资源,实现一本账管理模式。

一本账管理模式的实质是集约化经营,体现在信贷经营、客户拓展、后勤保障、会计管理等各个方面。

  有种观点认为,所谓的一本账会计管理,就是对各个业务核算系统进行整合改造,取消储蓄和会计等业务品种之间的内部往来账户,取消分支行之间的系统内往来账户,全辖共用一套内部账户,只产生一套明细账、一套总账、一套报表。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对一本账会计管理模式的认识并不全面,一本账会计管理应包括三个层次:

横向一本账、纵向一本账和集中化管理。

本文将从会计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实现一本账会计管理。

  一、“横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第一个层次是打破各业务品种系统分割、管理分离的局面,实现“横向一本账”。

长期以来,由于业务归口管理条块分割,储蓄、人民币会计、外汇会计、公积金和经费会计等业务核算系统开发自成体系,对外营业窗口各自为政。

例如,某客户到银行办理一笔购汇业务,必须先到人民币柜台将购汇所需的人民币资金转出,再凭人民币会计柜台的回单到外汇会计柜台办理购汇手续;而银行人民币柜台收到客户购汇的人民币资金后,必须马上填制报单、加盖预留印鉴,再将报单手工传递到外汇会计柜台,否则,因资金未到位,外汇会计柜台无法为客户办理购汇手续。

  银行业务系统分离、内部作业分工存在着很多弊端。

  一是增加业务处理环节和处理时间,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

  二是银行内部需要手工划转资金,增加劳动量;

  三是各个业务品种之间的往来账户监控不到位,则可能产生内部作案的风险;四是系统分离增加信息采集难度,易造成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等问题。

  因此,实现“横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要实现“横向一本账”,首先,应调整业务管理归口,理顺会计管理体制,进行会计一体化管理,账务信息“一口出”;其次,应对各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在技术上支持“一柜通”的业务处理模式;第三,梳理业务流程,实现综合柜员制,取消业务品种之间的内部往来账户;最后,根据网点客户分布,因地制宜推行全能窗口、弹性窗口、专门窗口等多模式的柜台功能组合。

  二、“纵向一本账”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形式

  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第二个层次是上下级之间资金自动清算,管辖行可随时调阅辖区网点的账户信息,实现“纵向一本账”。

不少银行对实现“纵向一本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是全辖所有网点共用一套内部账户,并启用大量的登记簿进行信息辅助管理。

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需要其他机构确认入账的资金通过指定账户暂时挂账,由确认机构冲销挂账进行处理。

与原来通过“系统内往来的两个对应账户”的资金清算模式相比,“单一账户的挂销账管理”清算模式彻底消除了分支行之间未达账项的存在,可以迅速定位未处理的往来款项;原来每旬往来对账工作量大大减少,改为对指定账户未销款项的监控。

但是,该种模式也存在一些致命的缺陷。

  第一,由于内部账户共用,单一网点的科目汇总数无法自求平衡,只能产生一个总账,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必须有较为宽松的外部监管环境,不需要对外报送单一网点的报表。

  第二,取消分支行往来账户,不存在分支行之间的资金业务;而且内部账户共用,无法单独体现某一网点的利润,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必须改变根据网点利润账面数据考核方式,采用存贷款内部购买制的考核方式。

  第三,由于内部账户共用,且受到技术、业务流程等限制,内部账户无法都采用挂销账管理,因此,该模式的实施容易导致内部账户管理责任不清,造成随意挂账、挂账清理不及时等内部隐患。

  第二种模式是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内部账户按网点开立;为满足跨网点资金手工确认并入账处理的需要,允许上级行直接借贷记下级行内部账户,发起行通过其他渠道将具体信息传送给对方行,日终批处理系统将其视同通存通兑进行资金清算。

  例如,上级行需要将资金划拨到下级行,直接根据款项性质借贷记下级行相应的内部账户,下级行销记内部账户进行处理;再如,下级行需要将资金划拨到上级行,则将款项挂在本网点指定账户并通知上级行具体账号和信息;上级行借贷记下级行指定的内部账户进行处理。

在这种模式下,内部账户按网点设置,责任主体明确;通过跨级使用内部账户解决了分支行之间的资金往来清算;单一网点的科目汇总数是平衡的,业务部门可以根据管理需要确定是否采集网点总账和报表,可以采集部分以网点为单位的财务考核指标。

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所有内部账户允许跨级使用,风险点分散,监管不到位易造成内控风险隐患;信息需要通过其他渠道传递,易造成处理脱节。

  “纵向一本账”的第三种模式是在保留原有网点分账制框架的基础上,大部分资金款项自动入账,特殊业务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自动进行系统内往来资金的核算,系统内往来账务由系统自动勾对匹配;内部账户等数据信息标准化、模版化,强化上级行对辖区信息动态加工和调阅功能;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网点总账保留层级。

这种模式对现有系统的改造工程量最小,而且可以适应各种内外部监管需要;保留最基本的网点数据单元,可以满足各种管理组合的需要。

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需要耗费一定的系统存储资源和运行资源。

对于全国性数据集中项目,能否承受资源耗费是采用该模式的决定因素。

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很多,银行业内已有成功案例。

例如,对外业务系统可以按此模式建设,并定时将数据提取到专门的信息系统进行存储;处理、加工,管理者可以在信息系统上进行调阅、分析。

  实际上,内部账户按哪一级机构设立、是否保留往来类科目、总账保留到哪一个层级都不是“纵向一本账”模式的关键。

采取何种模式,只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形式选择问题。

  三、集中化管理是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精髓

  无论是“横向一本账”,还是“纵向一本账”,都基本上是从会计核算角度探讨一本账会计管理。

我个人认为,一本账会计管理的精髓在于会计管理的集中程度。

  集中化会计管理包括十个方面

  一是集中账务数据,实现“横向一本账”、“纵向一本账”。

  二是集中制度解释,由分行对本外币储蓄对公会计制定统一的制度,统一的解释。

  三是集中清算,由分行集中在人行开设往来账户,资金清算通过分行一口出一口进,统一缴存准备金,集中交换。

  四是集中资金运营,分行统筹考虑全辖资金的调度和运营,网点发放贷款不受本网点存款规模限制。

  五是集中出纳管理,分行集中设立金库或尾箱库,分行集中向人行缴存和提取现金,网点现金进出库由分行统一押运。

  六是集中财务核算管理,网点不作为财务核算单位,实行网点报账的财务管理体制,费用报销按网点级别进行授权,分行统一进行财务核算,统一缴纳税费。

  七是集中会计档案保存与管理,全辖各类会计资料由分行统一收集、保管、调阅。

  八是集中会计信息管理,分行统一形成各类会计和统计报表,网点不再编报常规性报表,对外报表由分行统一报送。

  九是分行对辖区网点实行集中稽核。

  十是集中会计检查和辅导,统一组织辖区会计检查和辅导,由分行统一对辖区会计工作进行布置、指导。

  集中化会计管理要落实到实处,必须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转变思想观念,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不再单纯扮演“管理者”角色;处理问题既要满足制度要求,又要善于利用政策,在防范风险的基础上,为网点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转变工作方式,处理好管理和经营的关系。

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已经无法寄托依靠支行进行会计管理缓冲,分行会计部门必须改变原来把握大原则的“粗放式”工作方式,更多地采用“落实到细处”的“精细化”工作方式。

  三是预防管理真空,处理好管理半径和管理效率的关系。

会计集中化管理之后,分行会计部门可能由原来管理十来个支行变为管理上百个网点,管理半径可能超出理想的范围。

如果无法妥善处理这一问题,可能出现管理真空,或者管理效率低下,对部分网点会计管理频率和力度不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

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会计信息管理系统,充分挖掘现有信息,提高对辖区信息的掌控、分析和利用能力,进行目标明确的会计管理;建立会计风险预警系统,由系统对一些常规性风险自动识别、预警,提高会计管理的效率。

另一方面是加大人员投入,既要确保投入人员的数量,划分片区管理解决有效管理半径问题,又要确保投入人员的质量,通过内部交流培训等统一管理口径,提高管理效率。

效管理半径问题,又要确保投入人员的质量,通过内部交流培训等统一管理口径,提高管理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