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2815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7.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docx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

【最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中考适应性检测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棉线织布C.冶炼金属D.烧制陶瓷

2.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其化学式为

A.NaClB.NaOHC.Na2CO3D.NaHCO3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冰C.汽水D.石灰石

4.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汞B.蒸馏水C.金刚石D.氯化钠

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A.

B.

C.

D.

6.下列物质需要密封保存的是

A.浓硫酸B.大理石C.硝酸钾D.氧化铜

7.化学肥料“三要素”是

A.C、H、OB.N、C、KC.N、S、PD.N、P、K

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

闻药品气味B.

检查气密性C.

测溶液pHD.

稀释浓硫酸

9.Cu可以和浓HNO3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u+4HNO3=Cu(NO3)2+2H2O+2X↑,其中X的化学式是()

A.N2O2B.N2C.NOD.NO2

10.成语“釜底抽薪”所包含的化学灭火原理是()

A.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B.撤离可燃物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D.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11.【最新】6月5日是46个世界环境日,中国确立的主题是“绿水和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的是

A.工业燃煤用前进行脱硫处理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

C.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塑料垃圾D.农业生产中大服使用化肥农药

12.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氮气和氧气——闻气味

B.黄金和黄铜(铜锌合金)——观察颜色

C.水和澄清石灰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D.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

13.下列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A.SO42-、Cu2+、Na+B.Mg2+、OH-、NO3-

C.CO32-、K+、Ca2+D.C1-、K+、OH-

14.下列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B.用洗发精洗去头发上的油脂

C.用稀硫酸除去铁锈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主要成份为CaCO3等)

15.用一种试剂一次将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三种溶液区别开的是()

A.无色酚酞试液B.二氧化碳气体C.碳酸钠溶液D.氯化钡溶液

二、填空题

16.请在横线上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

(1)两个铵根离子________;

(2)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

(3)画出硫酸镁中的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4)天然气主要成分________。

17.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

用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

是电解水的示意图。

在实验中,试管a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为净化水,某同学制作了图

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

(3)生活中,使硬水软化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三、推断题

18.已知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B是红色固体;F是一种常见金属,它的氧化物通常为黑色固体。

根据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写出C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①对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列举出与此反应中

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②对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

四、实验题

19.下图是几个基本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

(1)实验A中仪器X的名称_____。

(2)实验B中能表明氢气不纯的现象是_____。

(3)实验C中步骤I滴加的红墨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

2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从如图中选择装置进行了几种气体的制备实验: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装置________(填字母)。

(3)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21.同学们需要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为实验操作过程:

(1)称量氯化钠时,若按如图操作,天平平衡时,实际称得的药品质量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2)按正确操作称量氯化钠时,发现指针偏向右,应如何操作______(填字母)。

A减少砝码B增加食盐C调节平衡螺母

(3)在本实验中,应选择________(填“20”“50”“100”)

的量筒。

(4)配制出来的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_______(填序号)。

①氯化钠固体不纯

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

③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④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五、科学探究题

2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帮助老师整理化学实验加试后的药品时,意外发现了实验桌上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于是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实验设计)

(1)为了检验该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你认为使用下列试剂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

A酚酞溶液B氧化铜C稀盐酸D澄清石灰水

(2)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得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的结论。

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接着小组同学对瓶中溶液含有哪些溶质,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

碳酸钠、氢氧化钠;猜想二:

碳酸钠。

(实验验证)请你参与探究,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

_______

说明原溶液中含________(填化学式)

猜想一正确

②取步骤①试管中的少量上层清液,滴加________

产生蓝色沉淀

说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六、计算题

23.钙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所必需的元素,葡萄糖酸钙(C12H22O14Ca)是人们常用的一种补钙剂(已知葡萄糖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30)。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2)要补充0.8g钙元素,则需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________g。

24.取碳酸钙和硫酸钡的混合物15.0g于烧杯中,将150.0g的稀盐酸平均分成三次加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与烧杯中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该混合物中硫酸钡的质量为________g;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试题分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棉线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冶炼金属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烧制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考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D

【详解】

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显正价的元素其符号写在左边,显负价的写在右边,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约减,得化学式右下角的数字,数字为1时不写;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

NaHCO3;

A.NaCl俗称食盐;B.NaOH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C.Na2CO3俗称纯碱、苏打;选D

3.B

【解析】

A、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A错;

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B正确;

C、汽水中含有碳酸、二氧化碳、水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C错;

D、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还含有其他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故选B.

【点评】在熟悉概念的基础上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来判断纯净物和混合物,还要从社会实践中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组成.

4.B

【详解】

A、汞是金属,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物质。

A错误;

B、蒸馏水的化学式是H2O,由水分子构成水这种物质。

B正确;

C、金刚石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

C错误;

D、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物质。

D错误。

故选B。

【点睛】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大部分气体、水、有机物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稀有气体、金属、某些非金属固体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氯化钠等

5.C

【详解】

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B、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符合题意;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6,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6.A

【详解】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故正确;

B、大理石露置不易发生变化,不需密封保存,故错误;

C、硝酸钾露置不易发生变化,不需密封保存,故错误;

D、氧化铜露置不易发生变化,不需密封保存,故错误。

故选:

A。

7.D

【详解】

植物生长最需要的营养元素是氮、磷、钾,则化学肥料“三要素”是氮、磷、钾,其符号分别是N、P、K。

故选:

D。

8.C

【解析】

A、闻气体气味时,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应用手把气体轻轻的扇过来,正确;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一浸二握三看”,即先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用手握住试管,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正确;C、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然后将pH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进行对照,错误;D、稀释浓硫酸的方法是将浓硫酸沿着烧杯的内壁慢慢的注入水中并不断的搅拌,正确。

故选C。

9.D

【详解】

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过程中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

根据题意,反应物中各元素原子个数是:

Cu:

1;H:

4;N:

4;O:

12。

生成物中已知的有:

Cu:

1;H:

4;N:

2;O:

8;可见2X中应该有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是:

NO2。

故选D。

10.B

【解析】

釜底抽薪体现的是一种常用的灭火方法,它利用的原理是清除可燃物,将锅底的柴火抽走,就没有了可燃物,起到灭火的作用.故选B.

【点评】了解词语的字面意思和化学知识的相关之处,能用化学知识来解释词语.

11.A

【解析】

A.工业燃煤用前进行脱硫处理,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中,导致水、土壤被污染;C.用燃烧的方法处理塑料垃圾,会导致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烟尘,污染空气;D.农业生产中大服使用化肥农药,会导致水或土壤被污染。

选A

12.C

【详解】

A、氢气和氧气都是没有气味的,通过闻气味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错误;

B、黄铜和金的颜色相同,通过观察颜色的方法无法鉴别,故错误;

C、二氧化碳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遇水则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可以鉴别,故正确;

D、氯化钡溶液遇碳酸钠溶液和硫酸钠溶液时,都能产生白色沉淀,现象相同,无法鉴别,故错误;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鉴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同学们熟知常见物质的性质,以便灵活应用。

13.D

【详解】

A、溶液中含有铜离子,会使溶液呈现蓝色。

A错误;

B、溶液中的镁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能共存,会形成氢氧化镁沉淀。

B错误;

C、溶液中的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不能共存,会形成碳酸钙沉淀。

C错误;

D、溶液中的三种离子能够共存,而且会形成无色溶液。

D正确。

故选D。

14.B

【详解】

A、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是利用汽油能溶解油污的原理,选项A错误;

B、用洗发精洗头发上的油脂,利用洗发精具有乳化作用的原理,选项B正确;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属于化学反应,不属于乳化作用,选项C错误;

D、碳酸钙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反应,不属于乳化作用,选项D错误。

故选B。

15.C

【解析】

A、由于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都显碱性,都能使无色酚酞变红,不能将三种溶液区分;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和氢氧化钠溶液也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的实验现象,和盐酸不反应,也是无现象,不能将三种溶液区分;

C、碳酸钠溶液和澄清石灰水反应有沉淀生成,和稀盐酸反应有气泡产生,和氢氧化钠混合无现象,能将三种溶液区分;

D、氯化钡溶液和这三种溶液都不反应,混合后均为无现象,不能将三种溶液区分。

故选C。

点睛:

用一种试剂把三种溶液区分开,必须要有三种不同的现象才行,因此应选择一种至少能够和这三种溶液中的两种发生反应且都有明显现象的物质。

16.2NH4+C2H5OH

CH4

【详解】

(1)每个铵根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在原子团前加上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故答案为:

2NH4+;

(2)酒精是一种有机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保持酒精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酒精分子。

故答案为:

C2H5OH;

(3)硫酸镁由镁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

其中阳离子是镁离子。

镁原子的质子数为12,电子数也为12,镁原子通过失去最外层的2个电子,形成镁离子。

故答案为: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故答案为:

CH4。

17.H2吸附性加热煮沸

【详解】

(1)根据电解水的结论可知,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试管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产生的是氢气。

故答案为:

H2;

(2)活性炭由于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所以具有吸附性。

所以可以据此,使用活性炭进行简易的净水操作。

故答案为:

吸附性;

(3)生活中,常使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

实验室,常使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故答案为:

加热煮沸。

18.CO2

C(或H2)置换反应

【分析】

A、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则A和C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B是红色固体,则B可能是氧化铁。

A能和B反应,则推测B是氧化铁,A是一氧化碳,C是二氧化碳,则①是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则D是铁单质。

F是一种常见金属,它的氧化物通常为黑色固体,则F是铜,它的氧化物是氧化铜(黑色),反应②是铁和氯化铜(或硫酸铜等)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C物质是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

CO2;

(2)根据分析可知,①是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还原氧化铁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则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此反应中一氧化碳得到氧,体现还原性,C(或H2)也可以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元素,体现还原性,则与A的化学性质相似的一种物质可以是C(或H2)。

故答案为:

;C(或H2);

(3)根据分析可知,反应②是铁和氯化铜(或硫酸铜等)反应生成铜和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答案为:

置换反应。

19.漏斗发出尖锐的爆鸣声为了显色,利于观察乙醇是否能溶解在水中乙醇能溶解在水中

【解析】

【详解】

(1)实验A中仪器X是漏斗;

(2)点燃不纯的氢气容易发生爆炸,氢气不纯的现象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3)由于乙醇和水都无色,不易判断乙醇是否溶于水,实验C中步骤I滴加的红墨水所起的作用是便于判断乙醇是否溶于水。

【点睛】

氢气不纯的现象是听到尖锐的爆鸣声,点燃不纯的氢气容易发生爆炸。

20.试管BC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详解】

(1)图中标号①的仪器为试管。

故答案为:

试管;

(2)实验室使用块状大理石和液体药品稀盐酸在常温下混合制取二氧化碳。

所以发生装置为固液混合不加热法,则发生装置为B。

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密度大于空气,所以收集二氧化碳应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则收集装置为C。

故答案为:

BC;

(3)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则说明试管中的高锰酸钾沿导管进入到水槽中,则说明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从而导致高锰酸钾粉末沿导管进入水槽中。

故答案为:

、试管口未放一团棉花。

21.偏小B50①②③

【分析】

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则需要称量氯化钠的质量为:

50g×15%=7.5g,需要量取水的体积为:

(50g-7.5g)÷1g/cm3=42.5mL。

【详解】

(1)根据天平的原理可知,M左=M右+M游。

托盘天平的正确操作是左盘放物品,右盘放砝码。

所以应该准备7g的砝码,并移动游码至0.5g。

根据图示可知,左盘放砝码,右盘放物品。

则实际的质量关系为:

M砝码=M氯化钠+M游码,即7g=M氯化钠+0.5g,则称量的氯化钠的质量为6.5g,小于所需要的7.5g。

故答案为:

偏小;

(2)按照正确操作时,发现指针偏右,则说明天平左盘的氯化钠的质量不足所需要的7.5g,则应该继续添加食盐。

故答案为:

B;

(3)根据分析可知,实验需要42.5mL的水,则量筒应该选择略大于实际所需体积的量程,即50mL量筒。

故答案为:

50;

(4)①氯化钠不纯,则会导致称量的氯化钠的实际质量不足7.5g,从而使溶质的质量减小,从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①正确;

②称好的食盐有部分洒落到烧杯外面,则配制溶液所溶解的氯化钠的质量不足7.5g,从而使溶质的质量减小,从而使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②正确;

③量取水时,仰视量取,则会导致量取的水的实际的体积大于42.5mL。

则溶剂的质量增大,溶质的质量不变,则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③正确;

④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④错误。

故答案为:

①②③。

22.AB2NaOH+CO2=Na2CO3+H2O产生白色沉淀Na2CO3CuSO4溶液(或CuCl2溶液或Cu(NO3)2溶液)

【详解】

(1)氢氧化钠变质是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

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和碳酸钠的水溶液都是呈碱性。

A、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呈碱性,则无论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加入无色酚酞试液后都会变红,无法检验。

A错误;

B、氧化铜和碳酸钠、氢氧化钠不发生化学反应,无法检验。

B错误;

C、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无明显现象。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所以若该溶液变质,则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能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若不变质,则无明显现象。

C正确;

D、澄清石灰水的溶质是氢氧化钙。

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不反应,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沉淀。

所以,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后,若观察到有沉淀产生,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即氢氧化钠变质。

D正确。

故答案为:

AB;

(2)氢氧化钠变质是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

故答案为:

2NaOH+CO2=Na2CO3+H2O;

[实验验证]

若要证明猜想一正确,则需要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①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氯化钙和碳酸钠能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碳酸钙。

所以当加入氯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时,则证明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故答案为:

产生白色沉淀、Na2CO3;

②根据题意可知,向①中得到的上层清液滴加某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产生,则证明溶液中含有氢氧化钠。

则加入的物质为铜的盐溶液。

因为加入铜的盐溶液后,铜离子和溶液中的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反应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

则可以推测出加入的物质为可溶性的铜盐,即氯化铜溶液或硝酸铜溶液或硫酸铜溶液等。

故答案为:

CuSO4溶液(或CuCl2溶液或Cu(NO3)2溶液)。

23.

(1)9:

14;

(2)8.6

【详解】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12×12):

(16×14)=9:

14;

(2)含0.8g的钙元素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

0.8g÷

=8.6g

答:

(1)葡萄糖酸钙中碳、氧元素质量比为9:

14;

(2)含0.8g的钙元素的葡萄糖酸钙的质量为8.6g。

24.

(1)5;

(2)10.5%

【详解】

(1)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而硫酸钡不能与稀盐酸反应。

所以最终剩余固体的质量是硫酸钡的质量。

故答案为:

5;

(2)由图分析可知,10g碳酸钙恰好和100g的盐酸反应。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钙。

设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解得x=11.1g,y=4.4g。

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质量为:

10g+100g-4.4g=105.6g。

则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