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666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46.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docx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县政府第63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宁海县人民政府

二〇〇六年六月

 

宁海县服务业发展规划

 

院长:

刘亭研究员

分管副院长:

傅金龙研究员

副总规划师:

徐伟金教授级高工

项目处处长:

周世锋副研究员

项目处副处长:

 范 玲 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秦诗立 助理研究员

 

 

审定人

徐伟金教授级高工

审核人

安明发高级工程师

编制人员

徐伟金教授级高工

周世锋副研究员

秦诗立助理研究员

魏伟忠经 济师

俞 莹经 济 师

沈 锋      助理规划师

 

目  录

前言1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2

(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2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外部环境2

(三)宁波大都市区建设步伐加快3

(四)国际间现代服务业转移加速3

二、现实基础与条件4

(一)发展现状与基础4

(二)发展优势与条件6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8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11

(一)发展思路11

(二)基本原则12

(三)发展目标13

四、做优做强优势服务业15

(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15

(二)完善提升现代商贸业17

(三)做优做强现代物流业19

五、扶持发展新兴服务业22

(一)规范完善金融服务业22

(二)稳健发展房地产业23

(三)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24

(四)大力发展公共服务业25

(五)扶持发展社区服务业27

(六)规范发展中介服务业29

六、空间布局与重点项目30

(一)总体布局30

(二)分类布局30

(三)重点项目36

七、政策措施38

(一)建立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38

(二)加强服务业规划和统计38

(三)推进服务业产业化进程39

(四)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40

(五)降低服务业企业商务成本40

(六)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41

(七)扩大服务业对外合作开放41

附表:

附图:

前言

发达的服务业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迅速,服务业发展形势较好,呈现出很大发展潜力。

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缓解资源要素和环境瓶颈制约、缓解就业压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县服务业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本规划的主要任务在于分析我县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基础,分析服务业发展面临的背景与机遇,提出服务业发展的思路与目标,确立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和任务,明确加快全县服务业发展需重点建设的项目,指出促进我县服务业加快发展需要采取的保障措施。

本规划以《浙江省服务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宁海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为指导,并与《宁海县城市总体规划》、《宁海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宁海县旅游发展规划》、《宁海县商贸服务业及网点发展规划》衔接。

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展望到2020年。

本规划是全县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与机遇

(一)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

目前,我县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和城市化加速期,面临着较严峻的资源禀赋和环境条件硬约束。

从国际经验和我县实际来看,顺时应势,转换发展思路,调整和提升发展战略,把服务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速度、提升发展质量、壮大综合实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高,促进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工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并重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是我县落实科学发展观、缓解资源环境约束、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就业岗位、满足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是实现更高层次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和根本途径。

(二)服务业发展面临良好外部环境

近年来,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性系列文件,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1998年,国家计委印发了《关于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的意见》,2002年以来,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第三产业发展纲要》等支持我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文件。

目前,国家有关部委正在积极编制加快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我省正着手编制“十一五”时期加快我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宁波市在2005年初出台了《宁波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宁波市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我县在2003年编制出台了《宁海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就生态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科教文卫、信息等行业的发展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为我县服务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外部环境。

(三)宁波大都市区建设步伐加快

伴随宁波港国际航运、临港重化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宁波市在大陆城市中综合实力已列第八位,基本竞争力列第六位,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南翼中心城市。

随着宁波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北部区域:

余姚-慈溪、南部区域:

宁海-象山)-中心镇-一般集镇大都市城镇体系的积极打造,东部新城、北仑新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等都市重点区域的启动建设,杭州湾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等重大工程的建设,我县将更深入地融入宁波大都市区,融入长三角城市群,将在充分承接大都市服务业辐射的同时,有力拓展我县服务业的服务半径,提升服务业发展层次,促进我县生态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等服务业独特优势与魅力的展示和发挥,加快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促进全县服务业加快发展。

(四)国际间现代服务业转移加速

经济国际化不断推进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推动着国际服务业的加速发展,服务业国际直接投资逐步增加,服务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明显加快,为我国加快吸引国际服务业转移迎来难得机遇,为我县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旅游、人居、生态等服务业资源优势,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服务业结构,促进国际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

同时,面对跨国服务业企业庞大的市场资源、成熟运营方式,如何利用我县特色经济发达、民营投资活跃、体制机制相对灵活和部分服务业比较优势突出等有利条件,主动加强区域合作,加大与国际、国内服务业知名企业的多渠道、多形式合作,加快提升服务业质量、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形成新的行业优势,增强综合竞争力,已成为迎接经济国际化挑战,在国际竞争与合作中处于有利位置的战略课题。

二、现实基础与条件

(一)发展现状与基础

1、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国民经济贡献率不断提高

近年来,全县服务业总量稳步增长,占全县GDP比重不断提高,贡献能力不断增强。

1998~200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由10.3亿元增加到39.02亿元,其占GDP比重由20.1%上升到30.1%,年均增加1.4个百分点(见表一)。

2005年,全县服务业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41.8%;200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为6.2万人,占总从业人数的22%;财政收入中服务业达2.97亿元,占地税收入的46%。

表一宁海县服务业发展情况表(1998-2005年)

年份

项目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GDP(亿元)

51.38

57.35

63.76

68.57

83.08

100.2

115.3

129.46

服务业增加值(亿元)

10.3

12.4

14.6

18.6

22.1

27.6

33.1

39.02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20.1

21.7

22.9

27.1

26.6

27.5

28.7

30.1

2、服务业行业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

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商贸流通、旅游、交通运输三大优势服务业,三大行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的56.4%。

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0.9亿元;全县旅游人次达到128万,实现旅游总收入6.5亿元;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增加值为5.4亿元。

此外,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教、信息咨询、培训等新兴服务业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趋势较好,结构逐步优化,领域不断拓宽。

2005年,全县金融保险业增加值4.29亿元;电信业实现收入1.65亿元;房地产业发展迅速,销售额10.32亿元,成为全县重要的地方财税来源。

2005年,全县中介服务企业达1300余家,其中信息咨询经营机构超过100家,培训经营机构近40家。

同时,伴随我县城市化和工业化推进,近年来全县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服务业快速起步,服务领域逐步扩大。

3、服务业分布格局逐渐明晰,区域分工逐渐强化

以县城为中心,以西店、岔路、长街为支点的“一主三点”区域性商贸中心初步形成。

中心城区作为县域服务业中心,其集聚辐射功能不断增强,商业形态基本完善,逐步形成了桃源南路、气象北路、中山路等一批服务业相对集聚的区域;2005年,西店、岔路、长街等镇服务业增加值为3.63亿元,占全县服务业比重达11%。

以宁海温泉、前童古镇、天河休闲度假中心等一批重点旅游景区(点)为支撑,“一带两区”旅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以甬台温高速、强蛟港为依托,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物流园区建设快速推进。

4、服务业市场准入不断放开,发展环境有所优化

伴随文化、教育、体育、卫生、金融、信息等行业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县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逐步提高。

特别是以我省列入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为契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文化演艺等行业行政壁垒逐渐打开;商会、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逐步与政府职能部门分离,开始承担起行业管理、协调、服务等职能,政府职能开始逐渐转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我县已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宁海县旅游区管理暂行办法》、《宁海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加快发展商贸业的若干规定》、《加快宁海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服务业开始步入有序引导、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二)发展优势与条件

1、具备良好的区位交通条件

我县位于长三角东南部,浙江沿海地区中段,地处象山港与三门湾之间,北距宁波市区70公里,南距台州市70公里,是环杭州湾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毗邻温台沿海产业带,是浙江沿海地区重要的交通中转站。

宁海处在宁波大都市圈内,县城距宁波机场64公里,离北仑港区80公里,同三高速、甬临线、象西线、沿海南线及正在建设中的甬台温铁路纵贯县境,对外交通较为发达。

2008年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之后,我县作为浙江沿海地区重要交通中转站的区位交通优势将更加突出。

优越区位与便捷交通,确立了宁海在宁波南部区域的枢纽地位,为加快发展服务业奠定了良好基础。

2、具备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

我县依海傍山、碧水青山,生态环境优良,是宁波地区最佳的人居地。

县域水资源总量约17.3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白溪水库是首批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北抱象山港,南环三门港,具备较好的海岸和港口资源。

旅游资源品种齐全,有着海滨、海岛、温泉和森林等特色资源,类型丰富,其中宁海温泉为我国三大优质温泉之一;前童古镇素有“水八卦”之称,历史悠久,保存较为完好;强蛟群岛被称为“海上千岛湖”,有着较大开发潜力。

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3、具备扎实的特色产业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29.46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64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6919元,已成功跻身为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列第82位和72位。

产业发展特色明显,已形成模具、文具、灯具、五金机械、汽车配件、电子电器等具有较强比较优势的特色行业,是中国模具生产基地。

较强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居民收入水平为我县发展文化娱乐、休闲度假、现代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奠定了经济基础;特色产业不断集聚强壮,为我县加快发展金融、信息、物流、中介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具备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

宁海人杰地灵,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精神,名士辈出,且历代名人崇尚气节,多耿直之士,如南宋枢密院编修郑霖、右丞相叶梦鼎、史学家胡三省、文学家舒岳祥、明初文学博士方孝孺、“左联五烈士”之一的柔石、国画大师潘天寿等。

明代旅行家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开篇地就在宁海。

悠久的历史文化,为我县深入挖掘、保护和开发文化底蕴,加快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支撑。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1、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仍较低

与宁波各县市相比,我县服务业还处于较低水平。

2005年,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亦低于同处宁波南部区域的奉化、象山各9.3个和5.9个百分点(见表二),低于全省40%的平均水平达9.9个百分点。

同时,我县服务业吸呐劳动就业比例偏小,2005年全县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比重为22%,远低于全省32.3%和全国31.2%的平均水平,服务业在吸纳就业上的优势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表二2005年宁波市各县市服务业发展对比表

县市名称

宁波市

慈溪市

余姚市

奉化市

宁海县

象山县

服务业占GDP比重

39.4%

33.7%

34.2%

39.4%

30.1%

36.0%

此外,我县服务业质量有待提升,突出表现为产业化水平较低、企业单体规模较小、规模扩张缓慢、特色品牌缺乏。

从具体行业和产品看,商贸流通新兴业态推广发展较慢,旅游经济综合带动效应不明显,社区服务和公共服务体系尚未有效形成,网络通讯和数据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科技、外贸、中介等行业新兴服务方式有待引进推广,服务业发展面临“提速、优质”的双重任务。

2、服务业体制机制仍需不断改善

和我国其它地区一样,我县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还处于逐步深入阶段,传统的运行体制和经营机制还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全县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其中,在管理体制方面,文化体育、教育卫生、社会中介等行业市场准入限制较多,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不高;在运行体制上,仍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相关经营机构以行业主管部门为依托,存在经营主体不明确、从业人员以事业身份为主、从业主动性不高等问题,难以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经营机制方面,行业垄断和市场人为割据现象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市场竞争透明度较低,行业无序运行现象还时有发生。

此外,城乡二元体制结构造成城乡居民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领域存在较大的待遇差异,抑制了农村居民和进城务工者的消费需求。

部分新兴行业,如信息咨询、鉴定评估、房产中介、金融服务等,尚缺乏有效的、适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服务与管理体制,不利于我县投资环境的根本性改变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3、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内外挑战

我县服务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突出表现为:

随着象山港大桥的建设,节点型城市地位受到影响,对象山的辐射和吸引能力将会减弱;随着宁波大都市区的建设,奉化将逐步脱离南部地区,融入宁波大都市区;县域内的西店等北部区域也将更多地受到宁波主城区的吸引。

同时,受天河景区因区域统筹原因开发受到限制、宁海温泉资源性和体制性矛盾加大、服务业发展人才短缺等因素影响,我县服务业面临发展后劲不足的困扰。

此外,随着集团化、连锁化、网络化等服务业发展新模式的兴起,县外服务业企业向我县的渗透将进一步增强,对本地服务业企业的发展将形成新的挑战。

随着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加快,国外服务业向长三角地区的转移加快,在对我县服务业加快发展迎来难得机遇的同时,也将对全县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环境提出更高要求。

4、服务业发展意识仍待有效增强

由于我县服务业发展起步较晚,统筹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政策支持较为缺乏,扶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还局限于个别行业,资金、人才等要素资源配置还尚未完全到位,加上总体发展战略尚未重大调整,各部门和社会群众合力发展服务业的思想意识和整体氛围尚未很好确立,影响了全县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对发展服务业思想认识的高度和深度,直接关系影响到我县服务业发展的速度、总量和质量。

宁海亟待解决发展意识问题,加大服务业发展重要战略意义的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亟待加快出台服务业整体发展的扶持政策,形成各级政府、各部门、社会力量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合力。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围绕“构筑现代化中等城市、建设生态型经济强县”总体目标,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六大联动”和“五五举措”,积极构筑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三大高地”,打造长三角知名生态休闲旅游中心、宁波南部现代商贸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三大中心”,拓展生产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性服务业,加快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型,促进服务业成为经济发展新的重要动力源和劳动就业主渠道,逐步形成规模适宜、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服务业发展格局。

按照上述发展思路,我县将着力构筑“三大高地”,打造“三大中心”,以带动全县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和综合竞争力的不断增强。

长三角知名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推进、宁波大都市区建设、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闲暇时间的增加、生活品位的提高,生态型休闲、度假、旅游已逐步成为重要的生活方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我县具有良好的生态休闲旅游资源、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和宁波最佳人居区的魅力,力争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宁波南部现代商贸中心。

发达的现代商贸业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我县有着宁波南部区域商贸中心的历史传统,有着较发达的商贸业基础,进一步加强现代商贸业的扶持发展,打造宁波南部现代商贸中心,是我县巩固提升宁波南部区域主要地位,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提高对周边地区辐射带动能力的必然要求和战略选择。

宁波南部现代物流中心。

现代物流业涉及面广,带动能力强,是重要的第三利润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作为宁波南部的交通要道,宁海对周边县市有较强的交通辐射,同时物流园区建设已有着较好的基础,有成为宁波南部现代物流中心的客观条件和现实基础。

(二)基本原则

加快我县服务业发展要遵循“快速、协调、公平、融合、集约”的原则。

抓住机遇,快速发展。

抓住宁波大都市区建设加速、我县城市化步伐加快、国际服务业转移力度加大、科技不断创新突破等机遇,积极推进增长方式、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三大转型”,更新观念,强化特色,集成优势,形成合力,促进服务业大发展大提高。

突出重点,协调发展。

顺应服务业发展趋势,结合我县优越区位条件、资源优势和服务业发展现状,重点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三大优势行业,扶持发展文化、信息、金融、中介、房地产、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新兴行业,带动全县服务业协调发展。

以人为本,公平发展。

落实“以人为本”发展理念,优先发展就业容量大、产业联动性强的服务行业,优先建设覆盖城乡基层的服务业网络,优先保障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基本的服务业消费,保障绝大多数居民能共享服务业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

产业联动,融合发展。

适应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结合产业发展现状、特点和战略目标,加强现代服务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引导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产业集群建设,加快提升我县整体产业层次、发展质量和综合竞争力。

强化创新,集约发展。

结合我县实际,加强观念更新,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打破行政垄断,扩大对外开放,鼓励公平竞争。

优化发展环境,强化市场主体,规范经营秩序,逐步建立政府引导、市场配置、企业运作的良性分工合作格局,促进服务业高质、集约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量扩大,贡献提高。

到2010年,全县服务业总投资达50亿元以上,增加值力争达到90亿元,年均增长19%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6%以上;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提高到45%左右,其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32%左右;对地方财政的贡献率达50%左右。

结构优化,升级显著。

服务业产业结构显著优化,基本建立以生态休闲旅游、现代商贸、现代物流为重点,文化、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科教、社区服务、公共服务等行业协调发展的框架体系。

到2010年,三大重点产业增加值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60%左右,形成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业态不断创新,服务业知识、技术含量以及组织化程度显著提高。

能级提升,地位突出。

打响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中国(宁海)模具博览会等旅游节庆品牌,初步建成长三角知名生态休闲旅游中心、宁波南部现代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旅游业总收入力争突破15亿元,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90亿元;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力争突破10亿元。

此外,文化、金融、房地产、信息、中介等新兴行业占GDP的比重有所提高。

布局优化,特色鲜明。

初步建成现代商贸区、现代物流区、生态休闲旅游区三大功能区;中心城市作为县域服务业中心地位进一步突出,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70%左右;西店、岔路、长街作为县服务业支点地位基本形成,占全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15%左右,成为全县服务业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临港滨海新城、宁东工贸新城服务业发展加快,形成一定规模。

体制完善,环境公平。

除法律法规规定禁入领域外,所有服务行业逐步实现对外开放,建成公平准入的发展环境;逐步改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政策取向,形成各类主体公平发展的市场环境;政府职能转变顺利推进,民营企业成为推进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望到2020年,充分发挥我县区位交通优势和旅游、生态等特色资源优势,基本构筑起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提升良性互动的格局,成为我国知名旅游强县,宁波都市区南部最佳人居城市、现代商贸中心和现代物流中心。

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0%左右,成为我县经济发展新的支柱产业和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要渠道。

四、做优做强优势服务业

(一)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

按照“以观光旅游为基础,以度假旅游为导向,以专题旅游为补充”的整体开发思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及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加快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步伐,加大旅游商品开发和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着力将我县打造成为长三角知名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1、加大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力度

实施“陆-海-岛”联动开发战略。

以宁海温泉、宁海湾、前童古镇等旅游资源为开发重点,深入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地域特色,逐步形成比较优势明显、空间组合协调、时间序列清晰的旅游资源开发格局。

大力开发旅游精品系列。

把握旅游市场的需求特点和变化趋势,依托旅游资源和环境优势,实施组合开发和差异化开发战略,在完善和丰富传统观光旅游产品基础上,精心开发海滨度假、温泉度假、森林度假等旅游精品,逐步形成以生态休闲产品为主导的旅游产品系列,将我县打造成为浙东乃至长三角地区知名的生态休闲旅游中心。

加快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良性互动。

进一步延伸旅游产业链,大力挖掘地方传统特色,积极发展特色风味餐饮。

加快茶叶、竹笋、海产品等旅游商品开发,逐步改变我县“有游无购”的状况。

深度开发“十里红妆”等民俗文化旅游产品。

积极发展“渔家乐”、“农家乐”、休闲观光工农业等特色旅游产品,鼓励更多农民、渔民参与旅游开发,使旅游业发展切实成为解决当地居民就业和增收问题的重要途径。

2、完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体系

加强县域旅游交通的建设。

提高县域干线公路和通景公路等级,加强客运站及停靠点建设,并根据建设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要求,成立旅游汽车公司,逐步开通城区至各主要旅游区旅游专线。

提高旅游住宿设施的开发水平。

着重开发度假型酒店、会议型酒店、汽车旅馆、农家旅舍等符合商务旅游、自驾车旅游、体验旅游等旅游需求热点的旅游住宿设施,建设高档星级宾馆。

加强对住宿行业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形成层次鲜明、结构合理、管理规范的旅游住宿设施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