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docx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试题
第一章概论
一、单项选择题
1.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B)
A.华生B.马斯洛
C.霍尔D.杜威
2.心理学属于(C)
A.自然科学B.社会科学C.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双重性质的科学
D.哲学
3.下列哪一个事件是心理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A )
A.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B.1890年美国学者詹姆斯发表了他的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
C.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
D.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提出条件反射学说
4.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A)年。
考过两次
A.1879B.1897C.1789D.1798
5.机能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冯特B.詹姆斯C.华生D.魏太默
6.认知心理学家在研究推理、决策、问题解决等复杂认知过程时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主要原因是采取了( D )手段。
A.统计分析B.测验
C.调查研究D.口语报告
7.心理学是研究人的(B)的科学。
A.心理活动的规律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D.行为活动的规律
8.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D)。
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
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
9.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D)
A.测量法B.观察法
C.实验室实验法D.实验法
10.采用预先拟定好的问题表,由被试自行填写来搜集资料进行研究的方法,属于(C)
A.观察法B.测量法
C.调查法D.自然实验法考过两次
11.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以发现其心理活动变化的方法是(B)
A.调查法B.观察法C.实验法D.测验法
12.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称为( B )。
A.实验法B.测验法
C.调查法D.观察法
二、名词解释
1.心理学(考过两次)实验法(考过两次)
三、简答题
1.简述观察法的主要优点和不足
1.研究者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考虑的三类变量是什么?
四、论述题(无)
本章小结: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5分
2、主要考察:
心理学的概念,诞生,主要流派的简要观点与代表人物,学科性质,心理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一、单项选择题
1.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三种注意考过2次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2.我们在听课做笔记时,写字处于(B)意识状态。
四种意识状态考过3次
A.可控制的B.自动化的C.白日梦状态D.不自觉的
3.睡觉前喝了咖啡、茶或者可乐之类的饮料,常常导致兴奋,出现失眠现象。
这种失眠属于( D )。
A.假性失眠B.情境性失眠
C.失律性失眠D.药物性失眠四种失眠考过3次
4.下面哪一种不是心理促动药物?
( D )
A.兴奋剂B.镇静剂
C.迷幻剂D.葡萄糖
5.正常清醒时,能思考,能灵敏地解决问题,这种状态下的脑电波是(A)。
A.β波B.δ波
C.θ波D.α波四种波形考过2次
二、名词解释
意识(考过3次)注意(考过2次)日节律
三、简答题
1.简述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四、论述题
本章分析: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6分
2、考点主要集中在选择题和名词解释上,出论述题的概率极低。
3、还需要注意的题目为:
名词解释:
生物节律;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简单题:
人类意识的四种状态;注意的特点和功能;催眠状态下的主要特征,两种注意引起的原因等。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一、单项选择题
1.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D)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
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2.绝对感觉阈限是指(C)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B.最大可觉察的刺激量
C.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D.差异觉察能力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 B )关系。
考过两次
A.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D.成准比例
4.在刺激变化时所产生的最小可觉差异称为( D )。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
C.差别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提示:
他往往是感觉上的差异)
5.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D)。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
6.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称为(D)
A.感受性B.绝对感觉阈限
C.绝对感受性D.感觉阈限
7.“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8.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B )。
A.暗适应B.明适应
C.不适应D.知觉适应
9.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C)。
A.漂白过程B.明适应
C.暗适应D.感觉后效
10.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B )。
考过两次
A.转换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D.中枢加工
11.“一好百好”,“一坏百坏”,这种社会认知效应称为(C)。
A.刻板效应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
1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
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B)。
A.比较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
13.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B)。
A.整体性B.选择性
C.理解性D.恒常性
14.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A)
A.知觉选择性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D.知觉理解性
15.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B)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6.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C)
A.视知觉B.听知觉C.视、听知觉D.视、感知觉
17.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A )属性的反映。
A.个别B.整体
C.外部D.本质
18.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B)
A.感觉B.知觉
C.视觉D.色觉
19.味觉属于(C)。
四种感觉考过2次
A.内部感觉B.远距离感觉
C.近距离感觉D.本体感觉
20.位置学说不能解释(C)。
A.高频声音的编码
B.中等频率的声音的编码
C.频率最低的声音的编码
D.频率最高的声音的编码
21.双眼视差是( B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B.深度
C.运动D.所有
22.社会认知的过程可以划分为两个子过程:
搜集、选择信息过程和(B)
A.比较信息过程B.整合信息过程
C.组织信息过程D.概括信息过程
23.如果两个声音强度相差较大,则只能感受到其中的一个较强的声音,这种现象叫做(C)
A.声音的混合B.声音的起伏
C.声音的掩蔽D.拍音
24.如果掩蔽音和被掩蔽音都是纯音,那么两个声音(A),掩蔽作用越大。
A.频率越接近B.强度越接近
C.频率相差越大D.音色相差越大
25._________指构成该颜色的全部光波的总强度。
(B)
A.色调B.亮度
C.中和度D.饱和度
26.声音的质量特征称为(C)。
A.音强B.音高
C.音色D.音波
27.在一个颜色中,起主导作用的波长越强,则该颜色的(A)越大。
A.色调B.亮度
C.饱和度D.强度
28.颜色的基本特征或表现,称为(A)。
A.色调B.亮度
C.饱和度D.中和色
29.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D)毫微米。
A.500—600B.0—1000C.380—1280D.400—750
二、名词解释
.社会知觉
(2)知觉超感知觉感觉适应3.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三、简答题
1.简述社会认知过程。
2.晕轮效应在教育过程中有何不良影响?
3.简述感觉产生的过程。
4.简要说明社会刻板效应在教育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5.简述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四、论述题
本章分析:
(本章内容最为繁杂)
1、本章历年平均考分为11分,主要题型为选择,名词解释和简答,论述题型的概率较低。
2、本章选择题是考试中的难点,考生可从历年考题中找出可能要考选择题的线索。
3、.名词解释:
社会知觉知觉感觉适应(差别与绝对)感受性(差别与绝对)感觉阈限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4、出已经考过的仍需关注外,还需关注简述知觉的特征。
在此处出偏题的概率较高。
第四章记忆与学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考过两次
A.1~2B.20~30
C.60~70D.70~80
2.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回忆的抑制作用叫(B)
A.前摄干扰B.倒摄干扰
C.消退抑制D.超限抑制
3.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B.注意
C.组块D.复述
4.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D)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
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5.记忆包括三个基本过程:
编码、( C )、提取。
考过两次
A.识记B.回忆
C.保持D.再认
6.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个组块。
考过两次
A.7±2B.5±2
C.8±2D.9±2
7.根据记忆内容的性质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 C )。
考过两次
A.长时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程序性记忆D.工作记忆
8.根据记忆过程中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的长短和编码方式的不同,一般可把记忆分为三个系统,即( B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A.语义记忆B.感觉记忆
C.工作记忆D.情绪记忆
9.以下哪一类不属于组织策略?
( C )
A.群集B.摘录
C.过度学习D.列提纲
10.短时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B )形式存储。
A.视象代码B.声音代码
C.语义代码D.图式
1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D )形式存储。
A.语义B.概念体系
C.图式D.视象和声象
12.对练字过程中的手部动作的把握,是储存在(B)中的。
A.情景记忆B.程序性记忆
C.语义记忆D.陈述性记忆
13.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遗忘规律所用方法为(D)
A.群集法B.地点法
C.计算法D.节省法
14.人们常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B)
A.地点法B.韵律法
C.记笔记法D.特征法
15.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化的重要条件是(A)
A.复述B.视觉编码
C.声音编码D.感觉寄存
16.走迷宫是一种(A)
A.发现学习B.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D.知识学习
17.在复习过的教室里参加考试,会对考试有帮助,这种现象称为(B)
A.情绪依存性记忆B.情境依存性记忆
C.状态依存性记忆D.地点依存性记忆
18.对概念、命题的学习属于(D)
A.社会规范的学习B.机械学习
C.技能学习D.知识学习
19.练书法时,我们所知道的规则和方法是储存在_________中的。
(C)
A.陈述性记忆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D.感觉记忆
二、名词解释
记忆学习.编码接受学习
三、简答题
1.简述遗忘的原因。
考过两次
2.简述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3.简述记忆的涵义与基本过程。
4.简述长时记忆的储存模型。
四、论述题
1.试述遗忘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考过两次
2.常用的学习策略有哪些?
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运用学习策略进行有效学习?
考过两次
3.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
考过两次
本章分析
1、历年考试平均分值为17分。
各种题型都会出现。
是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精读,任何知识点都有考到的可能。
2、还需要留意的知识点有:
1)、名词解释:
遗忘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短时记忆语义网络前摄干扰,倒摄干扰
2)、问答题:
简述短时记忆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需要哪些条件;美国mayer提出的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学习的分类等
第五章思维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题
1.概念的内涵指的是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外延指的是概念的范围。
概念的内涵增加的同时,也就是使本质的条款更多,它的外延就(C)了。
A.大B.多
C.小D.增加
2.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C)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3.早上起来,推开窗子发现地面全都湿了,你推断昨天夜里一定下雨了。
这是思维的( B )。
A.概括性B.间接性
C.合理性D.整体性
4.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B )。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
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5.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
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 B )。
A.爬山法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D.尝试错误法
6.下面哪一点说的不是思维的特点?
( A )
A.直观性B.与语言有密切关系
C.间接性D.概括性
7.根据思维过程所凭借的中介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划分为直观动作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和( D )。
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
C.创造性思维D.具体形象思维
8.每个概念都包含两个方面,它们是内涵和( B )。
考过两次
A.例证B.外延
C.名称D.属性
9.梦属于( B )。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
C.再造想象D.幻想
10.思维的主要特征为(A)。
A.间接性和概括性B.分析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整合性D.分析性和整合性
11.曹冲称象主要反映出的是(D)
A.抽象逻辑思维B.聚合思维
C.动作思维D.发散思维
二、名词解释
.思维.演绎推理.创造性思维.算法式
三、简答题
2.举例说明问题解决策略中的手段——目的分析法。
四、论述题
1.如何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考过3次)
本章分析
1、历年平均分值为9分。
本章为最重要章节之一,需要仔细研读。
2、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名词解释:
想象概念发散思维聚合思维日常概念科学概念推理心理定势等
2、问题:
简述思维的过程;什么是问题解决?
它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各种问题解决策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举例说明各种推理(三种推理);创造性的影响因素。
第六章智力
一、单项选择题
1.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D.吉尔福特
2.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
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3.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B)考过两次
A.较低智力B.中等智力C.较高智力D.非凡智力
4.智商的计算公式是( B )。
A.
B.
C.
D.
5.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是由美国心理学家( D )提出来的。
A.斯皮尔曼B.卡特尔
C.瑟斯顿D.吉尔福特
6.一般说来,以下哪一类能力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 A )
A.人际交往能力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
7.一般说来,( A )被认为不属智力范畴。
A.人际交往能力B.学习能力
C.言语能力D.运算能力
8.在一个测验正式付诸使用以前,测验的编制者都要建立一个解释测验结果的参照指标,使得对分数的解释更加清晰、明确。
这一参照指标指的是( A )。
A.常模B.效度
C.难度D.信度
9.(A)又称稳定性系数。
考过两次
A.再测信度B.评分者信度
C.内部一致性信度D.分半信度
10.(C)是将个体的智力测验成绩和同年龄组被试的平均成绩比较而得出的相对分数。
A.心理年龄B.比率智商
C.离差智商D.智力年龄
11.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中,“关系”属于(A)。
A.产物维度B.内容维度
C.操作维度D.应用维度
12.____________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
(A)
A.晶体智力B.经验智力
C.流体智力D.内省智力
13.瑞文标准推理测验是一种(B)
A.成就测验B.团体测验
C.个别测验D.性向测验
14.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智商的计算方法为(C)
A.正态分布B.比率智商
C.离差智商D.智力年龄
15斯腾伯格的智力三元论认为,智力的内部构成涉及思维的三种成分,其中的元成分为(B)
A.根据经验调整所运用的成分的过程
B.控制行为表现和知识获得的过程
C.提取信息并作出判断反应的过程
D.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的过程
二、名词解释
流体智力信度智力常模个别智力测验效度
三、简答题
2.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3.学校教育对智力有何影响?
3.什么是智商?
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有什么区别?
4.简述三元智力理论的观点。
(考过两次)
四、论述题
1.试述智力测验的性质。
1.结合实例说明多元智力理论。
本章分析:
1、本章历年平均分值为12分,为本书中最重要的章节之一,需要仔细研读。
2、还需要注意的问题有
1)名词解释:
能力智商晶体智力离差智商心理测验成就测验性向测验比例智商心理年龄等
2)问答题
智力的影响因素;Guilford的智力理论;效度和信度的分类。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为了获得某种奖励而产生的动机,属于(A)动机。
A.外在B.内在C.主导D.社会
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持久的情绪状态是(C)。
考过2次
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3.最有利于发挥最佳工作效率的是(C)强度的动机。
A.高B.低C.中等D.无
4.由个体的内部需要所引起的动机属于(B)动机。
A.外在B.内在C.自然D.从属
5._________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B)
A.动机B.需要
C.诱因D.目标
6.在_________中,最佳动机水平偏高。
(B)
A.中等难度的活动B.简单容易的活动
C.难度较大的活动D.复杂程度高的活动
7.根据_________,在工作激励中,应创造一个自由的工作环境,让工作者有充分的空间发挥他们的创造力,满足他们对工作的内在需求。
(D)
A.X理论B.Z理论
C.V理论D.Y理论
8.急中生智是一种_________状态。
(C)
A.激情B.心境
C.应激D.信号
9.个体的成就动机中含有两种成分:
追求成功的倾向和(B)考过2次
A.追求利益的倾向B.回避失败的倾向
C.回避困难的倾向D.追求刺激的倾向
10.口渴会促使个体作出觅水的活动,这是动机的(B)。
A.导向功能B.激活功能
C.调节与维持的功能D.强化功能
11.一般说来,由(C)支配下的行为更具有持久性。
A.交往动机B.外在动机
C.内在动机D.无意识动机
12.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并被其他成员所认可。
这种动机属于( C )。
A.工作动机B.成就动机
C.交往动机D.生理动机
13.在活动难度较大时,动机强度越强,工作效率会( A )。
A.较低B.中等
C.较高D.不变
14.动机产生依赖于需要,请问下列哪项属于需要?
( B )
A.水B.饥渴
C.寻求水源D.喝水
15.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是(C)
A.动机B.诱因C.需要D.目标
16.美国心理学家(C)将人的动机分为匮乏动机和成长动机。
A.斯腾伯格B.斯金纳C.马斯洛D.华生
17.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情绪反应是(D)。
A.热情B.心境C.激情D.应激
18.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情绪与情感的差异,( A )。
A.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
B.情绪发生晚,情感产生早
C.情绪情感同时产生
D.情绪情感都是与生俱来的
19.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欣喜若狂表现了( C )状态。
A.表情B.心境
C.激情D.应激
20.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