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5227 上传时间:2023-01-23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510.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docx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三章《光现象》综合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

A

2.下列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解释的是

答案:

C

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答案:

C

4.我市夏季多雷雨天。

打雷时,我们通常会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这是因为

A.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B.光的传播速度小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C.光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D.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答案:

A

5.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

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一个小孔,发现光线透过小孔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孔成像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B.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C.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D.蜡烛在墙上形成的像是虚像

答案:

A

6.下列事例属于平面镜成像应用的是

答案:

C

7.下列光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答案:

B

8.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答案:

B

9.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中,小明把四个模型分别面对玻璃板直立在桌面上,用于研究像与物左右位置的关系。

其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答案:

A

10.电视机的遥控器用红外线来传递信息,实现对电视机的控制。

如图所示,不把遥控器对准电视机的控制窗口,按一下按钮,有时也可以控制电视机。

这是利用了

A.光的直线传播B.光的反射C.光的折射D.光的色散

答案:

B

1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答案:

C

12.如图所示,一根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蜡烛成像的位置在

A.A处B.B处C.C处D.D处

答案:

B

13.“大黄鸭”来到中国,下列能正确表示“大黄鸭”在水中所成倒影的是

答案:

C

14.如图所示,若入射光线与平面镜成30°夹角,则

A.反射角是60°

B.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60°

C.入射角是30°

D.入射角增大5°,反射角增大10°

答案:

A

15.(多选)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M是玻璃板,A、B是两支相同的蜡烛,A蜡烛是“物”。

实验中

A.用B蜡烛找像时,B蜡烛应点燃

B.玻璃板越厚,A蜡烛的两个像的距离越大

C.透过玻璃板看到的“B蜡烛”与B蜡烛等大

D.每次实验测出的像距都偏小

答案:

BC

16.小敏作发光点S的像S'的光路图,如图。

他作图的步骤有:

①作反射光线O1A1、O2A2。

②作入射光线SO1、SO2,③作法线O1N1、O2N2,④将反射光线O1A1、O2A2反向延长交于S'。

正确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①③②D.②①③④

答案:

B

17.如图所示,某人站在湖边高出水面30m的山顶A处,望见一艘飞艇停留在湖面上空某处并观察到飞艇底部标志P点的仰角为45°,其在湖中之像的俯角为60°,则飞艇离开湖面的高度为(已知

,只考虑镜面反射,不考虑折射)

A.111.96mB.81.96mC.84.32mD.114.32m

答案:

A

18.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答案:

A

19.如图所示,对下列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A.“手影”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B.“海市蜃楼”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C.小男孩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虚像

D.在漫反射中,不是每条光线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答案:

C

20.同学们在学习光现象过程中有许多说法,我们从中选出了四种:

①光年是一个非常大的时间单位;②“坐井观天,所见甚小”隐含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③平静湖面上的“倒影”,说明平面镜成“与物等大正立的像”的规律不成立;④透过书桌上的玻璃板看玻璃板下面的字,是光的折射现象,看到的字是虚像。

对这些说法正误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都正确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②④正确,①③错误

答案:

D

二.填空题

21.如图所示是济宁市2013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

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答案:

吸收反射

22.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____现象。

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____、蓝三种色光通过适当的比例混合得到的。

答案:

色散(折射)绿

23.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有些学生看不清前方白板上的字迹,原因是光在白板上发生了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白板能反射____颜色的光。

我们看到白板上的字迹是黑色的,是因为黑色字迹____(填“能”或“不能”)反射光。

答案:

镜面反射各种不能

24.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影”与我们所学到的光学知识有关。

在立竿见“影”和水中倒“影”中,前者是由光的_____形成的,后者是由光的_____形成的。

答案:

直线传播反射

25.小明同学身高1.65m,他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为________m,像与他相距_____________m。

答案:

1.654

26.一只小鸟在深度为10m的平静湖面上空飞过,当小鸟距水面3m时,小鸟在湖面的“倒影”是__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小鸟___m。

答案:

虚6

27.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当作平面镜的玻璃板应和底面白纸_________。

透过玻璃板观察,让棋子B和棋子A的像A′重合,此时B到玻璃板的距离和A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如果在玻璃板背面放一块挡光板,则在A′和B中仅能看见__________。

答案:

垂直相等A′

28.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___(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个别同学被前方高个子同学挡住,看不到黑板上的一些字,这是因为光________的缘故。

答案:

漫直线传播

29.如图,是检查视力时平面镜、被测者和视力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若平面镜距视力表3m远,该视力表要求被测者在5m远处,则人应坐在离视力表____m远处,视力表上其中一个“E”字开口指向纸外,则被测者应向她的____(选填“上方”、“下方”、“左方”或“右方”)指才正确。

答案:

1左方

30.如图所示,MM′为平面镜,AO为入射光线,ON为法线,入射角∠AON等于45o,已知∠NOB等于30o,∠NOC等于45o,∠NOD等于60o,则入射光线AO的反射光线将沿着_____射出。

(选填“OB”、“OC”或“OD”)

答案:

OC

三.作图题

3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32.如图所示,平面镜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一束与水平面平行的光线入射到平面镜上,请画出对应的反射光线,并标出相应的反射角及度数。

33.如图所示,发光点S发出的某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反射光线恰好经过A点,请在图中画出这条光线。

34.如图所示,在平面镜的上方有一发光点S,OB、O′B′分别是S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确定发光点的位置。

(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35.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的区域(盲区),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

如图,S为驾驶员眼睛位置,MN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NS的入射光线,并标出BM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四.实验与探究题

36.晴天正午,小明与同学从树荫下走过时,发现地面上有许多大小、形状不同的光斑,如图所示。

光斑形状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光斑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此他们马上进行了探究。

他们猜想光斑形状:

a.与树叶形状有关,光斑是树叶的影子;

b.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

c.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有关。

(1)根据所学知识,可确定猜想a____(选填“合理”或“不合理”)。

(2)为进行探究,他们制作了甲、乙、丙、丁四张带孔卡片,如图所示。

其中,甲、乙卡片中小孔的尺寸均为3mm,甲、丙、丁卡片中大孔的尺寸均大于2cm,且丙、丁卡片中大孔尺寸相同。

在进行探究时,他们在地上铺上一张白纸,把带孔的卡片置于上方,让太阳光透过卡片上的孔,观察纸面上出现的光斑形状。

若让你在甲、乙、丙、丁四张卡片中选择一张卡片来证实“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形状有关”,应选用____卡片。

在探究“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是否有关”时,小明选用甲卡片进行实验探究,发现白纸上得到四个圆形光斑,由此得出“光斑形状与树叶间空隙大小无关”的结论,这结论____(选填“可靠”或“不可靠”)。

若由你进行探究,你将如何设计带孔的卡片?

请在虚线框内画出孔的形状。

(3)通过探究,他们得到了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____。

A.通过小孔形成的圆形光斑是像,通过大孔形成的光斑不是像

B.小孔形成的光斑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大孔形成的光斑与大孔的形状有关

C.小孔和大孔所形成的光斑,其大小均与孔到地面的距离有关

D.不管光斑是不是像,它们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答案:

(1)不合理

(2)丙不可靠如图所示(3)C

37.人从灯下经过,会在地上投下影子.影子是光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后,在其背面形成的暗区.当光照强度不同时,影子(暗区)与周围亮区的明暗对比程度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会感觉影子有“浓淡”之别,影子的“浓淡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小明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

可能与灯的功率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二:

可能与影子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猜想三:

可能与人离灯的距离存在一定关系.

实验方法:

在水平桌面上竖立一个不透明的白屏,在屏两侧等距离的位置各固定一根同样的木棒.在屏的两侧各点亮一盏灯,通过一定的方法同时观察屏上的木棒形成的影子的“浓淡程度”.调节一盏灯的位置,当两侧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灯的功率和灯到屏的距离,分析相关数据,寻找规律.具体实验如下:

步骤一:

在屏两侧距屏1m处各点亮一盏25W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步骤二:

将右侧25W灯换成40W灯,观察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不同.

步骤三:

保持左侧25W灯的位置不变,移动右侧40W灯,直到两侧屏上影子“浓淡程度”一样时,记录相关数据.

步骤四:

将右侧的灯依次换成60W、100W、250W,重复步骤三.实验结果如下:

灯的功率/W

灯功率的平方数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m

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

25

625

1

1

40

1600

1.26

1.6

60

3600

1.55

2.4

100

10000

2

4

250

62500

3.16

10

(1)步骤一、二的结果,可以支持哪个猜想?

______.

(2)现有一盏200W的灯,放在屏右侧距离屏______m处,屏上的影子“浓淡程度”会与左侧25W灯的影子“浓淡程度”相同.(结果精确到0.01)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灯的功率”和“屏上影子离灯距离”哪个因素对影子“浓淡程度”影响更大?

判断并说明理由.

答案:

(1)猜想一

(2)2.83(分析发现:

以25W为基数,表中功率的倍数关系与屏上影子离灯距离的平方数相等,再将功率的倍数开算术根,可得此结果)(3)影子离灯距离影响较大,当影子离灯的距离成倍变化时,灯的功率必须成平方倍变化,才能保持影子浓淡程度相同

38.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

(1)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镜面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同一平面内。

(2)小明还想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具体做法是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是否改变,用量角器测量入射角和反射角,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表格,要求做三次实验。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F沿B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方向射出,因为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的。

答案:

(1)在

(2)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

3

(3)OA可逆

39.下图是小芳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4)细心的小芳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A'、B'、C'与物A、B、C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答案:

⑴确定像的位置(或比较像和物的大小);⑵像和物大小相等;⑶M(4)玻璃板比较厚,蜡烛经过两个反射面都会形成像(5)连接对应的像点和物点,判断连线是否和镜面垂直;测出像点和物点到玻璃板的距离进行比较(说出其一即可)

40.如图甲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现象说明像与物体大小______。

(3)如图乙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通过分析它们发现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

(4)该小组实验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

(5)此实验不能用平面镜进行,是因为平面镜______,不能确定像的位置.

答案:

(1)相同

(2)相等(3)相等垂直(4)一次实验不具备代表性(5)不透光.

五.综合应用题

41.如图,A、B两地相距4km,MN是与AB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km,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再沿直线DB到B处。

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5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的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

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

(1)总路程s=AD+DB=(3+5)km=8km

总时间t=

(2)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点关于MN所成的虚像A′连接A′D和A′O,AO=A′O,且A′、O、B在一条直线上,故取水点为O时的路线长度s=AO+OB=A′O+OB=A′B,在O点以外的河岸上任取一点P,路线的长度s′=AP+PB=A′P+PB

由三角形知识得A′B<A′P+PB,即s<s′

故入射点O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4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无知的代价

本报3月8日讯:

(记者张宏明,通讯员刘兆清)福山区一王姓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喜欢观察与思考,他注意到蔬菜的叶子多数呈现绿色,由此他猜想,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可能是由于蔬菜喜爱绿色的缘故,假若将温室的白色薄膜换上绿色的,它让阳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并照射蔬菜,这样蔬菜就会生长得更快,产量更高.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就将大棚全部用上了绿色薄膜,结果酿成了悲剧.通过了解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先来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绿色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直至枯萎死亡.

(1)绿色蔬菜喜爱什么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它喜欢什么颜色的光?

(3)文中提到了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也说明了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请你指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案:

(1)绿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2)红光红光以为的其他色光(3)由透过去的色光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