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473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docx

学年广东省清远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广东省清远市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高二

化学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

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

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1.下列不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是

A.天然气B.生物质能C.氢能D.太阳能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A、天然气是化石能源,A项正确;B、生物质能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B项错误;C、氢能属于正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C项错误;D、正太阳能属于在研究和开发的新能源,D项正确;答案选A。

考点:

考查新能源

2.下列有关反应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B.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可逆反应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

C.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因发生电化学腐蚀生成Ag2O而变暗

D.应用盖斯定律可计算某些难以直接测量的反应的焓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反应速率与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无关,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及外界条件有关,故A错误;

B项、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与化学反应的限度无关,故B错误;

C项、空气中会存在少量H2S气体,与银生成黑色Ag2S而导致表面变暗,属于化学腐蚀,故C错误;

D项、有些化学反应的焓变难以通过实验测得,通过盖斯定律可以求得,故D正确。

故选D。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J•mol-1

B.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

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D.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ΔH=-57.3kJ•mol-1,则H2SO4和Ba(OH)2反应的中和热ΔH=2×(-57.3)kJ•mol-1

【答案】B

【解析】

【分析】

A、燃烧热是1mol纯净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放出的热量,应生成液态水;

B、吸热反应中,生成物的能量高,而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

C、C(s)+CO2(g)=2CO(g)为吸热反应;

D、H2SO4和Ba(OH)2反应生成沉淀也要放热。

【详解】A项、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H=-890.3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l)△H=-890.3 kJ•mol-1,故A错误;

B项、从C(石墨)=C(金刚石)△H=+1.9kJ•mol-1,反应吸热,说明石墨能量低于金刚石,可知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正确;

C项、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自发进行,但该反应的△H>0,故C错误;

D项、强酸和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生成1mol水时放出的热量是中和热,HCl和NaOH反应的中和热△H=-57.3kJ•mol-1,生成沉淀也要放热,则H2SO4和Ba(OH)2的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57.3kJ,则△H<2×(-57.3)kJ•mol-1,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与能量,注意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书写时物质的状态与能量的关系、常见的吸热反应、反应热与反应条件等是解答关键。

4.2018年4月12日,我国海军首次在南海进行海上阅兵。

为了保护舰艇(主要是铁合金材料),在舰体表面镶嵌金属块(R)。

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这种保护舰体的方法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

B.金属块R可能是镁或锌

C.海水呈弱碱性,舰艇在海水中易发生析氢腐蚀

D.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为了保护舰艇(主要是钢合金材料),在舰体表面镶嵌金属块(R),这种保护方法利用原电池原理,需要金属块R比铁活泼,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A.在舰体表面镶嵌金属块(R),这种保护方法利用原电池原理,需要金属块R比铁活泼,R作负极,钢铁作正极,这种方法叫做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故A正确;B.金属块R比铁活泼,金属块R可能是镁或锌,故B正确;C.在弱碱性海水中主要发生吸氧腐蚀,在酸性溶液中才发生析氢腐蚀,故C错误;D.吸氧腐蚀的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故D正确;故选C。

5.下列溶液导电能力最强的是

A.100mL0.1mol·L-1的醋酸溶液B.10mL0.1mol·L-1的氯化钠溶液

C.50mL0.1mol·L-1的硫酸溶液D.1L0.1mol·L-1的盐酸溶液

【答案】C

【解析】

【分析】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溶液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

【详解】醋酸为弱酸,不能完全电离,100mL0.1mol/L醋酸中离子总浓度小于0.2mol/L,10mL0.1mol·L-1的氯化钠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为0.2mol/L,50mL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为0.3mol/L,1L0.1mol·L-1的盐酸溶液中离子总浓度为0.2mol/L,50mL0.1mol·L-1的硫酸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大,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注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溶液离子浓度大小,把握电解质强弱的判断是解答关键。

6.研究表明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的能量变化及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总过程ΔH<0

B.Fe+使反应的活化能减小

C.Fe++N2O

FeO++N2、FeO++CO

Fe++CO2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

D.FeO+也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N2O与CO在Fe+作用下发生反应分知Fe++N2O→FeO++N2、FeO++CO→Fe++CO2两步进行,总反应方程式为N2O+CO

N2+CO2,该反应Fe+是催化剂,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

【详解】A项、A、反应物的总能量高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的△H<0,故A正确;

B项、Fe+是催化剂,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所以Fe+使该反应的活化能减小,故B正确;

C项、由图可知Fe++N2O→FeO++N2、FeO++CO→Fe++CO2两步反应,都是反应物的总能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C正确;

D项、FeO+是中间产物,而不是催化剂,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能量的关系,注意催化剂和中间产物的判断是解答关键。

7.对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C(s)+H2O(g)

CO(g)+H2(g),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①增加C的量;②增加CO的量;

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e以增大压强;

⑤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⑥保持压强不变,充入He以增大体积。

A.②③B.①④C.①⑥D.④⑥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反应是一个有固体参与的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改变温度、压强、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固体量的增减、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

【详解】①C为纯固体,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①正确;

②增加CO的量,CO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②错误;

③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容器中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进行,故③错误;

④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氮气,氮气不参与反应,反应体系中的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反应速率不变,故④正确;

⑤升高反应体系的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故⑤错误;

⑥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⑥;

符合题意得为①④,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影响因素,利用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分析解答是关键。

8.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A.用酚酞试纸测定氨气的酸碱性时,试纸需用蒸馏水润湿

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酸或碱不可过量,否则会产生较大误差

C.用已知浓度的酸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时,酸式滴定管没有用标准液润洗会导致结果偏小

D.用pH试纸测定pH时,将溶液倒在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答案】A

【解析】

【分析】

A、氨气只有溶于水才呈碱性;

B、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为了使一种反应物反应完全,应该使另一种物质过量;

C、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

D、用pH试纸测定pH时,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的中部,不是将溶液倒在试纸上。

【详解】A项、氨气只有溶于水才呈碱性,用酚酞试纸测定氨气的酸碱性时,试纸需用蒸馏水润湿,故A正确;

B项、测定中和热的实验中,为了使一种反应物反应完全,应该使另一种物质过量,所以为了使反应进行的更完全,可以使酸或碱适当过量,故B错误;

C项、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时,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导致标准液浓度减小,滴定过程中消耗的标准液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高,故C错误;

D项、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时,一般不湿润,撕一块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试纸的中部,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故D错误。

故选A。

9.醋酸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

CH3COOH

CH3CO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加入醋酸钠,平衡向左移动B.加入碳酸钠,平衡向右移动

C.加入Na,pH变大D.加水稀释,溶液中所有离子浓度都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醋酸是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存在电离平衡,加水稀释促进醋酸电离,向醋酸溶液中加入含有氢离子或醋酸根离子的物质抑制醋酸电离,加入与氢离子或醋酸根离子反应的物质促进醋酸电离。

【详解】A项、加入CH3COONa,溶液中c(CH3COO-)增大,抑制CH3COOH电离,所以平衡向右移动,故A正确;

B项、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和H+反应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平衡向右移动,促进CH3COOH电离,故B正确;

C项、加入金属Na,Na和H+反应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减小,溶液pH变大,故C正确;

D项、加水稀释促进CH3COOH电离,但醋酸电离增大程度小于溶液体积增大程度,所以溶液中C(H+)减小,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变,则溶液中c(OH-)增大,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根据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确定醋酸电离平衡移动方向,注意水的离子积常数、醋酸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无关有关。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纯水加热的过程中,Kw变大、pH变小

B.保存FeSO4溶液时,加入稀HNO3抑制Fe2+水解

C.Fe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得到FeCl3固体

D.日常生活中常用汽油去除衣物上的油污,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两者的原理完全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A、纯水电离是吸热反应;

B、稀HNO3氧化亚铁离子;

C、Fe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最终得到氧化铁;

D、用汽油去除衣物上的油污的过程为物理变化。

【详解】A项、纯水电离是吸热反应,加热促进电离,Kw增大,PH减小,故A正确;

B项、保存FeSO4溶液时,加入具有强氧化性的稀HNO3,稀HNO3氧化亚铁离子,不能抑制Fe2+水解,故B错误;

C项、FeCl3溶液蒸干、灼烧至恒重,蒸干过程中氯化氢挥发,促进水解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分解生成氧化铁,故C错误;

D项、用汽油去除衣物上的油污的过程为物理变化,用热的纯碱溶液洗涤炊具上的油污,与水解反应有关,分别发生萃取、盐类水解反应,原理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1.常温下,关于pH=11的氨水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c(OH-)=1.0×10-3mol·L-1

B.加水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9

C.此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和OH-浓度均为1.0×10-11mol·L-1

D.加入等体积pH=3的H2SO4溶液,溶液呈碱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加水稀释和加酸反应,促进一水合氨电离;氨水溶液呈碱性,拟制水的电离。

【详解】A项、常温下pH=11的氨水溶液中c(H+)=1.0×10-11mol·L-1,c(OH-)=Kw/c(H+)=1.0×10-3mol·L-1,故A正确;

B项、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氨水会促进一水合氨电离,导致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1/10,所以溶液的11>pH>10,故B错误;

C项、常温下pH=11的氨水中,氢氧根离子抑制了水的电离,氨水中氢离子是水电离的,则氨水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0-11mol/L,故C正确;

D项、由于一水合氨是弱电解质,加入等体积pH=3的H2SO4溶液,氨水过量,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的水解,明确弱电解质电离特点是解本题关键。

1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2molSO2和1molO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A

B.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Fe3+数目为0.1NA

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的数目为0.1NA

D.25℃时,1L0.1mol·L-1Na2S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A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项、SO2和O2反应生成SO3是一个可逆反应,充分反应后该反应仍不能进行完全,故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大于2NA,故A错误;

B项、Fe3+在溶液中发生水解,Fe3+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所以溶液含有Fe3+数目小于0.1NA,故B错误;

C项、题中缺少氢氧化钠溶液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数目,故C错误;

D项、Na2S溶液中硫离子的水解导致阴离子个数增多,故1L0.1mol·L-1Na2S溶液中溶液中的阴离子的个数多于0.1NA个,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和判断,掌握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关系,注意题中缺少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盐类的水解是解题关键。

13.SF6是一种优良的绝缘气体,分子结构中只存在S—F键。

已知:

1mol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kJ,断裂1molF—F、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kJ、330kJ。

则S(s)+3F2(g)=SF6(g)的反应热△H为

A.-1780kJ·mol-1B.-1220kJ·mol-1C.-450kJ·mol-1D.+430kJ·mol-1

【答案】B

【解析】

根据反应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分析,反应热=280+3×160﹣6×330=﹣1220kJ/mol,选B。

 

14.英国科学家发明的尿素微生物电池的反应为:

2CO(NH2)2+3O2=2CO2+2N2+4H2O,电池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够在高温下工作

B.微生物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C.装置工作时,电能转变为化学能

D.装置工作时,电子由电极a沿导线流向电极b

【答案】B

【解析】

A、微生物在高温下失去生理活性而没有催化活性,选项A错误;B、微生物作为催化剂促进了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选项B正确;C、该装置为原电池,原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选项C错误;D、在a极氧气得电子转化为水应该为正极,电子由负极b极流向正极a极,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5.已知:

Cu(s)+2H+(aq)===Cu2+(aq)+H2(g)ΔH1

2H2O2(l)===2H2O(l)+O2(g)ΔH2

2H2(g)+O2(g)===2H2O(l)ΔH3

则反应Cu(s)+H2O2(l)+2H+(aq)===Cu2+(aq)+2H2O(l)的ΔH是

A.ΔH=ΔH1+1/2ΔH2+1/2ΔH3B.ΔH=ΔH1+1/2ΔH2-1/2ΔH3

C.ΔH=ΔH1+2ΔH2+2ΔH3D.ΔH=2ΔH1+ΔH2+ΔH3

【答案】A

【解析】

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①+0.5×②+0.5×③即可得到Cu(s)+H2O2(l)+2H+(aq)===Cu2+(aq)+2H2O(l)的反应热ΔH=ΔH1+

ΔH2+

ΔH3,答案选A。

16.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具有高效、洁净、方便、经济等优点。

O3可溶于水,在水

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

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O3

O2+[O] ΔH>0,平衡常数为K1;反应②,[O]+O3

2O2 ΔH<0,平衡常数为K2;总反应:

2O3

3O2Δ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降低温度,总反应K减小B.K=K1+K2

C.适当升温,可提高消毒效率D.压强增大,K2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可得总反应,则K=K1×K2,结合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判断。

【详解】A项、由总反应:

2O3═3O2ΔH<0,可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故A错误;

B项、由盖斯定律可知反应①+②可得总反应,则K=K1×K2,故B错误;

C项、适当升温,反应速率增大,则可提高消毒效率,故C正确;

D项、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为温度函数是解答的关键。

17.下列图像不符合反应Fe(s)+H2O(g)

FeO(s)+H2(g)ΔH<0的是(图中v是速率,φ为混合物中H2的体积百分含量)()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反应Fe(s)+H2O(g)

FeO(s)+H2(g)ΔH<0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据此分析。

【详解】反应Fe(s)+H2O(g)

FeO(s)+H2(g)ΔH<0是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放热反应,

A、随温度升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大于正反应速率,故A不符合;

B、随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氢气的体积分数减小,所以B选项是符合的;

C、T2>T1,温度越高达到平衡所用时间越短,升温平衡逆向移动,氢气体积分数越小,所以C选项是符合的;

D、Fe是固态,其物质的量的增加对反应速率无影响,所以D选项是符合的。

故选A。

18.将AgCl分别加入盛有:

①5mL水②6mL0.5mol·L-1NaCl溶液③10mL0.2mol·L-1CaCl2溶液④5mL0.1mol·L-1盐酸的烧杯中,均有固体剩余,各溶液中c(Ag+)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④③②①B.②③④①C.①④③②D.①③②④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Ag+(aq)+Cl-(aq),加入相同离子平衡逆向移动。

【详解】在AgCl饱和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AgCl(s)=Ag+(aq)+Cl-(aq),加入Cl-平衡逆向移动c(Ag+)会减小,加入Cl-的浓度越大,c(Ag+)越小,即c(Ag+)与c(Cl-)大小顺序相反,已知Cl-的浓度从大到小顺序为②③④①,则c(Ag+)浓度从大到小顺序相反为①④③②,C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沉淀溶解平衡中影响平衡的因素,离子浓度越大,影响越大是解答关键。

19.下列关于电解氯化钠水溶液(铁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

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

C.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

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铁作阴极、石墨作阳极电解氯化钠水溶液,阳极上氯离子放电生成氯气,阴极上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发电,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溶液呈碱性。

【详解】A项、在阴极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该极附近的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故A错误;

B项、在阳极附近是氯离子失电子得到氯气,滴入KI溶液,氯气能将碘离子氧化为碘单质而使得溶液呈黄色,故B正确;

C项、电解时在阳极是氯离子失电子得到氯气,在阴极是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故C错误;

D项、电解一段时间后,全部电解液几乎是氢氧化钠,溶液显示碱性,故D错误。

故选B。

20.下列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呈酸性:

c(CH3COO-)<c(CH3COOH)

B.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

c(NaOH)<c(CH3COONa)<c(Na2CO3)

C.0.1mol·L-1的NaHA溶液,其pH=4,则c(HA-)>c(H+)>c(H2A)>c(A2-)

D.pH=2的HA溶液与pH=12的MOH溶液任意比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

c(H+)+c(M+)=c(OH-)+c(A-)

【答案】D

【解析】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CH3COOH和CH3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

CH3COOH⇌CH3COO−+H+、CH3COO−+H2O⇌CH3COOH+OH−,溶液呈酸性说明以电离为主,则c(CH3COO−)>c(CH3COOH),故A错误;B.CH3COONa和Na2CO3为强碱弱酸盐,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使溶液呈碱性,由于酸性:

CH3COOH>HCO3−,则CO32−的水解能力比CH3COO−强,而NaOH是强碱,所以pH相等的CH3COONa、NaOH和Na2CO3三种溶液中:

c(NaO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