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社会工作评估讲义.docx
《社会学社会工作评估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社会工作评估讲义.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社会工作评估讲义
回顾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
是一种用来协助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通过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形成系统的助人方法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六个阶段:
接案:
与服务对象初步接触并建立专业助人关系
预估:
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及处境做初步评价
计划:
根据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服务方案
介入:
采取实际行动,落实服务计划
评估:
对助人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考察与审视
结案:
处理未尽事宜,结束工作关系
预估和评估相关内容的学习
预估
1.、预估的含义
2、预估的目的
3、预估的任务
7、预估的主要方法
6、预估的基本步骤
5、预估的原则
4、预估的特点
预估
一预估的含义
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根据既定情景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
换句话即:
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二预估的目的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与服务对象及其问题有关的资料,主要包括:
(1)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
(2)与服务对象生活有关的重要系统的资料(3)问题因何发生,存在了多久,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等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
所谓主观因素是指服务对象对问题的个人感受。
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即是要认识服务对象是如何看待自己问题的,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对他的意义,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见解,他们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社会——心理有什么影响。
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预估的目的在于达到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深入认识,识别那些造成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和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让社会工作者能够由表及里地探查问题。
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预估的目的在于达到对服务对象和他的问题之正确认识和判断。
社会工作者要找出服务对象系统内外的资源,将着眼点放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上,并运用这些资源去帮助他们。
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进行预估的目的是要找出正确的方法和介入途径去帮助服务对象,如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大型活动等
三预估的任务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点
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
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从中找出有利和不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
四预估的特点
1、持续性预估是一个动态持续和有焦点的过程,要根据改变过程的进度不断进行,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工作的步调与目标,因此说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的共同参与预估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同参与的过程,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成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因为只有服务对象最了解自己及自己的处境。
在参与预估过程中,服务对象会对自己核问题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这样的预估才准确。
3、行动倾向预估不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更是为了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来消除问题,是行动倾向的
4、有可识别的步骤预估是一个科学的行动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的。
预估的逻辑起点是从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开始,通过将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勾画出问题的性质与状态,最后得出预估报告,这个过程是系统有序,可以重复的
5、渗透了专业判断预估是一个涵盖了知识运用,专业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但是专业判断不等于先入为主,要以事实和资料为依据。
同时预估也是一个分析与行动并重的过程,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专业判断帮助服务对象。
6、有局限
任何预估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的,因此,在主人实践中要不断修正先前所做的判断,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服务。
五预估的原则
1、个别化原则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其长处和弱点。
预估要准确反映服务对象的特点及其问题的特殊性,这样才能是介入工作有的放矢,为特定的服务对象着想
2、合作原则
服务对象的参与能使对问题的预估更全面准确,所以预估需要服务对象一同参与,来决定探讨问题的领域和探索的方式
3、避免片面
为了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社会工作者要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防止资料的片面性,保证资料的可信性4、避免简单归因
社会工作者在预估是要尽量全面,避免对问题做简单归因,这样才能使预估为科学的介入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
4、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预估也要采用“优势和能力”视角,既要找出服务对象的弱点,使社会工作者知道服务对象的问题所在,同时也要发掘出其长处,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解决问题和满足其需要的资源
六预估的基本步骤
1、收集资料收集资料是预估的第一步工作
(1)个人资料的收集包括个人基本资料、个人的主观经验、解决问题的动机、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等
(2)环境资料的收集
家庭状况包括:
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原则,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的决策和分工方式等
社会环境包括:
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功能发挥,物理环境及其对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
(3)收集资料的方法方法很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全面了解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社会环境,具体方法有:
询问
会谈与询问是社会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最基本工具,经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可以为决定介入与干预的方法提供最直接的依据。
询问有向服务对象本人的询问,也有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查询,当以直接询问方法不能得到相关资料时,还可以使用间接询问探查的方法,即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资料,进,行间接询问时,可以使用口头询问的方法,也可以书面进行。
询问的方式主要有:
会谈(个人或小组)、角色扮演、问卷等
咨询
为作出准确的预估,社会工作者也常常向其他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
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他专业系统的预估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
观察
评估
主要学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第五个阶段——评估
关于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一下五部分:
评估的目的
评估的作用
评估的类型
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评估
一评估的含义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察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特点:
持续性、互动性、逐步深入性、知识指引性
二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通过评估验证、在验证的基础上修改和完善社会工作的介入方法是评估的一个主要目的。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通过评估过程系统地汇集资料,积累实践的知识和经验是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唯一有效途径,将实践经验汇总,检验、进行分析和研究(科学环)
三评估的作用
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评估资料是检验介入和工作程序绩效的证据,通过对他们的分析可以起到督促社会工作者,提醒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注意工作方向和进度的作用
2、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评估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去反思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整个介入工作的过程,有机会让社会工作者进行反思、总结介入的得与失。
从评估中获得的经验能够用来改善服务机构,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带来社会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专业的成长
3、巩固改变成果通过评估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回顾改变的过程,服务对象可以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增强社会功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会问责(服务对象、社会、专业)
向服务对象做出交代评估能够让服务对象知道介入工作取得的进展,需求是否得到了满足,介入策略是否实施,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进行社会交代评估是社会工作向社会交代其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专业目标和他的社会功能的过程,说明社会资源的使用情况和效益,接受公众的监督
进行专业问责评估能够确定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恰当,并识别出对服务对象的影响,找出需改进的地方,提升后续专业实践的服务质量
四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是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的评估。
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作出评估。
关心的重点是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方法是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过程评估在服务过程的各个阶段侧重点不同
2、结果评估结果是指介入行动最终完成的形态。
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相对而言目标是比较概括的,而结果则是具体并可以度量的
五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进行评估的方法大体分为两类,即质性方法和量化方法。
社会工作评估的目的在于找出问题,总结经验。
所以选择评估方法的原则应是简单、可行和实用。
下面主要介绍几种简单的评估方法
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定义:
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成的程度。
应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操作程序
(1)建立基线
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例如,服务对象行为、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指标;
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
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或者思想、感觉、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情况。
这个过程建立的是基线数据,此过程也称为基线期。
(2)进入介入期测量
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
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
(3)分析和比较
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如果两个数据不同,一般可以认为是介入本身作用的过程。
单一个案设计
常用的基线测量法包括:
对照组设计、时序性系列测量
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完成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
方法:
运用5个等级尺度来测量任务的完成程度。
(0)没有进展
(1)很少实现
(2)部分实现(3)大体上实现(4)全部实现将每项任务的最后得分加到一起,然后除以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就能确定完成或者介入行动成功的百分比。
例如,如果有三个任务要去完成,而可能获得的最高分数是12(4×3),用得到的总分除去12,再乘100%就是完成任务的百分比。
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目标核对表
在有些情况下,社会工作的目标行为比较难以清楚界定,此时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共同协商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
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所没有的、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
这样就可以发现介入前后服务对象的行为变化。
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千差万别,因此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他们的改变情况。
方法:
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定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例如5级制,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
4、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到介入的看法。
这是一种评估介入影响的方法,特点是操作简单叠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和资源。
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测量比较粗糙,有进服务对象会倾向于对介入给予积极的评价,因此评估有可能不准确
差别影响评分
这是一种更为结构性的评估方法。
首先由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自我陈述,报告自己有哪些变化,然后分析区分出哪些是介入本身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
与满意度测量一样,社会工作者也应该注意这种方法有可能带有服务对象的主观色彩
六评估应注意的事项
注重社会工作者的自我评估与反思
调动服务对象的积极性,让他们积极参与
评估的方法要与社会工作的价值相吻合,并注意保密
切实符合需要
第一章导论
对社会工作相关内容的回顾
社会工作评估的概念
社会工作评估概述社会工作评估的本质
社会工作评估的功能及类型
社会工作评估发展的社会背景
社会工作评估的方法论及范式
社会工作评估的基本架构
对社会工作评估的简介
(一)对社会工作相关内容的回顾
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
(王思斌)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活动。
它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而社会工作评估则是对这种有效性的测量,我们通过评估来了解,社会工作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政府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来开展各项助人服务,社会工作者只有证明自己服务的有效性才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向社会作出一定的交代。
社会工作者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方法的同时,对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以及动态性的特征时,对社会工作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社会工作研究的含义:
关于社会工作研究的回顾。
社会工作研究的基本内涵:
一关于社会工作的研究,即以社会工作为对象的研究;二社会工作本身的研究或为了更好地进行社会工作而进行的研究(王思斌,2006:
404)
社会工作研究是指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教育者或者会工作福利机构员工使用社会研究方法,搜集和分析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的活动(莫邦豪、周健林,2000:
2)
社会工作研究是获取知识和发现事实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及其他领域的研究者依托社会工作专业伦理和社会研究伦理,使用社会研究方法程序,从社会工作视角搜集和分析与社会工作有关的资料,协助达成社会工作目标的过程。
社会工作研究可以分为:
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
理论研究:
是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工作理论知识而进行的研究。
可以分为:
基本理论研究和作为社会工作模式的实践理论研究。
前者更多的关注社会工作本质、价值观、人类需求、社会工作与其实施环境的关系、社会工作作为社会互动过程的实质等问题的研究。
后者则更多的是对社会工作实践经验的较为抽象的的概括和总结,是对服务过程的理论化。
实务研究两个层次:
一是对具体服务的研究;二是对许多具体服务经验的归纳和总结。
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同等重要,社会工作理论研究有助于深刻认识社会工作的宏观背景和微观机理,以支持社会工作的有效展开;社会工作实务研究则给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指出科学的、可供参考的做法。
在以往的社会工作研究中,实务研究被置于中心地位,甚至一些人认为社会工作研究就是评估研究,观点不仅全面,但也可以看出社会工作评估在社会工作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二)社会工作评估的概念
定义:
社会工作评估也称为社会服务评估,是评估活动的一种,是针对社会工作或社会服务而进行的评估,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服务项目的设计、策划、实施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的测度、诊断和评价的活动。
既包括社会工作中的评估也包括社会工作结束后的评估。
前者是社会工作者为了有效开展服务而进行的评估,包括对服务对象需求的评估、对于服务对象方案的评估及选择,以及对社会工作过程的评估;后者是对已开展的社会服务进行的评估,是对社会服务结果、效果和影响的评价。
社会工作评估的具体对象是社会服务的计划、实施过程及结果。
这里的社会服务可以是个人性的、集体性的或社区性的;其服务的内容可能是救助和解困,也可能是预防和发展。
社会工作评估的本质:
总体而言属于应用性研究
(1)科学的研究活动(为何?
)一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我们所进行的评估是在科学方法的指导下进行的,并且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象质性研究、量化研究。
二是社会工作者及其相关人员科学的事实求是的态度。
对服务对象客观细致的了解和对服务方法的客观选择,如深入访谈、焦点小组、问卷调查等方法力求客观、全面和深入。
(2)有效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
社会工作评估以促进良好的社会服务为目的,它也是做好社会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WHY?
)两个含义:
一是应用取向的社会工作评估会对社会工作产生正确的指导作用;二是社会工作评估与社会工作实务密切联系、相互交织。
针对服务对象的需求社工与案主互相合作,但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可能会对实现既定目标的服务提出新要求因此要提供有效地服务就必须根据现状提出新的应对策略(评估不可或缺)持续服务、持续评估使二者交织在一起。
社会工作评估是社会工作服务的辅佐者,是社会工作实务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间接的社会工作方法。
主要功能及类型:
功能:
(1)促进社会服务的发展。
社会工作以最有效地提供服务为目标,而通过社会工作评估可以用最少的投入提供最好的帮助。
服务对象、服务环境的动态性体现社会工作评估的持续性的特点,推动社会服务的不断深入发展。
(2)社会交代(对服务对象做出交代、专业问责)。
社会工作服务运用的是各种社会资源,要对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作出说明,要用事实来说明自己对增进社会福利的贡献,而这些必须以对服务效果,投入产出的有事实根据的、科学的说明为基础,其方法就是社会工作评估。
(3)服务提供者的自我发展。
社会工作者自己的成长,反思
(4)促进社会工作学科的发展。
类型:
服务前评估(包括需求评估和方案评估)、服务中评估(过程评估)、服务后评估(结果评估)。
需求评估:
是社会工作者或社会服务机构对潜在的或实际的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的评估。
布拉德肖把需求分为规范性需求、感受性需求、表达性需求和比较性需求。
总之人的需求是相当复杂,只有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即对之进行评估才能确定服务的任务和方向。
方案评估:
是方案开发的重要基础,是根据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等原则,对众多方案进行评价并从中选择最适用方案的过程。
所谓服务方案就是为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社会工作者和服务机构对自己提供的服务活动的预先设计。
过程评估:
是在服务提供过程中进行的、针对服务过程中若干细项的评估。
结果评估:
是服务项目结束之后对服务结果的评估,可以分为效果(效益)评估和效率评估等。
效果(效益)评估是对服务所达到效果的评估,考查社会服务在帮助对象方面产生的作用。
效率评估是对社会工作投入与效果之间关系的评估,旨在了解和确定社会服务资源的使用效率。
其他类型:
成本——效益评估:
基本上是从经济学角度对社会服务进行的评估。
社会服务要投入一定的经费、人力和物质设备,以达到人们期望的效果。
在社会服务结束之后,社会服务机构或相关方面有必要对投入(成本)、效果(效益)及其关系进行调查分析,并力图用金钱来标价,这就是成本——效益分析。
影响评估:
是对某项社会服务所产生的进一步影响的评估。
社会服务会产生直接效果,他基本上是社会服务的目标。
同时,一项社会服务也可能产生更远的进一步的效果,这是达成服务目标后产生的影响。
对这些影响进行的评估即是影响评估。
社会工作评估发展的社会背景:
1.福利意识形态与社会政策理念的变化
能力和经济问题更是国家意愿和政府意志的体现。
福利意识形态影响社会政策,社会政策理念影响社会工作评估。
(1)福利意识形态及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意识形态是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福利意识形态是政府和社会关于福利制度安排和福利活动的价值体系,是一套系统的,有关获得福利的意义、福利道德和福利权利的观念及价值体系。
福利意识形态不只是少数人的观念,而是在一定的社会范围内占统治地位的观念和价值体系。
这样福利意识形态的变化就会以各种方式(其中包括社会政策)影响社会工作的发展。
(2)社会政策理念变化对社会工作评估的影响。
开展各项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包括政策方面的、资金方面的),社会工作的开展只有政府的社会政策的鼓励和支持,才能真正实现其作用,达到其目标。
时间脉络来了解社会政策理念变化对社会工作评估的影响。
二战之后,北欧福利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政策
美国对贫困等问题的大力关注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推出各项服务及经费来解决失业、犯罪、精神病治疗等问题导致了社会工作的快速发展(因各种原因:
比如项目复杂、管理不善、事实草率等致使效率低下)引起社会各界的批评。
在此背景下,政策要求公共服务及社会工作要进行“社会交代”,这时对项目评估非常重视。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美保守党(不同政党对福利有不同要求)对社会福利开支的压缩及对福利项目的严格管理和检查,促进了社会工作评估的发展。
20世纪90年代经济自由主义思潮盛行,要求紧缩社会福利开支,花纳税人的钱要做交代,直接促进了社会工作评估的发展。
2.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要求。
(1)社工专业发展的自身要求。
学术界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看法,对社会工作专业科学性的质疑(如弗莱克斯纳认为社会工作还不是专业)及对社会工作专业地位的否定,促使社会工作者及其相关研究人员运用科学地方法去促进服务质量的提高,向社会证明自己服务的有效性,评估正是促进服务质量提高的有效手段。
到20世纪90年代社会工作界倡导以“证据为本“强调社会服务干预要有根据,服务效果要尽可能明晰的显示,以促进社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这些都强有力的推进了社会工作评估的发展。
(2)社会交代对社会工作评估的要求(社会工作合法性的证明)。
社会工作机构所使用的政府资源和公共资源要有明确的去向,对政府和社会公众做出交代。
一方面政府在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开支的压缩及对效果的要求,社会工作者向政府作出严格交代成为必然;另一方面社会公众对自己慈善捐款是否被滥用,使用是否得当等的关注,使得社会工作者须向社会作出交代。
而社会工作者及其服务机构为了获得政府和社会的支持,证明自己服务支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获得社会的认同,必定更加注重评估。
3.社会研究方法体系发展的推进
社会工作评估的方法论及范式
方法论基础
方法轮的概念:
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学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即方法论探讨指导研究的基本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
方法论是社会研究的宏观指南,是构造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所以随着社会工作评估的发展,其方法论体系也日益完善,主要有实证主义、解释学、符号互动、建构主义等。
1.实证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是由孔德提出来的,又称实证哲学,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代表人物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
基本观点:
社会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他们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在,事物本身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可以重复的规律;自然科学方法适合于社会研究,社会现象可以看做食物来研究和看待;实证主义将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起点,重视社会现象的概括归纳,努力寻求现象间的相关关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其假设。
按照实证主义的观点,社会工作研究评估应该通过丰富、细致的实际资料,尤其是评估者亲自搜集到的资料来确定服务对象的需求,说明社会服务的效果。
同时用经验资料来说明社会服务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