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333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57.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械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机械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机械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机械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基础.docx

《机械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基础.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机械基础.docx

机械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

第一篇平面机构的结构、运动以及静力分析

第一章机械设计概论

1.六个名词:

机器、机构、机械、构件、零件、部件

机器与机构的根本区别:

(1)机构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运动。

(2)机器主要用来传递和变换能量。

机械:

机器和机构的统称。

构件和零件:

(1)构件:

从运动的角度看,机械中最基本的运动单元。

(2)零件:

从制造的角度看,机械中最基本的制造单元。

零件:

零件是组成机器的最小制造单元,机器是由若干个不同的零件组装而成的。

部件:

部件是将若干个零件组合在一起的一套协同工作的零件组合体。

运动副:

机构中各个构件之间必须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要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把这种直接接触的活动连接称为运动副。

部件:

部件是将若干个零件组合在一起的一套协同工作的零件组合体。

2.机器的三个共同特征:

①是人为的各种实物的组合。

②组成机器的各种实物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可代替或减轻人的劳动,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3.机器的组成部分:

(1)原动部分

(2)执行部分(3)传动部分(4)控制部分(5)辅助部分

第二章平面机构的组成原理

1.名词“运动副”的意思与分类

运动副:

机构中各个构件之间必须有确定的相对运动,要使两构件直接接触,又能产生一定的相对运动,把这种直接接触的活动连接称为运动副

运动副的分类:

a.按两个构件运动关系分为平面运动副和空间运动副

b.按其引入的约束数目分Ⅰ级副、Ⅱ级副、……Ⅴ级副

c.按其接触形式分:

高副:

点线接触的运动副

低副:

面接触的运动副

d.按其相对运动形式分:

转动副(回转副或铰链);移动副;螺旋副;球面副

★2.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四个步骤)

a.分析构件组成(找构件:

原动件,从动件,工作件,机架)

b.确定运动副的种类、数目

c.测量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

d.选择一定的比例尺,用规定的符号和线条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第三章平面连杆机构

1.平面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实际中的例子)

火车车轮联动机构

夹紧机构

★2.铰链四杆机构存在曲柄的条件(四杆机构的判断)

曲柄存在必要条件:

L最短+L最长≤∑L其余

最短杆为连架杆,则为曲柄摇杆机构

最短杆为机架,则为双曲柄机构

最短杆为连杆,则为双摇杆机构

2.压力角、传动角、死点、急回特性

压力角:

从动件受力方向与受力点线速度方向之间所夹的锐角。

传动角:

压力角的余角即连杆与从动件间所夹的锐角。

急回特性:

原动件作匀速转动,从动件作往复运动的机构,从动件正行程和反行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死点:

机构传动角

(即

)的位置称为死点位置。

(机构处于死点位置,从动件会出现卡死(机构自锁)或运动方向不确定的现象)

第四章凸轮机构

1.凸轮机构的特点(能够实现什么样的运动?

特点:

结构简单、紧凑,占据空间较小;具有多用性和灵活性,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的形状。

对于几乎任意要求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都可以毫无困难地设计出凸轮廓线来实现。

缺点:

凸轮轮廓线与从动件之间是点或线接触的高副,易于磨损,故多用于传力不大的场合。

2.凸轮机构的分类(凸轮形状、从动件)

(1)按照凸轮的形状分类

盘形凸轮

移动凸轮

圆柱凸轮

(2)按照从动件的型式分类按照从动件的型式分类

尖底从动件

滚子从动件

平底从动件

(3)按照凸轮与从动件维持高副接触的方法分类

力锁合

形锁合

2.凸轮轮廓的设计(位移线图的绘制)

从动件位移线图:

从动件位移s与凸轮转角φ的对应关系

第五章其他常用机构

1.棘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特点:

(1)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工作可靠

(2)有冲击、噪声、磨损

(3)转角有级变化(摩擦可无级)

应用:

棘轮机构只适用于低速与转角不大场合、载荷不大的场合。

2.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

特点:

结构简单、尺寸紧凑、工作可靠

平稳性好,但在圆销进入径向槽和脱离径向槽时存在冲击

加工精度要求高

转角不可调

应用:

槽轮机构主要用于各种仪器和精密机械中

第七章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

1.力的性质(二力平衡公理、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力:

物体间的相互机械作用,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尺寸发生改变。

(力的三要素、力的表示方法)

二力平衡公理:

作用在刚体上的两个力,使刚体保持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

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对于变形体而言,二力平衡公理只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注意:

“二力杆”、“二力构件”

三力平衡汇交定理:

作用于刚体上三个互相平衡的力,若其中两个力的作用线汇交于一点,则第三个力必在同一平面内,且作用线通过汇交点

2.力矩、力偶的概念及计算(合力矩定理、合力偶矩定理)

力矩:

在力学中以乖积Fd为度量F使物体绕O点转动的物理量,这个量称为力F对于O点之矩。

Mo(F)=±Fd式中,O称为力矩中心,简称矩心;d称为力臂;乘积Fd称为力矩的大小。

符号:

正号表示逆时针转向,负号表示顺时针转向。

单位:

N·m

合力矩定理Mo(F)=Mo(F1)+Mo(F2)+‥‥+Mo(F)=∑Mo(Fi)

力偶:

由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平行力组成的力系,称为力偶。

力偶中两力之间的垂直距离d称为力偶臂,力偶所在的平面称为力偶作用面。

力偶矩:

指力偶中力的大小与力偶臂的乘积大小

正负规定:

逆时针为正

单位量纲:

牛米[N·m]或千牛米[kN·m]

力偶的三要素:

力偶矩的大小、力偶的转向、力偶的作用面

3.常见的约束类型及相应的约束反力

约束:

能限制某些物体运动的其它物体。

约束反力(反力):

约束对非自由体的作用。

反力的作用点是约束与非自由体的接触点。

反力的方向总是与该约束所能限制的运动方向相反。

反力的大小总是未知的。

在静力学中可以利用相关平衡条件求出约束反力。

◆工程上常见四种基本约束类型

Ø柔软性约束

约束反力:

沿绳索指向为背离物体,也就是拉力

Ø光滑接触面约束

约束反力:

沿接触面公法线方向并指向被约束物体,这种约束反力恒为压力,作用在接触点。

Ø光滑圆柱铰链约束

Ø固定端约束

★4.受力分析与受力图(三个步骤及注意事项:

课后习题7.15)

画受力图步骤:

1分离体

2画主动力

③画约束反力

在画受力图时应注意:

(1)有时要根据二力平衡共线、三力平衡汇交原理来确定某些约束反力的指向或作用线的方位。

(2)受力图中只画出分离体的简图和它所受到的全部作用力。

(3)不要画错力的方向,所画约束反力要与其约束性质相符合,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符合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

(4)受力图上所画的每一个力都要有依据,既不要多画,也不要漏画。

(5)当研究对象是物体系统(指由若干个物体通过约束所组成的系统)时,必须区分外力与内力。

画物体系统的受力图时,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构件系统中每个构件的受力分析方法和单个构件分析方法相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物系受力分析时往往需要画整体受力图

–画单个物体受力图时,注意作用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注意判断二力构件(二力杆)。

二力构件一般不作为单个物体画独立受力图。

★5、平面力系(平面汇交力系PPT、平面力偶系PPT、平面任意力系)

平面汇交力系

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公理F=F1+F2

力的分解:

公式F=F1+F2中有六个要素,已知其中四个才能确定其余两个。

即在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条件下,还必须给出另外两个条件。

工程中常会遇到要将一个力沿已知方向分解,求两分力大小的问题。

如求力F在坐标轴上的分力大小。

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充要条件是:

力系的主矢和对任意点的主矩都等于零.

第二篇常用机械零部件

杆件的基本变形:

轴向拉伸或压缩、弯曲变形、扭转变形、剪切与挤压变形

★第八章直杆的拉伸(压缩)

一、直杆轴向拉伸(压缩)时的内力及应力分析

1.受力特点:

外力(或外力的合力)沿杆件的轴线作用,且作用线与轴线重合。

2.变形特点:

杆沿轴线方向伸长(或缩短),沿横向缩短(或伸长)。

3.内力分析:

内力:

指由外力作用所引起的、物体内相邻部分之间分布内力系的合成(附加内力)。

4.截面法的基本步骤:

①截开:

在所求内力处,假想地用截面将杆件切开。

②代替:

任取一部分,弃去部分对留下部分的作用,以内力或力偶)代替。

③平衡:

对留下的部分建立平衡方程,求未知内力。

5.轴力的正负规定:

N与外法线同向,为正轴力(拉力)

N与外法线反向,为负轴力(压力)

6.轴力图的作法:

以杆的端点为坐标原点,取平行杆轴线的坐标轴为x轴,称为基线,其值代表截面位置,取FN轴为纵坐标轴,其值代表对应截面的轴力值。

正值绘在基线上方,负值绘在基线下方。

7.应力:

单位面积上的力称为应力(垂直于杆横截面的应力称为正应力,平行于横截面的称为切应力)。

应力是判断杆件是否破坏的依据。

8.拉(压)杆横截面上的应力:

根据杆件变形的平面假设和材料均匀连续性假设可推断:

轴力在横截面上的分布是均匀的,且方向垂直于横截面。

所以,横截面的正应力σ计算公式为:

σ=FN/AMPa

二、受拉伸(压缩)直杆的强度计算

1.材料的许用应力:

极限应力:

材料丧失正常工作能力时的应力。

塑性变形是塑性材料破坏的标志。

屈服点σs为塑性材料的极限应力。

断裂是脆性材料破坏的标志。

因此把抗拉强度σb和抗压强度σby,作为脆性材料的极限应力。

许用应力:

构件安全工作时材料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

构件的工作应力必须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

2.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为了使构件不发生拉(压)破坏,保证构件安全工作的条件是:

最大工作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应力。

这一条件称为强度条件。

σmax=FNmax/A≦[σ]

应用该条件式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

校核强度、设计截面、确定许可载荷

三、拉(压)杆件的变形

1.杆件的绝对纵向伸长或缩短△l和△d伸长为正,缩为负

绝对横向伸长或缩短

线应变--单位长度的伸长,即绝对伸长量除以杆件的初始尺寸。

纵向线应变

横向线应变拉应变为正,压应变为负。

2.胡克定律

①拉压杆的胡克定律

ΔL=FnL/EAE—拉压弹性模量

“EA”称为杆的抗拉压刚度。

②单向应力状态下的胡克定律

σ=Εε

★第九章直梁

一、直梁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弯曲内力

1.直梁平面弯曲的概念:

弯曲变形:

作用于杆件上的外力垂直于杆件的轴线,使杆的轴线由直线变为曲线。

以弯曲变形为主的直杆称为直梁,简称梁

平面弯曲:

梁的外载荷都作用在纵向对称面内时,则梁的轴线在纵向对称面内弯曲成一条平面曲线。

梁的轴线和横截面的对称轴构成的平面称为纵向对称面。

2.直梁平面弯曲的内力计算

①根据梁的支承简化结果,梁有三种典型的形式:

简支梁:

一端为活动铰链支座,另一端为固定铰链支座。

外伸梁:

一端或两端伸出支座之外的简支梁。

悬臂梁:

一端为固定端,另一端为自由端的梁。

②梁的内力—剪力和弯矩

求梁的内力的方法仍然是截面法。

FQ=FA-F3

M=FAx-F3(x-a)

③梁内力的正负号规定

剪力:

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

弯矩:

上凹为正;下凹为负

3.剪力图和弯矩图

1)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FQ=FQ(x)——剪力方程

M=M(x)——弯矩方程

2)剪力图与弯矩图

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步骤

(1)弯矩图。

求支座反力;

(2)建立坐标系(一般以梁的左端点为原点);

(3)分段---在载荷变化处分段;

(4)列出每一段的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

(5)根据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画出剪力图和

4.弯矩图的规律

①梁受集中力或集中力偶作用时,弯矩图为直线,并且在集中力作用处,弯矩发生转折;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弯矩发生突变,突变量为集中力偶的大小。

②梁受到均布载荷作用时,弯矩图为抛物线,且抛物线的开口方向与均布载荷的方向一致。

③梁的两端点若无集中力偶作用,则端点处的弯矩为0;若有集中力偶作用时,则弯矩为集中力偶的大小。

二、梁的弯曲强度计算

1.梁横截面上的应力

只有弯矩,没有剪力——纯弯曲

既有弯矩,又有剪力——横力弯曲

2.两个概念

①中性层:

梁内一层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因而纤维不受拉应力和压应力,此层纤维称中性层。

②中性轴: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

3.推论

①平面假设:

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只是绕中性轴发生转动,距中性轴等高处,变形相等。

 

②弯曲变形时,梁的纵向层之间没有挤压,横截面上只有正应力。

4.梁纯弯曲时正应力计算公式

在弹性范围内,梁纯弯曲时横截面上任意一点的正应力为:

M--截面上的弯矩(N.mm)

y--计算点到中性轴距离(mm)

Iz--横截面对中性轴惯性矩

Wz--抗弯截面模量

最大正应力为(MPa):

即:

M和y均以绝对值代入,至于弯曲正应力是拉应力还是压应力,则由欲求应力点处于受拉侧还是受压侧来判断。

受拉侧的弯曲正应力为正,受压侧的为负。

5.梁的弯曲强度条件

强度条件:

梁内危险截面上的最大弯曲正应力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弯曲应力,即

 

M—危险截面处的弯矩(N.mm)Wz—危险截面的抗弯截面模量(mm)

σ—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三、梁弯曲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1.组合变形的研究方法——叠加原理

①外力分析:

解除约束,求出所有约束反力。

②内力分析:

求每个外力分量对应的内力方程和内力图,确定危险面。

③应力分析:

画危险面应力分布图,叠加,建立危险点的强度条件。

★第十章圆轴与轴毂连接

一、轴

1.轴的功用及分类(按承载情况分:

传动轴、心轴、转轴)

①功用:

支承作旋转运动的零件、传递运动和动力。

②分类:

按几何形状:

直轴、曲轴、挠性轴

按是否空心:

实心轴、空心轴

按功用和承载形式:

⑴传动轴:

只传递转矩而不承受弯矩

⑵心轴:

只承受弯矩而不传递转矩

⑶转轴:

既传递转矩又承受弯矩

按结构形状分类:

光轴、阶梯轴

2.轴的常用材料

失效形式多为疲劳破坏

碳素钢:

优质碳素钢:

35、40、45轴钢

普通碳素钢:

Q235、Q255、Q275

合金结构钢:

20Cr、20CrMnTi、40Cr、35SiMn、35CrMo

球墨铸铁:

适用于形状复杂的轴QT500-5、QT600-2

3.圆轴扭转

①受力特点:

在杆件两端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面垂直于杆件轴线的力偶。

②扭矩:

构件受扭时,横截面上的内力偶矩,记作“T”。

③截面法求扭矩

 

4.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计算

强度条件:

圆轴扭转时的强度要求仍是最大工作切应力τmax不超过材料的许用切应力[τ]。

对于阶梯轴,因为抗扭截面系数Wn不是常量,最大工作应力不一定发生在最大扭矩所在的截面上。

要综合考虑扭矩和抗扭截面系数Wn,按这两个因素来确定最大切应力。

二、轴毂连接

1.转轴的结构:

P209图10.5.1

轴头、轴身、轴肩、轴颈、轴环、轴端

2.轴上零件的定位方式:

周向定位和轴向定位

周向定位:

键连接、花键连接、销连接、成形连接和过盈配合连接;

轴向定位:

套筒、轴环、轴端挡圈、轴肩等等。

第十一章轴承

△轴承的分类

根据轴承工作时的摩擦性质,可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

根据能承受载荷的方向,可分为向心轴承、推力轴承、向心推力轴承。

(或称为径向轴承、止推轴承、径向止推轴承)。

根据润滑状态,滑动轴承可分为:

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

1.滑动轴承

①滑动轴承的特点、典型结构;

特点:

工作转速很高,如汽轮发电机。

要求对轴的支承位置特别精确,如精密磨床。

承受巨大的冲击与振动载荷,如轧钢机。

特重型的载荷,如水轮发电机。

根据装配要求必须制成剖分式的轴承,如曲轴轴承。

径向尺寸受限制时,如多辊轧钢机。

典型结构:

1.径向滑动轴承的结构

(1)整体式径向滑动轴承

(2)对开式径向滑动轴承

(3)调心式滑动轴承

(4)间隙可调式滑动轴承

2.止推滑动轴承的结构

②轴瓦的结构和材料

常用轴瓦材料:

①单一的减摩材料:

贵重的金属材料(如轴承合金:

巴氏合金、白合金)

②双金属轴瓦:

在强度较高,价格较廉的轴瓦(用钢、铸铁或青铜制造)内表面上浇注一层减摩性更好,但价格较高的合金材料。

这层合金材料称为轴承衬,其厚度在0.5~6mm的范围内。

结构:

整体轴套、对开式轴瓦

③滑动轴承的润滑:

高速轻载(粘度低),

低速重载(粘度高)

1.润滑剂

•润滑油:

液体,用途最广泛;

•润滑脂:

半固体,润滑油+稠化剂,一般用于中低速;

•固体润滑剂:

主要用作油、脂的添加剂,也可单独使用,如C,MoS2,PTFE(聚四氟乙烯)等,适用于低速或高温(温度低于400℃)工作的轴承。

2.润滑装置

(1)油润滑的润滑装置:

油环、弹簧盖油杯;

(2)脂润滑轴承的润滑装置:

压配式注油杯、旋盖式油杯;

2.滚动轴承

①滚动轴承的结构、类型及代号(内径代号)

结构:

内圈、外圈、滚动体、保持架

类型:

按承受载荷方向:

向心轴承(主要用于承受径向载荷)

推力轴承(主要用于承受轴向载荷)

按滚动体:

球轴承、滚子轴承

按工作时能否调心:

非调心轴承、调心轴承

按安装轴承时内、外圈可否分别安装:

可分离轴承、不可分离轴承

按运动方式:

回转运动轴承、直线运动轴承

代号:

前置代号+基本代号+后置代号

i.基本代号

(1)类型代号

(2)尺寸系代号

(3)内径代号

轴承内径代号

内径代号

00

01

02

03

04~99

内径尺寸mm

10

12

15

17

×5

ii.前置、后置代号

(1)公差等级代号

(2)游隙代号

②滚动轴承的选择:

转速高(球轴承),

承受载荷大(滚子轴承)

③滚动轴承的配合:

内圈与轴颈(基孔制),

外圈与轴承座孔(基轴制)

4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

接触式:

毛毡圈和唇形;

非接触式:

油沟密封

第十二章螺纹连接

1.螺纹的主要参数:

大径:

外螺纹牙顶(或内螺纹牙底)所在圆柱的直径,用d(或D)表示。

又称公称直径。

小径:

外螺纹牙底(或内螺纹牙顶)所在圆柱的直径,用d1(或D1)表示。

中径:

螺纹轴向截面内牙厚与牙尖宽相等处的圆柱直径。

用d2(内螺纹用D2)表示。

d2=1/2(d+d1)D2=1/2(D+D1)

螺距:

相邻两牙对应点间的轴向距离,用P表示。

螺纹上任意一点绕轴线旋转一周所移动的轴向距离为导程,用S表示。

S=nP

旋向:

左旋(一般应注明)和右旋

螺纹升角:

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共轴线的平面所成的夹角

2.螺纹的类型与应用(三角形螺纹、梯形螺纹、锯齿形螺纹)

按牙型分:

三角、矩型、梯型、锯齿型

按用途分:

普通粗牙:

耐磨、常用

细牙:

自锁性好

矩形螺纹:

效率高,齿牙强度弱

梯形螺纹:

x=30°效率较高,应用广泛

矩齿形螺纹:

α1=10°α2=30°单向传动

按线数:

多线、单线

按旋向:

左旋、右旋

其他:

外螺纹、内螺纹

3.螺纹连接的基本类型及应用:

螺栓连接、螺钉连接、双头螺柱连接、紧定螺钉连接

4.螺纹连接的防松:

摩擦防松、机械防松、破坏螺纹副防松

防松的原因:

1.冲击、振动或变载荷作用下,螺纹副间的摩擦力可能减小或瞬时消失。

2.在高温或温度变化较大的情况下,由于螺纹联接件和被联接件的材料发生蠕变和应力松弛,使联接中的预紧力和摩擦力逐渐减小。

防松的根本问题:

防止螺纹副相对转动

防松的原理:

利用摩擦、直接锁住、破坏螺纹副关系

第十三章其他常用零件

联轴器和离合器的功用以及不同之处

1.联轴器

①刚性联轴器:

凸缘联轴器、夹壳联轴器

②弹性联轴器

无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齿轮联轴器、十字滑块联轴器、万向联轴器

有弹性元件的挠性联轴器:

弹性套柱销、弹性柱销、轮胎式联轴器

2安全联轴器

4.离合器

机械式离合器

气动式离合器

外力操纵液压式离合器

电磁式离合器

超越离合器

自动操纵离心离合器

安全离合器

机械离合器:

1、嵌合式离合器;2、摩擦式离合器(摩擦离合器利用主、从动半离合器摩擦片接触面间的摩擦力传递扭矩)

特殊功用离合器

5.弹簧

弹簧的功用:

①缓冲、吸振;②控制运动;③储存能量;④测力。

第三篇常用机械传动

第十四章带传动

带传动一般是由主动轮、从动轮、紧套在两轮上的传动带及机架组成。

当原动机驱动主动带轮转动时,由于带与带轮之间摩擦力的作用,使从动带轮一起转动,从而实现运动和动力的传递。

1.分类:

按传动原理分:

(1)摩擦带传动:

靠传动带与带轮间的摩擦力实现传动,如V带传动、平带传动等;

(2)啮合带传动:

 靠带内侧凸齿与带轮外缘上的齿槽相啮合实现传动,如同步带传动。

按传动带的截面形状分

(1)平带:

 平带的截面形状为矩形,内表面为工作面。

(2)V带:

截面形状为梯形,两侧面为工作表面。

2.类型:

多楔带:

它是在平带基体上由多根V带组成的传动带。

可传递很大的功率。

圆形带:

横截面为圆形。

只用于小功率传动。

齿形带(同步带):

齿孔带

3.优缺点

能吸收振动,缓和冲击,传动平稳,噪音小;

过载时,带会在带轮上打滑,防止其他机件损坏,起到过载保护作用;

结构简单,制造、安装和维护方便,成本低;

带与带轮之间存在一定的弹性滑动,故不能保证恒定的传动比,传动度和传动效率低;

由于带工作时需要张紧,带对带轮轴有很大的压轴力;

带传动装置外廓尺寸大,结构不够紧凑;

带的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

不适用于高温、易燃及有腐蚀介质的场合。

4.V带的结构、型号

普通V带已标准化,按截面尺寸从小到大可分为Y、Z、A、B、C、D、E七种型号。

标准V带都制成无接头的环形带,其横截面结构如图所示。

抗拉体的结构形式有帘布结构和绳芯结构。

5.弹性滑动和打滑的区别

6.V带传动的张紧

采用定期改变中心距的方法来调节带的张紧力,使带重新张紧。

常见的有滑道式和摆架式两种结构。

一、定期张紧装置;通过调解中心距离控制初拉力

二、自动张紧装置:

利用自重

三、张紧轮装置

第十五章链传动

1.链传动的组成:

链轮(主、从)、链条

2.工作原理:

啮合传动

3.优缺点:

效率高、平均i准确、承载大

瞬时链速、i变化、附加动载荷、冲击、噪音、不平稳

4.链传动的节数、节距、链排数

⑴节距p:

相邻两滚子中心的距离

p大,载荷大,尺寸大。

p小,可采用多排链(1~3)

⑵节数Lp:

Lp=L/p

5.链传动的失效形式:

磨损、疲劳破坏、胶合、多次冲击破断、过载拉断

第十六章齿轮传动

1.齿轮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