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2254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docx

高三历史月考试题及答案江西樟树清江中学届高三实验班第三次周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部分试题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

第Ⅰ卷

(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向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

A.由“公天下”至“家天下”

B.专制社会向民主社会转型

C.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

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

2.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指出:

“‘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这里“变革的手段”不包括

A.保留了君主制B.改变了国家性质

C.逐渐实现民主政治D.废除了君主专制

3.温总理在廉政工作会议上强调:

“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

”下列思想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是

A.儒家的“仁政”“德治”B.墨家的“兼爱”“尚贤”

C.儒家的“礼治”D.法家的“法治”“变革”

4.下图反映的信息,正确的是

A.忠孝观念渊远流长B.重农抑商观念根深蒂固

C.小农经济具有稳定性D.海外贸易交通艰难

5.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发明,是按照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划分的。

下列中国传统节日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是

A.重阳B.中秋C.清明D.端午

6.在近代中国,机械工业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新兴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即包含国家推动的色彩。

中国最早的机械工厂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官僚创办的江南制造局等国营军工企业。

这些企业

A.有效地起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作用

B.极大地推动了近代工业转型

C.有利于镇压人民革命运动

D.标志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7.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下图为1953年江苏人口密度图。

当时进行全国大规模人口普查的主要目的是为

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

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D.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

8.孙中山在1924年8月出版的《三民主义》一书中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

这一解释的本质意义在于

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和民享思想

C.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

D.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9.罗斯福新政的某些内容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有

①强化金融监管力度,防止金融风险

②重视农业,强本固基

③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稳定社会秩序

④健全法律法规,保证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⑤计划和市场只是手段,不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本质区别

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

10.下列四幅地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

11.文学反映了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反过来又影响和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下列关于四部文学作品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挪威英国法国爱尔兰

B.话剧诗剧小说歌剧

C.19世纪现实主义19世纪浪漫主义20世纪现代主义20世纪现实主义

D.批判社会问题想象手法丰富夸张表现客观世界集中表现自我

12.有学者认为:

“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

”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

A.联合国的作用愈益凸显B.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52分)

13.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先进的中国人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化从此开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十九世纪中叶,西方资本主义以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此后,中国于十九世纪后半期创建新式工业。

当时,西方拼命地向中国推销纺织品和鸦片,而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的却是……“机船矿路”。

“机”主要指兵器,“船”主要指战船,“矿”主要指煤矿,“路”指铁路……从封建统治集团分化出来的开明派部分地捕捉到时代脉搏,认识到这些基础产业和设施对中国“求强”、“求富”的重要意义。

——董志凯《从“机船矿路”到“瓶颈产业”》

材料二(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

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一一《汉冶萍公司》

材料三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简况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

归纳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

(3分)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

指出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

(2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

(3分)

 

14.近代以来,大国关系错综复杂,意识形态斗争持续不断。

请阅读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尼克松的两段讲话:

1960年11月4日,“我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外交承认。

我同样反对共产党中国加入联合国。

美国不应该尊敬一个不热爱和平的‘海盗’式国家。

——纽约《每日新闻》

1972年,“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尼克松回忆录》节选

材料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斗了一个世纪,没有胜利者,都在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上有探索,资本主义在实现经济效率问题上有成就,两者必须结合,合成一个新东西,才能建成一个现实的、缺陷最少的社会。

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博弈了一个世纪得出来的共同结论。

——辛子陵《20世纪下半叶中美苏三国志》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美国对华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化的原因?

(8分)

(2)列举史实说明“近代以来中国既有被美国侵略的痛苦,也有对美国民主共和政体的效仿;既有与美国的合作又有与美国的对抗。

”(8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在追求社会公正问题”进行了哪些政治探索?

(3分)请用史实说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经济上是如何“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

(4分)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七月,革除诸路行用钞法之弊,诏统一印造交钞,以丝为本。

十月,又以银为本,印造发行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

面额分二贯文、一贯文、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五十文、三十文、二十文、十文,共10种,法定银钞比价为钞两贯同白银一两。

中统钞为唯一法定通货,通行全国。

各路旧钞可到指定地点换用新钞。

至元十二年(1275年),又废止南宋铜钱,以1:

50的比价收回南宋会子,换发中统钞,并发行“厘钞”二文、三文、五文作为辅币。

1282年禁止金银私相交易,只可在各路官库兑换。

……至元二十四年……印造发行“至元通行宝钞”(简称至元钞),从五文到二贯共11种面额,与中统钞并行,以中统钞五贯折至元钞一贯。

                                  ——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至正十年)下诏云:

“以中统交钞壹贯文省权铜钱一千文,准至元宝钞二贯,仍铸至正通宝钱与历代铜钱并用,以实钞法。

至元宝钞,通行如故。

子母相权,新旧相济,上副世祖立法之初意。

”十一年(1351年),置宝泉提举司,掌鼓铸至正通宝钱、印造交钞,令民间通用。

行之未久,物价腾踊,价逾十倍。

又值海内大乱,军储供给,赏赐犒劳,每日印造,不可数计。

舟车装运,轴轳相接,交料之散满人间者,无处无之。

昏软者不复行用。

京师料钞十锭,易斗粟不可得。

既而所在郡县,皆以物货相贸易,公私所积之钞,遂俱不行,人视之若弊楮,而国用由是遂乏矣。

                             ——《元史》卷九七《食货志》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初货币政策的措施。

(6分)

 

(2)根掘两则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至正变钞”失败的原因及其危害。

(9分)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材料中将中国社会发展形态划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结合所学不难判断出第一阶段封建转向帝制即是由商周时期的分封制转向秦汉时期君主专制统治阶段,由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过渡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所以答案选D,A项发生在我国夏代,王位世袭取代了禅让,BC两项发生在晚清时期。

考点: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君主的权力,否定了君主专制,建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一代议制政体,使得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BCD都符合“变革的手段”,保留了君主制属于“传统的沿袭”,与“变革的手段”不符,因此选A.

考点: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3.【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国之命在“人心”,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立足点应在于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是典型的“仁政”“德治”的思想,所以,与温总理认识有相似性的只能是儒家的“仁政”“德治”。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的“仁政”“德治”

4.【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中国长期以来实

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古语云:

家有二老不远行。

题干图片的对话反映了这一问题。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考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农抑商”、“海禁”政策、资本主义萌芽·“重农抑商”的政策

5.【答案】B

【解析】略

6.【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主要是洋务企业的作用。

根据材料“中国最早的机械工厂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官僚创办”可知,洋务企业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后创办的,故A项不符合材料;洋务企业不属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故D项是错的;B项不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务企业主要是为了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

所以答案选C。

考点: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洋务运动

7.【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出进行全国首次人口调查登记的指示”A.恢复国民经济提供参考数据,说法错误,此时国民经济已经恢复;B.选举人民代表提供准确数据,符合题意;C.制定民族政策提供基本依据和D.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准确依据,这与人口统计无太大关系;故此题应选B项。

考点:

一届人大

8.【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的信息,抓住时间是在1924年8月,故应该联系国民党一大之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题干是要求解决民权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新增加,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A项是政治上的要求;B项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C项是民族主义的内容。

故选D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

9.【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是发展市场经济,所以①②③④⑤均是可以作为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

考点: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1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A项是巴以分治,1947年11月29日,第二届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即联合国第181号决议,故A项正确;B项是朝鲜分裂,C项是德国的分裂,D项是古巴导弹危机,它们都是美苏冷战的产物,故排除。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冷战的影响;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联合国

11.【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属中等难度题。

《玩偶之家》是19世纪挪威戏剧家易卜生的代表作,属现实主义作品,排除A;《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19世纪英国雪莱的浪漫主义诗剧;《约翰•克利斯朵夫》是20世纪早期法国罗曼•罗兰的现实主义小说,排除C;《等待戈多》是20世纪爱尔兰作家贝克特的现代主义荒诞派戏剧,非歌剧(歌剧属音乐),排除B。

正确答案是D。

考点:

近代西方的文学

12.【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二战后的美、苏对抗,既是国家利益的争夺,也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材料关键信息“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说明苏联解体了,因此B.两极格局已经瓦解,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选B;A.联合国的作用愈益凸显,与题干无关;C.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强,表述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多极化格局的形成,表述本身错误,因为多极化格局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还没有定格,只能够说,多极化趋势继续加强,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当今国际政治格局

13.【答案】

(1)标志:

洋务运动。

(1分)

特点:

在外国侵略下起步;侧重发展重工业;设备、技术等严重依赖外国;主导阶层来自于封建统治集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

(任答3点,3分)

(2)问题:

地区发展不平衡;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存在抵触心理。

(3分)

(3)时段:

1912—1919年。

(1分)

外部因素: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1分)

(4)因素:

列强侵略、思想观念、国内政局、世界形势等。

(任答3点,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是指洋务运动,因为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一问是考查教材的基本知识点,属于简单的问题。

“材料一中当时中国工业化的特点”指的就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工业化的特点,主要是结合洋务运动的自身特点-------自强和求富,发展军火等重工业等等,来进行合理的解答即可。

(2)在做此题时首先一定要明确材料二中的方今“机器”之利指的是民族工业,所以,“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以北,万不得一”就足以证明19世纪末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指民族工业的地区发展是非常不平衡的。

而材料二中的“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则反映当时人们对于民族工业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有的赞成,有的反对。

(3)“材料三中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哪一时段发展最为显著”从表格中非常容易发现1912—1919年是发展最为显著的,而影响该时段发展的外部因素只能是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

因为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才使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所以才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是发展才最为显著。

(4)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一定要从上述四则材料中去概述,而不能脱离这四则材料胡乱的去概述。

例如,“从1912—1919年是发展才最为显著”就可以概括出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列强侵略。

再例如,“对发展近代工业认识不一”就可以概括出影响中国工业近代化的主要因素应该包括思想观念等等即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朝推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元行省;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寓封建于郡县之中”

14.【答案】

(1)变化:

由敌对到关系正常化(2分)

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或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或多极化趋势出现);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或美国经济出现“滞涨”)(其他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

(4分)

(2)痛苦:

八国联军侵华(或门户开放);效仿:

建立中华民国(或临时约法);

合作:

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或共同反法西斯);

对抗:

抗美援朝(或朝鲜战争)。

(4分)

(3)探索:

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分)

转化: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利用了市场调节,西方国家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或罗斯福新政)实行政府干预(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材料一中1960年的讲话反映出美国对中国的敌视,1972年的讲话反映出美国态度有所缓和,结合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即可以得出其转变的原因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西欧的联合、日本的崛起及亚非拉独立运动的发展;美苏争霸中,美国战略收缩等

(2)结合所学近代美国给中国带来的痛苦主要在于对中国的侵略表现为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国家之一,效仿美国主要体现在辛亥革命学习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合作表现为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彼此配合,对抗表现为抗美援朝斗争。

(3)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成就及可以得出探索为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向对立面的转化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学习社会主义先进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变现为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苏联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美国门户开放;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演变;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经济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制度的借鉴

15、

(1)统一货币;采用银本位;货币分等;官府统一回收旧钞;禁止民间货币兑换。

(任一点2分,共6分)

(2)原因:

币制混乱;社会动荡;以满足财政需求为目的;货币超发;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任一点2分,共4分)

危害:

通货膨胀;社会矛盾激化;金融秩序遭到破坏;商业发展受到限制;人民负担加重;财政紧张。

(任一点2分,三点5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软件及应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