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1887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docx

《全程复习方略》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单元评估检测十必修三第五章生态系统及稳定性

单元评估检测(十)

(必修3 第5、6章)

(4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

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

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

【解析】选C。

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称为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等,而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

2.(2015·达州模拟)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

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

【解析】选D。

“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

【易错提醒】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

(1)能量传递效率:

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

其计算公式为:

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

(2)能量利用效率:

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

3.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

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的能量最多

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解析】选D。

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除了存在捕食关系外有的还存在竞争关系;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逐级递减,所以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的能量是最少的;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等;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加固训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

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C.我国对西部地区部分耕地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其中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D.深海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

【解析】选A。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

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

在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方,虽然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深海处无光照,生产者只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来合成有机物。

4.(2015·广安模拟)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所示。

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植被覆盖率

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

改造前

20种

10%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

改造后

30种

25%

菖蒲、芦苇、睡莲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思路图示如下:

【解析】选D。

狗尾草、艾蒿、蒲公英为陆生植物,菖蒲、芦苇、睡莲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植物,由此判断A项正确;植物种类由改造前的20种变为改造后的30种,由此判断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由改造前的10%变为改造后的25%,植被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调节气候,由此判断C项正确;此生态系统改造后的植物优势种不是经济作物,由此判断D项错误。

5.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

①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②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

③分解者,腐生生物

④消费者,自养生物

⑤草食动物,异养生物

⑥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

⑦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D.①⑥⑦

【解析】选C。

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

6.(2015·西安模拟)一只羊在一年内吃100kg的草,排出20kg的粪,长了10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kg

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C.20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

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kg

【解析】选B。

羊一年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80(kg)。

粪便是羊未同化的能量。

羊一年的呼吸量=同化量-有机物积累量=70(kg)。

题干中未指出草的同化量,故不能计算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

7.分析下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A.图中的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

B.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该食物网流动

D.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

【解析】选B。

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图中缺少分解者;甲为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碳在生物群落中都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8.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

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

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

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

【解析】选D。

根据图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推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的种群数量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的数目增加。

【加固训练】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硅藻→虾→小鱼。

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

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

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

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

【解析】选B。

根据三种生物的特点以及图中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可知,物种A、B、C分别表示硅藻、虾、小鱼。

小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

虾的数量增加,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生物群落除以上三种生物外,还包括微生物等其他生物。

9.(2015·绵阳模拟)如图a、b、c、d为不同的生物学含义,M代表相关指标的相对值。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的是b

B.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则a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

C.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则b种群的种内斗争最激烈

D.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则a是最高营养级

【解析】选B。

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不同种类的植物,b的基因多样性最丰富,则在剧烈变化环境中最不易被淘汰,A正确;若M表示物种的丰富度,a~d表示不同生态系统,b的丰富度最大,则b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最强,B错误;若M表示种群密度,a~d表示同种生物的四个种群,b的种群密度最大,种内斗争最激烈,C正确;若M表示生物所含能量,a~d表示同一条食物链中的四个物种,能量最多的是生产者,是最低营养级,能量最少的是最高营养级,D正确。

10.外来物种薇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存量变化如下表。

据表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生态系统中(  )

未被入

侵时期

轻微入

侵时期

重度入

侵时期

植物种类(种)

150

121

69

碳储存量

(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凋落物

2.0

3.5

5.4

土壤

161.9

143.2

117.7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

B.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

C.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

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

【解析】选D。

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中碳储存量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减少;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无法证明种群密度是下降还是上升;凋落物增加,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存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

1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

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

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

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

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

【解析】选B。

在北方干旱地区的草原牧区,草场的载畜能力有限,只可限量放牧,不能超过生态安全允许的载畜量。

生态工作者因此认为,牧养的牛羊是草原的“第一杀手”,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家羊原来就在草原上生存,不属于外来物种。

【易错提醒】不能正确判断家羊的来源,其实家羊是由野羊驯化而来,是草原的原有物种驯化形成的一个种群,家羊和野羊是吃相同食物的两个种群,存在竞争关系。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5分)

12.(15分)(2015·绵阳模拟)某兴趣小组对某池塘及其周围荒地的种群和群落等进行调查,得到如下相关信息,请分析并回答:

(1)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属于     。

池塘内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鱼类分层的主要因素是    。

该兴趣小组用标志重捕法对池塘内的青鱼进行种群密度调查,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    。

(2)该兴趣小组要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     。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池塘周围有生理特征十分相似的甲、乙两种一年生植物,科研人员将两种植物按照不同比例混合播种,对收获的种子进行分析,计算出不同种植比率下收获种子的比率,结果如下表:

种植比率(甲/乙)

0.25

0.67

1.50

4.00

收获种子比率(甲/乙)

0.37

1.45

2.06

8.08

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下列选项中最可能的结果是   。

A.甲占优势B.乙占优势

C.两者优势大致相当D.不能确定

(3)为了满足粮食需求,人们将荒地开垦为农田,这样的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          进行。

(4)有人认为同等质量的前提下,热馒头提供给人利用的能量更多,该观点错误的原因是 。

【解析】

(1)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成分,也含有水、阳光等非生物成分,因此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池塘属于生态系统。

池塘内鱼类在水体中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影响鱼类(动物)分层的因素有食物、栖息空间,其中食物是主要因素。

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

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若标记物容易脱落,导致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调查结果会比实际值偏高(大)。

(2)调查该区域群落的丰富度时,对不认识的动植物可记为“待鉴定××”,并记录它们的(形态)特征。

由表中数据可知:

甲/乙的种植比率越高,收获种子比率(甲/乙)也越高,所以按照0.25的种植比率种植,收获种子比率(甲/乙)为0.37,再按照0.37的种植比率种植,收获种子比率(甲/乙)增大,以后每年将获得的全部种子再混种下去,这样连续种植10年,最终甲种植物占优势。

(3)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4)热能不能被生物生命活动利用。

答案:

(1)生态系统 食物(食物分布) 偏高(大)

(2)(形态)特征 A (3)速度和方向

(4)热能不能被生物生命活动利用

13.(15分)(2015·银川模拟)某人工鱼塘的主要食物链由浮游植物→A鱼→B鱼构成。

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能量单位:

百万J/(hm2·a)。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浮游植物

A鱼

B鱼

固定太

阳能的

总量

摄入

同化

呼吸

摄入

同化

呼吸

3250

1500

1250

900

500

400

300

(1)该人工鱼塘与自然湿地相比,抵抗力稳定性更    (填“高”或“低”),原因是                          

                                 。

(2)研究能量流动时,需估算种群密度。

调查鱼塘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适合采用       法,要考虑风力等环境因素,但更关键的是要做到       。

(3)表格中的数据显示,按20%的能量传递效率来算,要维持A鱼的正常生长,还需添加      百万J/(hm2·a)A鱼的饵料;若不添加B鱼的饵料,鱼塘中的B鱼将会减少   %。

(4)表中没有出现的能量流动去向有                  。

【解析】

(1)从题干提供的人工鱼塘的食物链可知,人工鱼塘比自然湿地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抵抗力稳定性低。

(3)若要维持A鱼的正常生长,设还需添加X百万J/(hm2·a)的饵料,则(3250+X)×20%=1250,求得X=3000百万J/(hm2·a);A鱼能传递给B鱼的能量最多为1250×20%=250,而实际上B鱼的同化量为400,若不给B鱼投放饵料,B鱼的量将会减少(400-250)÷400×100%=37.5%。

(4)能量流动的去向有呼吸作用消耗、流入下一营养级、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以及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表中没有出现后两个。

答案:

(1)低 人工鱼塘成分少,营养结构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弱

(2)样方 随机取样 (3)3000 37.5

(4)被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暂时未被利用的能量

14.(15分)(2015·宜宾模拟)为防治荔枝蝽等植食性害虫,减少农药的使用,有人尝试在荔枝园的株间种植

矮小的山绿豆。

对比研究荔枝-山绿豆复合种植园和荔枝单一种植园中各类昆虫所占的百分比,结果如图:

请回答:

(1)调查各类昆虫的种群密度能否都用样方法?

     ,理由是 。

(2)据图分析,复合种植园中害虫明显减少,原因是        的比例增加,通过        等种间关系消灭害虫。

(3)山绿豆耐阴性好,营养丰富,可作为饲料,选它跟荔枝搭配种植,可提高生物群落对    的利用率。

无论采用哪种种植模式,荔枝园里都要定期清除杂草,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目的是 。

(4)复合种植园中,       等属于生产者,腐生性昆虫属于    。

与单一种植园相比,复合种植园生物的种类增加,因而其生态系统的        更为复杂,抵抗力稳定性更高。

【解析】

(1)样方法适用于活动范围小的昆虫,但有些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故不能都用样方法。

(2)由图可知复合种植园中肉食性和寄生性昆虫增加,有可能会捕食植食性昆虫,也可能是寄生在某些植食性昆虫体内,以减少植食性昆虫的数量。

(3)山绿豆耐阴性好而荔枝喜阳,搭配种植可以实现对光能的利用率。

定期清除杂草可以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在复合园中的植物荔枝、山绿豆和杂草都属于生产者,而营腐生的昆虫应属于分解者。

答案:

(1)不能 因为有些昆虫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

(2)肉食和寄生性昆虫 捕食和寄生

(3)光能 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

(4)荔枝、山绿豆、杂草 分解者

营养结构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韩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