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84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docx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

日本明治维新的时间、内容、意义是什么?

  篇一:

今天的日贾成广作业及答案

  今天的日贾成广作业及答案

  日本的地理——位置及气候已完成

  1

  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描述错误的是()。

  A、位于亚洲大陆东侧

  B、南北成弓状

  C、大约3600km

  D、四个大岛

  我的答案:

C

  2

  日本从北到南岛屿依次为:

北海道、本州、九州、四国。

(我的答案:

  3

  东京的位置是()。

  A、东经138度,北纬36度

  B、东经140度,北纬36度

  C、东经138度,北纬38度

  D、东经140度,北纬38度

  我的答案:

B

  4

  东京距离纽约的距离约为()。

  A、8910公里

  B、9550公里

  C、8740公里

  D、10850公里

  我的答案:

D

  5)

  日本国土面积大约是中国的1/25。

()

  我的答案:

  6

  日本气候属于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我的答案:

  日本的地理——四季及地形已完成

  1

  日本入夏不久会出现梅雨期,且持续时间较长。

(我的答案:

2

  日本神山“富士山”的海拔约为()。

  A、3589米

  B、3685米

  C、3776米

  D、4352米

  我的答案:

C

  3

  日本是世界上红叶最美的国家。

()

  我的答案:

  4

  的作者是()。

  A、村上春树√

  B、夏目漱石

  C、渡边淳一

  D、川端康成

  我的答案:

D)

  5

  东京年降水量约为1400mm.()我的答案:

  6

  日本森林覆盖面积约为()。

  A、

  B、

  C、

  D、

  我的答案:

C

  7

  日本地形复杂,河流短急,海岸线曲折。

(我的答案:

  日本的地理——地形及人口已完成1

  日本最低点是八户矿山。

()

  我的答案:

×

  2

  日本平原大多数是冲积平原。

()我的答案:

×

  3

  日本人口大约多少?

()

  A、1亿

  B、亿

  C、亿

  D、亿)

  我的答案:

B

  4

  世界人口排名第三的国家是()。

  A、印尼

  B、印度

  C、美国

  D、巴西

  我的答案:

C

  5

  日本在世界人口排名是第几位?

()

  A、8

  B、9

  C、10

  D、11

  我的答案:

C

  6

  日本人口分布在南关东到九州占85%。

(我的答案:

  日本的地理——地理的概况已完成1

  有“日本的屋脊”之称的是()。

  A、冲绳县

  B、富山县

  C、长野县

  D、福岛县

  我的答案:

B)

  2

  日本最大的拱形水坝是()。

  A、野州大坝

  B、绳冲大坝

  C、郊野大坝

  D、黑部大坝

  我的答案:

D

  3

  鸟取沙丘是日本最大的沙丘。

()我的答案:

  4

  日本200公里以上的河流仅()条。

  A、8

  B、9

  C、10

  D、11

  篇二: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原因

  日本明治维新成功原因

  如果说,在19世纪中期以前,日本是中国这位大哥身后模仿的小弟,那么在19世纪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扩张的狂潮之后,日本便远远将自己曾经的老师抛在了身后。

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和几乎相同的国情之下,两国都遭受了几乎相同的侵略方式,两国同样做出了变革的尝试。

然而中国的洋务运动,终于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被日本的明治维新倾倒进了黄海,之后的戊戌变法,更是一次被冠上“百日维新”的短寿变法。

中国至此积贫积弱,一蹶不振几十年;日本却趁此“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于是我们要问:

为什么如此类似的两个国家会在近乎相同的事件中分道扬镳。

威廉·G比利斯在中斩钉截铁地下了定论:

明治维新乃是这一反差的核心所在。

  明治维新,几乎所有知道日本的人都会知道这场在1868年发生的变革,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一样,它促成了一个未来的资本主义强国。

彼时的日本,刚刚被美国人的黑船强行打开国门,正如二十几年前的中国一样,内忧外患,国内局势“山雨欲来风满楼”。

在这一紧要关头实施的明治维新为何如此顺利取得了成功?

  明治维新的背景

  首先来了解一下明治维新前的日本社会背景。

  政治上,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在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处于德川幕府的控制之下。

德川时代的日本,并没有实行如同中国当时实行的行省制或者之前的郡县制,它其实更像西周时期的中国,地方上的权力由藩国控制,幕府的统治者——将军,凭借着手中的实权控制了天皇,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

幕府通过一系列措施,诸如“交替居住制度”以及削减各个藩国的军力和强迫藩国的统治者大名修建耗时耗力的公共工程的政令,确保了封建集权。

它没有实行像中国一样的强大集权制度,这为之后维新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日本的阶级结构也是很特殊的。

在等级金字塔的顶端是天皇、朝廷贵族、将军和大名,其余的部分则分为四个不断下降的等级:

武士、农民、工匠、商人。

这些等级还可以接着细分,这里拿在明治维新中会起到重要作用的武士阶级为例,武士可以分成上、中、下三个等级。

上层的武士有自己的封地,他们的收入大部分也是从封地中获得的;中层的武士称为平侍,他们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可享受较高的俸禄;下层的武士,分为足轻——担任像信差或士兵这种角色、陪臣——上层家族的家臣、乡士——即地位比较低的乡村武士。

事实上,从平侍阶级开始,想单凭俸禄富裕起来的武士已经很困难。

下层的武士的经济状况更是不容乐观。

比武士的地位更低的农民和商人,所受到的压榨也可想而知。

  经济上,从18世纪早期左右开始,各藩国一直处于财政赤字的尴尬状况下,于是统治者通过加重农民赋税和要求武士捐款等方式解决财政问题。

在19世纪,日本多数地方,农民要缴纳35%~45%的税。

与藩国相似,幕府也是赤字累累,到

  1837-1841年为止,幕府的年度赤字已经超过了50万两[1]40。

同时,由于商人组织和垄断经营能带来巨大的收入,所以有时藩国甚至直接给商人经营垄断的特权。

在这种情况下,下层武士和农民越来越贫困,他们的不满也越积越深。

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藩国和幕府在19世纪四十年代进行的针对经济的“天保改革”。

然而,幕府的改革以失败告终,这加快乐幕府的衰弱;然而某些藩国,如萨摩和长州,却通过成功的改革增强了力量,积累了能与幕府对抗的力量。

  外部方面,1853年7月8日,美国人佩里率领美国的漆成黑色的舰队来到江湖湾口,用坚船利炮向此前一直闭关锁国的日本人展示了工业革命的伟力。

在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威胁之下,日本人大为震惊,只能答应了打开国门通商的要求。

次年,日本和美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

在此之后,荷兰。

俄国等列强蜂拥而至,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像对待中国那样对待偏安一隅的日本。

资本主义的冲击极大打击了日本国内的经济,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人民,日本人无法容忍外国赤裸裸的侵略,攘夷这个念头在武士阶层中深入人心,武士们提出“尊皇攘夷”的口号,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官员,袭击西方的外交人员和船只等,却在严厉的镇压下失败。

然而失败之后,尊王攘夷运动就转变为旨在推翻幕府的倒幕运动。

  文化上,18~19世纪,“兰学”在日本盛行起来。

当时日本将西方科学技术统称为兰学,这里的“兰”指荷兰,当时世界强国之一。

在这段时间里,日本掀起了学习荷兰文学、科技等方面的热潮,大量荷兰书籍涌入日本。

日本人在这一阶段吸收的西方文化,或多或少为以后的明治维新铺平了道路。

  19世纪中期的日本,正可以用一个“内忧外患”完美概括。

这同时也是当时的中国面对的状况。

两国同样需要改革,能够使自身强大起来与西方抗衡和解决国内激化的阶级矛盾的改革。

  明治维新内容

  对于明治维新的过程,这里并不打算详细展开。

一是历来对明治维新的时间跨度没有定论,而来维新的内容繁多,影响巨大。

  1868年,明治天皇重新回到日本的权力中心。

此前,天皇一直是幕府的傀儡,无法掌握实权。

重新掌权的天皇,在当年4月6日发布了具有政治纲领性的,并在次年迁都东京。

  新政府在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巨大的改革:

  政治上,先是废藩置县,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再而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消除了武士阶级的特权。

在经济上,新政府承认土地私有,大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并且不遗余力引进西方科技。

同时他们推行殖产兴业,利用政府力量引进技术和设备,创办“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由国家兴办近代交通通讯事业,为工业发展奠定基础利用政府力量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例如政府曾低价甚至无偿帮助发展三菱公司。

教育上,推行资本主义的义务教育,改革教育机构,同时排遣留学生到西方留学。

军事上改革军队编制,陆军效仿德国,海军则效仿英国,并实行义务兵役。

文化上则倡导文明开化,学习西方文化,改造旧文化。

新政府的很多举措意义深远,如1889年颁布的,它赋予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并设立了国会。

  明治政府对维新的重视程度,我们可以从一次大型的官员出访可以看出: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仓具视为首的大型使节团出访欧美,考察资本主义国家制度。

这次的出行几乎动员了日本高级官员的一半,出访官员级别之高,出访时间之长,耗费之大,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

接近两年后,这些回国的官员,无疑为日本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明治维新使日本在短短20年时间里迅速从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封建国家迅速成长为工业国家,但同时,被认为是不彻底的资本主义改革的明治维新和它确立的可谓扭曲的国家结构也为后来的军国主义留下了生存空间。

  明治维新成功原因

  同戊戌变法一样,明治维新被认为是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这次变法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改革。

它实行资本主义,但是却保留了有着最高权力的君主,推行中央集权。

  关于它的成功,可以说是各方面综合因素使然。

这些要素可以说互为因果。

  一、日本拥有一个庞大而逐渐没落的武士阶级。

武士们的特殊在于,他们的地位要高于一直为社会奉献血肉的农民和商人们,他们往往能够接受教育,特别是18、19世纪兰学的盛行极大影响了武士阶级的思想,他们的思想变得开明,容易接受西方的文化和科学技术;中下层的武士接近社会底层,他们比大名和将军对这个社会的实际状况更加了解。

同时,武士是一个庞大的阶层,他们人数众多,力量强大。

19世纪上半叶,武士们的经济状况已经非常差,他们对藩国和幕府已经十分不满,生活变得穷困,地位大不如从前。

占武士阶级大部分的中下层武士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加之后来外国的入侵,幕府的软弱无能已经表现的“淋漓尽致”,武士们希望天皇能够重新掌权,他们信奉尊皇主义,事实上武士在天皇重新夺取政权的道路上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

同时有了武士的存在,他们吸收西方文明的影响遍布全国,这使得明治维新的政策能够很好地贯彻下去。

相比较中国的戊戌变法,同样是自上而下的变法,但事实上维新派并没有像武士这种强大的阶级撑腰,他们势单力薄,改革阻力重重。

  二、明治维新很好地利用了农民的不满和力量。

在维新之前,日本的农民们对于官僚的压榨已经忍无可忍,事实上从18世纪到19世纪,农民起义就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这种局势之下,藩国和幕府的实力其实大为下降,平叛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不得人心更是使得政府无法恢复实力。

但其实,农民不可能领导资本主义改革,他们并不欢迎资本主义,他们同时还赞同封建阶级制度,只能说,他们在明治维新的成功过程中扮演了自己意想不到的角色。

所以我认为农民是成功的因素之一,但绝非重要。

拿中国来说,在差不多的时间里,中国同样发生了农民起义,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在鼎盛时期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然而在挣扎十几年之后仍然逃不过被强大的封建势力和外国势力绞杀的命运。

  三、日本的资产阶级在维新之前已经比较强大。

之前提到过,藩国和幕府为了度过财政困难,给予了商人很大的权益,垄断经营带来的利润极大充实了这个以前生活在封建阶级最底层的阶级。

而没落的武士们,有部分也放弃了武士的身份,转而从商,如明治维新第一的政治家大久保利通的祖辈,就从武士转为商人并获得了成功。

一次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必然要有新兴而强大的资产阶级的支持。

在中国,虽然资本主义萌芽早在明代就开始了,然而在几百年的时间里,资产阶级被封建统治者打压得厉害,发展很慢。

这当然与中日两国的封建制度强弱有很

  大关系,这一点,将在下面叙说。

  四、日本的封建政体使得改革容易实行。

在维新之前,日本虽然是一个封建国家,但是它保留了藩国制度,而这一制度在千年以前就被中国抛弃。

中国实行的是行省制度。

相比较藩国的王,行省的省长的权利无疑很小。

中国的集权显然比日本更为强大,封建势力的强大使得革新难以进行。

日本在维新之前,藩国和幕府之间早已有了嫌隙,幕府势力衰退而藩国势力强大,这使得推翻幕府的统治变得相对容易。

  五、日本的文化是维新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首先,日本人热爱学习别人,这早就在中国的唐代就体现出来,当时的日本远赴中国求经取道,大力学习中国文化。

知道今天,我们还能再日本人的生活中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像无处不在的汉字,奈良的唐代风格建筑等等。

所以,当历史走到了交叉路口时,日本人面临着继续学习中国还是学习列强推行资本主义的选择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强者。

虚心好学使得外来文化能够很容易融入自己,有的人甚至认为日本的文化就是各种文化交融之后产生的。

其次,很重要的一点,日本人有着非常独特的价值观,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明治维新最后确立起来的政体里看出来。

改革后的日本,天皇得到最高的统治权,他有着接近封建时代的王的特权,这在推行民主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很少见,即使是注入希特勒这样的独裁者,也并没有像天皇这样至高无上的地位。

没有人会反对天皇,在日本人心中,天皇就是神之化身,日本人可以推翻幕府,但从没有人说过要推翻天皇。

这一点十分独特,在二战中,所有日本士兵都为了天皇而战,因为天皇说是正确的,那就是正确的,所有人可以为了天皇而义无反顾捐躯为国。

有些人会认为这只不过是好战的军国主义的煽动。

然而日本在失败之后的投降则说明了一切。

当天皇的投降诏书下达之后,所有的日本人都放弃了抵抗,前一刻,还有很多人叫嚷着让美国人付出代价,诏书下达之后便再也没有声音。

毫无疑问,在明治维新中,天皇的掌权是不可缺少的成功因素。

因为是天皇,所以深得人心,很多人甚至不会去怀疑天皇的正确性。

百姓们都信任着天皇,所以改革容易实行。

相比之下,中国的统治者在人们中间的影响和威信就微乎其微。

人民并不相信皇帝,反而会推翻皇帝。

失去了改革真正作用的主体,改革必然失败。

  六、外国的侵略。

这当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它既是背景,也是成功的因素。

日本人感觉受到了侵略,所以需要改革来是自己变强从而抵抗外国。

这是很自然的思路。

外国的侵略使得日本的改革迫在眉睫,人们希望改革,改革也就容易成功。

  七、经济状况。

日本的经济在之前已经算是很脆弱。

与中国不同,中国即使闭关锁国,发达的自然经济也能够维持本国的正常运行,所以对于资本主义并没有什么兴趣。

而日本则不同,日本的自然经济的解体程度远大于中国。

自耕农由于压迫失去了土地,资本主义则逐渐强大。

闭关锁国再也不能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行,所以在打开国门这件事上,大多数的日本人还是比较赞成,这当然有利于改革的成功。

  上面几点,都是我提出的个人观点。

这些都可以说是明治维新成功的因素,它们重要程度不同,但的确都起到了各自的作用。

  结语

  中国和日本虽然在相近的时间遭受了相近的事件,但却走向了截然不同道路。

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它收到多方面的影响。

其中的很多因素,可以说只有在日本才可能实现。

我们从中国的变法失败中可以看出很多,但同时,我们也要取经于强大的邻国,从他们的成功上看出自己的不足,为自己的成功吸取经验。

  一百五十多年过去了,明治维新的历史让我们唏嘘,我们也能从中看出日本强盛的原因。

虽说现在两国之间矛盾重重,中国人对日本普遍不太友好。

但是我们也不能忘了日本人的种种优良品性。

明治维新的成功,我认为最主要还是文化的因素,我们需要学习他们的团结和虚心好学,为了中国的复兴,我们也该放下成见去学习对手。

  参考资料

  [1]威廉·G比利斯.明治维新.[M]张光,汤金旭译南京:

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

  [2]露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北塔译南京:

译林出版社,2012

  [3]周一良.关于明治维新的几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1962年04期

  [4]赵瑞芳.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维新成败原因的比较研究[J]思想战线1994年05期

  [5]井上清.中国的洋务运动与日本的明治维新[J]近代史研究1985年01期

  篇三:

日本明治维新说课稿

  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和作用

  本教材是川教版世界历史上册第三学习主题第三课的内容,主要内容是日本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基本上扫除了封建制度的严重障碍,为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从历史进程来看,明治维新是日本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它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是日本由弱小的封建国家一跃而成为资本主义强国的转折点,同时也是近代日本从受外敌入侵迅速走上对外扩张侵略道路的分水岭。

其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它发生在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时期,反映出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是这时期历史进程的主要任务,也可进一步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发展,仍是这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潮流。

  2、本课的知识结构

  本课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主要讲述了日本明治维新的原因:

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并激化社会矛盾,导致幕府统治危机;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殖民侵略的背景下,幕府的“闭关锁国”以及“丧权辱国”的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更加剧了幕府统治危机;第二部分是“倒幕运动”,由于幕府的封建统治和美国资本主义侵略,日本的社会危机日益加剧,一些有识之士揭竿而起,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倒幕运动;第三部分是“明治

  维新”,明治维新是在资本主义在世界大发展的潮流中,日本以天皇为首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联合政权为顺应历史潮流而进行的政策、制度的调整,并通过这种调整,最终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使其不仅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而且还成功地实现了社会转型,成为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强国,并给日本和世界历史带来了深远影响。

  3、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基础知识目标

  幕府统治的危机;第一个打开国门的国家;签订的条约及条约内容;倒幕派的形成与武装倒幕;倒幕派的组成力量;明治维新的时间、改革措施及其意义;

  ②思想教育目标

  通过明治维新社会背景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

国内人民的反抗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导致幕府封建统治的危机;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入则使危机进一步加剧。

日本面临内忧外患、国势衰微的严峻现实。

通过对明治维新意义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改革乃是强国之路: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迅速成为亚洲强国。

改革的成功又为亚洲国家一些立志摆脱落后状况,实现民族振兴的人们提供某些经验。

  ③能力培养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从政治体制、力量对比、改革措施和国际背景等方面,分析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对重

  要的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较为全面深刻的分析、归纳,提高知识迁移与史论结合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明治维新取得的积极成果和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和方法辨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能力,提高政史地学科之间综合运用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从社会历史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等方面与中国戊戌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的比较,逐步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应变能力,增强学生的学科渗透联系的能力。

  通过引导学生对明治维新前的落后与改革后的强大的鲜明对比的认识与思考,进行理论的渗透与思维的扩展,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

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和意义

  依据:

只有通过深入了解分析明治维新的改革措施的具体内容,才能正确认识这场改革的资产阶级性质,认清改革的目的在于巩固以天皇为首的地主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才能理解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也能从中了解到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及其特征。

而通过明治维新意义的把握,就能够更清楚的认识到这场改革所应当解决的历史任务的程度以及对日本历史乃至世界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便于加深对明治维新作用的两重性的理解和认识。

  ②难点:

明治维新的社会背景和成功的原因

  依据:

明治维新前,日本的社会阶级关系发生急剧变化,各阶层的不同地位与斗争,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蜕变,西方列强的入侵,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化和复杂化。

表现出与同时期的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既有共性也有个性。

而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变革之间的有机联系,理论性较强,不易理解和把握。

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表现在多个方面,有其特殊性,教材也偏重于深层次的理论分析,较难掌握。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导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概括、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2、讲解法:

对于疑难问题,教师通过有关资料帮助学生理清线索,突破难点,突出重点。

  3、多媒体教学法:

引入视频和图片,让学生对本课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4、讨论法:

通过讨论,使学生古今结合、纵横联系、增强其感性认识和理性思维。

  学法:

引导学生从图片、文字资料及老师的问题中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材料阅读法、合作讨论法、图示法、图表法、归纳总结法;掌握辩证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物的历史学科方法。

  三、说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近代中国多次遭到帝国主义国家殖民入侵,频频陷入民族危机之中,而近代日本却成功摆脱沦为半殖民国家的危机,并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帝国主义国家。

日本是如何做到这点的呢?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来寻求答案。

  2、讲解新课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什么幕府统治之下?

(德川幕府)

  是一个什么的国家?

(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实权掌握在谁手中?

(将军)

  2、幕府的封建统治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兴资产

  阶级和下级武士强烈要求改变日本现状。

(根本原因)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

  二、武装倒幕

  1、倒幕派的形成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了倒幕派,积极开展武装推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