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648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docx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

俄罗斯科研人才发展状况

李芳华赛音托娅

  一俄罗斯科研人才培养的渠道及取得的成就

  俄罗斯培养人才的主渠道和摇篮来自高等教育。

尽管在过去十年中俄罗斯的经济陷入了困境,但是它的高等教育却是一派春意盎然的繁荣景象。

现在,俄罗斯高等院校的在校生人数已经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2006年3月24日,时任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国务委员会召开的“发展俄罗斯教育”会议的开幕词中指出:

“要优先发展教育,高标准全面培养高精尖人才。

教育的水平,这是经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根本和起点。

教育领域的优先任务是:

第一,教育应该让我们的公民上得起学,而教育的质量要符合我国和国际最好的标准;第二,教育领域最终要涌现出新的管理技术和财政机制;第三,教育体系应该为教育工作的结果、为个性的培养承担责任。

教育是我们国家大事中的一个重中之重。

国民教育工程是再一次集中国家和社会的努力去注意解决教育问题的手段。

而国家首先应该扶持那些有能力有效地使用国家划拨的专项资金的高等院校”[1]。

  根据《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高等教育包括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即大专水平的高等教育;第二个层次为基础教育,学制四年;第三个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在本科基础上学习二至三年;第四个层次为研究生教育,学制六年。

俄罗斯高等学校重视科研工作,强调进行基础研究,发展应用研究,重视跨学科研究,把科研与教学结合起来。

其途径主要是高等学校与科研和生产部门的密切合作而建立数百个教学一科研一生产联合体,以及高等学校在企业或科研单位内直接建立分专业和分教研室。

  俄罗斯正在建立多层次的师范教育结构。

目前,承担师范教育的机构有三类,第一类是中等师范学校,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修业两年,同时授予专业教育证书;或招收基础教育毕业生,修业四年,同时授予完全中等教育证书。

主要培养幼教工作者、小学教师,这类机构的数量持续下降,有被高等师范教育机构取代的趋势。

第二类是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招收完全中学毕业生,学制四年,培养中学教师。

  这是师范教育的主体。

第三类是综合大学教育,招收对象同师范院校,学制四年。

培养中学和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还承担对中学骨干教师、校长以及教导主任进行再培养的任务。

所有的师范教育机构都有责任接受中小学、初等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干部进修。

  2003年5月8日,俄罗斯联邦教育部部长弗·菲利波夫在一次讲话中说,15岁以上居民每千人中就有137人接受过常规高等教育。

目前,有480万俄罗斯人在1018所综合性大学、专业学院和研究院学习,其中420多万人在608所国立高等学校学习,约60万人在410所私立高等院校学习,多数私立高等院校具有相关的许可证。

就国家高等学校在校生的人数而言,俄罗斯居世界首位。

  在办学的侧重点方面,俄罗斯高等学校按以下比重分类:

技术类院校占46.6%,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院校占23.6%,师范类院校占22.8%,财经类院校占5.6%,文化和艺术类院校占1。

4%。

在全国范围内,新人学的大学生按以下比重分布在各类专业:

工程技术类占30.6%,经济类占27.8%,人文科学类占19.3%,师范类占7.2%,自然科学类占5.3%,农业类占4.1%,文化艺术类占1.8%。

  高等学校的科研机构是国家科技综合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占科技综合体的50%以上。

高等学校和教育部下属机构有18.32万名教职人员和1。

63万名科研人员,其中包括2.16万名博士和9.54万名副博士。

俄罗斯教育系统集中了大约全俄40%的博士、30%以上的副博士、大约75%的博士研究生、60%的硕士研究生和55%的学位申请人。

  俄罗斯高等学校有完备的创新基础设施,包括72个科技园区、16个培养创新经营领域专业人员的地区中心、12个地区信息分析中心、10个地区创新中心、12个促进科技经营发展的地区中心和17个集体使用独有科研器材的中心。

  二俄罗斯的科技人才资源

  俄罗斯不仅是自然资源大国,也堪称科学技术强国。

雄厚的科技基础使俄罗斯在基础科学研究、航空航天、核能及生物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

尽管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变迁和经济转型曾使俄罗斯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受到巨大影响,但进入21世纪,俄罗斯经济已渐人正轨,科技实力也得到了较快恢复,俄罗斯目前依然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科技强国。

其科技水平仍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在军事和基础研究方面独具优势。

  

(一)俄罗斯是科技人力资源大国俄罗斯科技人力资源质量和数量位列世界前茅,是国际科技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俄罗斯的科技人力资源包括高等学校和各类高级专业技术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以及从事高中等专业技术活动的研究与专业技术人员。

俄罗斯国民教育程度很高,10岁以上居民每千人中有860人受过高等或中等教育。

2002年,俄罗斯每百万人中从事研究与发展工作的人员为3415人[2]。

  在研发领域,俄罗斯仍跻身于发达国家的行列,发展潜力巨大。

目前,俄罗斯在册的科研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有2.1949万人,具有副博士学位的科技人员有8.3962万人。

俄罗斯科研人员的总数虽然只及美国的2/3,但是在技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具有学位的专家绝对人数超过美国30%—40%[3]。

  

(二)高级人才主要集中在四大系统第一,高等学校,如鲍曼工业科技大学、莫斯科大学、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圣彼得堡技术大学和海洋技术大学等。

俄罗斯的高等学校集中了37.9%的工科博士和38.6%的工科副博士、14.5%和12.7%的理科博士和副博士、7.1%和8.2%的经济学博士和副博士。

俄罗斯全国高校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虽然仅占全国科研人员总数的70%,但高校科研人员获得的专利数量却占全国的20%。

  第二,科学院的研究所,如俄罗斯科学院、医学科学院及农业科学院等。

科学院的人员构成为: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通讯院士、研究人员、专家、科技工作者以及其他科研参与者。

  俄罗斯科学院在2002~2003年进行结构调整后,其构成单位由1990年的365个增至464个,人员达儿4885万,其中科技人员为5.4501万。

  第三,工业企业科研院所,如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图波列夫飞机设计局等,主要从事军工研究。

俄罗斯国防系统的大型企业中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大约有80万,在俄罗斯287个航空工业单位中约有一半为科研院所和组织,有27%的单位具有一半以上的人才潜力。

  第四,工程院系统,俄罗斯工程科学院系统拥有近千名院士,1600多名科学顾问。

在俄罗斯的83个联邦主体中有54个工程院分院。

该工程院的数据库里约有3000项技术,其中10%属于世界领先水平。

  三俄罗斯科研人才的流失原因

  尽管俄罗斯科技发展水平居于世界前列甚至世界领先地位,但从总体上看,俄罗斯的科技实力仍然无法与苏联鼎盛时期相提并论。

  主要表现在俄罗斯科技人力资源流失现象严重,这已成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的过程中,俄罗斯突发性的大规模人才流失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并直接削弱了俄罗斯的科技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

其中,经济转型期的1991-1998年是俄罗斯科技人才急剧减少时期,约流失了100多万名科技人才,占当时科技人员的54%。

总体看来,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主要科研院所流失的高科技人才最多,其次是新西伯利亚科学城。

据有关权威部门统计,近十年来,俄罗斯因人才外流造成的损失达500亿美元,人才流失使俄罗斯每年的财政预算损失20%。

  俄罗斯人才流失表现在:

第一,流向其他国家,主要是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以色列和韩国等。

在移居国外的科学家中大多数是40岁以下有才华的年轻科研人员,12%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美国的数学家有一半来自俄罗斯。

第二,流向本土的跨国公司,在俄罗斯境内投资的外国公司雇佣了大批俄罗斯的科技人才和高校教师骨干力量。

俄罗斯科学院科学家联盟主席卡利努什金曾感叹:

美国微软公司近期产品中有30%都出自俄罗斯程序员之手。

第三,基于种种原因,离开科技相关工作岗位,不再从事科研工作。

据估计,目前在俄罗斯大约有55%的理工科高校毕业生转而从事与科研无关的商贸工作,真正从事科研工作的仅占毕业生的15%[4]。

第四,人才老化现象严重。

根据世界科学发展的经验,科学家大量出成果的年龄应在27—40岁之间,但目前俄罗斯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是49岁,其中科学副博士的平均年龄为53岁,科学博士为61岁,人才断层现象严重。

人才的流失导致俄科研队伍比例失调、年龄结构老化,影响未来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高尖端技术人才的流失已造成俄罗斯在信息、生物和材料技术等领域发展缓慢。

  作为世界科技大国,俄罗斯的人才流失问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尖端技术人才的流失已经引起领导层的不安。

2004年2月9日,俄罗斯召开了“全国人才会议”。

时任总统普京在讲话中指出,1990—2002年,俄科研人员的数量减少了55.2%,目前只有87.09万名科技工作者,全国从事科研的人口比重下降到居全球第九位,落在了芬兰、荷兰之后。

12年间共有五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流失到国外,其中两万名已在国外定居,三万多名长期在国外工作。

在科学领域里已经出现几代人之间无法传承的现实危险,年轻、有前途的学者和专家的比重下降得特别快[5]。

在计算机程序、信息通讯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高尖端技术领域的人才流失问题尤为严重。

  据统计,1989年,一万名俄罗斯经济自立人口中有130名研究人员,而到了1995年,这一指标急剧下降为60人,2002年和2003年也只有75人。

最近几年,尽管青年学者(29岁以下)的比重呈增加趋势,但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科研人员年龄老化的趋势已得到缓解。

  首先,年龄处在30—39岁的研究人员数量在日渐缩减。

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2004年的统计显示,1994年俄罗斯30-39岁年龄段的研究人员数量占研究人员总数的比重尚为24%,然而到了1998年,这一指标降至18.1%,2000年更降至15.6%,2002年则仅为13.6%。

  其次,40—49岁年龄段的研究人员数量呈下降趋势。

俄罗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2004年的统计显示,1994年俄40—49岁年龄段的研究人员数量占研究人员总数的比重为31.7%,然而到了1998年,这一指标则降至28.3%,2000年降至26.1%,2002年仅为23.9%。

  最后,相对而言,60岁以上年龄段的研究人员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俄罗斯联邦教育和科学部2004年的统计显示,1994年俄60岁以上年龄段的研究人员数量占研究人员总数的比重仅为9%,而到1998年,这一指标则猛增至18%,2000年增至20.7%,2002年达到21.8%。

另外,统计显示,俄罗斯科学院各研究所的人员形势也十分严峻,科研人员的平均年龄已经超过国家科研人员平均年龄五岁。

  科研人员工资低和科研条件差是导致俄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普京在“全国人才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所有的社会调查都表明:

在俄罗斯,年轻人对科学的兴趣并没有下降。

进学院、大学和考研究生的人数在增多。

俄罗斯的高等学校每年都要为科学工作培养出几万名年轻的专家。

显然,年轻人是愿意从事科学工作的,但是常常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6]。

  关于人才外流问题,普京指出,从总体上说,好像出国造成的人才流失的比重并不是很大,总共只有2%,但流失的大部分是科研水平很高或是很有发展前途的年轻科学工作者。

  社会问卷显示,俄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大大下降。

年轻人和大学毕业生更关心的是工资。

2002年俄科研人员的月平均工资为150美元,比国际水平低90%,甚至低97%。

而一般科研人员的工资是莫斯科清洁工的一半。

  与发达国家相比,俄罗斯科研经费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工业对科研的投人占科研总投入的比重都是比较低的。

例如,2001年和2003年,俄罗斯科研经费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24%和1.25%,工业对科研的投入占科研总投入的比重分别为24.8%和22.8%。

与之相比,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科研总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到了2%,而工业对科研的投入占科研总投入的比重则平均达到了62.3%。

  对于青年学者来说,物质因素相当关键。

  因此,提高基本工资是留住青年人的重要条件。

青年人都期望自己的基本工资(有地区差异)为每月300~500美元。

但俄罗斯科学院自然科学与技术史研究所的调查表明,俄罗斯仅有5%的学者月收入达到了500美元以上。

  这部分高收入的学者主要是年龄在30~50岁的科研人员。

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的出现证明了俄罗斯学术界的分层。

  这是一部分“俄国新兴学者”,即高收入学者群,包括以下几类人:

接受外国公司或大学委托完成科研项目的学者;研究机构的负责人或高层管理人员;创新企业的企业家学者;各级政府和政治机构中从事专家鉴定工作的咨询师和分析师;以及“钟摆式流动”学者,即平均每年都能在国外工作半年以上的学者。

  除了上述部分高收入人群外,其他多数学者的收入都不高。

据调查,大约有70%的科研工作者认为自己属于生活弱势阶层。

因此,所谓的“科研短工”,即学者同时参加几个短期项目(为期从几个月到一年的科研课题或教学工作)的现象在俄罗斯非常普遍。

但是,尽管他们通过打“短工”的形式获取额外收入,但他们当中仍有44%的人认为,最近五年他们的物质生活状况实际上没有提高;大约有60%的学者认为,未来几年内他们的收入水平也将不会改变。

  四俄罗斯科研人才的发展

  进入新世纪,俄罗斯政府认识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开发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是决定国家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为此,政府加大了科技投入,加强了国家调控,积极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发展科技创新队伍,并通过专项行动计划,支持科学与教育的结合,大力支持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科技等领域的发展。

  科技人才外流和科研队伍老化问题已引起俄政府的关注。

俄政府开始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条件和生活氛围,力求挽留英才。

  2002年3月,时任俄总统普京特别召集俄国家安全委员会、俄联邦国务委员会和总统科学与高技术委员会,就科技人才问题召开了一次高层联席会议,其中对完善科技领域的干部政策,提高科研人员物质待遇和社会保障,防止青年科技人才和高尖端技术人才的流失提出了一系列明确的政策和措施。

为了综合解决科研领域中的人才问题,2003年俄罗斯工业、科学和技术部颁布了《国家保护科技综合人才潜力的措施构想》等联邦纲要,并制定了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包括:

2004—2009年建成统一的科技人才资源管理系统,保护科技人才,尽量满足青年学者的要求,减少人才外流或从科研领域跳槽到其他领域,改善研究环境,促进企业对科研领域事业的投资;支持科研事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奖励国有科研部门与私立科研部门之间的合作;开展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博士后教育;落实社会保障措施;有针对性地促使移民入境(特别是从独联体国家入境的讲俄语的专业人才)。

2004年2月9日,时任总统普京在“全国人才会议”上指出,政府把学者的科研补贴增至每月两万至三万卢布。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从2005年开始,五年内俄罗斯政府每年大幅度增加对科学、高新技术和职业教育领域人才队伍的预算投入,为科学、高新技术和职业教育的科研人员提供10-15年的住房优惠贷款;拥有知识产权的单位有权转让使用国家预算资金获得的科研成果,增加对优秀大学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助学金名额并提高助学金数额,在税收和海关政策方面采取措施鼓励科技与教育服务的出口。

  近几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俄罗斯科技队伍已经开始出现稳定,科技人才流失速度也有所减缓,俄罗斯科技界移民到国外的人数逐年减少,科研减员形势也逐步趋缓,其中有学位的专家占较高比重,无论数量还是素质仍居世界前列。

作者分别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译审、正处级调研员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副研究员。

《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9年第9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