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教案 第5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643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子教案 第5周.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子教案 第5周.docx

电子教案第5周

第五周

第三单元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由三篇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惊弓之鸟》《画杨桃》和一篇略读课文《想别人没想到的》及一个《语文园地》组成。

单元专题“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贯穿教材始终。

四篇课文形式多样,有寓言故事、成语故事和传说故事,也有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每篇课文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

《亡羊补牢》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寓言两则—南辕北辙》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

《惊弓之鸟》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

《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另人没想到的。

这四篇课文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

了学生的思想方法。

《语文园地》安排的内容也与本单元专题紧密联系。

“口语交际”和“习作”中要求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思想方法来介绍自己,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读读背背”是一些有关思想方法的谚语。

“成语故事”《买椟还株》讽刺了那些没有眼力、舍本逐末的人,将其与成语故事《惊弓之鸟》整合起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成语故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另外,在基础知识方面本组教材也体现了整合性。

如《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栏目编的两组句子中的第一句分别选自课文《南辕北辙》和《想别人没想到的》,因而将此项内容放在教学《南辕北辙》后进行教学,给学生体会句子的意思和感情色彩提供一个具体的语境。

二、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36个汉字,正确读写词语表

中的词语。

2、积累课文中的好词句、好段落。

3、做一次写自己的习作练习。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

读课文。

5、能根据单元专题收集课外阅读资料、进行课外阅读。

6、进一步培养学生按要求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初步受到科学的思想方

法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学习中受到启发:

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单元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会写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理解、会简单运用出现的生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大意和主旨。

3、抓住和理解课文的关键句。

4、练习生活实际,体会故事的道理。

5、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1、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部分。

2、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积累,理解故事所要讲述的道理。

3、把本组课文所讲述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9、寓言两则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2、学会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劝告”等词语的意思。

  3、认识“只要……就”,“如果……就……”这两种句式。

  4、能用自己的话将这两则寓言讲出来,并背诵其中的一则。

过程与方法:

1、自读自悟,了解两则寓言各讲了什么故事,弄清故事情节。

2、启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互相讨论,简要说说寓意。

3、指导学生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激起他们对寓言的兴趣,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圈”的读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东西丢了你会怎么办?

(营造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它要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齐读课题。

解题(结合预习):

“亡”是什么意思?

“牢”又指什么?

二、感知全文。

自读,思考: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理解课文

1、第一自然段。

(1)过渡:

羊为什么少了一只?

是怎样丢的?

(2)理解“窟窿”“羊圈”的意思。

(此二词虽简单,但学生的经验积累和生活状况让他们还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故需引导孩子观察、感受。

(3)想一想,说一说养羊人此时的心情。

(可表演)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那个人是怎样想的?

怎样做的?

(2)你认为这个人的做法对不对?

你打算怎样劝他?

(小组表演,教师要借机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那个人听劝告了吗?

结果如何?

(引导学生品味两个“又”字。

3、第五自然段。

(1)看到羊又丢了,养羊人的心情又如何?

他现在是怎样做的?

读一读,勾一勾。

(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提示寓意,拓展思维。

1、讨论从养羊人的经历中,你吸取了什么经验?

(引导学生说出寓意。

2、你认为这个养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说出理由?

(可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提示:

“窿”字不要丢一横,“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六、作业

把《亡羊补牢》这个寓言讲给父母听。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则寓言。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理解《南辕北辙》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懂得做错了事要即时纠正。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从家里到学校,一般情况下,你愿意多走路还是少走路?

是的!

我们一般都不愿意多走路浪费时间,但有一个人明明该往南走,他却偏偏要往北走,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他是太聪明了吗?

咱们现在就去看一看!

二、感知大意。

1、自读《南辕北辙》这则寓言,看看自己能读懂什么?

还有哪些不懂?

做上符号。

2、组交流,全班交流解决问题。

重点词语:

提醒、把式、盘缠。

三、熟读自悟。

1、采用多种形式分角色朗读课文。

(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获取知识,从而抛弃教师烦琐的讲解。

2、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

根据自己的理解给要到楚国去的那个人取个名字,并说明理由。

3、(学生说理由实际就是在评价此人)这给人真的很笨吗?

他是不是蛮不讲理的人?

他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学生解析课文)

4、假如你是这个楚国人的朋友你会劝他吗?

怎样劝?

同桌、小组表演。

5、这个人到底能不能到楚国?

说说自己的理由。

(相机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6、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点什么呢?

四、总结寓意

讨论:

这个人的做法好不好?

为什么?

五、学习生字

重点提示:

“街”可同“衔”对比;“缠”字别忘一点。

六、拓展:

交流大家收集的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亡羊补牢

丢劝又丢修再也没丢

(后悔)

有错就改不算晚

南辕北辙

朋友楚国人(学生取的名字)

在南边马跑得快

越远车夫是个好把式

哪一天才能到盘缠多

…………

教后记:

这节课,抓住描写‘亡羊’和‘补牢’的有关句子展开教学,整个课堂脉络清晰,重点突出,学生的参与程度也比较高,从关键词句的理解到亡羊补牢字面的理解,最后理解引申的寓意,一步步水到渠成,自己比较满意。

第三课时:

练习课

内容:

一、根据拼音写字。

yù()言()到()石教()

jiē()道()到()果()梯

二、抄写词语。

三、听写词语。

四、检查背诵。

10、惊弓之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读懂“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并学习使用这个成语。

  2、用学过的朗读技巧,读出魏王疑问、惊叹的不同思想感情。

  3、解“惊弓之鸟”、“能手”等词语。

并能选择“直”的解释条,通过默读课文,在文中找到与“直”的含义相对应的词——“拼命”。

  4、训练因果句式。

5、根据板书提示背诵第8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懂课文。

2、朗读、感悟。

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更羸与魏王的三次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善于观察、思考和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读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第四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读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

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

小朋友,你能不能说说你了解的哪些成语吗?

  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

齐读课题。

  3、这个成语来自于一篇古典作品,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谁来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

        |“射”

        | 下

       ↓

      大雁 

  正因为不用箭,所以老师在“射”字上加引号。

二、找到突破口

  1、师:

那么,课文哪一节重点写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呢?

  (引出第8节)用手势告诉老师。

  出示练习,自读第8节,思考填空,用( )在书上括出答案。

它飞得慢,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得悲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板书。

  板书:

飞得慢——箭伤未愈

     叫得惨——孤单失群

  “孤单失群”是什么意思?

(离开同伴,无依无*)

  这两句话前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

  出示小黑板:

因果——先果后因

  4、读书上更羸说的第二句话:

男同学读“果”,女同学读“因”。

  男:

它飞得慢——女:

是因为……

  男:

它叫得悲惨——女:

是因为……

  5、下面由老师引读因果句式,同学接读。

  师引读:

之所以飞得慢,是因为——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

  师引读:

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叫得悲惨)。

  师引读:

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飞得慢)

  师引读:

叫得悲惨,是因为——

 (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

  小结:

通过朗读,我们理解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两组分句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

  6、默读更羸说的第三、四句话,思考填空,用()括出答案。

  出示填空:

  它一听到_____,心里很______,就__________。

   它一_________,伤口又______,就__________。

  交流,出示板书:

  弦响→害怕→高飞→使劲→裂开→掉下

  7、下面,由老师范读这两句话,谁能听出老师在哪些地方读出重音。

  (一……就……拼命)

  指名读,齐读

  8、师:

前面,我们知道了更羸说的第二句话是因果句式,其实,第二句与第三、四句话之间也存在着因果关系,下面由老师引读,同学接读:

  师引读: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所以一使劲——(生)……

  师引读:

叫得悲惨,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所以它一听到弦响——(生)……

  师:

那么,更羸是如何判断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呢?

  师引读:

因为更羸观察到——(生)它飞得慢……

      (出示板书:

观察)

  师引读:

他又分析到——(生)飞得慢……

      (出示板书:

分析)

  师引读:

最后更羸判断出——(生)它一听到弦响……

      (出示板书:

判断)

9、下面请同学看着板书的提示,背诵第8节。

先各自准备,再指名背诵、一起背。

第五、六课时:

阅读课

内容:

学生自备书籍

过程:

1、学生自主阅读。

2、提出阅读要求。

3、交流读后感受。

第七课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懂得“惊弓之鸟”这个成语的意思。

2、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

2、通过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和读读自然段意思的训练,并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教学过程:

一、进入对应点

  1、师:

更羸的判断是不是准确,在文中哪一节可以找到印证更羸的话?

快速默读课文。

用手势告诉老师(第四节)

  2、指名两组读第四节,找一找这节中哪一个字与“惊弓之鸟”中的“惊”字有联系?

把它圈出来。

然后想一想更羸到底用什么方法射下大雁的?

(嘣)

  (用弓弦的响声使大雁受到惊吓。

  3、指名读第4节,并说说哪些词应该读出重音?

(嘣,直,忽然)

  再指名读,齐读

  4、这个“直”字有4种解释,出示:

  直:

①不弯曲;②使直,把弯曲的伸开;③爽快,坦率;④一个劲儿地。

  默读解释条,文中应取哪条解释,用手势告诉老师。

齐读解释条。

  5、这个“直”字,根据它的解释,对应了第八节中的哪一个词?

默读第八节。

交流。

(拼命)

   老师请一个同学把这个解释代入“拼命”这个词来读这句话,体会含义。

  6、老师来读第4节的句子,同学来读第8节中相对应的句子。

  师:

只见那只大雁……生:

它一听到弦响……

二、朗读训练重点

  1、师:

小朋友现在已经知道了更羸不用箭射下大雁的原因,可魏王当时并不知道,他前后共说了几次话,请同学来读一读。

指名朗读。

  2、出示三句话:

  “是吗?

”魏王信不过自己的耳朵,疑惑地问,“你有这样的本事?

  “嗬!

”魏王看了,大吃一惊说,“真有这样的本事!

  魏王更加奇怪了,问:

“你怎么知道的?

  3、师:

朗读对话要按照以下这四步来读句。

出示朗读步骤:

  读好句子语气:

一找提示语;

          二找标点;

          三找重音;

          四有感情地朗读。

  按照这个方法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句。

   ①我从这句话的提示语中找到____一词,这句句子要读出____语气。

   ②我从标点符号上知道这是一句____句,语气应(上扬,下降,平直)。

   ③我认为这句话中____应该读出重音。

   ④我认为这句话应该这样读____。

  根据老师教的方法,分小组讨论如何读好2、3句。

  分别指名读。

  4、齐读这三句话。

  5、下面由老师和同学配合分角色朗读,老师做更羸,同学做魏王,要求去掉旁白,直接读说的话。

三、朗读总结

  1、师:

更羸怎么能听出大雁叫的声音很悲惨,在书上第一节中找答案,指名读句。

  出示句子:

“更羸是古时候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

  出示解释:

能手:

是指对某一顶技术、某一种工作特别熟练,干得特别出色的人。

师:

织布技术特别熟练,布织得特别好的人称“织布能手”,种菜特别出色的人称“种菜能手”,我们班的龚毅敏同学因为拉二胡拉得很好,所以是拉二胡能手。

  出示句式:

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

  在你周围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戚等也有不少能手。

  请你用上“我的××因为……所以是什么能手”的句式来说话。

  (下棋能手,跑步能手,写字能手,绘画能手……)

  “射箭能手”是什么意思?

“有名的射箭能手”又是什么意思?

  (射箭的技术很高明的人就称“射箭能手”,“有名的射箭能手”,说明不是一般的射箭能手,他的射箭技术特别高明,射箭的经验特别丰富。

  (师:

正因为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打猎很有经验,因此他听到大雁鸣叫的声音能辨别出来它叫的声音很悲惨。

  2、分角色朗读课文(旁白,更羸,魏王),并思考:

更羸真正的本领是什么?

  3、交流:

善于观察、分析、判断事物

  我们小朋友也要学会善于观察、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

四、引申

  1、这只大雁一听到弦响,心里就害怕,以为又有箭射来,拼命往高处逃命,可见这是一只——(生)惊弓之鸟(师指课题)

  “惊弓之鸟”是什么意思?

(就是被弓箭吓怕了的鸟。

  2、师:

说得对。

“惊”就是惊吓;“弓”就是弓弦得响声;“之”就是“的”。

“惊弓之乌”是个成语,人们用这个成语比喻受过惊吓,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特别害怕的人,说这种人成了惊弓之鸟。

你们在电影、电视或者读过的故事里看到过这种人吗?

  (师举例:

有人打了败仗很恐慌,听到风吹草动以为是追兵来了,害怕得不得了,慌忙逃跑,这些人就是惊弓之鸟。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被解放军打得晕头转向,一听说解放军来了,吓得逃的逃,投降的投降,他们也是惊弓之鸟。

  (有的人被蛇咬过一次,以后看到草绳就害怕,成了惊弓之鸟。

这种人是胆小鬼。

  3、师:

说得对。

有的人受过一次打击下次就害怕了。

这种人必定胆小怕事,是不可取的。

我们小朋友不应该学习这样的人。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不用箭  观察  分析  判断

     更羸—————┐

            |“射”

            |下

            |

           ↓┌飞得慢——受过箭伤┐

         大雁-∣弦响→害怕→高飞→

      └叫得惨——孤单失群┘使劲→裂开→掉下教后记:

我抓住“更羸是古时侯魏国有名的射箭能手”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深思探究,为什么说更羸是射箭能手?

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中,寻求答案。

在为什么说是“嘣”置大雁于死地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分析更羸分析的一段话,明白课文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质疑把大雁吓下来的本领人人都有,更羸的本事到底高明在何处的问题探究中,引导学生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明白更羸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过程,层层深入,一次又一次地设疑,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但因为学生在找致大雁死地的一个字较为困难,耽误了教学时间,导致整节课没有按预期完成。

究其原因,是我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出现偏差。

第八课时:

练习课

内容:

一、根据拼音写字。

ɡōnɡ()箭()作()鸡()打

wèi()国()什么()道()来

二、抄写词语。

三、听写词语。

四、检查背诵。

及时上传教案佟艳丽2011.3.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