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64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9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政治计算题.docx

高中政治计算题

2014高考思想政治计算题典型题

 

 

1.假设某国去年有10亿件商品,商品价格总额为120亿元,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30亿元,今年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该国货币贬值20%,其他条件不变,理论上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约为(   )            

  A.41.3亿元        B.37.5亿元               C.33亿元       D.39.6亿元

【详解】去年:

商品价格总额(P×Q)去年=120亿元,流通中所需要货币量M=30亿元,商品产量10亿件。

根据上述结果可得:

1)去年每件商品的价格是120÷10=12元;2)去年货币的流通速度V=120÷30=4次。

                 今年:

①从事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就相当于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因此得出今年商品的产量就是10×(1+10%)=11亿件。

②该国货币贬值20%,由于“商品的价格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所以今年此商品的单价就是12÷(1-20%)=15元。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今年商品的价格总额(P×Q)今年=11×15=165亿元。

又因为题目要求的其他条件不变,则今年货币的流通速度与去年一致,仍为4次。

所以得出理论上今年流通中的货币量M’=165÷4=41.25≈41.3亿元。

答案选A。

2.假设2011年某国A商品的总产量为2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2元。

2012年该国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100%,且该国2012年全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额为10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为8次,央行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5000亿元,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每件A商品的价格是(  ) A。

24元 B。

10元   C。

20元  D。

12元

【详解】2011年:

A商品总产量为20万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2元。

              2012年:

该国生产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100%,就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00%,则此时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12÷(1+100%)=6元。

又因为该国此时商品零售价格总额(P×Q)=10000亿元,货币流通次数V=8次。

那么根据公式可以得出该国2012年理论上所需要的货币量M=(P×Q)÷V=10000÷8=1250亿元。

而2012年央行实际发行的纸币量是5000亿元。

那就说明此时社会出现了通货膨胀现象。

那么根据通货膨胀率的计算公式,可以得出此时货币的通货膨胀率=(5000-1250)÷1250=3,用百分号表示为300%.所以这时候此商品的价格就是6×(1+300%)=24元。

答案选A。

3.甲国2011年货币流通次数为5,2012年该国待售商品数量增加10%,价格水平下降4%,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3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若该国要保持物价稳定,则2012年该国货币流通次数应为(   )              A。

6  B。

5  C。

4  D。

3      

【详解】2011年:

货币流通速度V2011=5次,假设2011年商品价格总额(P×Q)2011=1.【即P=1,Q=1】,则此时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M2011=(P×Q)2011÷V2011=1/5=0.2。

2012年:

①待售商品数量增,10%,则Q2012=Q×(1+10%)=1.1.②价格水平(即单价)下降4%,则P2012=P×(1-4%)=0.96.③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32%,则M2012=M2011×(1+32%)=0.2×1.32=0.264.根据前三个结果,可以得到2012年该国货币的流通次数V 2012=(P2012×Q2012)÷M2012=(0.96×1.1)÷0.264=1.056÷0.264=4次。

答案选C。

4.某国2011年生产某商品10万件,价值总额240万元,如果2012年从事此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A。

20元和220万元。

 B。

19.2元和220万元 C。

20元和264万元。

 D。

19.2元和264万元   

【详解】2011年,某国生产的某商品总数量为10万件,价值总额为240万元。

可以得出单位商品价值量(每件商品的价值)为24元。

  2012年,①从事此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10%,也就是说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那就得出此时商品的价值总额为240万元×(1+10%)=264万元。

【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②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此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24元÷(1+20%)=20元。

【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

】答案选C。

5.某行业去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2件商品每件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60元。

假定甲生产者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4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1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800元,那么该行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A。

17%  B。

30%  C。

35%  D。

40%            

【详解】根据题意,可得去年商品的单位价值量是260元。

今年,甲生产者生产该商品的数量是1小时4件,创造的价值总量是1小时800元。

因此该商品今年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即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800÷4=200元。

通过对比发现,单位价值量降低了,说明今年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设今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

则260÷(1+X)=200,得到X=0.3,用百分号表示为30%。

答案选B。

5.某小企业2011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为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为6元。

如果该企业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12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11年相比 (   )                          A。

增加8万元    B。

增加6万元            C。

减少14万元   D。

不变  

【详解】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单个企业生产商品耗费的价值不能作为商品的价值量。

因此题目中的8元是干扰语句,可以忽略。

根据题目可知,2011年商品的产量是10万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因此2011年商品的价值总量,即销售收入是10万件×6元=60万元。

2012年,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此时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为10万件×(1+10%)=11万件。

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无关,所以2012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2011年一致,仍为6元。

因此2012年该商品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

相比2011年,销售收入增加了6万元。

答案选B。

6.假设某企业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

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为12元,产量为10万件,2013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个别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总量分别为(  )                     

 A。

12元、8元、120万元      B。

12元、8元、180万元     C。

8元、12元、180万元    D。

8元、12元、120万               

【详解】先要了解个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概念。

个别价值,即企业生产某种商品耗费的劳动,社会价值,即教材中的单位商品价值量。

根据题目所给内容,2012年,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属于社会平均水平。

也就是说,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2012年社会劳动生产率一致,因此2012年企业生产此商品的个别价值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价值)一致,为12元。

到了2013年,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此时说明企业生产这一商品耗费的劳动缩小了,即个别价值比2012年少了。

所以得出2013年企业生产该商品的个别价值为12元÷(1+50%)=8元。

由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社会价值)无关,所以2013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社会价值)与2012年一致,仍为12元。

又因为2013年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所以此时企业生产的商品数量为10万件×(1+50%)=15万件。

因此企业2013年生产商品的价值总量是12元×15万件=180万件。

综上所述,商品的个别价值为8元,社会价值为12元,创造的价值总量是180万元。

答案选C。

7.2012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13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其他条件不变,则2013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  )                            A.720万元,6元       B.720万元,5元     C.600万元,5元       D.600万元,6元    

【详解】2012年:

某国生产甲种商品的数量为100万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所以得出2012年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为100万件×6元=600万元。

2013年,某个企业劳动生产率是否提高对整个国家生产此种商品的价值量、价值总量没有必然关系,因此这个提高50%是干扰语句,直接忽略。

故2013年此商品的价值总量仍旧与2012年一致,为600万元。

2013年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则此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6÷(1+20%)=5元答案为C。

8.去年某国所有布匹生产厂一年生产同类产品10亿米,每米价值量是5美元,某厂一年生产此类产品0.3亿米。

今年,假设该国生产此类产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该厂的劳动生产率也提高1倍。

那么今年该国和该厂生产此类商品的价值总量分别是(   )            

  A.100亿美元 3亿美元          B.50亿美元3亿美元         C.50亿美元 1.5亿美元            D.100亿美元 1.5亿美元

【详解】去年:

此商品社会总产量为10亿米,单位商品价值量为5美元。

所以商品的价值总量为50亿美元。

某厂生产的商品产量为0.3亿米。

今年:

①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今年商品的总产量为20亿米,单位商品价值量为2.5美元。

所以整个国家生产此类商品的价值总量仍旧为50亿美元。

【说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否和商品的价值总量无关。

】②该厂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今年该厂生产此类商品产量为0.6亿米,今年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2.5美元,则该厂生产此类商品的价值总量是2.5美元×0.6亿米=1.5亿美元。

答案选C。

9.2012年2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经济数据,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5%,假设2011年1月某商品价格为1000元,2012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今年同期该商品的价格为(  )                                     A.765元  B.800元  C.836元  D.1045元。

【详解】2011年商品的单价为1000元,由于2011年没有任何其他因素影响,因此这1000元可以看作2011年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

2012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则此时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1000÷(1+25%)=800元。

另外,由于2012年1月全国居民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5%,也就是说这时候物价上涨率是4.5%。

所以该商品的价格就是单位价值量乘以(1+物价上涨率),即800元×(1+4.5%)=836元,答案选C。

10.设某企业2011年的生产条件属于行业平均水平,生产每件甲商品的价格为14元。

2012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30%,行业的劳动生产率降低30%,在货币价值不变和通货膨胀率为25%的不同情况下,甲商品2012年的价格分别是(  )                    

 A.20元   16元         B.20元   25元             C.15元   25元        D.47元   59元

【详解】因为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和单个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与否无关,因此题目中企业劳动生产率增加30%是干扰语句,可以直接忽略。

根据题目可知2011年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属于行业平均水平,也就是说2011年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与社会劳动生产率一致,所以这个14元就是2011年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到了2012年,行业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了30%,所以2012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为14÷(1-30%)=20元。

因此,①货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格一致,为20元。

②货币通胀率为25%,说明此时商品价格上涨。

得出价格为20×(1+25%)=25元。

答案选B

11【2012河北石家庄一模】假定2010年A国某商品的价值用本国货币表示为120元,出口到B国,用B国货币表示为600元。

如果2011年A国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

B国货币贬值2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该商品出口到B国的价格是(   )   A.750元  B.625元  C.600元  D.400元

【详解】2010年某商品在A国销售价格为120元,在B国价格销售价格为600元。

所以可得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用A国货币表示为120元,A国和B国货币的汇率比为1:

5。

到了2011年①A国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则此时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用A国货币表示为120÷(1+20%)=100元。

②B国货币贬值20%,则A国和B国货币的汇率比为1:

5÷(1-20%)=1:

6.25.根据①和②可得2011年该商品出口到B国的价格为100×6.25=625元。

答案选B。

12【2012皖北协作区联考】某国甲企业2011年生产M商品10万件,每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60元。

假设2012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0%,甲企业生产M商品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1080万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2年甲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 A.44%  B.50%  C.80%   D.116% 

【详解】2011年,甲企业生产的M商品产量为10万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60元。

2012年该国通货膨胀率为20%,则此时商品的价格为60元×(1+20%)=72元。

甲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1080万元。

根据上述结果可以得出2011年甲企业生产该商品的数量是1080万元÷72元=15万件。

设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为X。

则10×(1+X)=15 解得X=0.5,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

答案选B。

13【湖南省长、望、浏、宁2012届高三3月一模联考】假设2010年某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该国货币表示为54元,2011年生产M商品的该行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同时该国货币升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该国一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33.75元  B.22.5元  C.45元  D.30元

【详解】2010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为54元,2011年行业劳动生产率(即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此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54÷(1+50%)=36元。

另外2011年该国货币升值20%,因为货币本身的价值与商品的价格成反比,所以2011年该商品的价格为36÷(1+20%)=30元。

答案选D。

14【2012山东枣庄一模】某国2010年生产甲商品10万件,每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元。

2011年生产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通货膨胀率为20%的情况下,甲产品的价格及价格总额分别是(  )           

   A.12元  120万元        B,10元 100万元        C.12元  240万元      D.10元 200万元

【详解】2011年甲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则此时产品的总产量为10万件×2=20万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20元÷2=10元。

货币通胀率为20%,则商品的价格为10元×(1+20%)=12元。

所以2012年甲产品的价格总额是12元×20万件=240万元。

答案选C。

15【2013山西省高三上学期诊断】某国2011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16万亿元,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2万亿元,市场上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0元。

假如2012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货币实际发行量增长50%,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单位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                      A.100元  B.80元  C.120元  D.125元

【详解】根据题目可知,2011年商品价格总额(P×Q)2011=16万亿元,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M2011=2万亿元,由于2011年没有其他因素影响,这2万亿元也可以看作2011年社会实际发行的货币量。

因此2011年货币的流通速度V2011=16万亿元÷2万亿元=8次。

      到了2012年,①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20%,则2012年的商品价格总额(P×Q)2012=(P×Q)2011×(1+20%)=16×(1+20%)19.2万亿元。

②货币实际发行量增长50%,则2012年社会货币实际发行量为2万亿元×(1+50%)=3万亿元。

③生产M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增长50%。

则单位M商品的价值量为100÷(1+25%)=80元。

由于“其他条件不变”,则2012年货币的流通速度与2011年的一致,即V2012=V2011=8次。

则根据流通中所需货币量公式,可得2012年社会理论上所需要的货币量M2012=(P×Q)2012÷V2012=19.2÷8=2.4万亿元。

由于2012年货币实际发行量为3万亿元,因此此时社会货币超发,造成通货膨胀,物价上涨。

可根据通货膨胀率公式,算出2012年货币通货膨胀率为(3-2.4)÷2.4=0.25,即通货膨胀率为25%。

那么2012年单位M商品的价格为单位商品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即80×(1+25%)=100元。

答案选A。

16【2011课标全国卷,12,4分】2010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处于全行业平均水平,其单位产品的价值量为132元。

产量为10万件。

如果2011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而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该企业2011年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  )

  A.1452万元            B.1320万元              C.1210万元       D.1100万元

【详解】根据题目可知,2010年的企业的产量是10万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32元。

到了2011年,①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则此时企业的产量为10×(1+10%)=11万件。

②全行业的劳动生产率(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此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32÷(1+20%)=110元。

则根据①和②可知,该企业所生产的商品价值总量为11万件×110元=1210万元。

17【2013东北三校二模,12】2011年,甲、乙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为100单位乙国货币兑换800单位甲国货币。

此时,甲国生产的A商品出口到乙国,售价为100单位乙国货币。

假设2012年,甲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甲国通货膨胀率为5%,且甲、乙两国货币的兑换比率变为100单位乙国货币兑换600单位甲国货币。

在不考虑其他影响因素的前提下,2012年A商品在乙国的售价是___单位乙国货币。

(  )                     A.66.67  B,70  C.70.18  D.75            

【详解】根据题目可知,2011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比为8:

1,A商品售到乙国,售价为100单位乙国货币,则A商品在甲国的售价为800单位甲国货币。

由于没有告知其他变量,则2011年A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800单位甲国货币。

到了2012年,甲国生产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则此时单位A商品的价值量为800÷(1+100%)=400单位甲国货币,又因为甲国货币通货膨胀率为5%,则A商品在甲国的售价为400×(1+5%)=420单位甲国货币。

2012年甲、乙两国货币汇率比为6:

1.因此此商品到乙国,售价为70单位乙国货币。

答案选B。

18【2013河北石家庄二模,12】2011年某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价值量用货币表示为60元。

假设2012年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则该企业2012年创造的价值总量与2011年相比           (   )  A.减少1/5       B.减少1/4                      C.增加1/5           D.保持不变

【详解】2011年单位商品价值量为60元,假设企业2011年的商品产量为M,则2011年该企业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为60M。

到了2012年,①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则此时单位商品价值量为60÷(1+50%)=40元。

②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则此时企业的商品产量为M×(1+20%)=1.2M。

所以2012年企业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为40×1.2M=48M。

2011年的企业创造的价值总量是60M,2012年的是48M,所以设价值总量减少的比例为X。

故60M×(1-X)=48M,计算得X=0.2,即减少了1/5。

答案选A。

19【2012陕西西安一模,12】假定2010年M国某商品的价值用本国货币表示为12元,出口到N国,用N国货币表示为18元。

如果2011年M国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N国货币贬值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那么该商品卖到N国的价格应该是(  )A.12元 B.18元 C.18.75元 D.15元。

【详解】2010年此商品在M国售价为12元,在N国售价为18元,所以得出此商品在M国的单位价值量为12元,M国和N国的货币汇率比值为1:

1.5.到了2011年,M国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0%,则此时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用M国货币表示为12÷(1+20%)=10元。

又由于N国货币此时贬值20%,则现在M国和N国的货币汇率比为1:

1.5÷(1-20%)=1:

1.875.故此时该商品卖到N国的价格为10元M国货币×1.8.75=18.75元N国货币。

答案选C。

20【2012河南郑州第二次质量预测,12】2010年甲国一件M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

假设2011年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5%,与此同时,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一件M商品的价格为(   )                               A.10元     B.9.6元     C.8元     D.6.4元

【详解】 根据题意可知,2011年该商品的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25%,也就说明此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5%,因此此时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10÷(1+25%)=8元。

而此时该国货币的通货膨胀率为20%,所以这个商品的价格为8×(1+20%)=9.6元。

答案选B。

选择题专项训练

《经济生活》计算题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关于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1.如果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销售商品总量为500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8元,在这一年里货币平均周转5次。

那么,这一年里货币发行量应为      亿元。

如果这一年实际发行了16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于     元,这会引起        。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