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459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2.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docx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

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分析及建议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改革的推进和职能的转变,志愿者服务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社区志愿者正逐步演化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社区志愿者服务不仅满足了人民基本需要、化解社会矛盾、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而且也为和谐社会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社区志愿者是社区志愿者服务的核心力量,社区志愿者的健康发展影响着社区生活和谐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步伐加快。

志愿者培训有助于提高志愿者的素质,培养其专业技能,建立专业、高效的志愿者队伍;是提高优化志愿者活动的主要方法和必要手段。

然而,就中山市目前而言,社区志愿服务还不完善,志愿者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探索解决。

本文首先介绍了社区志愿者培训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对中山市社区志愿服务现状进行的简述。

然后以中山市社区志愿者为主要研究对象,了解其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及培训方面的切身感受,并结合社区志愿者管理者的访谈,得出社区志愿者的培训及培训需求现状;最后从内外部两方面进行分析,对其个人专业素质、综合素质等方面和组织坏境、任务、工作内容等进行全面了解。

根据志愿者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社区志愿者的自身培训需求为基础,调查分析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及需求之间的差异性,从而为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工作的完善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社区志愿者;培训现状;培训需求;

 

Zhongshancommunityvolunteertrainingneedsanalysisandrecommendations

Abstract

Withthedevelopmentofsociety,changeourgovernmenttopromotethereformandfunctionsofvolunteerservicetothecountry'seconomicdevelopmentandsocialprogressplayanincreasinglyimportantroleinthecommunitypublicservicecommunityvolunteersaregraduallyevolvedintooneofakindimportantformoforganization.Communityvolunteerserviceisnotonlytomeetthebasicneedsofthepeople,toresolvesocialconflicts,promotegoodsocialclimate,butalsolayasolidfoundationforbuildingaharmonioussociety.Communityvolunteersarethecorestrengthofcommunityvolunteerservice,thedevelopmentofcommunityhealthvolunteersaffecttheharmoniousdevelopmentofcommunitylifeandtoacceleratethepaceofsocialharmony.Volunteershelptoimprovethequalityoftrainingofvolunteers,todeveloptheirprofessionalskills,aprofessionalandefficientteamofvolunteers;themainmethodistoimprovetheoptimizationofvolunteeractivitiesandthenecessarymeans.However,fornow,ZhongshanCity,communityvolunteerserviceisnotperfect,therearemanyproblemsneedtoexploresolutionstovolunteerwork.

Thispaperdescribesthebackgroundandsignificanceofthetrainingofcommunityvolunteers,outliningthestatusofvolunteercommunityserviceperformedZhongshan.ThenZhongshanCitycommunityvolunteersasthemainobject,understandtheirpersonalexperienceincommunityvolunteerworkandtraining,combinedwithcommunityvolunteersmanagerinterviews,obtainedtrainingcommunityvolunteersandthetrainingsituationdemands;andfinallyfrombothinternalandexternalaspectsoftheanalysis,acomprehensiveunderstandingoftheirpersonalandprofessionalqualities,overallqualityandorganizationalaspectsofabadenvironment,tasks,workcontent.Accordingtovolunteerfortrainingintheproblemsandtheirowntrainingneedsadviceandcommunity-basedvolunteers,surveyanalysisZhongshandifferencebetweentheneedsofcommunityandvolunteertraining,soastoimprovethetrainingofcommunityvolunteersZhongshanproposedStrategiesandrecommendations.

Keywords:

communityvolunteers;trainingstatusquo;trainingneeds;

 

目录

一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三)研究方法2

1、资料收集法2

2、问卷调查法3

3、访谈法3

4、文献研究法3

(四)文献综述3

1、关于志愿者的研究3

2、关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4

二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现状5

(一)社区志愿务活动发展历程及现状5

(二)调查结果分析5

1、社区志愿者的基本情况6

2、中山市社区志愿者的培训现状7

3、中山市社区志愿者的培训需求10

(三)社区志愿者培训现状13

1、基本情况的分析13

2、志愿者培训现状分析14

3、需求现状分析14

三社区志愿者培训中存在的问题15

(一)志愿组织与志愿者的沟通没有做好15

(二)社区管理者对培训重视程度不够15

(三)培训内容单一,不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15

(四)资源有限性和资源利用缺乏有效性15

四对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的建议17

(一)了解培训的重要性,提高管理者的重视17

(二)搭建社区沟通平台,便于问题的反应17

(三)建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制定有效的培训计划17

(四)培训形式实现传统形式与创新手段相结合17

参考文献19

附录21

一绪论

“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我们要紧紧依靠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是这个社会的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

任何社会都有不和谐的声音,而社区志愿者便是为了维护社会中不和谐的状况,成为了维护社会和谐的一份子,在社会的发展中社区志愿者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如何使志愿者队伍得到健康的发展,更好地施展他们的力量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研究便是对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及建议。

本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方法和目前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关于志愿服务、志愿活动和志愿精神等相关问题越发得到人们的关注,社区志愿者开始活动于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了城市里一道特殊的风景线。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已有30年,在这30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问题也在不断出现,在思想,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中都出现了失序现象。

开始呈现出人际交往虚假化、冷漠化、物欲化、无责任化的现状。

而社会问题也成为了时下关注的热点,人口老年化、失业率上升、贫困人群、外来务工者、青少年道德品行教育、青少年犯罪年龄变小化等问题一个个接踵而来,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维持新的社会秩序,成为了政府的重要问题。

1978年后,政府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社会公益事务开始转移出来,社会管理方式也由“街道制”转变为“社区制”[1],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增加,公民的权力意识和参与意识也不断得到提高,随即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来支持城市社区的建设,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社区也承担起解决居民的问题,缓解社会的矛盾和维护社会的稳定的重要角色[2]。

1989年中国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在天津建立,为社区老人、残疾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由此揭开了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的序幕。

至此以后,社区志愿服务在全国各地纷纷开启,社区志愿者们如星星之火,发挥着燎原之热,加入到社区志志愿服务中,尽心竭力的帮助居民解决困难,调节矛盾,维护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他们传递的爱心和温暖,感化和温暖了身边人。

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社区志愿者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居民的需求也变得多样话,随即我国的志愿服务开始进入一个多元化发展,全民参与的新阶段。

在法律、医疗、教育等社会多个领域中,都需要我们志愿者的参与,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区志愿者供不应求的状况,又因为社区志愿工作涉及领域广泛,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如何培训现有的社区志愿者其专业技能,建立专业、高效的志愿者队伍,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意义

志愿者在社区服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山市社区志愿服务正处于一个起步阶段,志愿者服务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对于志愿者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志愿者的能力和行为直接影响服务的质量,影响到人们对志愿者和社区服务的认可,从而影响到社区的建设和发展。

培训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培训首先就是确定参训者有无培训的需要,及需要的方面,是国家或社会发展对参训者提出的客观要求一一应然需要,还是面对现实生活或工作时参训者的实际要求一一实然需要;明确哪些需要是客观存在的,而哪些需要又是主观上必须尊重的;应然需要与实然需要以及客观需要与主管需求之间有哪些矛盾;确定上述问题的过程即是培训需求分析的过程。

对于培训者或者管理者来说培训需求分析是开展和改进培训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有效的进行需求分析,就会影响整个培训项目整体运作,最终致使项目效益难以发挥。

反之,如果能在培训前后做好需求分析工作,那么培训的针对性将大大增强,效益也将最大化。

首先,通过对社区志愿者现状的调查,可以让更多人了解社区志愿工作,弘扬志愿精神,让人们支持和理解志愿者的工作,吸引更多加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共建和谐社会。

其次,通过对社区志愿者培训现状及其需求的调查分析,能够是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进行合理的人员岗位的匹配,进行针对性培训,更好的发挥志愿者的自身效力,投入工作,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

最后,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和建议,能为社区管理者提供可借鉴的意见和思考,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优化做出贡献。

因此,对于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与建议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1、资料收集法

通过与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合作,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及借阅。

在此基础上,我们了解到目前中山市社区志愿者的发展状况,包括社区志愿服务站的数量和质量、志愿者情况等;还通过他们以前开展的调查,了解了社区志愿服务在发展和管理中遇到的些许问题。

2、问卷调查法

问卷选择的对象是社区志愿者,并以《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研究》为题设计了问卷。

然后,选择了随机现状几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对其志愿者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了200分问卷,最后对他们填写的问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不仅了解了社区志愿者的培训现状和需求,也更加全面地让我们知道中山市社区志愿服务在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3、访谈法

与中山市社区志愿服务站的负责人和志愿者进行面对面访谈,可以在掌握第一手资料。

通过与负责人的交流,进一步地了解目前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和相关的培训政策。

通过与志愿者的访谈,能更深入的了解问卷中不解的问题,同时进一步了解在实际工作中的实然需要。

访谈安排在两个时间段,第一时间段是问卷设计之前,为问卷设计做准备,第二时间段在问卷统计之后,进一步了解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4、文献研究法

在中国知网、维普中文信息资源系统等专业、权威的文献网站查找相关资料,并筛选出10多篇文献。

并对相关资料进行仔细的阅读及研究,从理论上分析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研究提供了参考。

(四)文献综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政府改革的推进和职能的转变,志愿者服务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社区公共服务中社区志愿者正逐步演化为其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因此,社区志愿者培训是否完善、规范,影响到社会工作能否正常开展。

所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社区志愿者培训和社区志愿服务方面做出了许多研究,同时也发表了相关的著作。

1、关于志愿者的研究

志愿者,在中国又被称之为“义工”顾名思义就是义务为人们工作不就回报。

然而在涉及志愿者的研究中,国内外很多学者又赋予了它不同的解释。

外国学者RichardPound认为志愿者是自愿提供服务的人,并且强调这种服务的提供是出于自愿的而不是受法律强制的。

还有些外国学者们认为志愿者是在闲暇的时间里用自己的知识去服务社会与他人,而不期待任何回报的人;志愿者是不期待任何金钱或物质的回报,自愿将时间、精力、经验、技能、服务和支持奉献给社会的人。

联合国把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名利、金钱为目的,并且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奉献给社会的人。

国内学者对于志愿者的界定也是各有千秋,闪茜符,戴卫义《论建立和完善高校青年志愿者活动的激励机制》(2003)谈到“志愿者是一个没有国界的名称,其指的是在不为金钱和物质回报的情况下,不被法律所强制,不受个人利益所驱使,而是仅仅基于信念、良知、道义、责任感和同情心而从事公益、慈善事业,为社会和谐提供服务、无私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的人”。

[3]丁元竹在《志愿活动研究》(2001)一书中提到:

“志愿者是指那些具有志愿精神,能够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而不关心回报的人,或者说是不为回报而主动承担相应社会责任的人”[4]

国内外学者对于志愿者下的定义都各不相同,但却有两点可以达成共识:

第一点是志愿者的行为是出于自愿的,不具有任何强制性;第二点是志愿者的活动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没有利益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志愿者定义为自愿参加公益活动而不求回报,为帮助社会弱势群体,自愿奉献个人精力和时间提供相关服务并且有一定专业技能的人。

2、关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

社区志愿服务起源于西方的发达国家,这些国家对于社区志愿服务的研究起步很早,发展迅速,西方的志愿者的人数在不断的增加,服务也逐步趋于专业化。

而我们相比西方起步晚,1978年后,政府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社会公益事务开始转移出来,社会管理方式也由“街道制”转变为“社区制”,人们对社区服务的需求增加,公民的权力意识和参与意识也不断得到提高,随即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管理措施来支持城市社区的建设,在1989年中国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才在天津建立,为社区老人、残疾等弱势群体提供志愿服务,由此揭开了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的序幕。

目前,国内关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研究中,《志愿服务与社区发展——上海城市社区志愿者活动研究报告》、《社区志愿服务理论与实务》这些著作都是对社区志愿者服务的界定、特征、发展、存在问题及解决的对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论述。

在《志愿社区——中国社区志愿服务研究》中介绍了国内外社区志愿服务的历史和现状,并从多学科角度对社区志愿服务进行了系统分析与总结,还提出了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支持与见解,有助于促进我国社区志愿服务的持续、健康、和谐地发展。

 

二中山市社区志愿者培训需求现状

(一)社区志愿务活动发展历程及现状

改革开放已有30年,在这30年里,我国的国民经济不但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且在国人的精神生活领域也发生着改变。

在这样条件下,志愿精神和志愿者也随之孕育兴起。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志愿者就最早诞生于社区服务,随后第一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在天津成立;不久之后,在1990年,“深圳市义务工作者联合会”作为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志愿者社团在深圳诞生;1992年,在香港义工的指导下,广东省佛山市成立了“义工团”。

随后国内许多省区市也陆续诞生了不同类型的志愿组织。

21世纪以来,我国的社区志愿服务不断发展,形成一股志愿风潮,促进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

我国的志愿服务大致经历了以下的五个阶段:

公益转型、自然探索、组织推到、多元发展和全民参与[5]。

从2008年汶川大地震开始,就进入了多元发展和全民参与的阶段,中国的志愿者人数在不断的增长,目前,中国已经超过有5600万人的注册志愿者:

其中主要包括约2700万名社区志愿者和2900万名青年志愿者,加上没有注册的志愿者,中国志愿者的总数已经有近亿人。

有数据显示,中国的志愿者人数的年增长率为31.8%,其中仅在2008年就增加了1470万人。

中山是真正意义的志愿服务开始于1987年的“敬老万人行活动”(1988年正式更名为“慈善万人行”),在1996年3,成立了中山青年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服务事业开始迅速发展。

据统计:

到目前为止,全市志愿者接近13万人,协会下的辖服务总队共48支,全市112个社区中已有93个建立了志愿者服务站,163个村委也有63个建立了服务站,登记注册的志愿者12万人[6]。

中山的志愿者们通过关爱关爱妇女儿童、关爱空巢老人、关爱农民工为重点,广泛开展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

(二)调查结果分析

本研究以中山市社区志愿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了花苑社区、彩虹社区、桂园社区的志愿服务点以及中山市青年志愿者协会和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共发放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36份,访谈12人。

问卷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社区志愿者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了解社区志愿者对培训内容及他们对培训看法和需求。

问卷结果的具体内容本章分三部分呈现,第一部分是社区志愿者的基本情况,包括他们的基本面貌和职业及教育情况,第二部分是社区组织对社区志愿者培训的现状,主要是从社区组织给予他们的培训,另外结合了对社区工作中志愿管理者的访谈,来反映当前社区组织对社区志愿者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社区志愿者对培训的需求,结合了社区志愿者对志愿者的访谈结果,从当前所接受的培训及其需求的角度来反映出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1、社区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1)基本面貌

性别

年龄

16—25

26—40

41—55

56—70

70以上

总计

18

9

14

20

2

63

21

12

16

21

3

74

总计

39

21

30

41

5

136

图一

从图一为样本人群中16-25岁、26-40岁、41-55岁、56-70岁及70岁以上的年龄组构成情况。

136名被调查者的平均年龄为40.44岁,56-70岁年龄组所占比例最大,为30%;其次依次为16-25岁、41-55岁、26-40岁、70岁以上,其比例分别为29%、22%、15%、4%。

造成这种年龄构成的初步分析因56-70岁年龄组人群大多为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大多刚刚退休,时间充足,且有一技之长,为了丰富退休生活,弥补下岗退休后的心理落差,老年人也很愿意从事志愿服务,发挥余热,实现自我价值[7]。

16-25岁这段年龄组人群大多为在校大学生,时间充裕,参与志愿服务欲望强烈,所在学校也提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2)职业及退休前的职业

图二职业分布情况

从图二为样本人群职业分布情况,图中显示企业工作者有38人,占总数的28%,其次是学生有30人,占22%,再次是自由职业者和公务员分别占21%和14%,教师、工程师、医生和律师是职业相对专业的职业,他们所占的比例不多,尤其是律师,只有1人,占了1%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社区志愿者队伍中,专业性人员和技术人员相对少,而学生和技术性专业性弱的人占多数。

(3)受教育程度

图三受教育程度情况分析

根据图三样本人群受教育程度的情况分析显示,志愿者中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占46%,而本科以下学历的占54%,由此可以看出,志愿者队伍中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

有47人是本科学历,占35%,学历只有中学的人数为32人,占总人数的24%,其次是专科、小学及以下分别占18%和12%,其中本科以上的人数是最少的只有15人,占11%。

由图二、图三统计的数据我们可以得知,整个社区志愿者的队伍里,专业性人才和高学历人才相对缺乏,因此,吸引高学历专业性人才和加强培训,提高社区志愿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中山市社区志愿者的培训现状

(1)培训的内容

图四培训内容现状分析(多选)

根据调查显示,在受调查的136名志愿者中有22个人没有进行培训,占总人数的16%,在114位受训人员中,进行了“解志愿任务”培训的人最多,有48人,所占比例是42%,其次“专业技能”的培训,占了31%,“沟通技巧”在其后,有24%,接着是“了解服务对象”,占了21%,“了解志愿组织”,占了20%。

就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志愿者接受的培训内容不是单一的,比较注重志愿任务的了解和专业技能的培训,但是对沟通技巧和了解服务对象及组织的培训做的还不够;并且社区志愿管理者对于培训有意识到,但重视程度不够,因为有16%的志愿者并没有接受过培训。

在管理者的访谈中,管理者对于培训内容的回答也是侧重于专业技能和了解志愿任务方面,管理者还提到,会组织培训,但不是每一个都参加。

(2)培训的时间及频率

图五参加培训的时间分布情况

图六参加培训的频率分布情况

图五是志愿者参加培训的时间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志愿者的培训时间安排,有51%的人参加培训的时间是“工作期间”、其次有36%的人是在“周末及节假日”,较少有人在“晚间”。

图六是志愿者参加培训的频率分别情况,调查显示,有48%的志愿者平均一个季度参加一次培训,23%的志愿者平均一个月参加一次培训,两周参加一次培训的志愿者占16%,仅有13%的志愿者半年到一年才参加一次培训。

(3)培训的有效性

图七志愿者对培训有效性认可程度

图七数据显示,志愿组织对于志愿者培训的有效性不高,志愿者觉得有效性在71%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