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446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docx

电气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汽车用低压电线的颜色(QC/T414—1999)

电线的颜色及其代号

电线的颜色和代号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1

电线颜色

绿

代号

B

W

R

G

Y

Br

Bl

Gr

V

O

电线颜色的组成

1.电线颜色有单色和双色两种,单色电线的颜色由表1规定,双色电线的颜色由表1规定的两种颜色配合组成。

2.双色电线的辅助色,一般应为两条轴向条纹或螺旋形条纹,成对称分布。

但导体截面小于0.5mm2时,可以只有一条条纹;当用户要求时,允许有三条条纹。

3.双色电线的辅助色条纹与主色条纹,沿圆周表面的比例为1∶3~1∶5。

电线颜色的选用

1.选用电线颜色时,应优先选用单色,再选用双色。

2.电线颜色的选用顺序应符合表2的规定。

3.各种汽车电器的搭铁线应用黑色电线,黑色电线除作搭铁线外,不作其它用途。

电线颜色的标注

电线颜色的标注,采用颜色代号表示。

双色电线的颜色标注,第一位为主色;第二位为辅助色。

标注示例:

单色电线,红色,标注为:

R

双色电线,主色为红色,辅助色为白色,标注为:

RW

表2

选用顺序

1

2

3

4

5

6

线

B

BW

BY

BR

W

WR

WB

WBl

WY

WG

R

RW

RB

RY

RG

RBl

G

GW

GR

GY

GB

GBl

Y

YR

YB

YG

YBl

YW

Br

BrW

BrR

BrY

BrB

Bl

BlW

BlR

BlY

BlB

BlO

Gr

GrR

GrY

GrBl

GrG

GrB

汽车用低压电线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要求(QCn29010-91)

型式与代号

1.电线接头按外形可分为圆形、叉形、横置叉形3种,其型式与代号见下表:

接头型式

代号

圆形电线接头

Y

叉形

直接头

CZ

卡口接头

CK

横置叉形电线接头

HC

2.电线接头型号由下列三部分组成:

电线接头代号、紧固螺栓直径、电线最大面。

标注示例:

圆形电线接头Y5-1.5

横置叉形电线接头HC5-1.5L

规格与尺寸

圆形电线接头的规格与尺寸见下图:

叉形电线接头分为叉形直接头与叉形卡口接头,其规格尺寸如下。

1.叉形直接头的规格与尺寸见下表、下图:

2.叉形卡口接头的规格和尺寸见下表、下图:

3.横置叉形电线接头的规格与尺寸见下表、下图:

技术要求:

材料黄铜带、尺寸公差采用IT13级。

汽车低压电线束技术条件(QC/T29106-2004)

术语和定义

干线:

电线束中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包扎在一起的部分。

支线:

电线束中电线的末端没有包扎的部分或单根电线。

分支点:

电线束中干线与干线或干线与支线中心线的交点。

接点:

电线与电线的连接点。

端子:

插接件和接头的统称。

干区:

安装在驾驶室、乘员室、行李舱内等部位的电线束不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湿区:

除干区以外,电线束需做特殊防水防护处理的区域。

刺破连接:

端子将电线绝缘层刺破与电线导体相接,达到良好的电接触并具有一定抗拉力的连接方式。

电线束尺寸应符合下列要求

1.干线和保护套管长度宜不小于100mm,并为10的倍数。

如:

100mm、110mm、120mm等。

2.支线长度宜不小于30mm。

3.接点之间,接点与分支点之间距离宜不小于20mm。

4.电线与端子连接处需装绝缘套管时,绝缘套管长度不得小于20mm。

5.电线束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电线束中所用材料和零部件在无特殊规定时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电线的颜色应优先采用QC/T414的规定。

接头应符合QCn29010和QCn29013的规定。

插接器应分别符合QC/T417.1、QC/T417.3、QC/T417.4、QC/T417.5的规定。

电线应符合JB/T8139的规定。

铜编织线应分别符合JB/T6313.1、JB/T6313.2、JB/T6313.3的规定。

软聚氯乙烯管应符合GB/T13527.2的规定。

橡胶制品材料应符合HG/T2196的规定。

聚氯乙烯压敏胶粘带应符合QB/T2423的规定。

端子与电线连接应优先采用压接方法,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端子应分别压紧在导体和绝缘层上,导体不应压断,绝缘层不应压人导体压接部位,在图2所示的a区中可见电线导体,但不能妨碍插接。

2.绝缘层压接部位经不少于3个循环的弯折试验后,在下图所示的b区中仍可见绝缘层。

3.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4.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下表的拉力值规定。

表2(拉力值)

5.端子与电线连接处的电压降应不大于下表的规定。

采用刺破连接方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线端面应平整,并与电线的轴线相垂直。

端面处导体与绝缘层应在同一平面上。

在连接处电线应不弯曲,并在下图所示a区内可见电线端部。

2.端子与电线连接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

0.35mm2电线拉力值应不小于50N。

接点应符合下列要求

1.采用钎焊的方法时,不允许使用腐蚀性焊剂。

焊点应光滑,不允许存在漏焊、未焊透、焊剂夹杂等缺陷。

2.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焊接处表面不允许出现氧化、断丝、缺损和绝缘层熔化现象。

如下图所示,焊接与未焊接的过渡部位a应呈圆弧状,且在b区可见未焊接的导体端部。

3.接点应牢固,在规定的拉力下不应损伤和脱开,其拉力值应不小于表2规定。

采用无焊料焊接方法时撕裂力应不小于下表的规定。

4.干区和湿区接点表面绝缘应良好,绝缘材料应靠紧在接点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5.湿区接点的绝缘处理部位经防水试验后绝缘电阻不低于100MΩ。

汽车低压电线束其余要求

1.密封塞在压接时不应损伤。

电线与密封塞之间、密封塞与护套之间不应有目视可见的间隙。

电线和密封塞与端子压接后,在下图所示的a区内应可见密封塞和电线绝缘层的端部。

2.电线束包扎时,应紧密、均匀,不应松散。

采用保护套管时,无位移和影响电线束弯曲现象。

3.电线束中电线与端子连接处的绝缘套管应紧密套在连接部位上,无位移、脱开现象。

4.电线束中电线及零部件应正确装配,不应有错位现象,端子在护套中不应脱出。

5.电线束中线路导通率为100%,无短路、错路现象。

6.电线束的耐温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耐低温性能试验后,应符第2、3、5条的规定。

②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耐高温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第2、3、5条的规定。

③电线束应分别按表5安装位置经QC/T413中3.10.3规定的耐温度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第2、3、5条的规定。

7.电线束经QC/T413中3.11规定的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第2、3、5条的规定。

8.电线束经受QC/T413中3.12规定的耐振动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第2、3、4、5条的规定。

表5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

9.电线束经QC/T413中3.13规定的持续时间为48h的耐盐雾性能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第5条的规定。

10.电线束宜进行耐工业溶剂性能试验,其溶剂种类推荐采用玻璃清洗剂、车用无铅汽油、汽油机油。

试验后应符合本标准中第2、3、5条的规定。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的要求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应符合下列要求。

1.如下图所示,导体中所有单线的断面应呈不规则多边形,导体与端子相接部位、单线与单线之间应无明显缝隙,端子压接部位应包住全部导体。

端子压接的卷曲部分a、b必须相接,且对称。

2.如下图所示,端子压接卷曲部分a、b端部距底部c的距离d不小于单线标称直径的1/2。

3.如下图所示,横断面底部两侧的毛刺高e应不超过端子压接后的厚度g,毛刺宽度f应不超过g的1/2。

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不允许存在下列任何一种缺陷。

1.如下图所示,端子卷曲部分a、b之间有缝隙。

2.如下图所示,端子卷曲a或b的端部与端子其他部位相接。

3.如下图所示,横断面上端子压接部位出现裂纹h。

试验方法(QC/T29106-2004)

1.在具体试验方法中如无其他规定,试验应在下述条件下稳定2h后进行:

环境温度:

18℃~28℃

空气相对湿度:

45%~75%

大气压力:

86kPa~106kPa

2.电线束尺寸用钢卷尺检测,应符合电线束尺寸要求的规定。

3.电线束外观用目视法检查,应符合QC/T29106-2004标准中4.4.1、4.4.3、4.4.6.1、4.5.2、4.5.3、4.5.5、4.6、4.7、4.8、4.9的规定。

4.绝缘层压接部位弯折试验按下图所示进行。

以轴线为基准弯折30°,再向相反方向弯折60°,然后回到轴线这一过程为一个循环。

5.电线与端子连接、刺破连接、接点的拉力和撕裂力试验应用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的拉力试验机检测,拉力试验机夹头的位移应匀速运动,其速度25mm/min~l00mm/min。

a)电线与端子连接、刺破连接、接点的拉力试验沿电线轴线方向施加拉力

b)无焊料焊接接点撕裂力试验如下图所示。

6.端子与导体压接和压接接点横断面检验应按下述方法进行。

a)试样的制作:

将受检试样按下图所示位置(应避开端子的加强筋)截断后,取其中一侧作为试样,其断面应磨平,并做化学腐蚀处理,直至能够完全显示截面状态。

b)试样检验:

将做好的试样断面用显微镜观察,按端子与电线导体压接处和压接接点处横断面的要求对照检验。

7.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试验按下图所示,在端子与电线压接处中间位置至电线75mm长的电线处(剥去绝缘层钎焊牢固)的两点间测量,扣除75mm长的电线电压降后既为端子与电线压接处的电压降。

当一个端子同时连接两根或两根以上电线时对各根电线分别施加电流以测量电压降。

8.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接点防水试验。

将经过防水处理的接点浸在不低于100mm深的水溶液中1h后,用直流电压100V±10%,量程0~200MΩ(示值误差为±3%)的绝缘电阻测试装置或精度为1.5级的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

1—绝缘电阻测试装置或兆欧表;2—经防水处理后的接点;3—电极;4—玻璃容器;5—水溶液

9.线路导通、短路、错路的检验,在专用检验装置上进行。

10.电线束耐低温试验:

将试样放在下限贮存温度值的低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1.1的规定。

11.电线束耐高温试验:

将试样放在表5中安装位置所对应的上限贮存温度值的高温箱内,温度偏差为±2℃,时间为8h,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的相应部位应符合4.7和4.8的规定,整体电线束应符合4.10的规定

12.电线束耐温度变化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

根据试样的安装位置将下限工作温度值和上限工作温度值作为试验温度,在每一种温度中的暴露时间为2h,温度转换时间不大于12min,循环次数为5次。

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的相应部位应符合4.7和4.8的规定,整体电线束应符合4.10的规定。

13.电线束耐温度、湿度循环变化试验,按QC/T413-2002中4.11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再在常温下放置24h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2的规定。

14.电线束耐振动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按QC/T413-2002中4.12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3的规定。

15.电线束耐盐雾试验按QC/T413-2002中4.13规定进行,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4的规定。

16.电线束耐工业溶剂试验,在不工作状态下进行。

按下表规定的溶剂顺序,同一试样经每种溶剂20个循环后按不同的安装位置分别进行检验。

试验后检验电线束应符合4.15的规定。

 

试验用溶剂和循环条件

汽车低压电线束出厂检验内容:

汽车低压电线束型式检验项目和顺序:

车用电线束接插器(QC/T417.1-2001)

目测检查:

此项试验时应在正常视线强度、颜色下,保持正常的视距及适当光照。

目测试验应依据相关规范检验标识、外观、制造工艺及相关要求的完成情况。

除了绝缘替代插头之外,在插接件尾部,导体压接和绝缘层压接之间应可看到绝缘层和导体(如图5所示)。

导体应从导体压接部分突出,但不能妨碍插接部分。

所有线股都应被导体压接部分包着,但不能损伤线股。

插入和拔出:

按照产品规格要求进行插拔试验。

插拔速度应恒定,且在25mm/min~100mm/min之间。

所选用速度应记入试验报告。

把插接器进行10次插拔,测量下列所需力:

第1次插入:

第1次拔出:

第10次拔出:

第11次插拔应按自锁强度试验要求试验自锁装置。

试验中的插头和插座应符合本标准相关部分的要求。

若是多线插接器,其插拔力应符合特殊规范。

导体附件的抗拉强度:

在恒定速度25mm/min~10Omm/min下,用合适的试验仪器来测量导体附件的抗拉强度。

选用速度应记入试验报告中。

根据生产者要求,把每一个试验样品连接到相应的电缆上。

如果插接器有一个电线绝缘支持,它应是固定的。

当多于一条电线时,根据表2队部同样品的每条电现施加相应的力。

对于压接的电线附件,插头、插座应单独进行试验;对于绝缘替代连接(IDC)的电线附件,试验应和已装置在护套中的插头插座一起进行。

表2 压接部分最小抗拉强度

电线横截面积,mm2

最小抗拉强度,N

 

电线横截面积,mm2

最小抗拉强度,N

0.22

40

 

2.5

235

0.35

50

 

3

260

0.5

70

 

4

320

0.75

90

 

5

360

1

115

 

6

400

1.5

155

 

10

600

2

195

 

 

 

注:

没有列出的由插入法确定

导体压接部分的抗拉强度应最少能承受表之中所规定的值。

自锁装置强度:

此试验目的是试验自锁护套的抗特定静态负荷能力。

带护套自锁装置的多线和单线护套(无锁销插座)

a)用单纯护套;

b)拥有全部配套的插接器。

制作一能固定插接器进行试验的固定装置,固定插接器。

在试验过程中,此装置不能扭曲插接器。

在锁定自锁装置时,安装固定装置屏蔽套。

沿拔出方向用100N的力并保持10s。

带护套自锁装置的单线和多线插接器(有锁销插座)

第11次插拔试验后,对带有自锁装置的试验样件在拔出方向上用100N的力并保持10s。

多线插接器自锁装置应能承受试验拉力。

插接件插入护套力:

试验时,插接件应选用其允许范围内的最大和最小尺寸电线,用一定位装置沿插入方向把电线尽可能紧的固定在电线附件上。

必须注意插接件正确锁定。

用25mm/min~100mm/min之间的恒定插入速度,所用速度应记录到试验报告中。

对于带有横截面积不到(包括)1mm2电线的插接件,插入力最大应为15N。

对于带有更大横截面积电线的插接件,插入力最大应为30N。

插接件在护套中的保持力:

用一合适仪器测量插接件保持力,插头或插座应全部锁定。

沿轴向用一向前或向后的恒力并保持10s。

所用恒力应记入试验报告中。

鉴于插拔力的需要,在设计和选材时应考虑更大的力(推荐采用二次定位方式),但至少应能承受:

插头宽度2.8mm及以下的片形插接件40N,其它插接件60N。

接触电阻(电压降):

当无法从参考点处测量电阻时,实际测量点与参考点之阎的电阻应被减掉。

测量点应尽量接近参考点。

应在试验报告中指明选用了下列两种方法中的哪一种。

毫伏测量

为防止绝缘层的损坏,试验电压不能超过20mV直流电压或峰值交流电压(包括在开路状态下)。

试验电流不能超过100mA。

在规定试验电流下的测量

测量应在5A/mm2电流强度下,达到热平衡后进行。

如果所测电线需在测量点焊接,焊接不能影响插接(除非特殊指明)。

汽车电气设备基本技术条件(QC/T413-2002)

产品的常态工作环境条件

在下述大气环境条件下,产品应保证具有额定数值。

温度:

18℃~28℃;相对湿度:

45%~75%;气压:

86Kpa~106kpa

产品的温度范围

按安装部位及使用条件划分,产品的工作温度及贮存温度范围见表1

产品的工作电压范围

产品的标称电压为:

12V、24V,其工作电压范围见表2

单、双线制及搭铁极性

产品可做成单线制或双线制。

做成单线制时,应使其负极搭铁。

旋转方向

产品轴旋转方向一般宜采用顺时针方向,其旋转方向的判定方法:

a)电机一从驱动端视;

b)分电器一从分火头端视;

c)两端带轴伸的电机和上述以外的其他产品由制造厂规定。

对旋转方向为逆时针的产品和两端带轴伸的电机,应在产品的驱动端或其他明显部位标出表示旋转方向的箭头。

连续定额及短时定额

根据产品的特性和运行的持续时间,产品分为连续定额和短时定额两类,短时定额的时限应在产品标准中注明,优先采用3s,5s,15s,30s,1min,3min,5min,10min。

产品的外形和基本性能参数

产品的外形、安装尺寸和标志应符合产品图纸的规定。

产品的电气性能参数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产品采用的低压电线束应符合QC/T29106的规定。

产品上机械紧固件的拧紧力矩要求应在产品技术文件中规定。

产品有关部位的温升限值

对于时限不超过3min的短时定额产品不必规定温升限值。

产品内装有的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温升限值应符合半导体器件相应标准的规定。

其他产品或上述产品其他部位的温升限值,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产品经温升试验恢复常温后,其性能应符合产品标准中电气性能参数的规定。

产品噪声级

当对产品的噪声级有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旋转电气产品的超速性能

旋转电气产品应具有承受1.2倍最高工作转速(对于电动机类按空载转速)的超速能力,连续定额工作制的产品历时2min,短时定额工作制的产品历时20s,试验后产品应无损伤。

产品的防护性能

产品防护性能的一般规定

产品一般宜注明代表其防护性能的防护等级,防护等级应分别符合GB/T4942.1和GB/T4942.2的规定。

当产品有特殊要求时,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产品防异物性能

产品的防异物性能宜在产品标准中规定,本标准推荐采用的防护等级为IP2X,IP3X和IP5X。

产品的安装细节及受试状态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

对产品防异物试验后的合格评定,宜按GB/T4942.1和GB/T4942.2的规定。

产品防水性能

对于装在发动机罩下或外露的产品宜采用的防护等级为IPX4,进行防溅水试验。

对于安装在驾驶室和乘员室及行李舱内的产品宜采用的防护等级为IPX3,进行防淋水试验。

产品的安装细节及受试状态应在产品标准中规定对产品水试验后的合格评定,宜按GB/T4942.1和GB/T4942.2的规定。

产品耐异常电源电压性能

耐电源极性反接性能

对于除电源系(含线束、开关及继电器)以外的产品,应能承受1min的电源极性反接试验而不损坏,试验后产品的性能应符合产品标准的规定。

反接电压值:

12V电系为14V士0.2V;24V电系为28V士0.2V。

耐电源过电压性能

产品应能承受一定值的电源过电压试验而不损坏,其过电压值、试验时间和合格判定应在产品技术标准中具体规定。

产品的电磁兼容性

电磁抗扰性

产品的电磁辐射抗扰性应符合Gs/T17619的有关规定。

产品的电瞬变传导的抗扰性应符合ISO7637的有关规定。

具体脉冲种类、严酷等级和试验合格判定应按标准中的有关规定或按与用户协商双方认可的规定。

对于不带电子器件(不含线束)的产品,其电磁抗扰性可以不做规定。

电磁骚扰性

产品的电磁骚扰性应符合GB18655的有关规定。

产品表面防护性能

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

产品金属零部件的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QC/T625的规定。

油漆层

油漆层的外观:

产品外部油漆层应均匀,无气泡、无空白、无堆积和流溢现象。

油漆层的附着力:

产品油漆层应与被覆盖物的表面牢固结合,经栅格法试验后漆层应不脱落。

油漆层的耐温性:

产品油漆层经受高温试验后,应无皱缩或起层现象。

油漆层的耐腐蚀性:

产品油漆层在经受48h盐雾试验后,不允许产生锈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