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412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文学常识天天练.docx

学年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天天练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文学常识天天练

语文2018.9

本试卷共10页,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 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下列对联与所咏传统节日不匹配的一项是

A.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清明节)

B.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晴雪兆丰年(元宵节)

C.一曲霓裳传玉笛,四围云锦拥金徽(中秋节)

D.黄菊倚风村酒熟,柴门临水稻花香(重阳节)

2.下列各句文化常识中,没有错误的一句是

A.对联为竖行书写,中间不加标点。

张贴时,上联在左边,下联在右边。

B.《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

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C.子:

对对方的尊称。

衿:

古式的衣领。

青衿:

是汉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3.下列对联分别写的是哪几位作家?

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①兵甲富于胸中,一代功名高宋室;忧乐关乎天下,千秋俎豆重苏台。

②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明月皓无边,安排铁板铜琶,我亦唱大江东去;春风睡正美,迢递珠崖儋耳,谁更怜孤鹤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绿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A.①范仲淹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

B.①范仲淹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

C.①苏轼②辛弃疾③岳飞④李煜

D.①苏轼②柳永③辛弃疾④李煜

4.下列各句中所用典故与历史人物相对应的一项是

(1)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3)封狼居胥。

(4)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A.刘裕周瑜张季鹰霍去病

B.周瑜刘裕霍去病张季鹰

C.周瑜刘裕张季鹰霍去病

D.刘裕周瑜霍去病张季鹰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简称“词”,也被称作诗余、歌曲、长短句。

B.作词一般是按照某种乐调曲拍之谱填制歌词。

C.曲调的名称(如“望海潮”“雨霖铃”等)叫做“词调”或“词牌”。

D.古人将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调”“中调”和“长调”。

6.对下列戏曲知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末”即角色名,扮演男子,“外”即“外末”,扮演老年男子。

B.“旦”,戏曲角色名,扮演妇女;“正旦”,角色名,扮演女主角。

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即小花脸或三角脸。

D.“科”又称“介”,戏剧中称角色的动作。

“卜儿”,扮演儿童。

7.下列文学常识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古时也称“诗三百”。

②《诗经》原称《诗》,它是“五经”之一,“五经”是指《易》《书》《诗》《礼》《乐》。

③《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④“风”又称“十五国风”,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都是周代贵族的乐歌;“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都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

⑤赋、比、兴为《诗经》最主要的表现手法。

A.②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①②④

8.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是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三个故事的叙述,歌颂了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维护团结的精神,以及廉颇勇于改过的可贵品质。

B.司马迁,西汉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不仅具有史学价值,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评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完璧归赵”一节,在写蔺相如出使前,先借缪贤之口对其作出了介绍,这不仅从侧面表现出蔺相如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也为下文写蔺相如作了铺垫。

D.本文在表现人物时,不仅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借人物自己的言行来刻画人物性格,而且还极力铺张,渲染烘托人物,使人物性格鲜明而又生动。

9.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和“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都是描写中秋节的诗句。

B.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两个小时,同时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三更半夜”中的“三更”指的是23点至凌晨1点。

C.王实甫在《西厢记》中写道: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其中“司马青衫”指的是司马相如。

D.我国古代称谓名目繁杂,有谦称、敬称、雅称、婉称等,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如对人称字,对己称名,国君以“寡人”自称表谦,以“敕”作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比如《红楼梦》中的“敕造宁国府”即是如此。

不过随着时代发展,“敕”后来也可用于长辈对晚辈、长官对下属。

10.下列对词的有关知识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极盛于宋代,故俗称宋词。

早期的词,本是一种配乐的歌词,可以歌唱。

B.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别称有长短句、曲子、曲词、乐府、乐章、琴趣、诗余。

C.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小令、中调、长调。

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至90字为中调,91字以外为长调。

D.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晏殊、柳永、李清照、晏几道、姜夔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秦观、周邦彦、岳飞、陈亮、陆游等。

11.下面对周朴园给侍萍一张五千元支票的情节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体现了周朴园对曾被自己凌辱遗弃的侍萍的内疚和忏悔,从而表现出这个具有深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的人性尚未完全泯灭,以避免反面人物脸谱化。

B.表现了周朴园在听了侍萍诉说后,开始认识到是自己毁灭了她的青春和前途的思想感情变化过程,体现了他的大方、仁慈,说明其将负责她今后的生活。

C.表现了周朴园想用金钱赎罪从而求得心灵的安宁的自欺欺人的心理状态。

D.体现了周朴园急于用金钱来解除对他的名望、地位和体面的威胁的紧张、恐惧的心理。

E.体现了周朴园的虚伪自私,表现其金钱至上的腐朽丑恶灵魂的阴险狡诈的性格特征。

F.“侍萍接过支票,把它撕了”这个动作与周朴园想用金钱来“赎罪”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鲁侍萍这个劳动妇女的骨气和内心的极度悲愤。

12.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十四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B.《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的四大著名悲剧之一,是莎士比亚最重要的作品,这部悲剧就其表现的社会内容和哲学内涵来说都是最丰富的。

C.《哈姆莱特》的主要情节是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杀死了谋害他父亲的叔父,最后夺回了自己的王位,成了新国王。

D.戏剧是与散文、小说、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戏剧是一门舞台的艺术,而剧本则是舞台表演的依据。

话剧是西方戏剧的主要样式。

13.下面对《雷雨》一剧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雷雨》的标题既是写实的,又有象征意义。

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之夜,也预示着三十年代沉闷的中国社会正酝酿着一场大变革。

B.《雷雨》戏剧结构极为紧凑。

课本节选部分巧妙地采用了“回顾”和“穿插”的表现手法,将“过去生活”与“现实生活”交织在一起,让过去的矛盾推动现在的矛盾,冲突尖锐激烈,深深吸引着读者与观众。

C.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

它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

《雷雨》的主要冲突:

一是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人民与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的矛盾,一是工人同资本家的矛盾。

D.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不可能是真心的。

因为他是一个具有浓厚封建性的资本家,虚伪冷酷是其本性,对鲁侍萍这样一个出身卑微的妇女只会始乱终弃。

14.下面这段“舞台说明”对剧情起了什么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A.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人物活动的环境。

B.交代当时的天气特征及空气质量之差。

C.渲染了舞台气氛,烘托出人物的烦躁和郁闷不安的情绪。

D.暗示一场雷雨即将来临,为下文矛盾的展开作了铺垫。

15.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初七及下九”中的“下九”指农历每月的十九日,在汉代,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B.“六合正相应”中的“六合”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的意思,“履至尊而制六合”中的“六合”指天地东南西北六面,实指天下。

C.“黄昏”“夜半”“人定”“鸡鸣”“平明”五个词均为古代表示时间段的名称,若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

夜半、鸡鸣、平明、黄昏、人定。

D.“往昔初阳岁”中的“初阳岁”是指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1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与同时代的另一散文家白居易一起倡导了著名的“古文运动”,反对浮夸不实的文风,主张“惟陈言之务去”。

B.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称为谥或谥号。

谥号是固定的一些字,这些字被赋予特定的涵义,用来指称死者的美德、恶行等。

C.古人有名有字。

旧说上古婴儿出生三月后由父亲命名。

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例如屈原,名平,字原。

又如颜回,字子渊。

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先叙后议,也可夹叙夹议。

像《捕蛇者说》《马说》都属“说”一类文体。

“说”,古义为陈述和解说,因而对这类文体,都可按“解说……的道理”来理解。

《师说》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

17.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滕王阁的一组是()

①.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②.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

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

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

③.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④.三秋一序,常令八方墨客小心掷笔;

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巨浪长风,又送四海才人大胆题联。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1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B.曹操是汉魏时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

C.陶渊明是晋末的伟大诗人,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其诗“恬淡自然,蕴藉深厚”。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

19.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C.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D.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20.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乞求婚姻幸福。

B.“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代指有学问的人;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C.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21.(题文)下列各句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伯(孟)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

B.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C.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

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D.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能够达到声调的和谐。

对联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

22.下列俗语中,与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无关的一项是()

A.没有三两三,不敢上梁山。

B.关公面前耍大刀——献丑。

C.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D.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23.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诗经》中的名句名篇常常被后代的文学作品引用,本文中的“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白露横江”“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等都化用了《诗经》中的句子。

C.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的重大创造。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24.下列有关中国文化常识的表达,全都不正确一项是()

①座次,古代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鸿门宴》中有这样几句: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项王座次最尊,张良座次最卑。

②六礼,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孔雀东南飞》中有几句“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六合”就是指的六礼。

③我国古代家具主要有席、床、屏风、镜台、桌、椅、柜等。

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一开始,床极矮,古人读书、写字、饮食、睡觉几乎都在床上进行。

《孔雀东南飞》“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中的“床”指的是坐具。

④五声,也称“五音”,是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加上变宫、变徵,也称“七音”。

《荆轲刺秦王》;“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土皆垂泪涕泣。

”文中的“变徵”就是微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复为慷慨羽声”中的“羽声”声调也是很悲凉。

⑤初七、下九,“初七”农历七月初七日,这天晚上叫“七夕”,相传在这天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在葡萄架下,静听牛郎织女的谈话,也是七月七的一大趣事。

“下九”是指农历每月二十九,十九为“中九”,初九为“上九”。

汉时,七夕、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⑧古人主要根据天色把一昼夜分为若干段,一般地说,日出时叫旦、早、朝、晨,日入时叫夕、暮、昏、晚,太阳正中叫日中,将近日中时隅中,太阳西斜叫作昃(太阳偏西)。

12个时辰为夜半、鸡略、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映、哺时、日入、黄昏、人定。

《孔雀东南飞》中“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是戌时,“人定”是亥时。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④⑤

25.“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下列诗句中没有表达这种情感的一项是

A.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B.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渭城曲》)

C.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D.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绝句》)

2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有小说集《呐喊》《彷徨》《野草》等,《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国别体史书,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修订的《春秋》所作的传。

C.庄子名周,战国中期宋国人,先秦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今存《庄子》,分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

D.《五人墓碑记》中的“碑记”是叙述死者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指南录后序》中的“序”也是一种文体,一般用来介绍、评价书的内容或表明写作目的等。

27.下列文学与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长人者好烦其令”中的“人”即“民”,因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而改称。

避讳,避免直接说出或写出君主和尊长的名字。

B.唐“吴中四士”之一张若虚根据乐府旧题《清商曲·吴声歌》创作《春江花月夜》,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C.宗庙会同,“宗庙”是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宗庙之事即指祭祀祖先。

会,指诸侯共同朝见天子。

同,指诸侯相见。

D.“千乘之国”中的“乘”即车辆,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为一乘。

千乘之国即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28.下列对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对年龄往往有特殊称谓,如幼年称“垂髫”,五十岁称“知命”,百岁称“期颐”。

B.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常用“臣”“窃”“私”“鄙人”“在下”“竖子”等词语表示谦逊。

C.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请求退职称“乞身”,也可称“致仕”“乞骸骨”。

D.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悠久,除称“中国”外,还有许多别称,如“九州”“神州”“赤县”“华夏”等。

29.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计划,是一个总名称,规划、方案、安排、打算等也包括在计划的范围内。

B.作介绍要求抓住特性、突出重点、符合事实、理清顺序、神态自然大方,对语言的要求用词华丽,讲究多用修辞手法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C.自荐信和求职信的格式一般都包括标题、称呼、正文、附件和落款五部分。

D.简报的报头一般包括简报名称、期数、编发单位、编发日期等内容,有时还写明提醒事项。

30.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古时,“左迁”指的是贬官;《琵琶行》中“行”,是古诗的一种题材。

B.《师说》中“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

D.“社稷”指国家。

社,土神。

稷,谷神。

“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

3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老残游记》、《五人墓碑记》都是章回体小说。

B.林语堂和钱钟书都被人们称为“幽默大师”,林语堂的代表作是《围城》。

C.竹帛是古代用来书写的材料,笔墨纸砚是中国独有的文书工具,即文房四宝。

D.清明和中秋既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清明有扫墓、踏青等习俗,中秋有赏月、吃月饼等习俗。

3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致大海》的作者是普希金,他被称为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南宋著名文学家,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C.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D.公车是汉代官署名,臣民上书和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33.下列有关应用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通知的结构一般由标题、上款、正文、落款等部分组成。

B.总结的三要素分别是目标、步骤和措施,三者是环环相扣的。

C.常见的广告标语有赞扬式、号召式、情感式、综合式等形式。

D.求职书和自荐信都是交给用人单位,谋求职位的书信。

3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

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

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

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35.对下列课外阅读内容的说法,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夜》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上海为背景,通过民族资本家赵伯韬为振兴民族工业而拼搏却最终时报的全过程,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初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同买办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B.巴金的《做大哥的人》以时间顺序,真实回忆了大哥颇具戏剧性的人生。

在作者眼中,大哥是旧社会少爷的一个悲惨缩影。

C.美国戏剧家尤金·奥尼尔的《一只狗的遗嘱》以狗自述的口吻讲述了他的狗“伯莱明”的故事。

从这篇文章我们看到了人与动物之间最唯美的情感。

D.陈忠实的《毛乌素沙漠的月亮》这篇散文语言平实朴拙,通过叙述子页仿古人之风的随性之举,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大漠皓月图。

36.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B.暮春指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C.朔指农历每月第一天;既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晦指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D.《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同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3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外,外末的简称,扮演老年男子;净,俗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男子。

B.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

现代著名剧作家。

代表作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等剧作,其中《雷雨》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写了周鲁两家八个人物由于血缘纠葛和命运巧合而造成的矛盾冲突。

C.莎士比亚(14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

他的剧本流传下来的有三十多种,其中著名的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D.折,相当于现代的“幕”,所有的杂剧都只能是四折。

杂剧规定,每一折戏的唱词是一套曲子,每一支曲子用一个宫调。

38.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是记载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编订。

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为“四书”。

B.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句中“合从”是指“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C.«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一句中“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D.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

“句读”用来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39.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元杂剧角色分末(男角)、旦(女角)、净(刚强、凶恶或滑稽的人物)、杂(末、旦、净以外的杂角)等。

正末或正旦是元杂剧的主唱角色。

B.欣赏戏剧中的人物形象和欣赏小说中的人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