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186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docx

秋人教版语文河南八年级上册同步测试期中测试

检测内容:

期中测试

得分________ 卷后分________ 评价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畸形/犄角  绯红/妄自菲薄  敛声屏息/天然屏障

B.蒙昧/蒙骗恰当/锐不可当叱咤风云/惊诧不已

C.炽热/旗帜侏儒/妇孺皆知和颜悦色/曲高和寡

D.溃退/馈赠镌刻/隽言妙语殚精竭虑/肆无忌惮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愚钝  解剖学  催枯拉朽  出谋划策

B.慰勉  招风耳  一丝不苟  深恶痛疾

C.荧光  直勾勾  各行其事  和颜悦色

D.缥碧  沉淀物  正襟危座  眼花缭乱

3.古诗文默写。

(8分)

(1)相顾无相识,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3)《黄鹤楼》中作者登楼远眺,引起无限乡愁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中,诗人常常借物传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杜牧借两位女子的命运来感叹历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渡荆门送别》),李白借“水”来表达对故乡的不舍。

4.名著阅读。

(任选一题作答)(4分)

(1)下面作品中的两个人物各有其过人之处,请从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他们的过人之处是什么。

①宋江(《水浒传》) ②唐僧(《西游记》)

 

(2)简述《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主要内容。

 

5.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4分)

我们应该明白,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是不可割裂的,二者不是两件不相干的事,而是____①____;如果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毫不相干,这样的传承就是十分可疑的。

我们还应该明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只是我们在民族复兴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源之一,绝非全部。

我们____②____,而并非仅仅继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就足够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共8分)

材料一 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但孰不知过高期望会引发孩子的情绪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杜亚松教授在“关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中,结合自己的临床观察,分析儿童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发现其中很大因素与家庭生活有关。

20世纪90年代之后,因情绪问题求医的孩子逐年增多,近几年已占到患者总数的三分之一。

据杜亚松观察,这其中很大原因来自家庭的过高期望、过度呵护。

“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第一位的是家长,第二是老师,第三是孩子自身,第四才是医生。

”杜亚松说,“家长对自己的言行要有所警醒,对自己的角色要有正确定位,不要让爱伤着孩子。

材料二

图1:

假期“充电”

图2:

对中小学生假期愿望的调查图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内容。

(3分)

 

(2)观察材料二两幅图,请根据图1孩子心里的想法,帮他说服他的妈妈或爸爸。

要求:

①观点明确。

②充分引用图2中的信息作为论据。

③语言得体。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7~10题。

(共16分)

卖伞姑娘

①有些想念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像时常跃入我心中的那个姑娘的身影。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②那是一年前的一个雨夜。

路灯在丝丝雨线织成的帷帐里睁着惺忪的睡眼,洒下的光映射在路面的积水上。

在单位加班昏了头的我下了楼,才知道这个城市的一切都猫进了细雨的怀抱里。

我呆望着路灯罩里舒缓而降的雨丝,想起了远在十多公里之外的家,心一横,推着车子撞破了雨幕。

③“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

”正准备骑上车子的我,突然听到一个轻盈、温馨的声音。

回过头我才发现单位大门外的路灯下站着一位姑娘,怀里抱着一捆伞。

她有十六七岁的样子,穿着鹅黄色的薄毛衣和黑色的长裙,背光站着,我看不清她的脸庞。

④我的确是需要一把伞呀!

我停下来,仔细地把她怀抱中的十几把雨伞挑了一遍。

我那时世俗地想:

街头小贩的东西十有八九是假冒伪劣,既然急需,那就买吧,但挑挑拣拣的事儿是不能掉以轻心的。

⑤那姑娘极有耐心地帮我打开包装的雨伞又一一装上。

她蹲下来时,一头长发几乎垂到地上,发梢上一缕缕地淌着雨水。

⑥“姑娘,你卖的是雨伞,为什么不自己用一把?

看你,小心淋病了。

”我嘴上这么说,手里却没有停下挑拣的动作。

⑦“一用就卖不出去了,这是我这学期的生活费……”姑娘说了半截,止住了话头。

我才明白,眼前的这个小贩是个学生。

我想接着问她其他的情况,但她再不肯说一句话了,只是细心地拾掇着被我弄乱的雨伞。

⑧事情就这么简单,简单得如同到集贸市场那样。

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因而,那把雨伞便显得尤为体贴、尤为及时……

⑨隔了两天,我无意中翻阅晚报时,在一版右下角看到了一幅图片报道。

虽然那晚我没有看到卖伞姑娘的面孔,但我从衣着的款式、颜色和报道的内容上立即断定,她就是我遇见的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图片报道简练得只有几句说明:

“这位贫困大学生昨晚在勤工俭学卖雨伞时,挺着感冒了好几天的病体,因冒雨等待一位付款时掏掉了四百多元钱的顾客,而昏倒在街头……”那个因付款而掏丢了四百多元钱的人不是我。

如果是我,那么我对她的挂念也还有充分的理由。

⑩又是一个下雨天。

我独自走在行色匆匆的人流里,又想起了那个卖雨伞的姑娘。

初春的雨水还有几丝凉意,我没有打伞,潜意识里有一种希冀:

那个穿着鹅黄毛衣、黑色长裙、看不清面庞的姑娘会不会突然出现在我的面前?

“先生,您需要一把伞吗?

”我真想再次听到那句轻盈、温馨的问话。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

7.结合全文,简要说明卖伞姑娘有哪些性格特点。

(4分)

 

8.“我刚走到半路时,原本温柔细腻的雨丝变成了瓢泼狂暴的大雨。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有什么作用?

(4分)

 

9.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分)

每当缠绵的细雨裹住这个城市的时候,这种思念就如同四处弥漫的细雨一样,无边无际。

 

10.文章结尾写道:

“我没有雨伞,但我总觉得头顶有一把粉红色的雨伞,伴我在每一个雨天里……”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

(共12分)

给原子办假证

①20世纪初,物理学家就发现,原子里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只能处在一组特定的能量等级上。

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产生一个光子,其能量等于这两个能级之间的差值。

光子的能量取决于光的频率(频率越高,能量越高),而光的颜色是其频率的一种体现。

每种元素的原子周围存在的电子能级都是独特的,这意味着每种元素的原子只能产生一组特定颜色的光子。

②比如,钠元素会产生橙色的光,所以高压钠灯是橙色的。

同样,向火焰中撒一把盐(氯化钠),也会产生一股橙色的火焰。

天文学家经常利用这种现象,通过分析恒星或星云发出的光,来分析那里会有哪些元素。

可以说,这些光如同元素的身份证明一样。

③最近,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些科学家找到了一种伪造原子身份证明的办法。

他们认为,可以使用特定的激光脉冲照射一个原子,原子就会吸收掉来自激光的能量,其电子能级就发生相应变化,而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就会发出物理学家们所期望的一种颜色的光。

科学家还强调,此技术适用于任何原子以及任何分子。

这意味着,要想准确判定元素是什么,只检测发出的光是不够的,你还得知道入射光的情况。

④为了举例说明,他们在理论上还详细地阐述了使氢元素“看起来”像氩元素的办法。

这意味着,如果天文学家在某个星云中探测到了看似氩元素发出的光,也不能直接断言那里一定存在氩元素,因为没准是外星人用激光把氢“变成”了氩。

⑤此技术有着许多应用前景。

比如,荧光灯、夜光手表中的荧光物质,在受到照射后只能发一种颜色的光,但利用这种技术,科学家们就可以研制出一种根据需求随时改变颜色的荧光物质。

此外,它在生物学也有可能发挥一些作用。

在生物学中,一个常遇到的困难是如何区分生物体中一些非常相似的分子。

通过这种技术,在特定的激光脉冲照射下,不同的分子可能会显现不同的颜色,这样就可以区分它们了。

⑥虽然还没有做过具体的实验,但是科学家指出,此技术完全可以实现。

接下来,该是实验人员大显身手的时候了。

(作者:

示怜云。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7年第7期)

11.“给原子办假证”可以具体运用到哪些方面?

(3分)

 

12.本文第②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其表达作用是什么?

(3分)

 

13.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所起的作用。

(3分)

此外,它在生物学也有可能发挥一些作用。

 

14.你看好科学家这种“伪造原子身份证明”的科学研究吗?

为什么?

(3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14分)

(一)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

(共10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服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观。

宁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节选自《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1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与

    B.至

C.影

D.如

16.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语段【甲】中“闲人”是怎样的人?

作者自称“闲人”,表达了自己当时怎样的心境?

(3分)

 

18.语段【甲】中作者月夜至承天寺找朋友,语段【乙】中朋友在身边却割席而坐,为什么?

结合语段具体分析。

(3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9—20题。

(共4分)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9.分析“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两句在文中的作用。

(2分)

 

20.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

(2分)

 

四、写作(50分)

21.任选一题作文。

(50分)

(1)请以《又见______,真好》为题写—篇文章。

要求:

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第一样事,我要教你们勇敢地笑啊/君不见,柳条儿见了我笑弯了腰啊/石狮子见了我笑出了泪啊/小燕子见了我笑斜了翅膀啊

第二样事,我还要教你们勇敢地笑/那旗子见了我笑得哗啦啦地响/只要旗子笑,春天的声音就有了/只要你们笑,大地的希望就有了

(郑愁予《雨说》选段)

生活需要笑声,面对逆境、厄运时更需要勇敢地笑。

对此,你有怎样的生活经历或感悟?

要求:

①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任选一个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