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076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34.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学年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C-12N-14O-16Na-23Al-27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

1~10每小题2分,11~20每小题3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

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胆矾

B.非电解质:

乙醇、四氯化碳、氨气、氯气

C.混合物:

纯净矿泉水、盐酸、石灰石、Fe(OH)3胶体

D.酸性氧化物:

CO2、P2O5、Mn2O7、CrO3

『答案』B

『解析』

【详解】A.虽然冰水混合物叫“混合物”,但它们的化学式都为H2O,所以其为纯净物,胆矾的化学式为CuSO4∙5H2O,其仍为纯净物,干冰、烧碱都是纯净物,A正确;

B.乙醇、四氯化碳、氨气都是非电解质,但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错误;

C.纯净矿泉水、盐酸、石灰石、Fe(OH)3胶体都为混合物,C正确;

D.CO2、P2O5、Mn2O7、CrO3都是酸性氧化物,D正确。

故选B。

2.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A.《本草纲目》记载“(火药)乃焰硝(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B.《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启发屠呦呦采用低温提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

青蒿素的提取仅属于物理变化

C.《天工开物》记载“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倾入盆中,经宿成白雪”,这是利用重结晶方法提纯物质

D.《天工开物》记载了砒霜的制取:

“凡烧砒,下鞠土窑,纳石其上,上砌曲突,以铁釜倒悬覆突口。

其下灼炭举火。

其烟气从曲突内熏贴釜上。

”文中涉及的操作为蒸馏

『答案』D

『解析』

【详解】A.“焰硝(KNO3)、硫磺、杉木炭”是黑火药的主要成分,在炸药爆炸时,KNO3、S都表现氧化性,A正确;

B.“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属于萃取操作,因此青蒿素的提取仅属于物理变化,B正确;

C.“欲去杂还纯,再入水煎炼,倾入盆中,经宿成白雪”,这种提纯物质的方法属于重结晶,C正确;

D.“凡烧砒,下鞠土窑,纳石其上,上砌曲突,以铁釜倒悬覆突口。

其下灼炭举火。

其烟气从曲突内熏贴釜上。

”文中涉及的操作为升华,D错误。

故选D。

3.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

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用试管加热高锰酸钾粉末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B.进行蒸馏实验时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向蒸馏烧瓶中补加

C.排水法收集满KMnO4分解产生的O2后,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D.使用分液漏斗前首先检查其气密性是否良好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试管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流回试管底,使试管底因受热不均而破裂,A错误;

B.进行蒸馏实验时发现忘记加沸石,应待液体冷却后,再往蒸馏烧瓶中补加,B错误;

C.排水法收集满KMnO4分解产生的O2后,先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产生倒吸,C正确;

D.使用分液漏斗前,应首先检查其是否漏液,D错误。

故选C。

4.以氯酸钠(NaClO3)等为原料制备亚氯酸钠(NaClO2)的工艺流程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1中,每生成1molClO2有0.5molSO2被氧化

B.从母液中可以提取Na2SO4

C.反应2中,H2O2做氧化剂

D.采用减压蒸发可能是为了防止NaClO2受热分解

『答案』C

『解析』A.在反应1中,NaClO3和SO2在硫酸的作用下生成Na2SO4和Cl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lO3-+SO2=SO42-+2ClO2,根据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molClO2有0.5molSO2被氧化,故A正确;B.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反应1中除了生成ClO2,还有Na2SO4生成,则从母液中可以提取Na2SO4,故B正确;C.在反应2中,ClO2与H2O2在NaOH作用下反应生成NaClO2,氯元素的化合价从+4价降低到+3价,则ClO2是氧化剂,H2O2是还原剂,故C错误;D.减压蒸发在较低温度下能够进行,可以防止常压蒸发时温度过高,NaClO2受热分解,故D正确;『答案』选C。

5.在无土栽培中需用浓度为0.5mol/LNH4Cl、0.16mol/LKCl、0.24mol/LK2SO4的培养液,若用NH4Cl、KCl和(NH4)2SO4三种物质来配制1.0L上述营养液,所需三种盐的物质的量为()

A.0.5mol、0.4mol、0.12molB.0.5mol、0.66mol、0.24mol

C.0.5mol、0.64mol、0.24molD.0.02mol、0.64mol、0.24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需用浓度为0.5mol/LNH4Cl、0.16mol/LKCl、0.24mol/LK2SO4的培养液,若用NH4Cl、KCl和(NH4)2SO4三种物质来配制,我们利用守恒法进行求解。

利用K+守恒,可求出n(KCl)=0.16mol+0.24mol×2=0.64mol;利用Cl-守恒,可求出n(NH4Cl)

=0.5mol+0.16mol-0.64mol=0.02mol,利用SO42-守恒,可求出n[(NH4)2SO4]=0.24mol。

故选D。

6.VmLAl2(SO4)3溶液中含有Al3+ag,取0.5VmL溶液稀释到8V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B.

mol/L

C.

mol/LD.

mol/L

『答案』C

『解析』

【分析】利用n=

,计算agAl3+的物质的量,然后计算0.5V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n(SO42-)=3n(Al3+),计算0.5VmL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将其稀释为8VmL,在稀释过程中溶中SO42-的物质的量不变,再根据c=

,计算稀释后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

【详解】agAl3+的物质的量为n=

mol,故0.5V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n(Al3+)=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n(SO42-)=3n(Al3+),所以0.5VmL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n(SO42-)=

,取0.5VmL溶液稀释到8V mL,则稀释后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SO42-)=

,选项C符合题意。

合理选项是C。

7.某温度时,一定量的元素A的气态氢化物AH3,在恒温密封容器中完全分解为两种气态单质,此时压强增加了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60%,则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AH3=A4↑+6H2↑

B.若a%=75%,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A2

C.若该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x,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9x

D.若a%=100%,则AH3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H3=A2↑+3H2↑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

相同温度和压强时,p1/p2=N1/N2得反应前后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1:

(1+a%),可理解为反应式左边气体和反应式右边气体系数之和的比为1:

(1+a%),再按氢原子守恒不妨先将反应式写为AH3==A(x)↑+3/2H2↑,再由A原子守恒得A右下角的数字,最后确定A单质的分子式;结合以上分析解答。

【详解】A.据以上分析可知:

当a%=60%时,1:

(1+60%)=5:

8,可理解为反应式左边气体和反应式右边气体系数之和的比为5:

8,反应式为:

5AH3==A(x)↑+7.5H2↑,再由A原子守恒得:

x=5,A错误;

B.据以上分析可知:

当a%=75%时,1:

(1+75%)=4:

7,可理解为反应式左边气体和反应式右边气体系数之和的比为4:

7,反应式为:

4AH3==A(x)↑+6H2↑,再由A原子守恒得:

x=4,则A单质的分子式为A4,B错误;

C.空气的分子量为29,则根据公式:

M1/M2=ρ1/ρ2=d,若该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x,则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29xg/mol,C错误;

D.据以上分析可知:

若a%=100%,1:

(1+100%)=1:

2,可理解为反应式左边气体和反应式右边气体系数之和的比为2:

4,2AH3=A(x)+3H2,再由A原子守恒得:

x=2,反应的方程式为:

2AH3=A2↑+3H2↑,D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选D。

8.在100g物质的量浓度为18mol/L、密度为ρg/cm3的浓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稀释成9mol/L的硫酸,则加入水的体积为()

A.小于100mLB.等于100mL

C.大于100mLD.等于100ρmL

『答案』A

『解析』

【详解】设需加入水的体积为x,加水稀释后溶液有密度为ρ2

依据稀释定律可得

>1,从而得出200>100+x,x<100mL。

故选A。

9.现有以下反应:

①16H++10Z﹣+2XO4﹣=2X2++5Z2+8H2O②2A2++B2=2A3++2B﹣③2B﹣+Z2=B2+2Z﹣。

根据上述反应,判断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要除去含有A2+、Z-和B-混合溶液中的A2+,而不氧化Z-和B-,应加入Z2

B.还原性强弱

顺序为A2+>B->Z->X2+

C.X2+是XO4﹣的还原产物

D.在溶液中可能发生:

8H++5A2++XO4﹣=X2++5A3++4H2O

『答案』A

『解析』

【详解】A.由③2B﹣+Z2=B2+2Z﹣知,Z2能将B﹣氧化为B2,不符合“不氧化B-”的题意,A错误;

B.由①知,还原性Z﹣>X2+,由②知,还原性A2+>B﹣,由③知,B﹣>Z﹣,从而得出还原性强弱的顺序为A2+>B->Z->X2+,B正确;

C.XO4﹣是氧化剂,X2+是XO4﹣的还原产物,C正确;

D.因为还原性A2+>X2+,所以在溶液中可能发生:

8H++5A2++XO4﹣=X2++5A3++4H2O,D正确。

故选A。

10.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6,则x的值是()

A.2B.3C.4D.5

『答案』D

『解析』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S元素化合价由-

升高为+6,而NaClO被还原为NaCl,Cl元素化合价由+1价降低为-1价,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16,根据电子转移守恒,则:

x×[6-(-

)]=16×[1-(-1)]

解得:

x=5,『答案』为D。

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为()

①CO2、NO2、P2O5为酸性氧化物;②Na2O、Al2O3为碱性氧化物;③胶体带电是电泳的前提;④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⑤布朗运动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分开;⑥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属于弱电解质;⑦盐酸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⑧Fe(OH)3胶体用于净水由于其具有强氧化性;⑨用苯萃取四氯化碳中的碘

A.1项B.2项C.3项D.4项

『答案』A

『解析』

【详解】①CO2、P2O5为酸性氧化物,NO2不是酸性氧化物,①错误;

②Na2O为碱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②错误;

③电泳是胶粒在直流电作用下,向某一电极定向移动的现象,所以胶粒带电是电泳的前提,胶体是电中性的,不带电,③错误;

④由离子构成的熔融电解质都能导电,但由分子构成的熔融电解质不导电,④错误;

⑤被分子撞击的悬浮微粒都能做布朗运动,布朗运动并不是胶体粒子特有的运动方式,⑤错误;

⑥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的碳酸能部分电离,所以二氧化碳不属于电解质,而是非电解质,⑥错误;

⑦盐酸中的H+具有氧化性,Cl-具有还原性,⑦正确;

⑧Fe(OH)3胶体用于净水由于其具有吸附能力,⑧错误;

⑨因为苯与四氯化碳互溶,所以用苯不能萃取四氯化碳中的碘,⑨错误。

综合以上分析,只有⑦正确;故选A。

12.N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CCl4中含有的氯原子数为0.4NA

B.常温常压下,NaH与水反应生成2gH2时,转移电子数为NA

C.将0.1molFeCl3溶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后,胶体粒子数为0.1NA

D.在0.1mol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总数为0.3NA

『答案』B

『解析』

【详解】A.标准状况下,CCl4为液体,不能利用2.24L/mol进行计算,A错误;

B.NaH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NaH+H2O=NaOH+H2↑,生成2gH2,即1molH2时,转移电子数为NA,B正确;

C.将0.1molFeCl3溶于水中形成的胶体后,由于Fe3+只有一部分水解及胶粒是由许多个Fe(OH)3微粒构成,所以胶体粒子数小于0.1NA,C错误;

D.在0.1molNaHSO4晶体中阳离子为Na+,阴离子为HSO4-,所以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D错误。

故选B。

13.向体积相同的甲、乙两容器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和N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当两容器气体密度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B.向甲容器中通入一定的N2,使得两容器中氮原子数和氧原子数均相同,此时甲、乙两容器在同温下的压强之比为2:

3

C.将两气体混合,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44g/mol

D.同温同压下,两容器中气体质量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CO2和N2O的摩尔质量相同,都为44g/mol。

【详解】A项、标准状况下,两种气体体积相同和密度相同,所以二者质量相等,由于两者相对分子质量相同,则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故A正确;

B项、氮原子数相同说明n(N2O)=n(N2)=amol,氧原子数相同说明n(CO2)=2n(N2O)=2amol,甲容器中气体物质的量之和为3amol,由P甲:

P乙=n甲:

n乙=3amol:

amol=3:

1,故B错误;

C项、CO2和N2O的摩尔质量相同,都为44g/mol,将两气体混合,无论以何种物质的量比混合,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恒为44g/mol,故C正确;

D项、同温同压下,CO2和N2O的体积相同,由阿伏加德罗定律可知,两种气体物质的量相同,由于CO2和N2O的摩尔质量相同,则两容器中气体质量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14.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石灰水:

Ca2++HCO3-+OH-=CaCO3↓+H2O

B.在海带灰的浸出液(含有I-)中滴加H2O2得到I2:

2I-+H2O2+2H+=I2+O2↑+2H2O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

CO2+OH-=HCO3-

D.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

2Fe2++Cl2=2Fe3++2Cl-

『答案』C

『解析』

【详解】A.忽视了NH4+与OH-发生的反应,A错误;

B.在海带灰的浸出液(含有I-)中滴加H2O2得到I2,但H2O2转化为H2O,不能生成O2,B错误;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2,起初生成

CaCO3全部转化为Ca(HCO3)2,总反应式为CO2+OH-=HCO3-,C正确;

D.向FeI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由于I-的还原能力比Fe2+强,所以I-先与Cl2反应,D错误。

故选C。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条件下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NH4Fe(SO4)2的溶液中:

Mg2+、H+、Cl-、NO3-

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中:

Na+、NH4+、SO42-、Fe2+

C.无色透明溶液中:

K+、Ca2+、MnO4-、Cl-

D.与NH4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溶液中:

Ba2+、NO3-、Cl-、CH3COO-

『答案』A

『解析』

【详解】A.NH4Fe(SO4)2的溶液中:

Mg2+、H+、Cl-、NO3-都能大量共存,A正确;

B.滴入酚酞显红色的溶液显碱性,NH4+、Fe2+与OH-不能大量共存,B错误;

C.无色透明溶液中,呈紫色的MnO4-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

D.与NH4HCO3反应生成气体的溶液,可能呈酸性,可能呈碱性。

在酸性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在碱性溶液中,HCO3-、Ba2-、OH-会反应生成沉淀,D错误。

故选A。

16.相对分子质量为M的气态化合物VL(标准状况),溶于mg水中(不与水反应),得到质量分数为w%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密度为ρ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密度ρ=

B.相对分子质量M=

C.物质

量浓度c=

D.溶质的质量分数w%=

『答案』B

『解析』A、根据c=

可知,溶液密度ρ=

=

,选项A错误;B、V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

mol,故氨气的质量为

mol×Mg/mol=

g,溶液的质量为(

+m)g,故溶液质量分数w%=

,整理得M=

,选项B正确;C、V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

mol,故氨气的质量为

mol×Mg/mol=

g,溶液的质量为(

+m)g,溶液的体积为

=

L,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

=

mol/L,选项C错误;D、VL气体的物质的量为的物质的量为

=

mol,故氨气的质量为

mol×Mg/mol=

g,溶液的质量为(

+m)g,故质量分数w%=

=

,选项D错误。

『答案』选B。

17.已知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SO32->I->Fe2+>Br-,溴水呈黄色,碘水呈棕色。

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Cu2+、K+、I-、SO32-、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向该无色溶液中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NH4+

C.肯定不含SO42-D.可能含有SO32-

『答案』C

『解析』

【详解】溶液呈无色,则溶液中不含有Fe2+、Cu2+;加入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Na+、NH4+、K+三种离子中至少含两种;若溶液中含Na+、NH4+、K+三种离子,则溶液中一定含有I-;若溶液中含有Na+、NH4+、K+三种离子中的两种,则不含I-;但SO42-一定不存在。

A.从以上分析可知,溶液中可能含I-,A不正确;

B.溶液中可能含有NH4+,B不正确;

C.依据“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溶液中肯定不含SO42-,C正确;

D.溶液中一定含有SO32-,D不正确。

故选C。

18.已知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下列反应:

①Cl2+2KBr=2KCl+Br2;②KClO3+6HCl=3Cl2↑+KCl+3H2O;③2KBrO3+Cl2=Br2+2KClO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上述三个反应都有单质生成,所以都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①和反应③中均生成Br2,溴元素发生的变化相同

C.反应②中被还原与被氧化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1

D.③中lmol还原剂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0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A.反应①和③都有单质生成和参加反应,是置换反应,反应②没有单质参加反应,不是置换反应,A错误;

B.反应①中溴元素发生氧化反应,反应③中溴元素发生还原反应,B错误;

C.反应②中被还原(KClO3)与被氧化物质(HC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5,C错误;

D.③中lmol还原剂(由Cl2→KClO3)反应,则氧化剂得到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5mol=10mol,D正确。

故选D。

19.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

A

配制1.00mol/L的NaOH溶液

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

B

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

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

制备Fe(OH)3胶体

将NaOH稀溶液滴加到饱和氯化铁溶液中

D

除去KNO3晶体中少量的NaCl杂质

先将晶体溶于水配成溶液,然后蒸发结晶并趁热过滤弃去滤液

『答案』B

『解析』

【详解】A.4.0gNaOH配成100mL溶液,浓度为4.0mol/L,A错误;

B.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若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则证明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B正确;

C.制备Fe(OH)3胶体,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C错误;

D.除去KNO3晶体中少量的NaCl杂质,应将晶体溶于热水配制热的浓溶液,然后降温结晶获得KNO3晶体,D错误。

故选B。

20.除去下列物质中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选项

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CO2

HCl

饱和碳酸钠溶液

洗气

B

HNO3溶液

H2SO4溶液

BaCl2溶液

过滤

C

NaCl溶液

碘(I2)

酒精

萃取、分液

D

CO

CO2

NaOH溶液、浓H2SO4

洗气

『答案』D

『解析』

【详解】A.饱和碳酸钠溶液不仅能吸收HCl,还能吸收CO2,A错误;

B.BaCl2溶液与H2SO4溶液反应,能除去SO42-,但同时引入杂质Cl-,B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不能作萃取剂,C错误;

D.NaOH溶液能吸收CO2、浓H2SO4干燥CO,D正确。

故选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包括4小题,共50分)

21.

(1)标准状况下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96L,其质量是7.60g,则混合气体中甲烷的体积为________,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

(2)现有CO、CO2的混合气体,根据下列条件回答问题

①若该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1.79g/L,则混合气体中CO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

②若标准状况下,2.24L该混合气体的质量为4g,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

(3)一定量的甲烷在O2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H2O的总质量是7.2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3.6g,则CO的质量是_________。

(4)在一定条件下,某固体化合物X受热分解方程式为:

2X=A↑+2B↑+3C↑,测得反应后生成的混合气体对H2的相对密度为11。

在相同条件下,X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6.72L

(2).2.8g(3).25%(4).1:

3(5).1.4g(6).66

『解析』

【分析】

(1)标准状况下的甲烷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96L,物质的量为

,其质量是7.60g,列方程可求出甲烷和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从而求出甲烷的体积和一氧化碳的质量。

(2)①可假设混合气为1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