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1072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docx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世界古代史期末复习资料整理

(一)人类文明的起源

1、学者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进行了怎样的科学探索?

1809年,法国学者拉马克《动物哲学》:

提出了人类起源于猿类的假说1859年,达尔文《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生物进化和发展的规律,提出了动植物是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进化的理论。

1863年,赫胥黎《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明确地提出了人猿同祖论。

1871年,达尔文《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人是由古代类人猿演变而来的1876年,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提出劳动创造了人类的科学理论,他认为从猿转变到人的关键在于劳动。

但根据现代科学成果,在古猿向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劳动并不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在《人类起源之谜》和《人类的起源与进化》中也列明突变、自然选择、隔离等其他因素。

2、为什么说劳动创造了人?

劳动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

劳动使猿变成了人。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语言也是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的。

(1)劳动是从制造打猎和捕鱼的工具开始的,这就为食用肉类创造了良好条件。

既吃肉也吃植物的习惯,大大地促进了在形成中的人的体力和独立性。

另外,肉类食物引起了火的使用和动物的驯养。

这两种进步就直接成为人新的解放手段。

(2)人开始从炎热的地带,迁移到比较冷的、在一年中分成冬夏两季的地带后,需要有住房和衣服来抵御寒冷和潮湿,需要有新的劳动领域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活动,这就使人离动物愈来愈远了。

(3)不否认动物是具有从事有计划的、经过思考的行动的能力的,但只是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以自己的存在来使自然界改变;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有思考的,经过计划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

这便是劳动造成的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3、简述氏族制度中人们婚姻家庭状况及其变化。

血缘家族:

内婚制实行同辈人的群婚,禁止不同辈人之间的通婚,所以称辈行婚或班辈婚。

母系氏族时期:

居妇家制——族外群婚制,又称普那路亚婚对偶婚:

望门居采取男方走访女方的形式。

从妇居时男子住在女子族中,但不属女方氏族的成员。

父系氏族时期:

居夫家制——一夫一妻制4、农业革命的影响。

有利:

(1)畜牧业和农业的出现,使定居成为人类的主导生活方式,也使人口的增长得到保证。

随之出现了人们定居的村庄,并为组成更高一级的社会组织奠定了基础。

(2)定居的生活方式使人们能拥有更为丰富的生活资料。

(3)导致私有制和贫富分化的出现(4)国家的建立

(5)手工业活动成为人类新的生产活动。

(6)商品交换成为可能和必需,因此就推动了贸易的产生和发展。

弊端:

(1)人们的劳动强度加大了

(2)早期农业经营的品种少,人们对它们的依赖性也日益加重,一旦遇到农作物歉收,人们就会面临饥饿的考验。

(3)由于定居,带来了卫生问题,粪便和垃圾的处置成了棘手的问题,人口密集也使得瘟疫极易流行。

(4)财富和土地的多寡也使得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产生妒忌,抢劫和战争出现。

5.史前时期人类的文化

(1)文字使用结绳和契刻来记事,南美洲秘鲁印加人更以结绳记事著名。

后来发展到图画文字,又产生象形文字。

(2)祭祀与宗教观念的产生由从植物崇拜、动物崇拜、天体崇拜等自然崇拜逐渐向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转变。

(3)艺术主要是石头文明,西班牙史前岩画,英国的巨石阵、法国拉斯科岩洞都是典型代表。

原始乐舞也在劳动中产生,纹饰品也开始出现。

(二)古代西亚文明

1、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迄今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完整保存下来的成文法典。

它的原文刻在一段黑色玄武岩石柱上,故又名“石柱法”。

由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组成,正文对刑事、民事、贸易、婚姻、继承、审判等制度都作了详细的规定。

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此外还保留了同态复仇原则和神明裁判的习惯,1901年为法国考古队在伊朗古城苏萨的遗址发现。

2、亚述帝国亚述帝国是亚述人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

称雄的时间从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621年。

其势力范围东接伊朗,西达地中海及埃及,北到南高加索,南临波斯湾。

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地跨西亚北非的大帝国,首都尼尼微。

亚述征服的特点:

野蛮征服、强盗式掠夺、先进的军事组织。

3、犹太教

犹太教是世界最早而且最古老的宗教,也是犹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

旧称挑筋教、蓝帽回回,是在公元前2000年西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希伯来人中产生的。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认为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教中有三部典籍即《西伯来圣经》(又称《塔纳赫》)、《塔木德》、《米德拉什》。

历史上,犹太人曾面对多次毁灭性的灾难和逼害。

犹太人由于两千多年一直分散在世界各地,语言、文字已经分化,只是靠着统一的宗教维系其单一的民族性。

由于犹太教徒认为救世主尚未来临,不承认基督耶稣是救世主,这是一直受到基督教世界歧视和迫害的一个原因。

4、琐罗亚斯德教

琐罗亚斯德教是流行于古代波斯(今伊朗)及中亚等地的宗教,中国史称祆教、火祆教、拜火教。

琐罗亚斯德教在基督教诞生之前是中东最有影响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

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一般认为是神学上的一神论和哲学上的二元论。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主要是《阿维斯陀》,意为知识、谕令、或经典,通称《波斯古经》。

5、大流士一世改革

从公元前518年始,大流士一世即波斯帝国第三代君主对原有的统治机构和古老的军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大流士改革”。

具体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进行税制改革(制定贡赋)、修筑驿道和渠道以及开凿运河、统一全国的币制和度量衡、改革军事、定立国教即琐罗亚斯德教、实行文化宽容政策、建立新都波斯波利斯

改革使波斯帝国形成了一整套维系和管理帝国的较成熟的制度。

,一跃成为世界上领土空前辽阔的奴隶制大帝国

6、腓尼基城邦的社会特点

(1)各城邦独立性强,联系较少。

(2)每个城邦是一个国家,有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体系。

(3)对外商业贸易发达

7、希伯来人的历史与启示

希伯来人属古代北闪米特民族,是犹太人的祖先。

他们自称是以色列人。

他们现知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后来移居到埃及,公元前1304年,塞提一世登基为法老之后,认为埃及境内的增加的希伯来人是王国的心腹大患,于是他便将这些人贬为奴隶。

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伯来人终于找到了一位领袖即摩西,西伯来人在摩西的带领下返回巴勒斯坦他率领他们摆脱了埃及的束缚,离开埃及到了西奈半岛,摩西假托神主耶和华之诫命,对离经叛道的希伯来人发动一场"清教运动",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向他传授十条诫律,作为耶和华与希伯来人订立的约法,即"摩西十诫"。

后来他们在纪元前11世纪建立了王国,初代国王是扫罗,第二代是大卫王,第三代所罗门王在位的时候国力鼎盛,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所罗门王死后,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大两个国家。

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

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

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8、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两河流域文明又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指在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所发展出来的文明,是西亚最早的文明。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文字——楔形文字,建造了第一个城市,编制了第一种法律《汉穆拉比法典》。

,发明了第一个制陶器的陶轮,制定了第一个七天的周期(占星术的出现),第一个阐述了创造世界和大洪水的神话。

至今为世界留下了大量的远古文字记载材料(泥版)。

(三)古代埃及文明

1、金字塔、帝王谷、哈特谢普苏特、拉美西斯二世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王国时期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象征。

它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因其外观形似汉字的“金”字,故名。

也是世界上最神秘的建筑。

“阶梯金字塔”,伊姆荷太普,吉萨金字塔群:

胡夫大金字塔、哈夫拉金字塔、孟考拉金字塔。

帝王谷:

严格说来,应该是“王陵之谷”。

是埋葬古埃及新王国时期18到20王朝的法老和贵族的一个山谷,坐落在尼罗河西岸的金字塔形山峰库尔恩(Al-Qurn)之巅。

哈特谢普苏特:

第十八王朝法老(前1479年—前1458年在位),也是古埃及唯一的女法老。

她在位期间,停止了埃及向外的战争,因而使埃及在叙利亚及巴勒斯坦的统治权动摇,但哈特谢普苏特开始了埃与邻国的商贸,是埃及进入繁荣时期,许多伟大的建筑也开始耸立。

拉美西斯二世:

拉美西斯二世前1303年—前1213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279年—前1213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

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

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东北尼罗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为首都,并命名为培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宫殿)。

91岁逝世,一生有8个正式的妻子,还有将近100个妾。

共96个儿子,60个女儿。

2、尼罗河对古埃及的影响。

政治:

尼罗河谷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经济:

河水泛滥,给河流两岸带来肥沃的土壤,也提供了便利的水源,利于农业的发展。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

人口大多集中分布在尼罗河两岸

文化:

相对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拥有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

3、阿蒙霍特普四世宗教改革(阿肯那吞宗教改革)。

阿蒙霍特普四世在其在位的第一年引入了对太阳神阿吞的崇拜,从而宣告了埃及历史上一场意义非常的宗教改革的开始。

他通过宣称可以看见的太阳形象本身是唯一的神,他创造了已知的世界上第一种一神教。

希望通过贬低阿蒙神的地位来打击底比斯的阿蒙祭司阶层。

这样一来,他的宗教改革实际是一场政治斗争。

法老想要集中权力,以遏制自新王国建立以来权势日益强大的祭司集团与王室分庭抗礼的倾向。

由于埃赫那吞的改革,这一时期的埃及艺术呈现出一种新的特点,常被称为阿马尔奈风格。

其特点为取法自然,着重写实。

4、埃及文化发展的主要成就。

文字和纸草:

发明象形文字并不断简化,发明用于书写的材料—纸草。

文学作品:

诗歌、小说、神话、格言、传记等,如《伊浦味箴言》

天文历法和数学:

首次确立太阳年的长度,颁布人类第一部太阳历,创立了10进制计数法,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圆周率为3.16.

建筑:

金字塔,卡尔纳克神庙,雕像都别具一格。

医学:

《药物录》一书的编纂,初步认识心脏与血液循环的关系,并有不同的分科,对木乃伊的制作足以见出他们在解剖学、化学史上的知识。

5、你如何看待“法老的咒语”?

直到今天,法老的咒语为什么有如此魔力其实还是个未解之谜,关于法老的咒语依然是众说纷纭。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在法老的咒语这件事中,媒体的报道所导致的舆论宣传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媒体刻意隐瞒的一些事实,炒作制造出来的舆论效果,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只为了博得眼球,增加销量,也是我们需要去批判改正的。

用我们中国的一句老话来说“流言止于智者”,每个人都应该保留自己的清醒判断和见解,不能人云亦云。

我觉得在这件事情中,流言的传播和人们内心被夸张的恐惧都放大了古埃及长老咒语事件的神秘性。

我相信,谜底的揭开最终还是要靠科学依据来作为支撑的。

在不久的将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我们会利用科学发现来解开这一谜团的。

(四)古代印度文明

1、哈拉帕文化

南亚次大陆青铜时代文化。

因其主要城市遗址哈拉帕而得名。

分布中心在印度河流域,故又称印度河文明。

年代约当公元前2350~前1750年。

该文化的城市已有较大规模,哈拉帕文化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该文化有标准的度量衡制和自身的宗教体系,实行男女合葬。

拉帕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印章文字是印度最早的文字,刻在皂石、赤陶、象牙和铜制成的印章与护符上。

但至今仍未被解读。

哈拉帕文化在公元前2500年后处于鼎盛时期,但到了公元前1800—前1600年突然衰落。

可是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

入侵说?

地震洪水?

生态环境遭受破坏?

2、种姓制度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这一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种姓世袭,不易更改。

社会地位高低、经济状况好坏,大多与种姓有关。

特征:

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

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

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

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惊人的是特征:

一是各等级职业世袭,父子世代相传。

二是各等级实行内部同一等级通婚,严格禁止低等级之男与高等级之女通婚。

三是首陀罗没有参加宗教生活的权利。

四是各等级在法律上是不平等的。

3、婆罗门教、耆那教、佛教的起源与流变

婆罗门教:

是印度古代宗教,以吠陀经为主要经典;因崇拜梵天及有婆罗门种姓担任祭司而得名。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4世纪是婆罗门教的鼎盛时期,公元4世纪以后,由于佛教和耆那教的发展,婆罗门教开始衰弱。

公元8、9世纪,婆罗门教吸收了佛教和耆那教的一些教义,结合印度民间的信仰,经商羯罗改革,逐渐发展成为印度教。

耆那教:

耆那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

始创人为笩駄摩那,前599年—前527年),他早于佛教的始创人释迦牟尼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义主要由他建立。

耆那教最初的活动中心是恒河流域,公元前3世纪,由于摩揭陀地区12年连续发生灾荒,于是耆那教开始由北南移,转移到南印度德干高原和西印度地区。

公元1世纪左右,它分裂为天衣派和白衣派。

从公元8~12世纪,耆那教在印度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当地统治者的重视与支持而得到发展,目前耆那教在印度有一定的社会影响。

佛教:

佛教,起源于远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悉达多·乔达摩(佛号释迦牟尼)在大约西元前6世纪对于佛弟子所开示的教导,后发展为宗教。

是世界三大主要宗教之一。

在世界上尤其是对于东亚和南亚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

从孔雀王朝开始,佛教分别向南北两个方向传播。

南传佛教(又称为上座部佛教)经由锡兰传播到东南亚一带,主要影响东南亚的印度支那等地。

北传佛教(又称大乘佛教)经喀什米尔到达新疆,早在公元1世纪的东汉时佛教就传入中国,后又传入古朝鲜、日本;北传佛教于公元8世纪正式传入印度北邻的西藏;至此,北传佛教分为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两支。

藏传佛教后来又传入蒙古和中国东北等地区。

到公元十六或十七世纪,藏传佛教在远东各地已奠定了根基。

4、孔雀帝国

公元前324年,印度建立了统一的王朝。

因新国王旃陀罗崛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农民家族中,故称这个王朝为孔雀王朝,又称孔雀帝国。

政治:

孔雀王朝基本上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帝国。

国王是国家的最高主宰,集政治、军事、司法等方面大权于一身,并设有庞大的官僚机构维护统治。

奴隶制度的存在。

司法:

中央有最高法院,国王往往亲自过问审判事宜,刑法严酷。

经济:

农村公社的建立,土地属于国王。

5、古代印度文化

文字与史诗:

梵文的流行。

诞生了《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著名的史诗。

历法与数学:

天文历法著作《太阳系悉檀多》,发明十个数字符号以及定位记数法。

建筑与艺术:

阿育王沙石柱是古印度建筑艺术的重要遗迹。

印度的石窟艺术是另一大宝库。

有其特色的犍陀罗艺术,印度舞蹈也享誉世界。

(五)古代希腊文明

1、特洛伊战争、梭伦改革、希波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

特洛伊战争:

公元前1250年左右,以迈锡尼为首的希腊城邦与小亚细亚西部的特洛伊人进行了一场大战,战争持续了10年之久,最后,希腊联军攻占并毁灭了该城。

是以争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海伦为起因,道出以阿伽门农及阿喀琉斯为首的希腊军进攻以帕里斯及赫克托耳为首的特洛伊城的十年攻城战。

梭伦改革:

取消债务奴隶制。

将雅典的自由民不分贵贱一律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4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并履行不同的兵役;提高公民大会的作用,限制贵族权力的膨胀。

希波战争:

希波战争(BC492-BC449)战争起因:

波斯在小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扩张。

米利都的冒犯。

爱琴海霸权的争夺。

战争进程

(1)BC490年,马拉松战役菲力皮德斯BC480年,温泉关战役萨拉米海战BC479年,波斯战败战争进程

(2)BC479-BC449年。

战场:

爱琴海。

提洛同盟与雅典霸权。

结局:

卡里阿斯和约:

波斯帝国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

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公元前431~前404)的爆发,这场战争十分惨烈,几乎席卷了各个城邦,战争以雅典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除了双方争取希腊霸权外,造成战争的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雅典和斯巴达直接社会和文化的差别。

雅典实行民主制,文化艺术繁荣,工商业发达,以城市经济为主。

而斯巴达则实行贵族寡头统治,文化经济上相对封闭保守,从农业经济为主。

雅典人与斯巴达人的社会和文化上的差异使双方互相鄙视,前者蔑视后者没有教养,斯巴达人则指责雅典人金钱狂和霸权主义,并鼓动希洛人造反。

这场战争成为希腊城邦由盛转衰的历史转折点。

2、海洋环境对希腊的影响

1、关山所阻隔的小块平原,有助于形成古希腊天然的政治单位——小国寡民的城邦。

2、平原少,土地贫瘠,决定希腊人只有通过商业贸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有利的地理环境为工商航海贸易提供了便利条件。

3、商业航海贸易须以平等交换为原则,商业贸易的发展要求自由的环境,以及顾及商业贸易者整体利益的政策,这一切都有助于古希腊人平等观念的形成和民主政治的建立。

4、小国寡民的城邦一旦由于人口的增加而无法负荷时,希腊人就到海外去建立殖民地,加之频繁的航海贸易活动,希腊人练就了勇于开拓,善于求索的民族性格。

5、繁荣的商品经济,健全的民主政治,加上开拓、求索的民族精神,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并使希腊成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3、希腊城邦发展的两种政治模式及其典型代表

贵族寡头政治:

斯巴达寡头政治是指由少数人掌握政权的一种方式。

民主政治:

雅典雅典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

4、雅典民主体制形成过程中的几次重要改革

梭伦改革:

取消债务奴隶制。

将雅典的自由民不分贵贱一律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4个等级,享有相应的政治权利并履行不同的兵役;提高公民大会的作用,限制贵族权力的膨胀。

(奠定雅典民主政治体制的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

1)设立十个区域性部落,取代传统的四个血缘部落。

2)扩大参政公民的人数,原来四百人会议扩大为五百人会议3)扩大了公民大会的权力。

4)创制了陶片放逐法。

(雅典民主制初步形成)

伯利克里改革:

公民大会成了城邦的最高权力机关,提案权,立法权。

陪审法庭,法官由抽签产生,秘密投票审理案件。

“十将军委员会”权力有所扩大,将军既统率军队,又掌管行政,首席将军几乎就是最高的军事与行政首脑。

公职人员发放津贴。

(雅典民主制达到全盛)

5、希腊文明对后世的影响

希腊化时代众多的思想家、作家和艺术家给后人留下了具有重要意义的新思想、引人注目的新体裁,以及富有想象力的新风格。

尤其是,希腊化时代的科学,在17世纪之前一直是世界最为先进的。

6、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三大哲学家三大悲剧家:

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三大哲学家:

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苏格拉底

(六)古代罗马文明

1、前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布匿战争、三世纪危机

前三头同盟:

恺撒、庞培、克拉苏后三头同盟:

屋大维、安东尼、部将雷必达

布匿战争:

到了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共和国基石稳固,控制范围也扩大到除意大利北部外的大半个半岛,罗马的实力大大增强,就开始了向地中海周边区域扩张。

它首先遇到的劲敌是西部地中海强国----北非的迦太基。

迦太基是公元前9世纪腓尼基人在北非建立的殖民地。

到公元前6世纪时,它已成为一个囊括北非西部沿岸,西班牙南部、撒丁岛、科西嘉岛和西西里岛的帝国。

当罗马兵锋指向西部地中海时,一场酷烈的战争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因罗马人称腓尼基人为“布匿人”,所以这场战争称“布匿战争”。

三世纪危机:

在整个3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罗马帝国陷入持久的内战之中,在235年至284年间,罗马帝国走马灯似的换了20个皇帝,差不多均死于非命。

政治混乱、经济衰落、社会不稳,各种危机层出不穷,这一时期也被称为三世纪危机。

2、罗马法

罗马法的起源是十二铜表法。

十二铜表法规定的内容非常全面,涉及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十二铜表法适用于所有公民,强调法律的普适性,禁止特权。

若有公民如果不服法官的判决,还可以上诉至公民大会,一定程度可以避免法官的武断。

十二铜表法非常强调法律程序,一切要依法律条文办事,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司法官就不能受理。

罗马法由3个分支组成,分别是是公民法、万民法和自然法。

公民法基本上是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万民法不管民族如何,对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的法律。

特别适用于罗马之外的人。

罗马法最重要的分支是自然法。

这个法律不是司法实践的产物,而是哲学的产物,是正义和公理化身的自然呈现一种合理秩序的思想。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

罗马帝国时期,罗马的法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法学五杰”,即盖尤斯、乌尔班、保罗、伯比尼安、莫德斯梯乌斯。

他们撰写了许多法学著作,对罗马的法令进行了整理、编纂、注释,并汇编成各种“法典”。

3、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罗马帝国灭亡原因除了宗教和政治体制的因素外,还有:

奴隶制度的衰弱及劳动力不足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

罗马帝国主义的征服政策使罗马制造了一个充满矛盾,危机四伏的环境。

道德的沦丧历来被认为是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之一。

以蛮制蛮政策直接促成了帝国的灭亡。

公元166年和252年,发生了源起亚洲的可怕的瘟疫。

4、谈谈你对古代罗马法律的认识意义:

罗马法及其法学思想是他们留给人类最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现代西方的两大法系——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打上了罗马法的烙印。

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不足: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罗马法的制定主要是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