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837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1.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docx

常考内容心理学与教育学复习提纲之选择题与填空题

1、《绪论》人的心理现象极为复杂,它可以概括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心理现象(又被称为心理活动)不仅人有,动物也有,我们所学的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心理学是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

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生理心理学原理》创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心理研究应遵循的原则有客观性原则(最基本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教育性原则。

研究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观察法和实验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华生。

个性心理是通过心理过程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

2、《心理实质》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上是脑的机能。

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神经系统可分为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

大脑皮层上有三条显著的沟裂,将大脑皮层分为四个区,称为叶,即:

额叶、顶叶、枕叶、颞叶。

人的心理活动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都是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是由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

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与抑制。

条件反射的原理是由巴甫洛夫提出来的,心理现象就其产生方式是反射活动。

3、《注意》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三种,其基本特征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三种基本功能是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与注意的稳定生相反的品质是分心。

正在上课时突然的事件引起学生产生的是无意注意。

老师讲课时,,抑扬顿挫,富于变化,引起学生无意注意。

“一目十行”是注意的广度的的表现,“一心二用”是注意的分配的表现。

专心做功课是有意注意,人的注意是心理过程的共同特性。

听课又做小动作,这是注意的分散,听课做笔记是注意的分配,良好的教学活动应充分利用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相互转化。

刺激物的强度一般是指相对强度和绝对强度。

4、《感觉》一般地,微弱刺激物能提高其它感觉的感受性,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是反比的关系,根据感觉反映事物的属性的特点,可以把感觉分成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两大类,外部感觉有视觉、听、嗅和味觉。

内部感觉有肤觉、内脏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

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可以把知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根据知觉是否与客观事物相符合,可以把知觉分为正确知觉和错误知觉。

“窥一斑而知全豹”,这是知觉的整体性,“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这是感觉的适应现象,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称为错觉,人们往往把相似的,接近的,连续的事物知觉视为一个整体,这是由于知觉的选择性。

由于一系列弱光的持续作用,致使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暗适应。

反映头部运动频率和方向的感觉叫做平衡觉,对自己的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叫做动觉。

5、《记忆》记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三个基本环节。

记忆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的特征。

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把记忆分成四种:

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

记忆可分为三大系统:

感觉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和长时记忆系统。

根据有无预定的目的、任务,可以把识记分为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两种。

意义识记的条件是理解;机械识记的条件是多次重复。

艾宾浩斯是第一个对人类记忆进行科学实验的人,揭示了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感觉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最多不超过2秒,表象和词语是记忆的主要形式。

6、《思维和想象》思维的反映对象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思维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概括性和间接性。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在整个思维过程之中,根据探索问题答案的方向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集中思维和发散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做动作思维。

根据想象时有无预定目的,可以把想象分为无意想象和创造想象。

有意想象按内容的新颖程度不同,可分为再创想象和创造想象。

想象的功能包括预见功能、补充功能和代替功能。

思维的品质表现为: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性、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一题多解”是发散思维。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有分析无综合。

想象的特点是新形象,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幻想,科学家计算出地月之间的距离是四十万公里,这一活动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

7、《情感》人的表情主要有面部表情、身段表情、言语表情三种。

情感的功能有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三方面。

按情绪状态分类。

情感可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热情四种,情感的产生常以需要为中这2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

这3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哈哈

这2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

这2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

这1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哈

这1页空白没用的,请掠过阅读吧,

介。

“人逢喜事精神爽”指的是心境的特征。

按情感的社会内容分类,情感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三种。

8、《意志》意志行动对人的调节作用表现在发动和制止两个方面,意志行动可分为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大的阶段。

意志品质有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四个方面。

按趋避方向,动机冲突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三种。

采取决定阶段可分为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制定行动计划三个环节。

意志行动的几个特征中,最能体现人的意识能动性的特征是克服困难。

采取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开始阶段,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的完成阶段。

“优柔寡断”与意志的果断性品质相反,“人云亦云”是缺乏意志自觉性的体现。

以随意动作为基础的行动是意志行动的特征之一,动摇、顽固是与坚持性相反的不良品质。

9、《个性》个性的基本特征有整体性、独特性、稳定性和社会制约性。

动机意向、意图信念都是人的个性倾向性的表现式。

人的个性的本质是社会性的。

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其中信念、世界观居于最高层次,制约着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直接推动人产生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叫动机。

个性具有稳定性特征,说明人的个性特征是相对的,在评述个性的本质时,主要标志是社会。

自我意识在个性中的作用是调控。

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叫间接兴趣。

10、《个性心理》气质类型首先是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抽出,后被古罗马医生盖伦继承,提出人的四种气质类型,即多血型、胆汁型、粘液质、抑郁质。

人的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五种基本能力。

1905年,法国的心理学家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能力测验量表,比奈-西蒙量表。

智力测验也称一般能力测验,比较著名的广泛使用的量表有斯坦福-比纳量表、韦氏量表。

气质是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即心理过程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的特征。

“大器晚成”与“早慧”是能力发展时间差异的表现。

直率、易冲动心理活动突发外倾气质属于胆汁质。

安静、稳定、反映迟缓内倾的气质属于粘液质,强-不平衡-不灵活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兴奋型。

学生马虎粗心或细致认真,反映的是其性格的对待现实特征。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力。

勇敢、勤劳、朴素的特征主要属于性格。

独特性、变通性、流畅性是创造能力的特征。

11、《学习心理》人类的学习是自觉能动地以语言为中介,在社会实践中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积累个人经验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系统掌握间接经验为主,发展认识能力和培养品德的过程。

学习理论主要有三大派别,联结学说、认知理论、人本主义理论。

桑代克提出的三大学习定律是:

准备律师、练习律、效果律。

奥苏贝尔依据学习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两类;根据学习者进行学习的方式,把学习划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代表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学习动机变量对学习的作用犹如“催化剂”。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源泉是学习需要。

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特久的行为变化。

12、《学习心理2》以是否找到具体事物来表示概念作标准,概念可分为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

根据概念的抽象程度,概念可分为初级概念和二级概念。

华莱士提出问题解决四阶段模式为:

准备阶段、孕育阶段、豁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概念形成是学龄儿童获得概念的典型方式,从学习方法上看概念形成属于发现学习。

概念同化具有不同的模式,一般可以概括为类属学习、总括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

智力是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定势属于顺向迁移。

官能心理学是形式训练说的思想基础。

共同要素说的提出者是桑代克,学生的创造性有三次下降,6岁入学的时候,9岁左右,14岁左右。

13、《品德心理》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品德的改变经历三个阶段:

顺从、认同和内化。

品德一般包括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

唯智派认为,人的确品德的形成主要取决于道德知识的掌握,主张进行伦理谈话和系统讲授道德知识。

行为派认为,人的品德是我们所有的道德行为方式的总和。

他们重视行为方式的训练,行为习惯的培养。

14、《心理健康》学习障碍是学生某种学习能力的缺乏,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能力的缺乏。

而导致学习活动的明显困难。

学习的情绪障碍是学生在学习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异常情绪状态,主要有厌学、考试焦虑症、学校恐怖症等。

心理咨询以其方式划分,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

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尊重信任的原则、预防性原则、长善救失和保密原则。

心理咨询是帮助情绪自我提高、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不是替来访者作决定。

教育学复习资料2

教育学选择填空题

1、《绪论》最早阐述教育目的、制度、内容、方法、师生关系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学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贯穿于《大教学论》全部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自然适应性原则,人生阶段一般分为婴儿期、幼儿期、童年期、青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

A.《新教育大纲》B.《教育漫话》C.《教育过程》D.《论语》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

A.教育即生活B.学校即社会C.做中学D.生活即教育E教育即生长

1.以杜威为代表所倡导的教育理论主张被称为(A)

A.现代教育派B.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C.形式教育论D.实质教育论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l)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

(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

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

2、《教育基本规律》教育的基本规律有两条,一条反映的是社会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另一条反映的是人的发展与教育的辩证关系。

现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迅猛,在教育上表现为由主要为继承已有文化遗产服务逐步向主要为未来社会服务,即由继承型转向发展型模式。

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核心。

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就是要培养现代化的人。

在现代社会里,经济、政治、文化和人口等是影响教育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定社会里,通过组织控制、政策限制、法律强制和思想教育等途径实现着其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教育具有文化功能,这一功能表现在延续、更新、普及、整合文化上。

教育的历史性集中体现在时代性和阶级性上,教育以人为对象,以育人为己任。

学会行走和初步掌握口语是婴幼儿期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件事情。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养育是婴儿教育的首要任务,好奇心是人的智慧发展的原动力。

童年期最为艰巨的任务是掌握和运用书面语言的能力,核心任务是帮助儿童学会学习,也是培养动手能力的关键期。

青年应学会选择。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内外两大类,内部因素主要是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外部因素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宏观社会环境和微观社会环境构成人的生活环境。

生物本能起源说的观点是法国利托尔诺。

教育的心理模仿说是美国教育学家孟禄。

奴隶社会是教育作为独立活动的形成期。

制定教育目的是社会实现对教育进行控制的中心环节。

原始教育的基本特征有:

内容的同一性、整体的原始性、形态的融合性。

文化通过文化背景对教育的影响具体体现在:

提高人们的教育需求和加强学校与社会的广泛联系。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经政制度之间存在着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具有自身存在和发展的规律。

养育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满足婴儿的合理需求;有意适度训练其器官;在生活环境中有意设置丰富的刺激物;尽量接近自然。

早期教育需特别注意的是:

关注非智力因素,为正规学习打好基础,发展幼儿口语,教幼儿学会使用玩具、器具。

15.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点,遗传素质仅仅为人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物质基础)。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

“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

”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B.环境C.教育D.教师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

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3、《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全部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能力的培养。

愉快教育的核心是不断获得成功。

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依据有:

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发展变化的状况;人的自身发展的需求;马恩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素质的基本属性有:

相对稳定性;内在性;整体性。

应试教育的主要危害有:

严重地影响国民素质的提高;摧残身心健康;压抑个性发展。

在西欧,教会学校的目的在于培养僧侣,封建主培养骑士。

三类基本教育目的即个体本位观、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观和文化本位观。

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制定教育目的时所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一般来说,教育目的包括两大构成要素,一是规定所培养的人具有的社会功能,二是规定通过教育在教育对象身上所要形成的各种内在素质及其结构。

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共同构成。

德育是以培养教育对象思想品德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法制教育等。

德育的实质就是把社会道德转化为个体品德的过程。

智育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教育。

体育,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

美育是掌握审美知识,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

A.骑马B.投枪C.音乐D.吟诗

16.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D.骑士教育

17.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B.社会本位论C.教育无目的论D.国家利益论

4.在教育目的问题上,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主张体现了( )A.社会本位论思想 B.个人本位论思想 C.社会效益论思想 D.教育无目的论思想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

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

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

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

20.

(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2.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22.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具体表现为:

+

(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

(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

(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

4、《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与学这一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教师的教,“教有法而无定法”说明了教师工作具有创造性,教师的劳动也有复杂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

学生主体性表现在:

创造性、自觉性、独立性。

学生客体性表现在:

向师性、依赖性、可塑性,教师的素质包括:

思想品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

知识素质包括:

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教师的作用表现在:

对社会的作用、对学生的作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教师的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是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师的智能结构是指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师生关系通常表现为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而后者又包括情感关系和认识关系。

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分为命令-服从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参与型。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16.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育关系、__道德______关系和__心理______关系。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1)尊师爱生。

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

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

(2)民主平等。

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

(3)教学相长。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22.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20.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0.(l)表现在对不同学生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上;

(2)表现在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不断变换和创新上;(3)表现在教师的教育机智上。

5、《学校教育制度》我国近代最早的学制是癸卯学制,解放以来我国学制基本上沿用1951年学制,我国当代学制改革的主要文件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学制按横向划分有:

幼儿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

学制建立的依据有:

社会生产力和科学发展状况、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本国原有学制和本国历史文化传统。

我国学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原则:

改革学制结构,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1951年学制突出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放的方针。

1958年学制进行了十年一贯制的试验。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6、《德育工作》构成德育过程的主要形态是:

说服教育、实际锻炼、陶冶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可以从学生的道德意志、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作为开端。

社会主义学校德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品德评价法有四种主要方式:

表扬和奖励、批评和惩罚、评比竞赛、操行评定。

德育方法除说理教育法外,还有实际锻炼、示范教育、陶冶教育、自我教育、品德评价法五种方法。

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

A.课外校外教育B.各科教学C.社会实践活动D.班主任工作

13.(  )是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基本的途径。

A校园环境的优化B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C劳动和社会实践D各科教学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18.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_____道德知识(品德知识)____和___道德判断(品德判断)______两个方面。

7、《教学工作》制定教学计划的首要问题是学科设置。

制定有关课程总体规划的指导性文件是课程计划。

对班级授课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说明的著名教育家是夸美纽斯,杜威主张“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传递-接受式源于赫尔巴特,情境-陶冶式吸取了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理论并参照我国教学实际工作的成功经验概括而成。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布鲁纳和杜威抽倡导的发现教学法。

学校的正规课程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

中小学课程的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