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561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班 曲少阳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docx

10班曲少阳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doc

SuihuaUniversityGraduationPaper

 

SmilingFaceintheLivesofSufferinginBloom

——BriefanalysisYuhuaislivingsurvivalphilosophy

 

StudentnameShaoyangQu

Studentnumber200450939

Major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

SupervisingteacherZhongxinWang

 

SuihuaUniversity

摘要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

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富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于世的生活经历。

作品中较多地关注死亡这个命题,对于生存的感悟和表现都让读者领会到一种深切的哲学意识及对生命本体的探究冲动。

在他的小说中,总是在不断揭示死亡的寓意和它呈现的一种动态关联,把生存放在死亡的天幕下拷问。

余华通过《活着》充分反映出了他以及他所要表现的“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就是在强大压力和苦难的夹缝中竭尽所能求得“活着”的权利。

无论是“以生拒死”还是“以死求生”,我们都能真切的感受到其中对“生”的渴望和来自生命自身的强大力量,以及传达出的积极的生存态度和生命的内在含义。

关健词:

生活;死亡;忍耐;平静

 

Abstract

Asthevanguardofafaction,YuHuahasbeentoindulgeinviolence,bloodshed,deathdescription.However,inthe"alive",YuHuaismorewealthrepeatedlydemonstratedtheheroinealwaysoptimisticandtribulationsoflife,theworld'sultra-lifeexperiences,however.Worksmoreattentiontothedeathofthisproposition,forthesurvivalofsentimentandperformanceareallowingreaderstounderstandthephilosophyandadeepsenseoflifeandthebulkoftheimpulsetoexplore.Inhisnovels,alwaysinthedeathsrevealedtheimplicationanditshowedadynamicassociation,tosurviveonthedeathofAtriumundertorture.ByYuHuaalivefullyreflecthisperformanceandheshouldbethe"Chinese"philosophyofsurvival,thatisstrongpressurefromthesufferingofthecracksanddoeverythingwecanachieveinthe"alive"rights.Whetheritis"Healthandrefusedtodie"or"deathtosurvive,"wecantrulyfeeloneofthe"students"fromthelivesoftheirowndesireandapowerfulforce,andconveyapositiveattitudeandthesurvivaloftheinnerlifeMeaning.

Keyword:

Life;death;patience;calm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前言…………………………………………………………………………………………1

第1章生活——在天堂地狱中轮回………………………………………………………2

1.1在天堂的迷梦中沉睡………………………………………………………………2

1.2游园惊梦后的现实…………………………………………………………2

第2章死亡是一个命题………………………………………………………4

2.1无处隐匿的死亡………………………………………………………4

2.2死亡阴霾下的生存……………………………………………………5

第3章忍受之后,平静面对………………………………………………………6

3.1活的出路——忍受…………………………………………………………………6

3.2活的常态——宁静…………………………………………………………………6

第4章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8

4.1生是行动的诗………………………………………………………………………8

4.生的抉择……………………………………………………………………………8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谢……………………………………………………………………………………………12

前言

《活着》是余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标志着余华的思考和探索已步入成熟,从前期作品中对人性凶恶的愤怒和焦虑转移到对人性的深切关怀。

小说描写了富家少爷福贵,先是把家产赌光,沦为一无所有的穷人,父亲气极而死;接着,儿子有庆抽干血而亡;再接着,女儿凤霞产后得败血症而死;妻子家珍得软骨病最终病死;最后,女婿二喜工伤丧命,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而撑死了。

亲历数名亲人的死亡,福贵没有被生活所打倒,也没有为命运所退缩,在死亡和命运面前,他选择平静,乐观,忍耐的面对,这种演绎生命的方式,让笔者感受到生命的无助,命运的无常,却从更深处悟出了一股不屈的生命之光。

 

第1章生活——在天堂地狱中轮回

1.1在天堂的迷梦中沉睡

余华在《我能否相信自己》一文中曾引用但丁的话:

“任何一个命题的对面,都存在着另一个命题,我喜欢怀疑不亚于肯定”。

[1]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无穷大的命题,如果这个命题没有它的另一个对立面,是单一状态而没有改变的,那也就无所谓悲伤,无所谓快乐,因为都是一样的。

但生活本身就时常呈现出一种飘忽不定的状态,没有人能操控它的发展,预知它的轨迹,改变它多样的走向,就如余华笔下的福贵,生活一一在天堂地狱中轮回。

主人公取名福贵,却即无福又无贵,大吉大利的名字和他心酸坎坷的身世形成的鲜明而强烈的对比。

福贵的一生可以大至分为两个阶段,在余华的笔下,福贵的前半生,可谓荣华富贵,生活安逸。

福贵的老爹常自豪地“到自己的地上走走”,那时候的徐家有一百多亩地,福贵和他爹是远近闻名的阔老爷和阔少爷,福贵的女人家珍,是城里米行老板的女儿,用福贵的话说是有钱人嫁给有钱人,就是把钱堆起来。

可以说生活在一开始是有强大而充足的物质保障的,如果一直保持这种现状,福贵的生活是幸福而安逸的,可是穿着白色的丝绸衣衫,头发抹得光滑透亮的福贵并不安于现状,他从乡下来到了县城,来到了青楼,嫖不过瘾,又学会了赌,钱在钱上面哗哗地流,在他,是最美妙的声音。

在福贵的眼里,生活应该一直是这个样子的,所以在他爹训斥他没有光耀祖宗的时候,他就对自己说,他要享受这好端端的日子,他的儿子会光耀祖宗的。

在声色犬马之中沉溺的福贵,活着,对他已没了意义:

行尸走肉,漠视亲人的关怀,晒薄妻子的情意,若没有那夜豪赌的惨败,他会在这种状况中慢慢地僵化,直至死去。

而恰恰于他,有钱的时光却是不愁吃不愁穿的好日子,什么都不担忧,惟愁日子不好打发。

1.2游园惊梦后的现实

一夜之间,徐家从“一只牛变成了羊、羊变成了鹅、鹅变了成鸡,最后连鸡都没有了”积攒起来的家产,因赌博拱手送与了龙二,福贵的日子开始浸泡在痛苦里。

福贵失手打破了天堂,生活在地狱中前行,福贵的爹让他气死啦,沉浸在丧父之痛中的福贵还没来得及喘息,家珍又带着未出世的孩子让丈人接回了家,着村里人的样子干活,为了五亩地,差点没累死。

但生活总是在不断的轮回中进行着,家珍带着刚出世的儿子回家时,福贵又一次敲响了天堂的门,一家人的团圆,在生活已经到了这种境地的时候,比什么都让人心安,更能感觉到幸福。

福贵揣着家中仅有的两块银元,到城里为母亲请医生,却被抓了壮丁,他不愿意被炮兵连长闭眼随意打死,在炮火纷飞的哆嗦中,富贵颤栗地活着,最后在几近绝望的生生死死中福贵乍惊乍喜地做了解放军的俘虏,跌跌撞撞回到了家,本以为恶梦已经结束新的生活即将开始,可母亲的死亡,凤霞的失语又给福贵沉沉的一击。

余华在作品中用他的笔操控着福贵的人生,他似乎想告诉读者,生活尽管无常却也有其规律,它在向你射来苦难的同时,也总会给你一剂希望的良药让你活下去,这似乎是一种循环,永无止境的交替下去,直至生命的结束。

在福贵的寄希望与有庆身上的时候,有庆死了,对家珍、凤霞的责任让他从伤痛中走了出来;当福贵家珍沉浸在即将有外孙的喜悦中的时候,凤霞生下了孩子自己却因大出血而亡,失去了凤霞却拥有了苦根,这样的对换让人无可耐何,悲喜交加;然后家珍也走了,只剩下苦根,二喜和福贵相依相伴;眼看着苦根一天天的成大,二喜在工作中意外死亡,日子就只有苦根和福贵这一小一老一起过了,买牛的日子在不断接近的时候,苦根吃豆子被撑死,人世间就只剩下福贵自己一个人。

就这样,生活在痛苦和幸福中来回拉锯着福贵的灵魂,他在天堂和地狱间来回往赴着。

这种轮回让他深刻的体会着他的生活,体会着来自于生命的本源的不可预知的神秘力量。

 

第2章死亡是一个命题

2.1无处隐匿的死亡

之所以说富贵的生活在天堂和地狱间游移,除了其中种种命运的转折,这游移的始作俑者便是作品中随处可见,无处藏匿的死亡。

《活着》中写了大量的死亡事件,死亡就像一柄达摩克斯之剑永远高悬于人的头顶,余华在《活着》中对死亡进行了最极端的叙述,在作品中上演了一幕幕人生的悲欢离合。

死亡在这里成为神秘的宿命的力量,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在整个作品中却显得又及其自然,似乎在那样一个喝凉水都会塞牙的生活中,这是很平常的,微不足道的。

于是在以死亡做为整个小说的大命题的基础上,使人的心灵一次次震颤。

小说再现了一个让人窒息,让人一次次伤痛的世界,向读者展示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种种想不到的死亡,小说中常出现的话就是:

“谁能猜得到呢?

”[2]或者是:

“谁知道呢?

”[3]后来甚至到了麻木的程度,在文中写道:

“人也该熟了,就跟梨那样熟透了该从树上掉下来”。

[4]成熟,生老病死是人生正常的变化过程,但在福贵的人生中我们感到生活似乎是太脆弱,经常要遭受到各种预想不到的死亡和外来力量的干预。

《活着》是一个相当残忍的故事,作品中死亡反复出现,主人公福贵一家八口人一共死了七口。

除了福贵的父亲、母亲、家珍的死亡有合理的因素,其他人物的死亡无不出于偶然,他所有的亲人没有一个是安享天年,寿尽而终,他们的非正常死亡给小说笼罩了一层凄惋哀伤的色调。

父亲被儿子的败家活活气死;母亲在家世败落丈夫离世后的愁苦中身体渐渐衰弱,最后在担心福贵是否因又去赌钱而未归的担心中走向了死亡;家珍为生活的折磨得了软骨病,又因一双儿女的先后离世在沉重的打击中离开人世;儿子有庆死于献血;女儿凤霞死于生孩子;女婿二喜死于建筑事故;外孙苦根吃豆子被活活撑死。

这一次又一次的死亡让人应接不暇,极度的压抑几乎窒息读者,而作者对死亡及其残忍的表述,更让面对它的人内心感到深刻的颤栗。

然而,如果把这一系列的不幸都归于福贵身上是不正确的。

在一个反常的年代里,作为一个人,他在这个年代的权力话语面前很难有所作为,他只能以主流意识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言行,除了由于他自身的原因以外,那个荒唐的年代也是这一切死亡的大前提。

2.2死亡阴霾下的生存

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历史是一段充满伤痛的历史: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反右派,左倾思想,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

历史发展的混乱,时间发生的突然与偶然,不是一个小人物能承受得了的,在历史的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更具有被动性和无对抗力,他们只能成为历史的牺牲品。

福贵是历史的见证人,也是那些年代心酸苦难的代名词,福贵所经历的一切死亡也是不可避免的,在整个社会的大背景中,小人物的生死命运就如穿过山洞的人面对呼啸而过的火车,无法躲闪。

在以死为命题的生活里,这种几乎死境中的生,是死的另一类形态。

成了死的明证,死的映衬,死的承载,死的补充,因此就显得异常的惨烈。

死亡是人类不愿接受的苦难,在它的面前,人在世间创造的价值,人追逐的意义全部化为乌有。

亲人的无辜死亡是不堪忍受,因为某种意义上说,他们就是活着的信仰与寄托。

当死亡一个接一个降临后,一切的惨烈的结都变的风平浪静,波澜不惊。

如此,生存的意义开始彰显,在不懈的追求与现实的打击后隐忍着生存。

似乎变的有理可依。

在一种痛苦压抑的现实下祈望生的降临。

 

第3章忍受之后,平静面对

3.1活的出路——忍受

在痛苦的轮回和无尽的死亡的拉锯中,读者感受到生活在其中的沉重和窒息,似乎有太多无法活下去的理由拖坠着我们的灵魂,但余华却为富贵找到了活的出口和面对生活的常态。

当福贵从战场上回到家中的时候,他反悔自己前半生的放浪生活,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好好的活着,好好爱这一家人。

在读者看来他完全有可能从此过上一种农家的贫穷而宁静的生活。

然而生活悖谬在福贵身上并没有停止,一家七个人的相继死亡,生活再一次抛弃了福贵,直至最后只剩下自己一个人和那头相依为命的牛。

这里面的惨烈不亚于余华小说中的任何一个人,但余华成功地为福贵找到了一条缓解苦难的有效途径----忍耐,这使整部小说的叙述都因为这种宽阔的忍耐,变得沉郁,悲痛而坚定。

没有血泪的控诉,没有撕心裂肺的尖叫,甚至都没有愤怒,有的只是福贵在生活中磨炼出来的无边无际的忍耐包容着一切。

以至再大的苦难来临,福贵也能将它消解于自己的忍耐之中。

《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还讲述了眼泪的广阔和丰富;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5]所有这一切,都指向“忍耐”这两个字,一种柔韧的品质。

3.2活的常态——宁静

福贵就是这样的人,苦难加上忍耐,造就了他宽广、坚韧、温惋的性格,对福贵而言,苦难已经消失于无形,他的内心有的只是面对生活时的超然和平静。

其实,福贵顽强的活着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福贵娘给他的信念:

“人只要活得高兴,穷也不怕”,[6]“有时候,鸡会变成鹅、鹅会变成羊、羊会变成牛”。

[7]所以不管苦难何其多,福贵都是无怨无悔地承受。

余华将此比喻成“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斤的重压,它没有断”。

这是一种巨大的忍耐力。

“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8]

在《活着》的表述里,余华在叙述中用“轻”来表达“重”,他借用老人福贵的口讲述着福贵自己的一生,其实就是讲述他的七次面对亲人死亡的经历,每一次都是对福贵沉重的打击。

然而,我们通过余华的叙述,印象是一切惨烈的结果在老人的讲述中都那么波澜不惊,大有沧桑之后的平静,这是人生的境界,像风暴之后的港湾,这是需要人生大的历炼才能拥有的平静。

只有看透了人生的人,才能够面对死亡时平静自若。

但在这平静自若中却有一股生命之泉支撑着他,让他能够平静地活着。

福贵的一生是一部灾难与苦痛的历史,他命运多舛,经历种种世事变迁,心中伤痕历历在目。

他拥有比别人更多的死去的理由,可是他仍顽强地活着。

他在承受了太多的苦难之后,已与苦难的命运密不可分了,他与他的命运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外在的死亡体验不断重复,他内心的死亡感受却越来越轻飘空灵直到进入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

虽然他无法理解贫困,苦难,死亡的内部法则,无法追问这凄惨人世的根由,无法与这非常态的命运相抗争,却仍持一种坚忍平和的心境去注视人生,去化解苦痛,去战胜岁月,他让内心的真实作主,以乐观的态度笑对世界,依靠自身内部迸射出的灵魂力量求存活,依靠对生命的执守相拥求延续,这使得他能够在同别人谈论自己的家史往事时谈得心平气和、笑得温惋谐静。

 

第4章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

4.1生是行动的诗

在洞察了一次次的劫难后,在对苦难超乎寻常的承受中,富贵用苦难参破了人的生死意义。

在异常强大的忍耐和好似置身事外的平静中,我们看到了他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得以绽放。

《活着》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有关死亡的故事,讲了一个人和他的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是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在一次次对于劫难的承受中,余华寄托了自己对生命终极意义的哲学思考。

福贵的一生是首行动的诗。

人生的悲剧往往是性格的悲剧,福贵的悲剧在于苦尽甘来之时已经没有甜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岁月,其中的经历、体验、迷茫、反省……都是一种生命的积累。

有时希望苦日子一去不回,但又会时时情不自禁回顾当时的人与事,这是人类的普遍的心态。

福贵失手打破了天堂,却在天堂的碎片里重拾了自己人生的意义,这何不是一种失而复得,这个从迷梦中惊醒了的浪子,第一次面对生活的锥心疼痛的时候,也第一次产生了对家的依恋。

作家迟子建说:

“在沉重、庸常的生活中慰籍人心的温情,成了支撑人们生活下去的理由”。

在亲人的包围和关怀下,福贵似乎从这些琐碎的日子忽然得到了一些生气,一些力量,在苦与累之中,福贵第一次作为男人站了起来。

4.2生的抉择

人对于自身的家庭是没有选择的权力的,如果生在一个苦难的家庭里,那么也就属于这个苦难的家庭,不能逃避,必须活着,没有什么可以替代。

在绵绵的亲情中,再穷再苦生活也会有奔头,生命之火就会被拨得更旺。

面对死亡,生命就是一种进攻,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人、时间和生命的巨大力量,正是因为生活充满艰辛,所以我们不像春生那样,遇到挫折就自杀,把伤痛尽留家人。

人生之中,我们应该学习怎样在血泪之中活下去,其实在《活着》这部小说中的人物身上,并没有太多奇特之处,或许他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某一位;或许他们的人生正是我们不得不过的人生;或许他们的悲欢、期望和无奈也和我们一样,从某种角度看故事并不复杂,却道出了更多的人生的凄凉与无常。

人的一生所追求的无外乎是精神,物质财富。

当福贵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近乎惊讶地发现他仍然活着,并且居然让我们感到敬畏。

在剥开覆盖于生命之上的层层包裹之后,我们赫然发现,我们一直忽视了生命本身拥有的巨大力量,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活着是生命所追求的唯一目标。

他们的内心总是敞开着的,如同敞开的土地,愿意接受阳光和月光的照耀,也愿意接受风雪的降临,接受一切所能抵达的事物,让它们都渗透进来,用博大的胸怀消融它们。

太多的悲惨与辛酸去而复返,而他们内心就像退潮后的海边的沙滩一样干净而安祥。

福贵禀赋了中华民族隐忍求存、以生拒死的精神传承,足恃于内,无求于外,饱经沧桑后,他们获得的是超然,知命与达观。

他们对命运即不感激,也不轻蔑,更不仇恨;即不自轻自残、也不自暴自弃,而是所凭内心的真实作主,他们明白活着就是生命唯一的要求。

为了活着,他们散发了最大限度的生命热力、草木枯荣、人事代谢、冷暖炎凉,尽在他们的静观之中,他们从不幻想幸福从天而降,而只求回首人生时能问心无愧,他们回顾往事时的微笑欣慰且舒展。

他们承受了最大限度的艰辛酸楚却始终高昂着那颗高贵的头颅,保持着平静如水的心态。

他们向生命索取的很少很轻,但其一波三折的人生却是厚重饱满的,它荡涤着人们心中的微尘,让你去领悟难以承受的生存之重。

 

结论

余华认为,现实就是苦难。

他说“苦,重要的不是对苦的经历,而是对苦的感受”。

[9]对那些像福贵一样的小人物而言,人生本来就是如此:

没有伟大的人生追求,他们从来就没有逃离过生存的底线;他们一生要做的不是与命运、苦难进行抗争,喊叫,更不是以死来证明其生的伟大,相反的,他们是无声无息的顺从、忍受、是用“生一一活着”来向死亡挑战,并对死亡予以巨大的嘲弄。

“请让我生活在这一刻,让我好好地享用我的今天。

在这一切之外,请让我领略生命的卑微与尊贵,让我知道,整个人类的生命就有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10]

生命脆弱易逝,命运变幻无常,面对永恒的辛酸悲伤,面对无处不在的苦难、死亡,我们选择微笑,让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

 

参考文献

[1]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

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第24页

[2][3][4][6][7]余华,活着[M],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1998,第3页,第9页,第18页,第49页,第92页

[5][8]余华,活着·韩文版自序[M],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第37页,第105页

[9]余华,活着[M]前言,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1998,第3页

[10]席慕蓉,写给幸福[M],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89,第237页

 

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创作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此处所提交的毕业论文(设计)《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绥化学院学习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的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绥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使用授权书

《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系本人在绥化学院学习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本科毕业论文。

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绥化学院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它单位的名义发表。

本人完全了解绥化学院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院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绥化学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致谢

本文是在绥化学院中文系王忠信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

在整个论文的完成过程中,从论文选题,资料筛选,框架构建等,王老师都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为此,对王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细心指导,我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王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敏捷的思维能力使我深受启发;王老师乐观的人生态度和真诚的处世风格使我在今后的人生路途上具有了一种豁达的精神。

同时,我对王老师在工作、学习各个方面的帮助、关怀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曲少阳

2008年5月30日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题目生命的笑颜在苦难中绽放

——浅析余华《活着》的生存哲学

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曲少阳

指导教师姓名王忠信

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

 

论文提纲及基本要求

论文提纲:

前言:

《活着》是余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标志着余华的思考和探索已步入成熟,从前期作品中对人性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