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525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docx

《试吧》高中全程训练计划生物周测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周测

(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夯基提能卷(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2分)

                 

1.(2017·安徽二模)取某一红色花冠的2个大小相同、生理状态相似的花瓣细胞,将它们分别放置在甲、乙两种溶液中,测得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图1,液泡直径的变化如图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失水过多而死亡

B.甲、乙两种溶液的浓度不同,溶质也不可能相同

C.第2分钟前乙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甲溶液

D.图2中曲线Ⅰ和图1中乙溶液中细胞失水量曲线对应

2.(2017·湖北省大冶一中等部分高中联考)某同学设计的渗透装置实验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放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微量)。

有关该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降

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最后保持内外液面基本相平

C.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保持一定的液面差不变

D.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仅有葡萄糖

3.下列对物质跨膜运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糖蒜变甜主要是细胞主动吸收糖类并进行积累形成的

B.维生素D属于脂质,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入细胞

C.饭后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

D.肾小管上皮细胞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吸收,其吸收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4.(2017·衡阳八中月考)如图甲、乙分别是洋葱根尖在不同含氧量及不同底物浓度情况下(其他条件适宜),从含硝酸钾的全营养液中吸收NO

的速率曲线图。

相关描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能量

B.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载体的数量有限

C.c点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

D.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增大是因为底物浓度太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5.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可以直接吸收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由浆细胞合成和分泌,经乳腺上皮细胞后可直接分泌到乳汁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小肠上皮细胞吸收免疫球蛋白的方式是胞吞

B.浆细胞和乳腺上皮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的方式都是胞吐

C.免疫球蛋白进入乳腺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ATP

D.免疫球蛋白进出细胞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

6.红细胞溶血可判断物质运输的速率,其原理是进入红细胞中的物质能增大红细胞的渗透压,使更多水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即发生溶血。

某实验小组利用该原理研究了细胞膜对几种物质的通透性,得到如下数据。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编号

溶剂

溶血现象

时间

1

1mL水+0.1mL红细胞悬液

9s

2

1mL乙醇+0.1mL红细胞悬液

48s

3

1mL甘油+0.1mL红细胞悬液

13s

4

1mL葡萄糖+0.1mL红细胞悬液

A.细胞膜对上述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B.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

C.红细胞一定不能从溶液中吸收葡萄糖

D.甘油和乙醇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

7.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

B.酶的催化效率高是因为酶提供了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温度过低和过高都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的活性

D.对于一个细胞而言,酶的种类和数量永远不会发生改变

8.如图表示酶和无机催化剂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原理。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酶降低的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是EC

B.酶具有高效性其实质在于EB-EA

C.核糖体上合成的酶不能在细胞核中发挥催化作用

D.人成熟红细胞合成酶时所需ATP主要由无氧呼吸提供

9.

如图为不同pH条件下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分解作用结果,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可用碘液来准确测定淀粉分解的量

B.pH为4和pH为8时该淀粉酶的活性相同

C.pH由13调节到7,淀粉酶的活性迅速升高

D.实验时每组中唾液淀粉酶的量和淀粉的量应相同

10.下图是细胞中ATP反应过程,A、B为化合物,a、c为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物膜上均可发生c催化的过程

B.酶a发挥作用时,一般伴随着放能反应的进行

C.物质B是组成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的单体之一

D.被动运输过程使细胞内物质B的含量增多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15分)

11.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

如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

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______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溶液浓度大小是a________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结构②中充满的液体是______________。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液泡体积也在增大。

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______________。

12.(2017·福建泉州模拟)研究小组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试剂及实验装置进行“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的实验。

(一)材料与试剂:

猪小肠蔗糖酶(最适温度50℃)、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37℃)、质量分数5%麦芽糖溶液、质量分数5%蔗糖溶液、质量分数5%淀粉溶液等。

(二)实验装置:

(注:

二糖、单糖不能透过所用半透膜,水可以透过)

请回答:

(1)实验步骤:

①U形管A侧加入20mL质量分数5%麦芽糖溶液,B侧加入20mL质量分数5%________溶液,一段时间后观察A、B两侧液面平齐。

②A、B两侧均加入等量适量的________酶,水浴锅温度设为__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A、B两侧液面变化。

(2)预期实验结果:

A侧液面________,B侧液面________。

(3)实验步骤②中,一段时间后若分别取U形管A、B侧溶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则A侧溶液________,B侧溶液________;该结果________(填“能”或“不能”)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创新探究卷(40分)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题2分)

                 

1.

如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①也可以运输半乳糖

B.两者的运输都受氧浓度的影响

C.两者的运输速率都受载体的限制

D.神经递质释放方式与乳酸相同

2.研究表明,K+对植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而Na+浓度过高会破坏酶的结构,因此抗盐植物正常情况下细胞中能保持一个高的

值。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的高积累量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

B.膜蛋白对K+和Na+的转运体现了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C.植物根细胞对K+和Na+的吸收过程都需要消耗能量

D.细胞内K+和Na+积累量的差异取决于其遗传特性

3.如图为渗透作用实验,开始时如图一所示,A代表清水,B、C代表蔗糖溶液,过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二所示,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H1、H2也表示漏斗管内液面与清水的液面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

B.图二中B的浓度等于C的浓度

C.图一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

D.图二中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等于C的水分子扩散到A的速度

4.(2017·四川成都七中高三初考)将大小、长势相同的某种植物幼苗均分为甲、乙两组,在两种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培养(其它条件相同且不变)。

两组植物培养时鲜重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6h时,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直接原因是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

B.6h后,甲组幼苗因根系开始吸收K+、NO

,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

C.12h后,若继续培养,甲组幼苗的鲜重可能超过处理前,乙组幼苗将死亡

D.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

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

5.

(2017·广东惠州模拟)科学家对哺乳动物红细胞膜上不同种类的磷脂(SM、PC、PS、PE、PI、CI)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分布是不对称的

B.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A侧,B侧没有

C.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与磷脂双分子层相关,也与某些蛋白质相关

D.O2、CO2、甘油和葡萄糖可以自由通过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

6.RNaseP(酶)由20%的蛋白质和80%的RNA所组成,科学家发现如果将该酶中的蛋白质除去,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

这一结果表明(  )

A.酶都是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

B.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C.某些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D.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7.图甲表示的是人与植物的淀粉酶在不同pH条件下的活性,图乙表示的是a、b、c三种脱氢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植物和人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时pH可以不同 ②若环境由中性变成酸性,人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③a、b酶活性相同时,温度对酶的影响相同

④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

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③

8.植物细胞膜上的H+-ATP酶能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该能量用于H+的跨膜运输。

下表为科研人员进行了不同浓度K+、Mg2+条件下植物细胞膜上H+-ATP酶的活性研究的实验结果。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ATP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作用的蛋白质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Mg2+和H+-ATP酶的活性

C.表中A的数值是0,实验中各组加入K+溶液的体积应不同

D.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K+、Mg2+都能提高H+-ATP酶的活性

9.(2017·浙江协作校联考)下列生理过程中,会使ATP中高能磷酸键断裂的是(  )

A.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B.线粒体内膜上水的合成

C.细胞膜上水的渗透D.核糖体上水的生成

10.(2017·河南省郑州一中高三调考)某人通过实验研究化合物X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化合物X未影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

B.曲线Ⅰ作为对照实验

C.化合物X能降低淀粉水解反应的活化能

D.化合物X对淀粉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但未使酶完全失活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题10分)

11.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点所对应的温度称为________,a点到b点曲线急剧下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2纵轴为酶促反应速率,横轴为底物浓度,其中能正确表示酶量增加1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关系的是________(填“A”或“B”)。

(3)图3是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图。

其中B表示________(物质),X1和X2________(填“是”或“不是”)同一种物质,在细胞的主动运输过程中伴随着________(填“酶1”或“酶2”)所催化的化学反应,ATP之所以被称为细胞内流通的能量“通货”,是因为能量可通过ATP在________之间流通。

12.几丁质(一种多糖)是昆虫甲壳的重要成分,几丁质的降解主要依赖于NAGase(一种酶)的作用。

甲、乙、丙图分别表示温度(20~60℃)、pH(4.0~8.0)和NAGase催化水解的产物浓度(0~0.8mol·L-1)对NAGase催化活力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AGase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分别在________和________左右。

(2)NAGase催化水解的产物有蔗糖、半乳糖、葡萄糖等,这三种糖对NAGase的催化作用均有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其中作用最强的是________。

(3)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NAGase的催化效率。

丁图表示抑制剂降低酶活力的两个模型,判断精氨酸降低NAGase活力类型的方法:

在研究实验中加入精氨酸,同时不断提高底物浓度,________(多选)。

A.若酶促反应速率增加,则属于模型A

B.若酶促反应速率不变,则属于模型A

C.若酶促反应速率增加,则属于模型B

D.若酶促反应速率不变,则属于模型B

周测

(二)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酶和ATP

夯基提能卷

1.解析:

第4分钟后乙溶液中细胞由于吸水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A错误;两条曲线的差异是甲、乙溶液溶质不同,甲溶液中溶质不能被细胞吸收,乙溶液中的溶质可以被细胞方式不能确定吸收,B错误;据图1分析,第2分钟前甲溶液中花瓣细胞的失水速率大于乙溶液,C错误;分析题图2可知Ⅰ液泡先变小后恢复到原样,为乙溶液中的变化曲线,Ⅱ液泡先变小后维持不变,为甲溶液中的变化曲线,D正确。

答案:

D

2.解析:

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由于蔗糖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导致漏斗液面上升;加入蔗糖酶后,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很多葡萄糖和果糖,漏斗中分子变多,而单糖分子进入烧杯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液面应该继续上升后再下降,最后半透膜两侧的单糖浓度相同,漏斗内外液面基本相平,A、C错误,B正确;蔗糖水解的产物有葡萄糖和果糖,加酶后在烧杯中可检测出的有机物有葡萄糖和果糖,蔗糖酶是蛋白质,不能通过猪膀胱膜,因此烧杯中不能检测出蔗糖酶,D错误。

答案:

B

3.解析:

糖蒜变甜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对物质不再具有选择性,糖类进入细胞积累形成的,A错误;维生素D属于脂质,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错误;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原尿中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错误。

答案:

B

4.解析:

洋葱根尖吸收NO

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吸收速率受能量、载体和底物浓度的影响。

a点时吸收速率未达到最大,限制因素是O2浓度,而O2浓度通过影响呼吸作用产生的能量进而影响吸收速率,故此时主要影响因素是能量,A正确;b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随着O2浓度增大而增大,此时的限制因素是载体的数量,B正确;c点时离子吸收速率未达到最大,此时影响离子吸收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C正确;d点时离子吸收速率不再随底物浓度增大而增大,其他条件适宜,则其主要原因是载体数量有限,D错误。

答案:

D

5.解析:

免疫球蛋白属于分泌蛋白,进出细胞的方式分别是胞吞和胞吐,A、B正确。

胞吞、胞吐都需要消耗ATP,C错误。

胞吞和胞吐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正确。

答案:

C

6.解析:

根据四种物质的溶液中红细胞溶血所需时间不同,可判断红细胞对四种物质的通透性不同,A正确;红细胞在甘油溶液中发生溶血需要的时间比在乙醇溶液中发生溶血需要的时间短,说明甘油在短期内迅速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胀破,所以细胞膜对甘油的运输速率大于乙醇,B正确;红细胞能吸收葡萄糖,其方式是协助扩散,只是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速率较低,在实验时间内无法导致红细胞吸收大量水分而胀破,C错误;乙醇、甘油为脂溶性物质,它们进入细胞的方式都是自由扩散,D正确。

答案:

C

7.解析:

只要条件适宜,酶在生物体外也可催化相应的化学反应,A正确;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酶促反应速率,B错误;低温只能降低酶的活性,不会使酶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高温、强酸、强碱等通过破坏酶的空间结构降低酶的活性,C错误;对于一个细胞来说,不同的代谢时期,所需酶的种类和数量往往不同,D错误。

答案:

A

8.解析:

无催化剂时反应所需活化能与有酶催化时反应所需活化能之差为酶降低的活化能,即EB-EC,A错误;酶的高效性是指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高,其原因在于酶降低的活化能比无机催化剂高,即EB-EC>EB-EA,B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某些酶能在细胞核中发挥催化作用,如RNA聚合酶等,C错误;人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不能合成酶,D错误。

答案:

B

9.解析:

该实验可用碘液来检测淀粉是否分解,但无法准确测定淀粉分解的量,A错误;pH为4和8时无相应的柱状图,因此无法确定淀粉酶活性是否相同,B错误;pH达到13时,酶已经变性失活,再将pH降为7,酶活性也不能恢复,C错误;本实验中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淀粉酶活性,而唾液淀粉酶的量和淀粉的量是无关变量,故应保持相同,D正确。

答案:

D

10.解析:

依题意可知:

A、B分别为ATP、ADP,a、c分别为ATP水解酶、ATP合成酶。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有氧呼吸均可生成ATP,其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产生ATP,光反应的场所是类囊体薄膜,所以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物膜上均可发生c催化的过程,A正确;酶a发挥作用时产生能量,一般伴随着吸能反应的进行,B错误;组成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NA)的单体是脱氧核苷酸,而物质B是ADP,C错误;被动运输过程不需要ATP水解供能,因此不会使细胞内物质B(ADP)的含量增多,D错误。

答案:

A

11.解析:

(1)漏斗内液面的上升是由细胞吸水引起的,水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因此,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图乙反映的是随吸水时间的延长,漏斗内液面升高的速度逐渐下降,最终达到平衡状态,液面不再上升,这是由浓度差缩小造成的。

考虑到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a侧的浓度小于b侧。

(2)图甲中c为半透膜,在图丙中可将细胞膜③、液泡膜⑤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④视作一层半透膜,②当中充满的液体是外界溶液;由于无法判断细胞是在吸水还是失水,因此,无法确定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

(3)对植物细胞而言,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且细胞壁的弹性有限,因此,细胞不可能无限吸水。

(4)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可能是浓度达到平衡,也可能是细胞壁的束缚,此时虽然细胞液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液泡体积也不再增大。

答案:

(1)小于 下降 小于 

(2)③④⑤ 外界溶液 D (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且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 (4)不一定

12.解析:

(1)麦芽糖和蔗糖都是二糖,在实验设计时要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U形管A侧加入20mL质量分数为5%的麦芽糖溶液,B侧应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蔗糖溶液,才能保证两侧的浓度相等,导致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B两侧液面平齐。

根据实验材料与试剂可以推测出,A、B两侧均应加入等量适量的猪小肠蔗糖酶,猪小肠蔗糖酶的最适温度为50℃,因此水浴温度设为50℃。

(2)由于酶具有专一性,蔗糖在蔗糖酶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而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导致B侧溶液浓度增大,而A侧浓度不变,因此一段时间后B侧液面会升高,A侧液面下降。

(3)由于麦芽糖、果糖和葡萄糖都是还原糖,因此在步骤②中,一段时间后若分别取U形管A、B侧溶液,加入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后,都会出现砖红色沉淀,因此不能验证酶具有专一性。

答案:

(1)①蔗糖 ②(猪小肠)蔗糖 50 

(2)下降 上升 (3)出现砖红色沉淀 出现砖红色沉淀 不能

创新探究卷

1.解析:

载体具有专一性,因此蛋白质①不可以运输半乳糖,A错误;人体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乳酸运输过程消耗的能量由无氧呼吸提供,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故氧浓度对两者的运输都无影响,B错误;由题图可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因此,两者的运输速率都受载体蛋白数量的限制,C正确;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乳酸运出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D错误。

答案:

C

2.解析:

K+对植物体内多种酶具有活化作用,与Na+作用相反,所以K+的高积累量保证了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A正确;膜蛋白对K+和Na+的转运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B错误;植物根细胞对K+和Na+的吸收方式都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正确;细胞内K+和Na+积累量的差异取决于其遗传特性,如不同植物细胞膜上运输K+和Na+的载体数量不同,D正确。

答案:

B

3.解析:

题图渗透装置中,水分子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半透膜,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

根据图二的结果可知,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A正确;根据图二中H1大于H2可知,图二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B错误;渗透发生时,水分子扩散速度与浓度差的大小呈正相关,由于图一中B的浓度大于C的浓度,所以A的水分子扩散到B的速度大于A的水分子扩散到C的速度,C正确;图二中漏斗管内液面不再变化,说明水分子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即水分子由A进入C和水分子由C进入A的速度相等,D正确。

答案:

B

4.解析:

6h时,由于蒸腾作用失水和根细胞失水,两组幼苗都已出现萎蔫现象,A正确;实验开始时,甲组幼苗根系就已开始吸收K+、NO

,而不是在6h时才开始吸收K+、NO

,到6h时细胞液浓度大于KNO3溶液浓度,从而使吸水能力增强,使鲜重逐渐提高,B错误;12h后,由于甲组根系不断通过主动运输吸收K+、NO3,从而保持根细胞内外浓度差,使其吸水量大于蒸腾量而有可能超过处理前的鲜重量;乙组放在比根细胞液浓度大很多的KNO3溶液中,根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和蒸腾作用不断大量失水造成严重萎蔫最后死亡,C正确;一般情况下,植物从土壤中吸收K+、NO

是主动运输,需要根细胞呼吸作用提供ATP,D正确。

答案:

B

5.解析:

题图显示,各种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两侧的含量不同,这说明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是不对称分布的;A侧是血浆侧,即红细胞膜的外侧,糖被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侧;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此时与磷脂双分子层有关,非自由扩散时,还与某些水通道蛋白有关;氧气、二氧化碳、甘油是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运输的,它们都能自由通过由多种磷脂组成的膜结构,葡萄糖分子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

D

6.解析:

科学家发现将该酶中的蛋白质除去,留下来的RNA仍然具有与这种酶相同的催化活性,说明该酶中起催化作用的物质是RNA。

答案:

C

7.解析:

由图甲中的曲线可知,植物和人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时,对应的pH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①正确;人淀粉酶的最适pH约为7.5,若pH由中性变为酸性,淀粉酶的活性逐渐降低,②错误;由图乙可知,a酶活性曲线的上升支和b酶活性曲线的下降支存在酶活性相同的情况,此时体现低温抑制a酶的活性,而该温度已超过了b酶的最适温度,故b酶的空间结构可能已经遭到破坏,③错误;由图乙可知,c酶的活性在40℃之前随温度的升高一直升高,可推测c酶的最适温度应等于或大于40℃,④正确。

综合以上分析,①④正确。

答案:

C

8.解析:

酶在化学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