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369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6.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docx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

第六组

单元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都围绕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来叙事描写。

教学时可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同时要重点培养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教时:

2+1+3+1+2=9

21.乡下人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过程与方法:

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教学难点:

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词。

2.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师: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的迷人的风景,不信你听。

2.田园小诗:

(屏幕出示)

     长藤绿叶瓜架,春雨竹笋鲜花。

     雄鸡悠闲自在,小桥流水戏鸭。

     夕阳鸟儿如画,纺织娘高唱甜蜜。

二、自主阅读,扫清字词障碍。

1.学习生字。

2.了解词语意思。

三、自主阅读,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全文的内容。

1.全文采用“分----总”的写法。

2.第二部分写作顺序:

植物----动物----乡下人家的夜生活

3.学生了解全文内容。

四、学习第7自然段

1.师:

文中哪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的感受?

2.学生自由朗读第7自然段。

五、课堂小结。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并体会乡村生活的美好。

2.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创作一幅以表现心中的美丽家园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3.感受家乡的田园风光。

鼓励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增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学会观察,能用不同的创作方法,绘画不同特色的乡下人家。

教学难点:

感知文体,学会用不同材料进行创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学习第1、2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两段。

(1)找出独特、迷人的地方做上记号,写出美在哪。

(2)二人小组交流看法。

(3)朗读欣赏。

2.指导朗读第1自然。

三、学习第3、4自然段

1.作者怎样写乡下人的鸡、鸭?

画出来,讲一讲,读读。

2.这样的生活我们怎样归纳并加以形容?

3.一起再读些部分。

4.小结。

四、学习第5、6自然段

1.自由朗读,找出欣赏的句段。

2.学生谈喜欢的理由。

五、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七、作业

板书:

21乡下人家

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无论何地、无论何时

和谐自然

教后反思:

22*.牧场之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课文,认识“镶”“嵌”等八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异国风光。

3.积累“膘肥体壮”“辽阔无垠”等词语和喜欢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积累优美的词、句、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荷兰的无比喜爱之情,激发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积累词句

教学难点:

培养通过语言文字想象画面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学习欲望。

师:

同学们,在咱们的地球上,有一个绿水幽幽鲜花盛开的美丽国度,你知道是哪儿吗?

对,就是有着水之国、花之都美誉的——荷兰,它还是一个牧场之国。

齐读课题。

二、理解内容,感受美景。

1.师:

同学们真会学习。

今天我们就通过这篇文章去感受异国的风情。

请几个同学来读一读。

其他同学听听他读得对吗?

读通顺了没有?

听了课文后,说说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整体印象?

  师:

谁能评一下?

(教师相机出示重难点词语和生词,提示朗读。

2.师:

谁来谈一谈荷兰留给你的整体印象。

  师:

是啊!

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荷兰是个牧场使国,是个美不胜收的地方!

咱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一段。

3.为什么称荷兰是牧场之国呢?

现在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把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语句找出来读一读,充分地体会。

生自由读。

  师:

谁来读读能体现荷兰是牧场之国的句子。

  生读。

师相机引导学习相应自然段。

(如先说到二自然段师重点引导学生感受牛多,牛的悠闲自在。

  师:

这一段说了什么?

大家也自己读一读。

  出示“一条条运河间的绿草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

  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牛多)作者是怎样准确描写这些牛的?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师:

读读后面的句子,你还有何感受?

(想象牛的神态和动作,理解作者拟人句的准确生动。

  师:

同学们很会读书,请带着自己的感受轻轻地美美地读一读。

待会儿咱们比赛比赛。

  指名比赛,师生评价。

  提出选择句子积累背诵的要求,练习背诵。

  师小结:

看来作者是通过写牛来描写荷兰的牧业。

4.大家注意到了吗?

咱们刚才是怎么学习这一段的?

师引导总结学法:

初读——交流体会感受——想象、美读——赛读——选择性积累背诵

5.分组合作根据刚才的方法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交流反馈,教师相机引导。

6.师:

同桌交流一下,你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你就是这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的一头牛、一匹骏马、、一只绵羊或一只小鸡,你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呢?

同桌交流。

7.师:

难怪作者说——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8.你看出这几段哪些语句或词语特别出色呢?

你能把它记住并写出来吗?

试一试,和小组的同学比一比。

三、总结

四、作业

板书:

碧绿草原黑白花牛

成群骏马膘肥体壮

绵羊猪群悠然自得

晚霞满天牛羊歇息

教后反思:

 

23.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3.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中感悟,体会诗中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想象诗词中描写的情景,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乡村四月》,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1.板书课题。

2.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3.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4.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二、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1.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2.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4.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三、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1.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2.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

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

“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3.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四、背诵,积累语言

五、作业

板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四时田园杂兴》,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背诵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解题,了解作者。

二、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3.指名朗读,师生正音,明确节奏。

4.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画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5.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1)理解字词。

(2)理解诗句。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2.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3.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4.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抄写古诗。

板书:

昼、夜各当家

四时田园杂兴赞扬

桑阴学种瓜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教学难点:

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唐宋名家名词。

  读生字:

塞箬蓑

二、自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自读全词,整体感知。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

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自读词,提出疑问。

三、细读《渔歌子》理解词意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

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读生字:

塞箬蓑

  斜风:

微风归:

回家、回去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

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

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五、总结升华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大自然)

六、作业:

抄写《 渔歌子》

板书设计:

  白鹭飞斜风细雨

  渔歌子桃花流水热爱大自然

  鳜鱼肥不须归

教学反思:

 

24*.麦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过程与方法:

通过感悟和积累优美的词、句、段,培养学生的语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2.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

三、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

“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

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

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

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4.提升“欢快、柔美”的意境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四、全文总结

五、作业

板书:

湖畔

麦哨(欢快的)田野幸福的童年

湖边

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六

教学目标:

1.通过词语训练,提高形象地运用语言的能力。

2.通过综合性学习,激发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书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口语交际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通过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谈自己的乡村生活。

二、组成小组,自由谈自己的乡村见闻。

三、汇报。

1.小组汇报乡村生少的风光。

(1)乡村的生活清贫但纯朴。

(2)乡村的风光优美、恬淡。

(3)现代农村与城市差别不大。

2.小组汇报乡村见闻。

(1)乡村新事。

(2)乡村奇事。

3.出示相应的与乡村生活有关的图片。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

1.积累语言。

2.展示才艺。

教学过程:

一、我的发现

今天,我们一起来读几个句子,看你有什么发现。

(屏幕显示三个句子)

1.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

2.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把物当作人来写)

3.组内交流。

4.换一换,将加点部分换成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再读一读,你又会发现什么?

(如:

第一句中“舞蹈”换成“摆动”)

5.试一试,说一个或几个这样的句子。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同桌互读,体会诗意。

3.背诵诗句。

回忆全诗,尝试背诵。

4.拓展延伸,搜集整理。

(将你了解的描写景物的其他诗句背给大家听)

三、展示台

  将自己的习作展示在“学习园地”中,请同学们观看、评议。

反映自己农村家的景象和生活文字、画面或照片。

四、总结

教学反思:

 

第七组

单元分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讲的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

教学本组课文可运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通过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要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同在要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时:

2+1+3+1+2=9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其组成的常用词语。

2.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介绍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伽利略,一个是亚里士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按你的了解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教师补充)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检查在预习中解读生字词的情况。

三、按自然段读课文,边读边划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词句,再讨论概括自然段段意。

四、给课文划分结构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五、总结: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是以简介人物、提出问题、多次试验到公开验证,紧紧围绕两个铁球着地的问题展开叙述的,段与段之间联系得十分紧密。

六、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怀疑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有没有人怀疑过这句话?

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怀疑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分析这句话:

你们懂这句话么?

(想读就读)强调什么?

板书

二、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一)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

(集体读)

A.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怀疑么?

为什么?

B.哪些词最能体现?

(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信奉”是什么意思?

(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

(在人们怀疑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C.读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这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

用“-——”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怀疑的句子。

过渡:

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怀疑,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二)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部分。

1.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

实验分几步?

  2.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部分。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

 结果如何?

②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

(反复、许多次)

   他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的确”、“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

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

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3.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部分:

①师述:

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塔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

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

(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讥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讥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

请看:

(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

(惊讶)为什么?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

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

敢于思考,找出名人的错处。

总结:

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怀疑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怀疑,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

2.假如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六、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怀疑,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

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七、作业。

板书设计: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亚里士多德

       试验      一慢一快

    自己试验 公开试验   速度与重量有关

         打破迷信 献身科学

教后反思:

26*.全神贯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全神贯注”的意思,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讲的话的含义。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来感受人物的形象与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罗丹做事全神贯注的品格。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描写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所要说明的意思。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许许多多科学家工作起来,都常常废寝忘食,达到忘我的境界,我们今天要了解的法国著名的雕塑家是怎样全神贯注地投入创作的?

板书:

全神贯注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检查预习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读音:

  

(2)谈谈读后的收获

2.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师收集各组提出的问题,并进行归类,组织学生交流。

3.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动作、语言、神态是怎样的?

说明了什么?

(2)最后一自然段茨威格的话怎样理解?

三、全班交流

  小组长提出本组未解决的问题,师生共同解决其中部分问题。

四、学生自学,小组、全班交流

  自读提示:

课文中那些内容最能表现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先自读课文,画出有关词句,然后小组讨论,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五、读议结合,理解语句。

1.读议有关描写罗丹修改女像时的句子。

(1)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觜里叽里咕噜的,好象跟谁说悄悄话。

(这说明罗丹在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2)忽然,他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说明罗丹想出了比较满意的修改方案)如果改成“眼睛闪着光,似乎在跟谁争吵”那一句好,为什么?

(3)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说明罗丹工作紧张忙碌)

(4)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好象已经消失了。

(说明罗丹完全进入了艺术创作的境界,到了如醉如痴的程度。

2.读读议议罗丹修改完女像发生了什么事?

(1)让两个学生分别读第3、4自然段中表现罗丹和茨威格行动、语言的句子。

(2)联系上、下文讨论下面句子的意思:

  罗丹这才猛然想起他的客人,他推开门,很抱歉地对茨威格说:

“哎呦!

你看我,简直把你忘了。

对不起,请不要见怪。

 3.齐读最后一段。

思考:

你怎样理解茨威格的话。

(结合实际)

六、总结全文

七、布置作业:

收集名人忘我工作故事.

板书设计:

    26*全神贯注           

             叽里咕噜   把你忘了  (语言)

         一会儿……一会儿……

  罗 丹       踩       (动作)

             不停地挥动

           眼睛闪光  世界消失   (神态)

教后反思:

 

27.鱼游到了纸上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关键句段读懂鱼为什么会游到了纸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聋哑青年做事勤奋、专注的优秀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鱼游到了纸上”和鱼“游到了我的心里”的意思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从中受到启发;学习作者留心周围事物和注意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学习27课。

(板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