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30168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1.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docx

河南省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河南省【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生活中的下列过程,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B.

人的呼吸

C.

燃放焰火D.

用铅笔写字

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滴加液体B.

检查气密性

C.

氧气验满D.

过滤

3.化学实验离不开现象的观察和描述,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将点燃的木炭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4.下列是火柴头中含有的四种物质,火柴被点燃时,能闻到一股气体的刺激性气味,已知这种气体会污染空气。

火柴点燃时生成这种有害气体的物质是

A.二氧化锰B.氯酸钾C.红磷D.硫

5.某同学为研究动物呼吸作用,用下图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中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左移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红墨水右移

C.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右移D.澄清石灰水不浑浊,红墨水左移

6.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B.分子、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离子不能

C.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而离子不能形成原子

D.分子、原子、离子质量都很小

7.水是生命之源。

下面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用食盐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D.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

8.雷雨天气时,氮气可逐步转化为硝酸盐,其关键反应为:

N2+O2

2NO。

该反应属于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9.下列物质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B.天燃气C.酒精D.石油

10.下列试剂瓶的标签上,化学式书写错误的是()

A.

B.

C.

D.

11.乙酰水杨酸(化学式为C9H8O4)也叫阿司匹林,具有解热镇痛作用。

下列关于乙酰水杨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B.由21个原子构成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2.根据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一种元素B.②和④是两种金属元素

C.②带正电荷,是阳离子D.①和③化学性质相似

13.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见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5

0

84

 

依据上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待测值为22

C.生成A和B的质量比为22:

9D.D物质是该反应的反应物

14.氧化钙和碳酸钙的固体混合物质量为100g,将其高温煅烧至碳酸钙完全分解,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70g。

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20%B.40%C.50%D.70%

二、填空题

15.空气的成分中,能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_;地壳中含量居前两位的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_________。

16.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硬水是指含有________(选填“较多”或“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生活中常用__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17.除杂

(1)要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2)要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少量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18.将下列物质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①空气②铁水③水蒸气④氧气⑤高锰酸钾⑥冰、水混合物⑦糖水⑧海水⑨氮气⑩二氧化硫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19.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②向碳酸钠粉末中滴加稀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_____。

三、推断题

20.已知A、B、C是初中化学的常见物质,其相互关系如图所示.若A、B是组成元素相同且常温下都为液态的氧化物,C为供给呼吸,则A的化学式为,C为化学式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四、简答题

21.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以此反应为例,用微粒的观点解释质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

22.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1)变瘪的兵兵球放在热水中鼓起;

(2)酒香不怕巷子深

23.小李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他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设计了下面四个实验。

(1)请你分析设计实验B和C的目的是什么?

(2)D实验中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探究结论。

五、实验题

2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

(1)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2)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_____。

(3)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_____。

2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有关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

(2)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C与B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发生装置产生的氧气应从E的________(填“b”或“c”)端进入;若将E中装满水,则氧气从_______(填“b”或“c”)端进。

(4)实验室用B装置还可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

(5)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

现要制备二氧化碳8.8g,至少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多少克?

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解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A、植物的光合作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B、人的呼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C、燃放焰火,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D、用铅笔写字,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2.B

【详解】

A、用胶头滴管往试管中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垂直悬空于试管上方,不能接触试管内壁,不能伸入试管内,A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先将导管伸入到水面下,用手握住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B选项操作正确,符合题意;

C、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氧气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不能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C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D、过滤时,需要用玻璃棒引流,D选项操作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B

【解析】

A、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大量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B、将点燃的木炭放入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

4.D

【详解】

A、二氧化锰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A错误;

B、氯酸钾不具有可燃性,不能燃烧,故B错误;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C错误;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会污染空气,形成酸雨,故D正确。

故选D。

5.A

【解析】

青蛙进行呼吸作用需要吸收空气中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澄清的石灰水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从而导致试剂瓶内气体压强发生改变,进而可判断红墨水的移动方向。

解:

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气体,而青蛙呼吸时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并且呼出的二氧化碳被澄清石灰水吸收,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从而导致试剂瓶内气体压强减小,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

故A正确。

6.D

【解析】

试题解析∶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故A错误。

B.分子、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离子也能,故B错误。

C.原子得失电子可形成离子,而离子也能形成原子,故C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质量都很小,故D正确。

考点:

考查分子、原子、离子的基本性质。

7.D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选项A错误;

B、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的是硬水,选项B错误;

C、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选项C错误;

D、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选项D正确。

故选D。

8.A

【解析】

N2+O2

2NO,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反应物是两种物质,生成物是一种物质。

点睛∶化合反应的特征是多变一。

9.C

【详解】

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

故选C。

10.D

【详解】

A.氧化铜中铜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CuO,故正确;

B.二氧化锰中,锰元素显+2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MnO2,故正确;

C.硝酸钠中,钠元素显+1价,硝酸根显﹣1价,其化学式为NaNO3,故正确;

D.氯化锌中,锌元素显+2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ZnCl2,故错误。

故选D。

11.C

【解析】

A、乙酰水杨酸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1个乙酰水杨酸分子由21个原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C、乙酰水杨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正确;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2.D

【详解】

A、①和②中质子数都为8,都为氧元素,故A错误;B、②是氧元素,是非金属元素,故B错误;C、②质子数为8,核外电子数为10,为阴离子,故C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①和③最外层电子数都为6,化学性质相似,故D正确。

故选D。

13.C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B的质量增加了9g,是生成物,生成B的质量为9g;C的质量减少,是反应物,减少的质量是111g;同理可以确定D是生成物,生成D的质量为80g;由质量守恒定律,A应是生成物,且生成的质量为111g-9g-80g=22g,反应后丁的质量为4g+22g=26g。

A、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是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三种物质,所以属于分解反应,错误;B、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6g,错误;C、生成A和B的质量比=22g:

9g=22:

9,正确;D、D物质是该反应的生成物,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表中数据,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质量增加的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是反应物。

14.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氧化钙组成及定组成定律可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

考点:

考查含杂物质的计算。

15.CO2Si:

O=7:

8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详解】

二氧化碳是导致温室效应的气体,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前两位组成的化合物为二氧化硅,硅氧元素质量比为:

28:

32=7:

8,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的单质,因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而导致物理性质存在明显差异,金刚石硬,石墨质软。

16.较多煮沸氢元素和氧元素

【解析】

【详解】

(1)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生活中常用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电解水实验验证了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17.CO2+2NaOH=Na2CO3+H2O2Cu+O2

2CuO

【详解】

(1)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和一氧化碳不反应,可以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2)铜和氧气反应,和二氧化碳不反应,可以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u+O2

2CuO。

【点睛】

除杂原理:

不增不减,易分复原。

18.①⑦⑧②③④⑤⑥⑨⑩③⑤⑥⑩

【详解】

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为混合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为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

空气含有氧气、氮气等气体,糖水含有糖和水,海水含有氯化钠、水等物质。

故为混合物,铁水、水蒸气、氧气、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氮气、二氧化硫只含有一种物质,是纯净物。

水蒸气、高锰酸钾、冰水混合物、二氧化硫为化合物。

19.CH4+2O2

CO2+2H2ONa2CO3+2HCl=2NaCl+H2O+CO2↑

【详解】

①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CH4,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H4+2O2

CO2+2H2O;

②向碳酸钠粉末中滴加稀盐酸会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20.H2O2;O2;2H2O2

2H2O+O2↑

【解析】

过氧化氢和水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物质,并且都是氧化物,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氧气能够供给呼吸;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燃烧生成水,因此ABC分别是过氧化氢、水和氧气;则A的化学式为H2O2,C为化学式为O2,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只要掌握了各种物质的性质,解答起来就比较简单了.

21.2NO+O2═2NO2;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解析】

【详解】

(1)该反应是一氧化氮燃烧生成了二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NO+O2═2NO2;

(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

22.

(1)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解析】

【分析】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解答。

【详解】

(1)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了,是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2)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

【点睛】

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3.

(1)验证水和二氧化碳一个因素是否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2)紫色花变红,CO2+H2O=H2CO3

【解析】

试题分析:

(1)B是向紫花中喷水,无现象,C是将紫花放入二氧化碳中,无现象,设计B、C的目的就是验证水和二氧化碳一个因素是否能使紫色石蕊褪色;

(2)D中能看到紫色花变红,说明在水与二氧化碳共同作用下才能生成碳酸;

考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点评: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在多种因素共存的情况下,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探究,以获得科学的结论。

24.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加热、隔绝氧气

【解析】

本题考查了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根据控制变量进行分析。

(1)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

(3)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加热、隔绝氧气。

点睛:

对照试验要求只有一个变量,其他条件都相同。

25.长颈漏斗2KClO3

2KCl+3O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cCaCO3+2HCl=CaCl2+H2O+CO2↑在C导管口放一根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满25g

【详解】

(1)长颈漏斗方便加液体药品,故答案为:

长颈漏斗;

(2)A装置的试管中没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2KClO3

2KCl+3O2↑;

(3)C与B相比,其优点是: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从发生装置产生的氧气应从E的长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若将E中装满水,则氧气从短管进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答案为: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b;c;

(4)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把燃着的木条放在C导管口,若木条熄灭,证明满了;故答案为:

CaCO3+2HCl=CaCl2+H2O+CO2↑;在C导管口放一根燃着的木条,熄灭则满;

(5)设需要碳酸钙质量为x,则

,x=20g,

则需要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质量为:

【点睛】

需注意若用B装置制取气体时,漏斗末端必须伸入液面以下,否则气体会从漏斗导管逸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