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30106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docx

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与解析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人民版必修Ⅱ

2007-2011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必修Ⅱ)

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

1.(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33题)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

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2.(2010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8题)图6是某杂志的封面。

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是,当时

A.浮夸现象十分盛行

B.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

D.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

4.(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14题)“文革”中我国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1973年却出现复苏局面,这是因为()

A.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

B.“四人帮”的倒行逆施遭到毛泽东批评

C.“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D.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5.(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65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共中央提出“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即希望以较快的速度、较高的质量、较少的成本来取得较多的成果。

但实际执行中往往只注意了其中的①“多”②“快”③“好”④“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

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7.(2009年高考福建文综18题)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抗美援朝三大改造B.一边倒人民公社另起炉灶

C.大跃进两弹一星和平共处D.合作化求同存异三个面向缓和

8.(2010年高考天津文综历史部分9题)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

9.(2010年高考江苏历史13题)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货款

D.手工业者以入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10.(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13题)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决定在三年时间内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

其主要目的是()

A.推动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B.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C.支援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11.(2009年高考广东文基26题)1960年底,毛泽东大力提倡调查研究,并于次年亲自深入农村调查。

其目的是

A.推动“双百”方针的实行

B.了解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实际成就

C.决定是否在农村推行人民公社体制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2.(2010年上海高考历史25题)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面临的困难是“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国政府

A.推行了土地改革B.组织了人民公社

C.实施了“一五”计划D.发动了“大跃进”

13.(2008年上海高考A14题)右图是一份地方报刊的号外,它说明当时的社会()

A.注重科学,实事求是

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

C.思想解放,决策民主

D.急于求成,左倾浮夸

14.(2009年广东高考14题)1959年某部门根据历年全国工业生产统计数据制订了下表。

从下表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年代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增长率(%)

30.2

16.2

5.6

28.2

11.4

66

 

A.工业生产取得巨大成就

B.工业生产基础比较雄厚

C.中国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D.工业生产的最高增长率是最低增长率的近12倍

15.(2008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

这主要是因为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弊病充分暴露

B.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

c.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D.反“右倾”斗争深入开展

1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9题)下表是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单位:

%)

年代

全民

集体

公私合营

私营

全体手工业

开始年

41.5

3.2

4

30.7

20.6

结束年

54.5

17.1

27.2

0.04

1.2

 

该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是指

A.1946     1949         B.1952   1956C.1966     1976         D.1978   1982

17.(2010年海南高考历史22题)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

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18.(2007年高考山东文综13题)1964年,周恩来与美国作家斯诺交谈时说:

“过去15年中有些事情我们是做对了,但我们也做了一些错事。

……只有敢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我们才能改正它们。

”针对50年代末经济建设中的“缺点和错误”,党和政府的纠正措施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正确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C.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D.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19.(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17题)图5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20.(2009年上海高考23题)下图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B.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1.(2010年高考全国Ⅱ卷文综19题)据统计,到195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总额比1949年12月增加了12倍以上。

这反映新中国

A.迅速实现经济稳定B.经济状况根本好转

C.合理调整了工商业D.人民收入迅速增加

22.(2007年高考广东文科基础25题)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2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9题)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

这些就构成了

A.旧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B.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C.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D.半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

24.(2009年高考广东理基65题)“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

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

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

”这首歌谣体现哪个时期的特色

A.大跃进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25.(2008年江苏高考9题)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26.(2009年江苏高考10题)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

“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

”此首山歌()w.w.w.k.s.5.u.c.o.m

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

27.(2011年海南高考24题)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

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28.(2011年海南高考23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上海、天津等工业先进地区人均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工业发展速度放缓B.重工业生产速度加快

C.工业布局发生变化D.工商业改造已经完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

29.(2008年广东高考28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

“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

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

——转引自沈志华等《战后中苏关系若干问题研究》

问题:

(1)在向“先生”学习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探索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革命道路?

1958年前,新中国取得了哪些建设成就?

(5分)

(2)为了“后来者居上”,毛泽东发动了哪些运动?

这些运动出现严重失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分)

(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对我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历史意义?

(4分)

30.(2007年高考江苏单科26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

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

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石仲泉等《中共八大史》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遭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

基本点还是那些。

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3分)

②“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是怎样阐述的?

八大路线的意义是什么?

(4分)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

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4分)

④八大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内容。

依据材料四,指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八大路线之间的关系。

(2分)

 

3·2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解析:

解析1:

本题考查八字方针。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由此看出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恢复经济。

BC表述与史实不符,D在材料信息中不能体现。

解析2:

本题考查八字方针。

解答本题时应紧扣题干关键信息时间“1962年”、“农村人民公社”、“生产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针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带来的严重问题,中共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而调整的重点在农业,由此看出确保生产基本单位的稳定,有利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恢复经济。

A项以生产队为核算单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平均主义,有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A项为正确答案。

B项规定只涉及经营权的调整,1962年未改变农村所有制成分,B项不符合史实。

C项1962年及以后“左”的错误不仅没有消除反而进一步加剧,C项不符合史实。

D项该政策是为恢复发展农村经济而实行,并未波及城市,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解析3: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1962年中央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以人民公社为基本核算单位,大搞平均主义和大锅饭,严重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针对此种情况,中央发文进行调整,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开始被调动起来,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A正确。

2.C      

解析:

该题设计不错。

首先看好题肢中的图片。

横轴指的是年份(1959—1964年),一个点代表一年。

对应的纵轴的增长率就应是1959—1964年的中国GDP状况。

在1958年八届二次会议上中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后来还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这些导致左倾错误泛滥,国民经济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还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国民经济遭受重创。

1959—1961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时期。

到1960年冬,党中央提出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到1962年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1953—1958年,我国通过三大改造、“一五计划”,国民生产总值呈现曲折发展、的态势,但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国民经济遭受沉重打击,呈下降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B;1959—1964年,在这一时期,1959—1961年由于“左”倾泛滥,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国内生产总值总体呈现下降态,但1960年当时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国民经济重新出现回暖的趋势,故这一时期应为C;1970—1975年,文革期间,文革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使国民经济遭受严重打击,但通过周恩来和邓小平的整顿,国民经济呈现复苏和迅速回升的状况,故这一时期应为A;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1979年开始我国开始在农村中实行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开始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国民经济就呈现出了逐步发展的趋势,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基本呈现上升的态势,故这一时期应为D。

3.A      

解析:

图片型材料选择题的解题技巧“三看”:

一看图片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片反映的问题实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三思”:

一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史实,排除不符合图片反映的史实的选项;二思考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三思考是不是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无关的。

本题以杂志的封面作为命题的切入点,通过50-70年代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大跃进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图片材料的解读能力,特别是对新中国成立后重大事件的考查,以史为鉴,难度不大。

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获取材料的相关信息,从材料中可知该事件发生的时间为1958年。

B项1973年杂交水稻培育成功;C项1970年中国人造卫星发射升空;D项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C、D三项均与图片时间不符,故不选。

1958年党发动了大跃进,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

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成为该运动的主要标志,与题意相符,总之,抓住图片中的一个关键信息,1958年。

正是大跃进时期,此时“浮夸风”胜行,与图片信息吻合,而其他项时间不符,故选A项。

4.A      

解析:

九一三事件后,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开始批判极“左”思潮,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到1973年,国民经济开始出现复苏局面。

5.A      

解析:

结合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即可回答。

如大跃进强调高速度、农业生产大“放卫星”(编造假高产)等。

6.A      

解析: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7.A      

解析:

此题要理解“过渡时期”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故A符合。

B人民公社是1958年发动的;C大跃进也是1958年发动的,两弹一星是六七十年代成就;D三个面向是八十年代提出的。

8.D      

解析:

测量目标:

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20世纪50-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大跃进)。

分析:

理解“单位GDP能耗”即可解答。

9.D      

解析:

“上海市装订生产合作社”说明是手工业者加入手工业也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此题考查的是对建国后初期经济政策的理解。

根据图示反映的是1954年,经分析A和C项是在1958年,故应排除;B项是在1956年,故应排除;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D项。

10.D      

解析:

属于中等难度题。

本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时应与时代背景相联系。

1959-1961年是我国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因而此时国家采取相关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此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和历史分析、阐述能力。

1961年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造成粮食紧张,加上自然灾害和苏联的背信弃义,国民经济自1959年至1961年严重困难,为此,从1960年冬开始,党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调整国民经济,在这背景下出现了题中所述的“决定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

此题有一定的难度,所问角度新,考生不一定想到减少2000万城镇人口是针对三年经济困难所采取的措施之一。

11.D      

解析:

1960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倾向。

12.C      

解析:

此题考察第6分册第18课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内容。

题干的材料在课文小字中出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体现为一五计划。

测量目标:

历史知识/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材料处理/提取图片、表格、文字等材料中提取的信息。

考试内容: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化三改造”。

分析:

题干材料的主旨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经济状态是:

重工业基础极其薄弱!

那么为改变“这种状态”中国政府的举措是制定和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简称为“一化三改”的“一五计划”。

13.D      

解析:

从常识我们可以知道不可能玉米亩产10261斤,是一种浮夸风,这在当时叫做“放卫星”,放映了当时左倾错误泛滥。

从图中的文字和数字可以看出,它反映的是1958年大跃进的有关内容,而“大跃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它犯的主要是速度问题上的错误,因此D项正确反映了图片的信息,是正确答案。

14.A      

解析:

建国初期,由于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的,尽管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时至今日我们也未能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国。

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开展,使浮夸风盛行,66%的增长率是虚假的,因此1958年增长率也不能说是增长率最低的1955年的12倍。

表中没有出现严重左倾错误的一五计划期间平均两位数的增长率是可信的,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我国工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5.B      

解析:

之所以要纠左,就是因为左的错误造成了巨大是损失。

A项没有涉及大跃进,C项是纠左的具体方针,D项中反“右倾”斗争主要在政治领域,所以此题选B。

16.B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新中国成立后所有制变化的掌握情况和学生阅读表格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从表格中材料可以得出:

全民、集体所有制和公私合营所有制企业总产值上升,而私营和个体手工业的产值急剧下降,这正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应是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首先开始经济恢复,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合理调整工商业,到1952年完成国民经济恢复任务,从而出现了表格“开始年”的情况;又通过三大改造,到1956为止,将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改造成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出现了表格中“结束年”的情况。

从图表信息可以看出,从开始年到结束年公有制经济所占的比重迅速增加,私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迅速下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社会主义改造的结果,故选B。

17.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进行解题,生产资料增长210%,消费资料生产增长83%,生产资料增速高于消费资料增速,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加大,改变了建国初期,重工业发展缓慢的形势,工业结构得到改善。

18.D      

解析:

50年代末经济建设的三面红旗: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造成了经济建设一味求快,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造成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

因此50年代末,党和政府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的八字方针,即“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19.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十年探索中经济建设。

1960年冬,党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通过调整,适当控制重工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到1964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根据所学,1960----1965年是我国国民经济从开始纠正大跃进错误到经济逐渐恢复发展的一个时期,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工业发展开始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本题中1960年工业总产值达1650亿元是由大跃进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带来的,使国民经济比例失调,1960年冬党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采取多种措施,恢复、发展国民经济。

据此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政策的变化,选A项。

20.D      

解析:

图片明显看出是“北京市公私合营企业”以及“1956年”字样,反映的是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答案只能选D。

21.A      

解析:

注意选项中的用词,“根本”、“调整了”,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进行恢复经济中,到1952年,我国经济状况才取得根本好转,故B不正确;同样,到1952年才合理调整了工商业,C也不正确;而人民收入迅速增加,也不符合史实,因为当时我国刚刚建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过程中,主要是对为了实现、物价和经济的稳定为主,人民收入水平还处于非常低的水平,故D错误。

正确答案为A。

22.C      

解析: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取得突破。

23.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