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849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docx

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试题

应城市2009年五月九年级联考《思想品德》

学科质量分析报告

应城实验初中胡华柏

应城市五月联考思想品德试题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共19个小题,满分为50分,其中,时事政治占6分,七年级内容占6分,八年级内容占14分,九年级内容占24分。

一、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应城市五月联考思想品德课的命题依托现行思想品德课教材,遵循《孝感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坚持基础性、思想性、人文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关注近年来社会热点及重大时政,贴近学生学习生活,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富有开放性与创新意识,突出了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特别是学科的德育功能和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在本套试题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

本套试题对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具良好的导向作用。

纵观整套试卷,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基础,能力立意,突出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考查

整套试卷立足教材,以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为出发点,突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即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第39题,以学生对“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这一基本观点的把握为起点,考查学生准确分析材料、获取信息、理解运用的能力。

这对死记硬背、不求甚解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警示与挑战。

又如第40题,以歌德的名言为材料入题,糅合情绪和挫折两块知识,制造答题“迷障”,本题需要有情绪和挫折相关知识作基础,更重要的是对歌德名言包含道理的理解与把握,否则极易作出错误的选择。

此外,如第42、46、47题等分别以“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等基础知识为切入点置题设问,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准确把握与理解。

2、关注时政,贴近学生,注重时政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本套试题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生活气息,注重学生生活体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素材大多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除三个时政题重点考查世界环境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金融峰会等重大时政问题外,其它各题分别引用第十一届“全国十佳少先队员”、汶川大地震、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一、二次会议、神七飞天、西藏3·14事件、歌手丛飞、改革开放30年成就、十七大等重大时政及学生生活相关焦点,如:

校园手机族、学校保护等为背景材料设题,注重时政知识与教材知识的结合。

设问的答案为教材的基本知识或情感价值观取向考查。

3、回归生活,育人育德,突现德育功能与思想性统一

注重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特别是学科的德育功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取向是本套试题最为显著的特色。

乐观开朗、爱国奉献、团结友善、宽以待人、维护民族团结、保护资源环境、正确行使自由权利、关注政治经济生活等在本套试题中均受到关注与重点考查。

根据教育部中考指导意见的要求:

思想品德升学考试“要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着重对学生运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考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次中考试题注重能力立意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启发觉悟。

一是全部采用新材料,提供新情境,进而创设“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意境。

题干材料取材广泛,选材开放,都来源于正规书刊和媒体,都是以初中学生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和青少年成长中的问题作为试题的背景和载体,材料新颖,用语活泼,现实感强,既不生硬捏造,也不生搬硬套。

例如,目前,全世界有6809种语言在使用的材料来源于八年级《思想品德》教师用书;民生问题的材料来源于十七大报告;汶川大地震的材料来源于电视媒体;改革开放30年的材料来源于《中学生时事政治报》;我国人口总量、经济发展、资源消耗的数据,则来源于《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等等。

第8题将教材中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这一内容具体化为:

“从温饱到小康,是中国经济社会的一次深刻变化。

目前,从总体上达到小康到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还需要继续奋斗十几年,从建设全面小康再到基本实现现代化还需要继续奋斗几十年。

”材料引用自然、贴切、不留痕迹。

二是强调综合性,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知识联系和综合运用能力。

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要注重知识的综合与渗透。

本次试题进一步挖掘了教材内部的知识联系,重视了学科主干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精心设计了四道跨年级的综合性试题,占整套试卷近30%的分值。

第七题以改善民生,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意义为切入口,覆盖了八年级的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九年级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容。

第49题以汶川大地震后,党和政府以及全中国人民感人至深的言行为情景,说明国家珍爱人民生命、尊重人民生命的价值,全中国人民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众志成城战胜自然灾害的人间大爱行为。

第50题以温家宝总理题写“多难兴邦”四个大字为载体,将青少年如何面对灾难、如何为兴邦作贡献融为一体。

第55题漫画《拆东墙、垒西墙》,将依法治国方略下,政府和人民各应该有什么样的规范行为紧密联系在一起。

此外,本次试题的第53题,把人口问题、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消耗三个问题用数据排列在一起,考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资源问题等知识和学生从数据中提炼观点的能力,堪为本套试题的亮点之一。

4、开放创新,图文并茂,体现新课改要求与评价理念

注重与学生生活实际经历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在立意上注意考查学生运用的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5、依标据本,平和适度,富有明确导向与考试模拟性。

试卷命题立足教材,围绕《考试说明》,贯穿思想性、基础性、人文性、指导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等五个命题原则,能力要求包括三个层次,即识记、理解与运用。

既不回避教材重点,时政热点,又不照搬教材和时政观点,用重大时政、社会热点为背景或载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能力的同时,突出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与熏陶,无偏题、怪题以及似是而非的题,这样极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及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考试改革的方向。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成绩统计分析

参考人数

平均分

及格率

最高分

最低分

优秀率

1189

38.58

93.57%

50

4

54.4%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序号

正确人数

正确率

均分

难度系数

1

51505

76.10

1.52

0.76

2

46348

68.48

1.37

0.68

3

61694

91.16

1.82

0.91

4

63918

94.44

1.89

0.94

5

65451

96.71

1.93

0.97

6

61018

90.16

1.80

0.90

7

55829

82.49

1.65

0.82

8

54523

80.56

1.61

0.81

三、典型题例分析(略)

四、教学工作的改进措施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初三年政治课教学面临中考升学考试,政治科中考改革将会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其实质是尊重、关心、爱护。

今后政治科的教学应紧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转变观念,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素质。

要积极改变课堂教育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素质立对创新型人才的要求。

为此,教师应加强自身业务学习,精研课标和教材,不断进行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转变教育观和考试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建立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要充分认识到中考不再“以选拔为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

试卷命题的出发点是为全体学生着想,要让学生认识到:

只要平时认真学习,都能及格;只要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比较细心,就能考出比较高的分数。

中考政治科实行等级制,因此老师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抓住教材,把基础知识讲透、讲深、讲活,夯实基础,同时加强解题基本技能的训练,相信就能在中考中游刃有余了。

2、认真学习和钻研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要求。

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2008年泉州市考试说明》,明确考试的内容和要求,全面复习,强调基础,注重理解。

今年县质检试题,其学科基础知识所占比例仍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基础知识,把握教材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克服学生只在书本上划出重点、不去理解的现象。

开卷考试一般选材新颖,设问巧妙,立意深刻,答案灵活,但考生若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的连及格也有困难,更难取得高分了。

因此,政治教师需“依纲据本”,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注意把握新变化的内容,立足于教材,强化双基知识的训练力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要研究中考《考试说明》中不同层次的能力要求(识记、理解、活动与运用),提炼知识要点,这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关注社会重大时政热点,把握教材的切入点。

中考政治试题的内容与时政、社会热点紧密联系,已经成为政治中考的一大特点,与青少年成长有关的重大时政材料在各类题型中都有所体现,时政热点已成为政治中考的主要背景材料。

可以充分利用6期的初中生《时事》,从中选择当前的重点、热点、焦点的事实,作为时事教学的内容和试题的背景材料,对今后的政治课与时事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导向的作用,充分体现学科的时代性。

如本年度的一些重大时政要做备考专题材料整理:

如:

“党的十七大报告”、“改革开放政策实施30周年”、“今年两会”、关注民生、“节能减排,生态文明”、“加强民族团结,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抗击自然灾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精神文明、创新与奥运(农运)”等专题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表述,教师应对此进行归类,重点分析主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相关知识点重新归类、梳理,形成新的网络,便于学生记忆和提取使用,也就是说,既要全面掌握所学知识,更要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还要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上把握所学知识。

构建知识结构,系统化掌握知识,提高整合知识的能力。

4、培养锻炼学生的审题能力、解题技巧是关键。

中考前,学生会见到许多模拟试题。

在作答主观题时,一些学生看到题目眼熟,就不再认真审题,盲目“复制原件”,照搬类似题目的答案,而且对课本和资料的文字表达有较强的依赖,缺乏独立思维的能力和文化整合能力。

由于审题能力差,导致解题不准确、不全面,缺乏针对性,甚至答非所问而痛失分数的学生大有人在。

掌握审题技巧,培养答题技能,需要把握审题要领,根据解各种题型的一般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练就硬功。

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多搜集信息,结合一些中考开放性的试题,独立地审题、研究、感悟、摸索,综合运用知识,明确解题思路和步骤。

这是提高审题和解题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意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对图表分析、漫画点评、案例分析、材料分析、判断分析等等各种不同题型要分别进行解题的指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种题型解题方法的训练,提高答题的技能和技巧。

无论试题形式如何灵活多变,都脱离不了“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命题原则。

所以我们要学会以不变应万变,准确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教材知识,并善于运用教材知识去分析社会实际中的问题,这是提高复习效率的根本。

5.适应网上阅卷需要,加强规范训练。

今年是中考实行全市统一的网上阅卷第二年,要求考生要规范答题,清楚明白表达答案。

因此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是考生必备素质,这一点必须从平时的每一次作业和考试做起,持之以恒。

同时答题要注意序号化、要点化,注意提炼观点,防止大包抄,答得密密麻麻,不着边际。

6、关注中考动向。

作为初三年毕业班的一线教师,要注重将各地比较有代表性的中考题和各县质检模拟试卷题目介绍给学生,注重题目的扩展性,开拓学生做题的视野,提高学生适应中考的能力,并注意每年中考的新的变化,并探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捕捉中考的前沿信息,指导最后阶段的复习教学工作。

四、今后教学的建议

1、夯实基础,构建体系。

知识是能力的源头活水。

将知识串成串,连成网,分门别类的梳理知识,有利于对教材知识的系统把握,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一是区别好易混淆的知识。

如违法与犯罪、自尊与自信、自立与自强、公平与正义、人民与公民、传统道德与传统美德、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等。

二是把握一课、一框所涵盖的知识要点。

如“多元文化地球村”涵盖了四个知识要点,即:

各国语言存在差别,不分优劣,文化存在差异,各有千秋;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共同趋势,世界的发展更趋向于文化的多元化;面对不同文化,我们应当采取客观、平等、尊重和学习的态度;在走向世界的同时,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不能失去自身的独特性。

三是按照知识内在的逻辑性整合教材知识。

如把教材可分为“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集体、社会、民族和国家的关系”三大类别,也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个方面,还可分为心理、道德、法律、国情四大板块。

又如学习九年级第六课“参与政治生活”时,可联系八年级下册“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学习“投身精神文明建设”时可以与“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八年级上册中的“多元文化地球村”相联系。

四是以话题的形式整合教材知识。

如以“学习”为线索,把七年级的学习新天地、享受学习,八年级的受教育权利与义务,九年级的科教兴国战略、终身学习、学习压力、考试焦虑等知识构建为一个体系。

依法治国方略下的各个行为主体的行为规范;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各项工作要求;国家统一下的相关内容与要求等等。

2、创新形式,搞活课堂。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突出学生主体,改变重教法轻学法的现状;倡导情景式、问题式、启发式教学,实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课堂教学要改变重知识轻技能、重学习轻运用的状况,提倡在课堂教学的新颖性、趣味性、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上下功夫。

只有教师的课堂教学搞活了,学生的学习才能生动活泼,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能力提高。

3、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始终把理论联系实际放在首位。

一是要关注学生生活。

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更多地用所学知识去思考、分析和判断,并探究其反映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说明的道理、解决的对策。

二是关注时事政治。

要积极关注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善于思考,全面分析和把握其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4、讲究方法,培养能力。

做好选择题大致可以分为四步,即:

一审,二联,三选,四查。

“审”,即审读试题。

通过认真仔细地阅读试题,明确题意,这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前提和基础。

“联”,即查找依据。

通过回归教材,找出与题干要求相关联的教材知识,这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关键。

“选”,即选择答案。

根据从教材中找出的知识依据,对照题干要求,筛选各个题肢,选择正确答案,这是正确解答选择题的根本。

“查”,即复查确认。

采用干肢对照法复查前面的选择是否正确,这是确保答案正确无误的必备环节。

2、关注学生成长,体现课改理念

该今年的试题进一步加大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的力度,注重对学生多种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在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去认识、分析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方面做了较大的调整,加大了分值比例。

如第29、30题等,命题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成长需要,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突出教材重点,力求以灵活多样的试题增强试题的趣味性、探究性,推广探究学习的课改成果。

3、注重教育导向,发挥德育功能

该试卷进一步加大了开放试题的力度,注重了“活化知识、还原生活”。

整个试卷都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完全摒弃了硬性机械记忆的纯知识性试题,没有偏、难、怪题的出现,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对教与学行为的转变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如19题,无论是在引导学科教育教学行为的转变,还是在其本身所蕴涵的对学生的教育价值上,都体现了学科特点和德育功能所达到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力求使学生在答卷过程中,领悟到试题的深刻内涵及鲜明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充分发挥本学科的德育主渠道作用。

4、设置真实情景,勇于改革创新

多数试题通过采用恰当的形式和途径,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思考的真实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去体验、感悟、碰撞,进而达到思想上的升华并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如:

23题,以独特的视角,关注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多角度、多元化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实现自主选择和自我教育。

此试题对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考查,这也是我们今年试题的一个突破。

5、增设情境提示,体现人文关怀

今年的试题一改过去分步提问的冷冰数字1、2、3的作法,增添了适合青少年心理特点的人文情境提示,如警示平台、小鬼当家、艺海拾贝、薪火相传等等,提高了试卷的品位,丰富了试卷的文化内涵,凭添了学生答题的趣味,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使试卷更具有了可读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

如:

27题以警示平台的提示不仅让学生关注身边发生的事情,同时起到了警示作用。

6、试卷的不足之处

总体看试卷质量与以前相比有很大提高,但略有不足:

个别题干词句欠精巧,如:

18题“守法乐朝朝,违法日日愁”如改为“守法朝朝乐,违法日日愁”会更恰当;另外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很宽泛,这一点是提倡的,但是宽泛要有分寸和限度。

小论文的评分标准的第(5)项提出如有雷同、抄袭的均按四档(0——8分)来评分,与思想品德课考查学生的诚实守信的价值取向相违背,同时也不符合考试纪律的要求。

二、学生答题情况

1、答题情况:

根据随机抽样分析,课改课改实验区的思想品德学科最高分是95分,最低分为41分,平均分为82.24,及格率为97.88,标准差是7.29。

与去年相比及格率和平均分大大提高。

具体情况:

单项选择题总分是20分,分两部分,前10题每题1分,共10分,得分率极高,后10题每题2分,得分率也比较高,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时事内容掌握比较好;不定项选择题总分为20分,这题最高分为19分,最低分为11分,说明学生对基本知识点掌握得较好;简答题总分15分,难度不大,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能力,有些题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学生答题的情况也比较好;探究实践题部分是10分,相对简答题来说,思维的难度要小一些,最高得分是10分,最低得分是5分,这道题既考查了学生的知识点,操作性较强,是一道能力考查题,学生答题情况还是不错的,说明教师平时注重了训练;分析说明题总分是10分,命题者从学生生活实际、教材实际出发,降低了考查的难度。

本题得分最高是10分,最低分是8分,学生答题效果很好;政治小论文是综合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道开放性极强的试题,从答题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把握住教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能结合材料,应用所学知识并联系实际去说明问题,对党和政府的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及方针政策能较准确地把握,论点也较鲜明。

2、答题存在的问题:

①部分学生的审题能力不强,思维不严谨,语言表达能力不强,错别字较多。

如丢分最多的26题,大部分学生对题干的具体要求忽略,只考虑了"八荣八耻"的大范围.

②部分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合和牵移。

如:

小论文内容较单一,综合性差,高水平的文章少。

③部分学生不会写政治小论文,只是把题中的资料进行罗列,不能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与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试卷的分析可以看出我们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1、教师在课程标准的把握上还有一定的差距,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过去的思维模式上,学生对一些知识的把握还注重死记硬背层面,对探究、自主学习把握得不到位。

2、教师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资源开发和整合方面还有些欠功夫,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有不足之处。

试卷中反映出学生在学的过程中知识的牵移能力略低,难做到触类旁通和融会贯通。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和社会热点的把握有不足之处,至使学生只关注课本和考试,而不关心时事政治、不思考发生在身边事和感悟生活。

四、教学建议

1、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评价方式的不断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克服知识第一的思想,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体现三维目标,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把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和品德形成的过程之中。

2、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与学生共同讨论,利用活动课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社会中去观察,在生活中寻找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建构正确的思想和道德观。

3、在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教学不要武断、不要强制、不要灌输,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条件,营造氛围,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教学中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以有争议,可以有妥协和一致的意见,要尽量使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5、教学中要把活动作为教学的重要形式,做到教学内容活动化。

活动要精心组织,精心准备,应取得好的效果。

不能随意取消每单元的主题探究活动课,更不能把室外活动变成室内活动。

 

一、试卷结构及技术指标

全卷为政史合卷,满分为100分,其中思想品德60分,历史40分。

全卷实行两卷制,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40分,其中思想品德12小题,共24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60分,其中思想品德4题,36分。

试卷中开放性试题18分,约占30%。

整卷容易题、较易题、较难题、难题比例为3:

3:

3:

1,难度系数为0.653。

具体数据见下表:

 

题型

领域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小计

客观题

(分值)

主观题

(分值)

开放题

(分值)

预估

难度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题量

分值

时政

3

6

3

6

6

0.653

道德

2

4

0.83

8

2.83

12

4

8

8

法律

4

8

1

10

5

18

8

10

2

国情

3

6

2.17

18

5.17

24

8

16

8

合计

12

24

4

36

16

60

26

34

18

试卷结构及相关技术指标均符合中考说明的要求,试卷起点适当,难度适宜,梯度明显,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符合中考学业考试的考试性质。

二、试题的呈现方式

通过文字、漫画等多种形式呈现,使试卷新颖、别致、美观大方,又科学规范、生动活泼。

三、试题主要特点

2008年思想品德试题在继承和发扬2007年思想品德试题的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稳中有变,稳中求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并在试题内容、呈现方式等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主要表现为:

1.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促进学生知与行的统一,体现试题的思想性和教育性

试题选取有教育意义、反映社会发展成就的背景资料,以达到正面宣传的目的。

同时,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背景材料,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景,设问落脚在学生如何做的层面上,促使学生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

考生解答试题的过程就是一次接受教育的过程。

通过试题传达的正确思想和观念进一步感染、融化和洗涤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体现思想性和教育性。

例如:

“嫦娥一号”探月工程的成功、改革开放30周年的快速发展、中国在国际上重要地位、陕西建设西部强省的宏伟目标、西汉高速公路的通车等,这些材料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发展的中国正在崛起。

从而激发了考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又例如27题素材的选取具有教育意义。

地震中一位母亲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双手扶地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