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688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0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docx

石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城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石城县统计局

2011年4月26日

201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赶超进位、跨越发展”总目标,积极抢抓机遇,大力实施“融入海西区、建设新石城”发展战略,走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之路,不断优化环境,迅速激活人气,全县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稳步向好发展。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30335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11.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4100万元,同比增长1.6%;第二产业增加值63569万元,同比增长18.7%,其中工业增加值45681万元,同比增长26.5%;第三产业增加值82666万元,同比增长18.8%。

人均生产总值8185元,同比增加1178元,增长16.8%。

 

 

 

  

 

 

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

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35.8:

32.4:

31.8调整为36.5:

27.6:

35.9,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首次接近36%的中级发展阶段。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4.2%、35.8%、40%。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实现增加值122647万元,增长16.6%,占GDP的比重达53.2%。

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全年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连续两年实现三年翻番,达到21001万元,增长21.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5275万元,增长21.4%。

财政总收入比2005年的7597万元增长176.4%,年均增长22.6%;地方财政收入比2005年的5483万元增长178.6%,年均增长22.7%。

财政总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9.1%,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一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

生产总值(GDP)仍然居全市第18位,占全市GDP的比重为2.1%,比国土面积占全市的比重低1.9个百分点,比耕地面积所占比重低2.5个百分点,比总人口所占比重低1.4个百分点。

二是经济回升面临通货膨胀压力。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行,履创新高,将逐渐抑制消费需求的增长;同时,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升,导致基础能源、材料价格形成输入型上涨,进而影响制造业成本上升,给企业运营带来困扰,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

二、农  业

农业经济发展良好。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750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1.2%;其中,种植业产值57496万元,同比增长2.6%,林业产值10347万元,同比增长24.1%,牧业产值29203万元,同比增长5.9%,渔业产值35834万元,同比增长32.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70万元,同比下降5.2%。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4100万元,按可比价同比增长1.6%。

烟叶种植面积3.41万亩,比上年的3.52万亩减少0.11万亩,下降3.1%。

烟叶生产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产量4524吨,下降23.7%,仍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县的地位,均价为7.5元/斤。

白莲种植面积4.12万亩,比上年的3.81万亩增加0.31万亩,增长8.1%。

白莲产量2894吨,同比增加139吨,增长5.0%,价格同比上涨30%多,均价达26元/斤。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6.52万亩,比上年的26.87万亩减少0.35万亩,下降1.3%。

粮食产量96815吨,下降4.8%,价格同比上涨8%。

农业产业发展开创新局面。

新开发油茶2万亩,新引进集种植、加工、研发为一体的龙头企业2家,分别是计划投资2亿元的香料加工企业、计划投资1.3亿元的油茶加工企业。

表1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比上年

±%

产品名称

比上年

±%

粮食

96815

-4.8

莲 子

2894

5.0

  #稻谷

95475

-4.8

果用瓜

5003

-4.5

油料

1825

-3.7

蔬 菜

29038

-21.9

  #花生

1195

-1.4

水 果

9360

40.4

烤烟

4524

-23.7

 #脐橙

6000

12.5

表2 主要畜牧、水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比上年

±%

产品名称

比上年

±%

肉类总产量

12050

-6.6

出栏肉猪

万头

12.5

2.5

  #猪 肉

10013

-7.3

家禽出笼

百羽

9120

-8.6

禽 肉

1185

20.9

水产品产量

9280

-0.4

禽蛋产量

1949

236.0

#特种水产品

4310

2.8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

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09万千瓦,同比增长15.0%。

全年实际机耕面积12578公顷,同比增长29.6%。

年末耕地面积中有效灌溉面积12368公顷,旱涝保收面积10120公顷,所占比重分别为93.4%和76.4%。

全年农村用电量2324万千瓦小时,同比增长5.3%。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407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1680公顷。

新农村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21个。

培训农民1.92万人次,农民致富、创业能力显著增强。

村镇建设水平稳步提升。

整合投入新农村建设资金3280万元,完成65个省扶点建设和2个市级示范圩镇整治,2119户、9546人直接受益,其中直接补助到户资金达1376万元。

新户型推广比例明显提高,整村推进、联村整片推进呈现强劲发展态势,建成了一批以琴江镇客家源、小松镇古井新村等为代表的低碳型、精品化社区新村,极大提升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对外影响力。

解决了1万农民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增沼气用户902户,农村清洁工程覆盖358个历年省扶点,建设乡镇垃圾集中焚烧处理中心3个。

农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岩岭水库和7座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全县所有水库建立管理用房,水库管理工作走在省市前列。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工业实现增加值45681万元,同比增长26.5%,比上年同期加快16.6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2.9%,拉动GDP增长4.2个百分点;全年工业用电量320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9%,万元工业增加值电力消耗为702千瓦时,同比减少10千瓦时,下降1.4%。

古樟工业园新建标准厂房1.6万m2,新落户企业17家,累计达到23家。

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内新增4户,达到16

 

 

 

 

 

 

户,共完成增加值15414万元,同比增长36.6%,比上年同期加快1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2位;实现利税3800万元,增长62.2%。

服装轻纺、机械制造、食品加工和矿产品开发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0151万元、主营业务收入6075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2%和6.71%。

其中,服装轻纺实现增加值3983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3583万元,分别增长33.7%和45.18%;机械制造实现增加值854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7815万元,分别增长7%和9.85%;食品加工实现增加值3335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0496万元,分别增长35.51%和41.67%;矿产品开发实现增加值4288万元、主营业务收入13857万元,分别增长2.61%和4.58%。

建筑业稳定发展。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7888万元,可比价同比增长5.3%。

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总承包和专业承包3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33万元,同比增长37.7%,其中竣工产值14049万元,同比增长78.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90606平方米,竣工面积110068平方米,其中住宅92970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继续扩大。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同比增长5.5%。

固定资产投资对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66.6%,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590万元,增长2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59819万元,增长26.4%,农村

 

 

 

 

 

 

 

固定资产投资4206万元,下降10.9%。

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二产业投资11198万元,同比下降15.6%。

在旅游业投资的拉动下,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66855万元,增长81.9%。

房地产开发投资15565万元,增长7.0%。

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70个,完成总投资11.85亿元。

古樟工业园二期工程、石城阻击战纪念园、赣江源国际酒店等30个项目全面完工。

城北出口景观改造、防洪堤二期工程梅福段、防洪堤一期E标段道路工程、桥西路等一大批项目竣工或基本完工,行政中心、西华路改造、市民公园、莲城广场、财富广场、东方明珠等项目顺利推进,防洪堤二期工程温坊仙源段、西外路、温坊拦河坝、兴隆大桥等项目开工建设。

县城新增建成区面积0.26平方公里,全县城镇化率达35.2%,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

同时,国家电网“双电源”项目进展顺利,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启动实施,完成35KV古樟变电站和14个新农村电气化村建设。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旅游业和招商引资

消费需求较快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46万元,同比增长17.4%。

分行业看,批零贸易业稳步发展,实现零售额51747万元,增长16.3%;住宿和餐饮业快速发展,实现零售额9599万元,增长23.7%。

分城乡看,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2010年,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8783万元,增长16.9%;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563万元,增长19.3%。

热点消费快速增长,其中,以家用电器、家具、建材、手机、汽车等为代表的热点商品持续旺销。

对外贸易实现新突破。

外贸进出口再创佳绩,继2009年实现零突破后,首次全面完成市下达任务,实现114万美元,是2009年的4倍。

旅游业快速发展。

全年接待游客35万人次,增长79.7%,其中接待入境游客1231人次,增长84%;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增长20.2%;旅游外汇收入16万美元,增长19.3%。

成功举办赣江源·中国赣州第四届暨石城县第一届生态旅游文化节,800余名中央、省、市嘉宾齐聚石城,极大提升了我县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吹响了“旅游兴县”的号角。

全年累计完成旅游项目总投资1.6亿多元。

通天寨被省国土资源厅授予“江西省省级地质公园”。

大畲村和九寨温泉被列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点。

县城-通天寨-九寨旅游公路全面完工。

我县被联合国亚太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旅游业联合会等六个单位或组织联合授予“中国最佳休闲度假旅游县”、“中国最佳温泉度假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绩。

强化县领导带头招商、专业小分队驻外招商和节会招商,在汕头、厦门和县内成功举办了三场大型招商推介会,引进了华昌陶瓷、万年青水泥粉磨站等一批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

全年实际利用内资9亿元,增长11.8%;实际利用外资1332万美元,其中现汇进资482万美元,增长44.7%。

六、交通、通信

交通运输状况大为改善。

全县公路通车里程926.1公里,比上年增加78公里,其中高级路面725.6公里,比上年增加122.3公里。

济南-广州、泉州-南宁两条高速公路石城段建成通车,成为我县交通建设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行政村通公路比重达100%,其中通班车的村120个,占91%。

全社会完成货物周转量31186万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12937万人公里。

通信事业稳步发展。

年末固定电话24900部,同比减少3973部,电话普及率为28部/百户。

手机用户12.49万户,同比增加1.62万户。

宽带用户8572户,同比增加175户。

七、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52278万元,比上年末增加61984万元,增长21.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242285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1273万元,增长14.8%;年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87204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9597万元,增长36.0%。

 

 

 

 

 

 

保险行业稳步发展。

县财保公司、寿险公司和平安公司实现保费收入5005万元,同比增长42.1%。

全年赔款及给付支出1509万元,同比增加1030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工作开创新局面。

出台了《关于夯实教育基础,全面提升教育发展水平的决定》,制定了新一轮城区教育网点布局调整方案,为教育事业发展解决了一系列难题,注入了新的活力。

扎实推进中小学校校舍安全工程和合格学校建设,新建、改建校舍面积2.1万m2。

实验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投入使用,呈现多元办学的新亮点。

温坊小学新校区建设进展顺利。

全县拥有幼儿园87所,在园人数8707人;普通小学69所,在校学生33219人,招生5486人;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19554人,招生6666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88人,招生26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全县参加高考人数2364人,二本以上上线人数376人,上线率15.9%,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全县专科以上录取2078人,其中本科以上录取806人。

科技工作取得新进展。

争取国家省市科技项目立项9个,“科技富民强县”项目通过中期验收。

引进农业新品种8项、新技术12项;引进工业新成果13项、新技术15项。

年内申报专利16项,其中获授权10项。

全县国有企、事业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498人,其中高级职称355人,中级职称1263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大放异彩。

创作编排《丰收锣鼓》等3个灯彩节目参加北京2010年亚洲艺术博览会民俗展演,时隔24年之后再次登上国家级舞台。

《龙腾鼓欢》节目荣获第八届全国“山花”艺术节展演金奖。

桂花屋及“闽粤通衢”修缮、桂花屋陈列馆建设全面完工。

完成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新建农家书屋26家。

全县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全年演出130场,群众业余演出队26个。

全县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0个,图书馆1个,藏书4.63万册。

全县广播人口覆盖率96%,电视人口覆盖率97%。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县人民医院新院、县妇保院新院、中医院住院楼建设顺利推进,新组建公立横江中心卫生院,新建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县共有卫生机构25家,其中医院3家,卫生院14家;拥有病床801张;卫生技术人员1055人,其中执业医生310人。

公共卫生安全保障不断增强。

体育工作取得新突破。

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场所8个,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升,我县运动员温欣儒获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男子800米第六名,是我县在全省县级田径运动会上首次获得名次。

县门球代表队参加全国门球冠军赛获兴国赛区第三名。

县气排球队参加全市气排球赛获男子组第一名。

县太极拳代表队参加全市太极拳比赛获二等奖。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适度增长。

年末户籍人口313327人,比上年末增加1244人,其中非农人口52113人,占总人口16.6%;60岁以上人口38496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全年出生人口5924人,出生率18.9‰;死亡人口4015人,死亡率12.8‰;自然增长率6.1‰。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422元,同比增加2590元,增长17.5%。

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2796元,同比增加198元,增长7.6%。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925元,同比增加655元,增长9%。

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全年累计投入民生资金2.5亿元,全面完成市政府下达的100项民生指标。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784人,“4050”人员就业人数441人,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安置率100%,购买公益性岗位375个;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3914人,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661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581万元,带动1506人就业。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继续扩大,“三类人员”参保率达55.4%;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继续增加;城乡低保对象保障水平、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和重点优抚对象补助标准有新的提高;救助城乡医疗对象27209人、882万元,救助灾民45976人、785万元;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福利院扩建工程全面完工,琴江福利院扩建工程开工建设,为1235名高龄老人发放长寿补贴175万元。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909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50641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39243人,参合率达92.27%,为78602人建立了农民健康档案,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光明·微笑”工程先进县。

全县共有12295人为农村低保对象,有6636人为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对象。

完成21个重点扶贫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任务和1147人深山移民搬迁。

70岁以上老年人享受免费乘座公交车的政策正式实施。

十一、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

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全年发生安全事故7起,死亡7人。

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城市污水处理率达46%。

二氧化硫排放削减率为8%,化学需氧量排放削减率为9%。

地表水达到三类标准,空气质量达到二级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