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556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 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docx

人教版高考语文一轮专题四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

散文阅读

(一)

一、(2018安徽江淮十校4月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5分)

推 磨

刘庆邦

小时候我不爱干活儿,几乎是一个懒人。

可我娘老是说,一只鸡带俩爪儿,一只蛤蟆四两力。

在这样的观点支配下,一遇到合适的小活儿,娘就会拉上我,动用一下我的“俩爪儿”,发挥一下我的“四两力”。

秋天,生产队给各家各户分红薯。

鲜红薯不易保存,把一块块红薯削开,削成一片片红薯片子,摊在地里晒干,才便于保存。

削红薯片子是技术活儿,由娘操作。

娘分派给我的任务是把湿红薯片子运到刚耩上小麦的麦子地里,一片一片摊开。

这么多红薯片子,啥时候才能摊完呢,我一见就有些发愁。

娘好像看出了我的畏难情绪,手上一边快速削着红薯片子,一边督促我:

快,快,手脚放麻利点儿!

我虽然不爱干活儿,却很爱面子,不愿让娘当着别人的面吵我。

只得打起精神,用竹篮子把红薯片子装满,抵在肚子上,一趟一趟往附近的麦子地里运。

天渐渐黑下来了,月亮已经升起,照得地上的红薯片子白花花的。

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更没有感到什么诗意,只想赶快把活儿干完,好回家吃饭。

比起晒红薯片子,最让我难忘的活儿是推磨。

石磨分两扇,下扇起轴,上扇开孔,把轴置于孔中,推动上扇以轴为圆心转起来,夹在石磨两扇间的粮食就可以被磨碎。

磨的上扇两侧,各斜着凿有一个穿透性的磨系眼,磨系眼上拴的绳套叫磨系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短的一头别在上扇的磨扇上,长的一头杠在人的肚子上,利用杠杆的原理,人往前推,石磨就转动起来。

我刚参与推磨时,还抱不动一根磨棍,娘让我跟她使用同一根磨棍推。

娘把磨棍放在小肚子上往前推,我呢,只能举着双手,举得像投降一样,低着头往前推。

人的力量藏在身上看不见,只有干活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

可因为我和娘推的是同一根磨棍,我不知道能不能帮娘增加一点儿力量。

娘一个劲儿鼓励我,说好,好,不错,男孩子就是劲儿大。

得到娘的鼓励,我推得更卖力,似乎连吃奶的力气也使了出来。

一开始我觉得推磨像是一种游戏,挺好玩的。

好多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让不动的东西动起来,不转的东西转起来。

推磨不就是这样嘛!

可很快我就发现,石磨可不是玩具,推磨也不是游戏,推磨的过程过于沉重、单调和乏味。

只推了一会儿,我就不想推了,拔腿就往外跑。

娘喊:

“站住,回来!

”我没有听娘的话,只管跑到院子外边去了。

等我长得能够单独抱得动磨棍,就不好意思再推磨推到半道跑掉。

娘交给我一根磨棍,等于交给我一根绳子,我像是被拴在石磨上,只能一圈接一圈推下去。

推磨说不上前进,也说不上后退,因石磨和磨盘是圆形的,磨道也是圆形的,推磨的人只能沿着磨道转圈,转了一圈又一圈,循环往复没有尽头。

推磨不仅要付出体力,更要付出耐心。

每个人的耐心,都不是天生就很足够,多是后天经过锻炼、积累起来的。

对我的耐心最大的考验来自每年春节前的推磨。

一年一度过春节,要蒸白馍、包饺子、炸麻花,需要比较多的面粉。

过年主要是吃白面,白面都是由麦子磨出来的。

在所有的粮食中,麦子因颗粒小,坚硬,是最难研磨的品种之一。

没办法,人总得过年,总得吃饭,再难推的磨也得推。

年前学校已经放寒假,我再也找不到逃避推磨的理由,只得硬着头皮加入推磨的行列。

平常我们吃不到白面馍,都是吃用红薯片子面做成的黑面锅饼子,锅饼子结实又黏牙,一点儿都不好吃。

吃白面馍的希望构成了一种动力,推动我们把磨推下去。

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通电和打面机的普遍使用,石磨就用不着了。

我小时候反复推过的、曾磨炼过我的耐心的石磨,也不知扔到哪里去了。

推磨的时代结束了,怀念就开始了。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文章叙述了“我”干晒红薯片子和推磨的活儿,体现出“我”生活的年代特征以及“娘”对孩子的教育方法等,解说了第1段中“娘”的思想观点。

B.文章语言口语化、生活化,亲切自然,特别是对“娘”的描写,不仅体现了“娘”对“我”的关爱之情,还体现了“娘”对“我”的教育的循循善诱。

C.“当时我一点儿都不觉得美”表现了“我”晒红薯片子时的劳累,但从“当时”一词推测,“我”现在很怀念当年生活的诗意。

D.根据“我”认为推磨是沿着磨道转圈的循环往复,再结合打面机普及后“我”就不再用石磨的事实可知,“我”讨厌重复劳动。

2.文章画横线的段落(第4段)交代了哪些内容?

有何具体作用?

(6分)

 

3.作者在体力劳动(晒红薯片子、推磨)的过程中有哪些感悟?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答:

 

一、

1.答案 D “讨厌重复劳动”错误,作者写推磨“循环往复没有尽头”,是客观描述推磨的过程,没有体现作者对重复劳动的厌恶之情。

且“打面机普及后‘我’就不再用石磨的事实”也不能体现“我”讨厌重复劳动,反而“我”认为重复劳动磨炼了“我”的耐心。

2.答案 内容:

①石磨的构成和各部分的名称。

石磨分为上下两扇,上扇两侧有磨系眼,可以拴磨系子,把推磨棍穿进磨系子里。

在外力作用下石磨能够以下扇上的轴为中心转动。

②石磨的作用。

通过石磨上下扇的摩擦可以把粮食磨碎。

③推磨的方法。

把推磨棍穿过磨系子形成杠杆,人往前推带动石磨转动。

作用:

①让读者明白有关石磨的内容。

因为现在的读者大多没有推过磨,交代有关石磨的内容,让读者对石磨、推磨有个明确的认识,更容易理解文章。

②照应题目,并引出下文对推磨内容的描写。

解析 回答第一问,要从文章的第4段表述的具体内容上分析、概括。

回答第二问,可以从这段交代的内容与题目、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以及与读者的关系等角度进行分析。

3.答案 ①所有人都有体力干活儿,体力也只有在干活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来。

②孩子参与劳动需要大人的不断督促和鼓励。

③劳动不是游戏,过程可能比较沉重、单调、乏味,需要付出体力、耐心才能完成。

④人的耐心多是后天锻炼、积累出来的。

⑤希望的引领作用是巨大的,它能产生一种动力,推动人们继续工作。

解析 解答本题要注重分析文本描写“我”晒红薯片子和推磨两项劳动的内容,即作者在描写这些内容时表达了什么观点或表达了什么情感等。

从第1段看,作者借助“娘”的口吻告诉读者:

每个人都有力量劳动,岁数小也应该有力量,只是力量不大而已。

第2段,写晒红薯片子的内容,写了在“娘”的督促下“我”虽然不爱干活儿但能坚持干活儿。

第5段,写“我”在很小的时候帮助“娘”推磨,“我”认为人的力量在干活儿的时候能够显现出来,并且认为干活儿不是游戏,干活儿是比较沉重、单调、乏味的。

第7段,写推磨要付出耐心,自己就是在推磨中锻炼、积累了耐心;同时,作者认为希望获得美好的东西就会产生干活儿的动力。

由此,将相似情感和类似感悟合并,就能得出答案。

二、(2018陕西汉中名校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

仰望弯腰驼背的娘

厉彦林

①时光穿梭,流年飞逝,娘已经腰弯了、背驼了。

②在儿时的记忆里,娘特别能干,无论是干家务还是种庄稼,都是一把好手,那腰杆也是直直的,我在小伙伴面前很是自豪。

③爷爷奶奶去世早,当时我的叔和姑才十岁左右,是我娘既当嫂子又当娘,拉扯着他们长大,娶亲,出嫁。

爹因病早逝,那个年代队里靠工分分粮,娘既要照料家,还要到队里干活。

为了一家人的生计,精打细算,节衣缩食,还想尽办法供我们兄妹几个上学读书。

一天天,一年年,娘弯着腰择菜、炒菜、洗衣服,弯着腰扫地、剁猪食、喂猪、喂鸡、喂狗,弯着腰翻地、锄草、挑水、担粮、割庄稼……娘比常人吃了更多的苦,流了更多的汗,尽管额头早早添了白发,可脸上一直绽放着自信的笑和真实的满足。

渐渐地,我由抬头望娘,到身高超过了娘。

④这些年,娘年龄越来越大,我好不容易说服她把责任田转交了,但她仍执意留下半亩菜地,好让我们随时能吃上新鲜菜。

那年中秋,我照例回家看望娘。

本以为她应当日子过得悠闲,谁知她正顶着凉飕飕的北风,在别人刚收过的地瓜地里用钅矍头翻地瓜。

地埂上的槐树叶子已经微黄,田野上只有零星的人在劳作。

我远远地望见娘的满头白发被风唤起,像一团白云。

斜阳从她的背后照过来,把弯曲的黑剪影叠印在地垄上。

那情景让我一阵心痛。

娘怕我生气,赶紧赔着笑说:

“闲着难受呀,这么好的地瓜埋在地里,白瞎了!

⑤这些年,娘的身体大不如从前,几次生病,我知道那都是她年轻时辛苦操劳留下的病根。

娘心疼儿女的钱,顽强地配合治疗,一次次创造着奇迹。

可惜因长期风湿性关节炎,两条腿变了形,弯了腰,驼了背。

⑥人一旦弯腰驼背,就更显得老显得矮,稍一活动就会气喘,甚至不停地咳嗽。

多少个节假日,白发稀疏、弯腰驼背的娘,拄着拐杖,站在街口,眯缝着那昏花的老眼,像遍地挑黄豆一样盯着每个行人,眼巴巴地盼着我们归来。

每次我们回家,娘都会提前打上止腿疼的针,即使疾病缠身,也硬撑着忙里忙外,还必须亲自做饭。

往往刚吃完早饭,就又忙着准备午饭。

望着娘操劳的身影和飘动的白发,我们愧疚不已:

“本想回家看您,却净给娘添累了。

”可娘总是笑着说:

“高兴,再累也高兴。

”离家时,娘总是执意到大街口,笑着送我们,可转过头,她总会偷偷地抹眼泪……

⑦去年冬天,我回家发现娘已患病数日,可她愣是一声不吭硬撑着,我们当晚硬把娘带回省城,安排她住进了条件最好的医院。

住院期间,一向操心忙碌的娘,弯腰驼背的娘,常常偎在洁白宽大的病床的沿上,无措地看着端到面前的饭菜,为自己的“不中用”而叹气,或是目光呆滞地盯着天花板,长久默然不语。

可病愈后,被搀着走出医院的娘又笑了,那笑容竟像孩子的笑容般灿烂……

⑧已被岁月和辛劳夺走青春容颜的、弯腰驼背的娘,依然是我们人生的依靠和灵魂的拐杖。

⑨一次次虔诚地低头仰望弯腰驼背的娘,周身被感动和幸福浸润着,我只愿努力把这舒缓甜美的时光拉长……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③段详写“娘”繁重的劳作,既突出了她的能干和吃苦耐劳,又使“娘”由“腰杆直直”到“弯腰驼背”的变化更加真切感人。

B.第④段对“娘”翻地瓜的描写饱含深情,“唤”“印”等字精练传神,“满头白发”如“一团白云”,形象地突出了“娘”的辛劳和苍老。

C.第⑥段运用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等描写手法,细腻传神地写出了“娘”对儿女的殷切期盼、无比牵挂和眷恋不舍,读来感人至深。

D.本文语言平实质朴又饱含深情,选取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于平淡的叙写中突出了“娘”乐观坚强、吃苦耐劳、挚爱儿女、无私奉献的形象特点。

5.试分析“娘”在住院期间表现反常的原因。

(6分)

答:

 

 

6.作品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二、

4.答案 C 第⑥段中并无心理描写。

5.答案 ①一向操心忙碌突然闲下来便感到无法适应。

②为自己的年迈“不中用”而自责。

③为自己要儿女照顾、拖累儿女而不安。

解析 就本题而言,“娘”在住院期间表现反常的原因,应该在第⑦段里找,但也要结合“娘”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来分析。

本文通过动作、神态等描写,写出“娘”勤劳、坚强、牵挂儿女的形象。

再结合第⑦段中的“安排她住进了条件最好的医院”“无措地看着端到面前的饭菜,为自己的‘不中用’而叹气,或是目光呆滞地盯着天花板,长久默然不语”分析原因即可。

6.答案 ①结构上,最后一段照应标题和开篇,总结全文。

作品围绕“娘”“弯腰驼背”这一特点选材组材,重点突出,结构紧凑。

②人物形象塑造上,“弯腰驼背”恰是“娘”一生辛劳所致,从而突出了“娘”勤劳坚强、无私奉献的美德。

③主旨上,最后一段在议论中抒情,强化了感情。

在“低头”和“仰望”看似矛盾的对比中突出了“我”对“娘”的崇敬和礼赞;“把这舒缓甜美的时光拉长”则表达了作者希望亲情永存的美好愿望。

解析 本题考查段落在文中的作用。

这类题目可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

 

散文阅读

(二)

一、(2018湖北八校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

案头清供

张中行

①名为书生的,室内都要有个书桌,也有人称为书案。

如果略去多占地方这个缺点,书案以宽大为好,语云,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也。

书案宽大,面上可以放各种用物,用于写写画画、钻研经典等;其下还有抽屉多个,不宜于摆在面上的,可以韫椟而藏。

藏了,以不说为是;单说面上的,放什么,如何放,似乎也有学问,至少是习惯。

记得多年以前,大学同学卢君以懒散著名,书案上的东西一贯是多而杂。

有一次,我在场,他想吸烟,找烟斗和烟包,到堆满半尺高杂物的书案面上摸,费半天力,以为摸到烟包了,拉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只袜子。

这是放物多的一个极端。

还有放物少的极端,是已作古的友人曹君,书案面上一贯是空空如也,他说图看着清爽。

我是中间派,实用和看着兼顾。

都放了什么呢?

写小文不同于填登记簿,我决定躲开那些估计不能引人入胜的,只说我认为值得说说的一些。

名为清供,清的意义是没花钱,供的意义是我很喜欢,甚至想套用乾隆年间陈坤维女士的一句诗——珍重寒斋(原为“闺”)伴我时。

②清供三件,先说第一件,是个黄色的大老玉米。

这是北京通用的称呼,其他地方,如东北称为苞谷,我们京东称为棒子,正名或是玉蜀黍吧。

名者,实之宾也,关系不大,还是说来源。

是去年秋天,老伴接受她的表妹之约,到容城县乡下去住几天。

我,依义要陪着前往,依情也愿意前往,于是只是半天就到了鸡犬之声相闻的乡下。

坐吃,游观,都是例行之事,可按下不表;只说我最感兴趣的,是年成好,所养驴、鹅、鸭、鸡、鸽等都肥壮,我可短时期偿与鸟兽同群的夙愿。

人,古今一样,虽是逝者如斯夫,却愿意留些驻景。

古人办法少,即如李杜,也不过写几首诗。

今人同样可以写诗,只是因为不会或愿意更真切,一般是用照相法,个别的用录像法。

我用照相法,请驴来,我紧贴在它身旁,照,成功。

请鹅来,它摇头扭身,坚决不干,只好说声遗憾,作罢。

活物不成,只好降级,院里黄色老玉米堆成小丘,坐在顶上也可以洋洋然,于是照一张,胜利结束。

几天很快过去,离开之前,又想到老玉米,于是挑一个大而直且完整的,带回来。

这东西在乡下不算什么,进我的斗室就成为稀罕物,常言道,物以稀为贵,所以它就有权高踞案头。

③清供的第二件是个鲜红色椭圆而坚硬的瓜,我们家乡名为看瓜,顾名思义,是只供看而不能吃。

也要说说来源。

是今年中秋,承有车阶级某君的好意,我到已无城的香河县城去过中秋节。

吃各种土产,寻开天旧迹,赏月以证“月是故乡明”,等等,都是题外话,可不谈。

只说这个看瓜,是一位有盛情的杜君请我到他家吃自做的京东肉饼,在他的窗台上看见的。

他说是自己院内结的,大大小小十几个,如果喜欢,可以随便拿。

窗台上晒着一排六七个,我选了个中等大的,也总可以压满手掌了。

返京的车上,还有家乡产的月饼等,我把这看瓜放在最上位,因为有老玉米的成例,它是清供,下车之后理应高踞案头的。

④清供的第三件是个葫芦,不是常见的两节、上小下大的,是两节、上下一样粗的,据说这是专为制养蝈蝈的葫芦而种的,比较少见。

也由来源说起,这回是由远在异县移到近在眼前。

是同一单位的张君在单位院内种的,夏天我看见过,没注意。

秋天,霜降以后,一次我从他的门前过,看见北墙高处挂着一排葫芦,也许因为少见,觉得很好看。

我也未能免爱就想得到之俗,敲敲门走进屋。

他热情招待,指点看他的鸟笼和鸟,已经制好的蝈蝈葫芦。

我问他今年结了多少,有不成形的,可否送我一个,摆着。

不想他竟这样慷慨,未加思索就说:

“摆就得要好的,我给您找一个。

”说着就上墙,摘个最大最匀称的给了我。

我拿回屋,放在案头,使它与老玉米和看瓜鼎足而三。

⑤鼎足而三了,我当然会常看。

是不是也常想,或曾想,这有什么意思?

如果追得太深,也许竟是没有意思。

所以为了不至落得没有意思,最好还是不追得太深。

或者哲理与常情分而治之:

坐蒲团时思索哲理,起身走出禅堂时还是依常情行事。

我是常人,因而也就如其他常人一样,有想望,也有寂寞。

怎么处理呢?

其中一种可行的是如清代词人项莲生所说:

“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其实,这意思还可以说得积极一些,即如我这些案头清供,有时面对它们,映入目中,我就会想到乡里,想到秋天,而也常常,我的思路和情丝就会忽然一跳,无理由地感到,我们的周围确是不少温暖,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第①段由书生的书案谈起,谈及书案上的物品,对比了朋友们的案头布置,最后才引出自家的案头布置,引出叙述中心——案头清供。

B.本文的案头清供指的是没花钱的而让“我”很喜欢的摆在案头的三样东西:

大老玉米、看瓜、葫芦。

它们既普通又特别,成为作者记忆的纽带。

C.本文第⑤段引用项莲生的“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表明清供本是“无益”的,只不过是用来打发时光的,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

D.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结构,开头表达了对案头清供的喜爱,中间三段分述三件清供的来源,结尾处则借物抒情。

全文叙议结合,意蕴丰富。

2.本文第②段在语言运用上极具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6分)

答:

 

 

 

 

 

 

3.结合全文,说说文末作者产生“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的感悟的缘由。

(6分)

答:

 

 

 

 

 

 

一、

1.答案 C “表明清供本是‘无益’的……流露出作者的消极情绪”的表述与原文的意思不符,根据第⑤段可知,清供不仅可以打发时光,还可以让人从中感受到温暖,作者的情绪是积极的。

2.答案 ①作者善用文言词语,如“名者,实之宾也”“依义”“依情”“驻景”“洋洋然”等,古朴典雅,意蕴丰富。

②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请鹅来……只好说声遗憾,作罢”,既写出了乡野生活的情趣,又生动幽默地表现出作者的情绪。

③多用短句,如“坐吃,游观,都是例行之事,可按下不表”,语言简练而富于节奏感。

④语言风格既古朴典雅、含蓄简练,又明快风趣、富有情味。

解析 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并指出相应特色的作用。

3.答案 作者抒发“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的感悟,是由三件“案头清供”得来的:

①案头清供作为书案上清雅的物品,是消遣时光的佳品,可以引发作者思考人生,思索哲理。

②面对案头清供,作者想起它们来自秋天,来自乡里,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馈赠,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

③面对案头清供,作者想起它们来自亲朋好友的盛情赠予,感受到周围人情的温暖,表达对生命、对生活的热爱。

解析 “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个感悟在文末,我们要看一看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思想历程才得出了这个感悟。

题目为“案头清供”,文章先就书案上各种用物而引出“清供”一词,然后谈“清供三件”,谈清供的来历,最后谈感受:

思索哲理,体悟人生;想到乡里,想到秋天,感受大自然;感受周围的温暖。

文末,作者抒发感慨:

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

由上可以看到这篇文章的脉络,弄清作者产生“所以人生终归是值得珍重的”这样的感悟的缘由。

二、(2018广西南宁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5分)

时光的气味

苏沧桑

时光有时是一种气味,循着它,一路闻过去,会闻到某一年最让你印象深刻的某一秒。

于我,2015年惊心动魄的那一秒,带着桂花的气味。

当时,我们在老家的桂花树下摆了张桌子,父亲母亲、姑姑舅妈姨妈,还有抽空回来看父母的我,一起喝茶聊天。

离母亲七十三岁的生日和重阳节还有三四天。

那一秒,桂花树漏下了一缕很亮的阳光,照在母亲左脸颊花白的鬓发间。

突然,一颗铜钱大的黑痣映入眼帘!

我感到心脏停跳了一秒后,咚咚咚失了节奏。

我说,妈!

这颗痣什么时候有的?

我怎么从来没看到过?

!

四周静了下来,只有我的声音飘忽着,听起来有点远。

母亲说,没事没事,以前有的。

怎么这么大?

这么黑?

去医院看过吗?

没有,不用,有点破了,我用孢子粉涂了,过两天就好了。

深夜,我在“XX”上搜索了一下“黑痣”,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

难道充溢着桂花香的那一秒,那么美好的一秒,是母亲和我们的分水岭?

是我苦乐人生的分界线?

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我无法想象没有母亲的家,没有母亲的人生,尽管我快到知天命的年龄了。

手机相册里,绽放着母亲一个个笑脸。

我一张张翻看着,心里一直有个声音说,不不不,不会的!

那几日,我照常和父母说笑,出去采风,晒照片和视频给他们看。

父亲说,拍照没意思,多拍点视频,留着将来看。

我说对对对,拍视频,鼻子却酸了起来。

这句平常的话,我都听不得了。

实在忍不住了,问父亲要不要强拉着母亲去医院检查?

父亲说,我们都这把岁数了,哪怕真是那什么,也没关系啦,高寿啦。

父亲,我从小最敬畏、最懂我的父亲,早已看穿了我独自沉在谷底的心。

他伸出手,把我捞了上来。

时光在几天后的另一秒,变成了红薯粉圆子的味道。

我下楼来,母亲手里正做着圆子,她歪了歪头,侧过脸给我看,说,你看,掉了!

一个淡褐色的疤痕,替代了那颗烙在我心里的黑痣!

她说,昨晚洗澡脱衣服不小心扯了一下,扯掉了。

我说,没事吧?

她说,大概是孢子粉涂多了,看上去那么黑。

她似乎从来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她亦没有看出我这几天的恐惧煎熬,因此她都没想到昨晚就该告诉我的。

那一秒,我在心里跪下了……感谢老天。

接下来的日子,过节似的,姑姑姨妈舅妈轮番来玩,每天用笑声填满了整个院子。

到了我回杭的日子,我说,你们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太累了。

母亲说,有什么累的?

多开心,巴不得天天这么累!

父亲说,你走了,她们也都忙,不会天天来的,家里就冷清了。

想起前几日在洋屿岛遇见两位留守海岛的老人家,儿女都在城里过得很好,他们俩自己种蔬菜,过着世外桃源的生活。

母亲常说,我看我们中国内地的老人最享福了,你看香港,还有国外,许多那么大年纪的人都还在当服务员、门卫什么的。

时光里飘回来一缕白莲花的气味,那是2015年春天某日清晨某一秒的味道,在泰国清迈,我与一场化缘不期而遇。

一个姑娘递过一枝散发着清香的白莲花,微笑着示意我。

我本能地后退一步,微笑着摇摇手婉拒了。

后来,那一秒,一直刻在我心里很久。

时光往往会安排一个一闪而过的时机,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比如无关信仰地供奉上一枝白莲花,在心里对天地万物、父母师友说一声谢谢。

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比如白莲花……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标题“时光的气味”新颖别致,“气味”一词将无色无味的时光变得可感可知,容易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主要写了三种“时光的气味”,脉络分明,一是桂花的气味,二是红薯粉圆子的味道,三是白莲花的气味。

C.本文的语言风格多变,时而清新活泼,时而凝重深沉,但整体上还是浅易明快的,全文洋溢着欢快的情绪。

D.作者发现母亲脸颊上长了一颗黑痣后,先是紧张,接着是心酸,最后如释重负,表达了对母亲健康的挂念。

5.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6分)

答:

 

 

 

6.文章的后两段为何特意写到白莲花?

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

答:

 

 

 

 

 

二、

4.答案 C 本文的语言整体上偏向婉约细腻,全文弥漫着一种淡淡的惆怅情绪。

5.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对可能失去母亲的恐惧,表现了母亲在“我”人生中至关重要及“我”对母亲的挚爱。

解析 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要指出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指出其效果。

“恐惧像洪水浸漫了我”是比喻的手法。

结合上下文,可知这个句子表达了“我”对母亲健康的担忧,生怕失去母亲,作者使用修辞手法很好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6.答案 ①此处的白莲花象征了纯洁,“我”为自己的多疑和世俗而惭愧。

②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告诫我们要懂得感恩,及时感恩。

③白莲花的气味是“时光的气味”之一,和桂花的气味一样,也许寻常但稍纵即逝,告诉我们要珍视生活中可贵的点滴。

解析 “有时,时光又会以某种方式警醒你,比如母亲的黑痣,比如白莲花……但时光更多时候是无声无息、无色无味的,过去后,便来不及了”,这是在说要珍视生活中可贵的点滴。

“让你表达你的感恩,让你把感恩付诸行动”,这是在告诫人们要懂得感恩,及时感恩。

文中写“我与一场化缘不期而遇。

一个姑娘递过一枝散发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