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170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x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城郊市重点联合体2021-2022高一语文上学期(xuéqī)期中试题

1.命题范围:

人教版语文(yǔwén)必修一

2.考试(kǎoshì)时间:

150分钟,分数: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yuèdú)(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xiàmian)的文字,完成1~3题。

下一代触屏手机什么样?

不管触屏手机多么方便,有一点你不能不承认:

你手指下的东西,一支笔也罢,一片树叶也罢,摸起全像玻璃。

因为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赋予虚拟物体以真实的质地感。

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对触觉的模拟还处于初步阶段,味觉和嗅觉则还完全没有。

下一步我们将有望进入超级触屏的时代。

未来虚拟事物将更加逼真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对它们的操作几乎可以跟操作真实物体相媲美。

在指尖这么小的方寸之地,如何才能实现这一点呢?

唯有借助触幻觉。

有一种触幻觉叫电振动,这一现象是在1953年偶然发现的。

一天,美国化学家爱德华一马琳克洛德接触了一个黄铜制的插座,他注意到,当灯亮时,其表面给人的感觉好像要粗糙些。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他发现正是微弱的交流电导致了这种幻觉。

我们知道,交流电以某种精确的频率振荡。

当你把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由于静电吸引,在你手指皮肤下面就有电荷堆积起。

电荷的数量将随着交流电一起振荡,所以在你手指和屏幕之间的静电吸引力也随着时间变化。

当手指在屏幕上移动时,这个静电力将吸住你手指的皮肤,阻碍它移动:

由于静电力是周期性变化的,这将诱导你手指上的皮肤也发生周期性振动。

这种轻微的振动将会被手指上的触觉感受器探测到。

由于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滑在像木头、砂纸等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所以大脑就把它解释成了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

2010年,美国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

测试表明,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

比如,当电流频率在400赫兹时,屏幕摸起像一张纸,而在80赫兹时,则像凹凸不平的皮革。

原则上,设计者还可以用这个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wǎnɡyè)或者应用程序。

例如,我们可以把电子书的页面做成像真实的纸张一样粗糙。

当然了,这种虚拟的质地感目前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未来的手机(shǒujī)或者ipad上,任图标再不会(bùhuì)摸起千篇一律都像玻璃了。

在现实世界中,一个装满东西的筐总比没装东西时提起更加费劲些。

可是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是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比起真实世界还缺少(quēshǎo)一样元素:

力感。

美国(měiɡuó)科学家伊德·科格特正致力于改进虚拟键盘,使它用起感觉更像真实的键盘:

当你按下一个键的时候,你的手指会感到有一股轻微的抵挡力。

科格特的设计也用到了电振动的原理。

他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所以,最后的效果是两个方向上的振动之合力。

我们只要事先把两个振动调整到合适的“步调”(在物理学上称为相位),这股合力就可以把手指一瞬间推向左边,一瞬间推向右边。

由于振动频率非常高,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垂直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经测量,这个力大约70毫牛顿,大致相当于按下一个真实的键时所受的抵抗力。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就可以在虚拟键盘上获得真实的按键体验。

总而言之,未来触屏技术将极大地改变我们跟数字世界打交道的方式。

对于信息,我们将不仅局限于看和听,还可以触摸。

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选自《大科技科学之谜》2013年第1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触幻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借助触幻觉,在触摸屏上,你手指下的任何东西,无论是看、听,还是摸、闻,都可以像一件真实的物品。

B.在指尖大小的地方,要达到对虚拟事物的操作与操作真实物体差不多的效果,唯有借助触幻觉,才可能以假乱真。

C.灯亮时插座表面好像变粗糙了,手指放在通交流电的屏幕上移动时会感受到轻微的震动,都可以表明正是交流电导致触幻觉的产生。

D.2010年,美国(měiɡuó)一位工程师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了一款可以安装在自动取款机、手机上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fúhé)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有5种感觉,但在手机和平板(píngbǎn)电脑上,目前充分实现的只有视觉和听觉,味觉和嗅觉还完全没有,而对触觉的模拟已经开始。

B.由于大脑能把手指皮肤的周期性振动(zhèndòng)解释成你在触摸质地粗糙的物体,所以这类皮肤的振动本质上跟手指划过毛糙物体表面时的感觉是一样的。

C.一般说,高频电流比起低频电流会让屏幕摸起更光滑些。

设计者可以用这个(zhège)效应设计具有不同质地感的网页或应用程序。

D.在触屏手机或平板电脑上,一个文件夹不论空的还足满的,用指尖拖动起并没有区别。

这说明目前的触屏技术还无法让人产生力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准确的一项是()

A.在即将到来的超级触屏时代,触屏手机将极大地丰富人们的触觉体验,使人们对虚拟事物的操作跟操作真实物体毫无差别。

B.科格特设计的振动发生在两个方向:

垂直于屏幕的方向和沿屏幕的水平方向。

而我们最后所能感觉到的平均效果是,手指在水平方向遇到了一股阻力。

C.在真实世界日益虚拟化的同时,虚拟世界却日益真实化了。

因此,未来的世界将不会再有虚拟与真实的区别。

D.目前,利用电振动制造触幻觉的原理开发的具有虚拟质地感的触屏,它的虚拟质地感让人感觉还不太自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一条绳索

【秘鲁】弗朗西斯科•埃斯卡特

胡安发现了一条从天上垂下来的绳索。

那条长得令人难以置信的绳索一直往上延伸,延伸,直至消失在冬日的云层里,胡安一边看着它一边想身边没有人会相信他看到的这一幕。

“这孩子太孤独,出现(chūxiàn)幻觉了。

”听到胡安的故事(gùshì),他姑姑会这么说。

“应该(yīnggāi)带他去看心理医生!

”最后她会得出(déchū)这样的结论。

于是胡安一直跑回了家,看见他爸爸正坐在门口(ménkǒu)的那段老树干上。

“有一条绳子从天上垂下来!

”胡安喊道。

父亲沉默地看了他一眼,好像胡安说的是一种奇怪的无法理解的方言。

胡安痛恨没有人认真地对待这件事,然而他已经习惯了,人们总是把他当成一个小孩子,尽管他都快十岁了,在大草原上可以骑着自行车到处来去。

“爸爸,你得看看,我发现的那条绳子非常粗大,我一个人没法把它运回家。

”胡安试着用父亲的语言表达,想让他别再像平时那样用轻蔑的表情看着自己。

“请您跟我来一下吧,爸爸,就一会儿。

”胡安哀求道。

但这仍是徒劳,父亲不喜欢胡安求他玩耍,就像不喜欢玩耍本身,于是那孩子决定再次消失,重新向发现那条绳索的地方跑去。

他很快又看到了它,在大草原中央,纹丝不动,风吹拂着,但那条绳索仍定定地悬在那里,并不是绷紧了,只是静静的。

胡安看了它一会儿,又向天上望去,寻找一种解释,但是同样一无所获,这时他想到直到现在他还没有碰过那条绳索,就决定碰碰看,好证明那是真实的,而不仅仅是一种幻觉,或是海市蜃楼,就像那些在沙漠里迷路的旅行者所看到的。

胡安重新看了一下绳索,决定走过去。

但因为某种原因,他又想起了搂着绳索渴死的旅行者,不敢向前走一步。

考虑了几秒钟后,他吸了一口气,向前迈出了第一步,然后,又一步,直到剩下不到一米的距离,他伸出胳膊,用指尖轻轻地碰了一下绳索。

“很软”。

他想。

胡安决定拉一下那条绳索。

他用双手抓住绳索,使劲向下一拉,但是什么也没发生,绳索顶住了他的全部力量,于是他决定全身吊上去,他助跑,牢牢地搂着绳索纵身一跳,就像一个九岁的人猿泰山一样吊在了绳索上。

胡安想起了一个小孩和三颗菜豆的故事(gùshì),那个小孩在他家院子里种下了三颗菜豆,最后菜豆长成了一颗巨大的爬蔓植物,一直长到了天上,那孩子顺着它爬上去,在顶端发现了一座城堡,里面满是财宝。

但是真的是菜豆吗?

菜豆不会长成爬蔓植物呀,真是个奇怪的故事……

胡安学校的作业本上总是写满了老师的评语,说他是个非常(fēicháng)不专心的孩子,喜欢在课堂上想入非非。

现在胡安可给了那些老师一个理由了,在他眼前出现了一条悬空的神奇的绳索。

“我应该爬上去,我得看看(kànkàn)这是什么。

”他这样(zhèyàng)想着,开始攀着绳索向上爬。

胡安爬到了十米高的时候,就害怕(hài〃pà)得不敢继续了,但是也没有勇气松开手,于是就停在了那里,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的小手很疼,胳膊开始颤抖,他决定慢慢地滑到地面上去,然后从家里随便找个人来,让他看看这条绳索。

但是他刚准备动一下,就感到绳索开始下降。

突然,从很高的地方传来一声:

砰……胡安一下子掉在了地面上,绳索开始往他身上落,好像终于从固定它的地方松开了。

绳索不停地往胡安身上落,把胡安埋在里面形成了一座小山;胡安绝望地挪动着胳膊,这时他感到绳索湿透了……他终于从里面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回了家。

父母不想听胡安解释,他到家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开始下着细雨;一顿惩罚后,他上楼回到自己的房间,透过窗户看着雨,无法讲述自己的奇遇。

雨不停地下了三天三夜,胡安的父母决定停止度假回城去;胡安无法回到发现绳索的地方了,全家人都监视着他,同时全家人都受够了那场绵绵不绝的雨。

似乎所有人都认为他是那场雨的罪魁祸首……

在绳索落地的地方,大雨形成了一个湖;随着时间的流逝,湖带来了植物,植物引来了动物,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山谷;七十年后,那个被称为“拉坎提亚”的山谷里的湖成了当地河鳟最多的地方。

最近一次我去那里,一边和孩子们在湖里游玩,一边与好几个钓鱼爱好者和渔夫一起钓着河鳟。

但是一些东西引起了我的注意,湖里的所有小艇上只有一个人没有在垂钓,那是一个老人,他看着沁凉的湖水,似乎在思念着什么,看了他好一会儿,我禁不住好奇心驱使,上前问他在找什么。

“我的绳索(shénɡsuǒ)。

”他回答(huídá)道。

(《译林》2010年第2期,有删改(shāngǎi))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fēnxī)和概括,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生动形象地塑造(sùzào)了胡安这个人物,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他的性格特点。

B.小说主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视角,但结尾两段则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这样可以使故事更具有真实感。

C.作者在小说交代胡安决定爬上绳索的动因,是为了进一步表现胡安喜欢幻想的性格,是为了展现胡安的行为很怪异。

D.小说中的“绳索”象征意义丰富,既象征着成人缺失的童年好奇本能,也象征着人们向往的某种奇迹或理想等内容。

5.小说主人公胡安对这“一条绳索”的探究与追寻,展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七十年后胡安仍在寻找他的绳索,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样结尾的妙处。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字母词指汉语中单独由字母构成,或者由字母、数字、符号、汉字混合构成的词。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guǎngfàn)使用,已成为汉语词汇系统产生新词的重要形式之一。

通过对1990-202X年《人民日报》语料库中字母(zìmǔ)词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所收录的字母词总数(244个)约占25年里《人民日报》使用的字母词总数(约8000个)的3%,使用总词次(110748次)约占所有字母词使用总词次(近200000词次)的50%。

词典收录的244个字母词中,高频使用的字母词(66个)约占27%。

其中字母词GDP的使用频次最高并一直(yīzhí)呈上升趋势,与此同时,GDP的汉译词“国内生产总值”的使用频次呈下降趋势。

这一变化趋势体现出国家(guójiā)对经济发展的重视,也体现出在词汇系统接纳这一经济领域术语的博弈时,字母词形式所表现出的表达优势。

类似的字母词还有A股、CPI、IPO等。

还有一类高频字母词的使用频率与当时的社会热点有关,波动较大。

如WTO一词在2001和2002年使用频次特别高,与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一事件息息相关。

而字母词APEC、PM2.5的使用频次,与2001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近年来悬浮于空气中的细颗粒物的社会热点话题密不可分。

还有些高频词如卡拉OK、VCD、IP电话等,虽然25年总使用频次很高,但是正处于年度使用频次变化的下降期,进而可能进入低频期。

25年里总使用频次(píncì)小于50的字母词被划入“低频字母词”,占收录字母词总词条的40%。

从语言学视角分析,导致低频的原因有:

第一,接受度不如其汉译词,如AI(人工智能)、DC(数码相机)等;第二,只在口语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K歌等;第三,只在非大众传播媒介,如专业领域交际中使用占优势,如SSD(固态硬盘)、HDMI(高清晰度多媒体接口)等。

综上所述,在汉语系统中,真正高频稳定使用的字母词总数并不多,使用总词次却很多,并通过反复使用而渐渐为人们所熟知。

(摘编自王秋萍关于“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

材料二:

近来百名学者投诉《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正式收录外来字母词涉嫌违法,引起(yǐnqǐ)了较大争议。

这些学者认为《现代汉语词典》违法(wéifǎ),是因为语言文字法规定:

“汉语言出版物应当符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guīfàn)和标准。

”但这一规定当时主要针对(zhēnduì)的是汉语方言和不规范汉字(包括繁体字和异体字)。

字母词是汉语发展中出现的新现象——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字母词才大量进入汉语(Hànyǔ)。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2000年公布的,对字母词的使用并未作出规定。

“法无禁止即可为”,因此,不存在《现代汉语词典》因收录字母词而违法的问题。

当然,由于汉语发展了,汉语言文字使用中出现了新情况,相关法律应该对此作出规定。

笔者认为,语言文字法应该尽快修改,对字母词的使用等相关问题作出规定。

(摘编自邹玉华《字母词入词典,既不违法又不违理》)

材料三: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从最初的39条增至244条,表明字母词在实际生活中使用范围扩展得相当快。

我们也几乎处处都会碰到字母词。

像X光、B超、QQ这些词,都已深入人们的生活。

但也确有一些字母词,存在生造冷僻、使用不当等现象。

近日见报上一则标题:

“教师节幼儿园老师不收红包,只收小朋友DIY贺卡。

”干嘛一定要用“DIY”替代“自做”?

直讲“智商”挺好懂,又何必定要玄乎成“IQ”呢?

有些生造的字母词,更是一种人为的时髦。

如分明是中国自己的篮球联赛,却要用英文称作“CBA”,岂不见“中超”、“乒超”这种实在的称呼也挺好嘛。

此外,还有许多只在特定场合使用、专业人士才能懂的字母词,像股票市场中的行话、药品说明书上用词、通讯传播术语等等,现在常广泛使用在媒体上。

这样滥用的结果,不仅很多人看不懂,而且易招人反感。

可见字母词一滥,就难免走向反面。

(摘编自李景瑞《必须高度重视净化语言生态》)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选取《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和《人民日报》作为调查的对象,看重样本的权威性、典型性;材料三使用的论据较有生活气息。

B.材料一通过周密的调查分析(fēnxī)得出明确的结论,尽量避免引起争议;而另两则材料的观点则更加个性化,允许不同观点、不同意见的争鸣。

C.材料一依照调查内容的性质进行分类、归纳,体现调查的科学性;另两则材料则依照先述后评的思路来写作,体现评论(pínglùn)的写作特点。

D.材料一语言准确,逻辑严密;另两则材料的语言都比较通俗易懂。

材料三比材料二在表达(biǎodá)上更加口语化,因而比材料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

8.下列针对材料相关(xiāngguān)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三则材料都结合字母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使用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而且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yīshì)都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B.三则材料分别侧重于字母词使用情况、合法性、负面影响这三个角度,但都围绕着“如何对待字母词”这一话题展开分析。

C.材料一对字母词使用情况的调查较为详尽,力求准确严谨;而另两则材料侧重于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力求迅速及时地反映生活。

D.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材料二持肯定的态度,认为其合法、合理,同时也建议从法律的角度尽快作出相关规定。

E.材料三中对词典收录字母词一事持完全否定的态度,认为在生活中滥用字母词,导致语言表达晦涩,招人反感。

9.字母词的广泛使用,对汉语发展有哪些利与弊?

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běntí)共4小题,19分)

阅读(yuèdú)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fùnǚ)而东。

人或说项王曰:

“关中(Guānzhōng)阻山河(shānhé)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

”项王见秦宫室皆以烧残破,又心怀思欲东归,曰: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说者曰:

“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项王闻之,烹说者。

项王使人致命怀王,怀王曰:

“如约。

”乃尊怀王为义帝。

项王欲自王,先王诸将相,谓曰:

“天下初发难时,假立诸侯后以伐秦。

然身被坚执锐首事,暴露于野三年,灭秦定天下者,皆将相诸君与籍之力也。

义帝虽无功,故当分其地而王之。

”诸将皆曰:

“善!

”乃分天下,立诸将为侯王。

立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中,都南郑。

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

项王闻之,即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

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项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楚军皆走,相随入穀、泗水,杀汉卒十余万人。

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

汉军却,为楚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

围汉王三匝。

于是大风从西北而起,折木发屋,扬沙石,窈冥昼晦,逢迎楚军。

楚军大乱,坏散,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

欲过沛,收家室而西。

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

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

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曰:

“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于是遂得脱。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10.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B.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C.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D.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zhìjiǔ)高会/项王乃西从萧/晨击汉军/而东至彭城日中/大破汉军。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xiāngguān)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中(Guānzhōng)”指函谷关以西,今陕西渭河流域一带,这里(zhèlǐ)山河险要,土地肥沃。

古代的“关”专指函谷关。

B.“致命(zhìmìng)”指传达言辞、使命。

文中“使人致命怀王”的意思是派人去怀王那里传达项王的有关指示。

C.“家室”指家中的金银财宝等贵重物品。

“收家室而西”的意思是收拾家中的金银财宝等向西逃跑。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手段残忍。

为夺天下,他向西进军,屠戮咸阳,杀死降王子婴,焚烧秦宫,大火三月不熄,致使秦朝财宝、美女遭受到浩劫。

B.项羽怀有私心。

他为实现称王的目的,攻下咸阳后,就派人向怀王禀报战况,封诸将为侯王,封沛公为汉王、封自己为西楚霸王。

C.项羽善于用兵。

在彭城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王的军队打得四处逃散,杀死汉兵十多万人,把汉军追赶到灵壁东面的睢水边上。

D.项羽做事迟疑。

在睢水之战中,项羽的军队把汉军层层包围,但没有抓住有利战机进兵,致使汉王借飓风从西北吹来之际得以逃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5分)

(2)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尽

杜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

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sòngxíng)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

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yànhuì)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下列(xiàliè)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jiāodài)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B.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zuòzhě)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C.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D.用语委婉含蓄是此诗的一大特点,全诗没有直接抒怀,而是通过叙写经历和描写景物来抒发情感,手法巧妙,耐人寻味。

E.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雁门太守行》中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碧绿清澈的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3)《荆轲刺秦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士”在易水饯别中的表现和心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xiǎoshuō)《狂人日记》振聋发聩(zhènlóngfākuì),给当时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中国思想界带来全新(quánxīn)的气息,影响巨大。

②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wēixiào)究竟美在哪里?

人们对此莫衷一是(mòzhōngyīshì),即使是同一个观者,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