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021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1.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docx

高三生物复习资料doc

高三生物必修1考前阅读指导

1、高倍镜的使用方法:

(1)将要观察的物象移到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镜(3)调整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直至物象清晰。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

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3、细胞学说的内容:

(重在理解)

(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895年德国的魏尔肖修正,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4、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元素占细胞:

鲜重百分比:

O>C>H>N>P>S【O元素最多(65%)】

干重百分比:

C>O>N>H>P、S【C元素最多(48.4%)】

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流程见世纪金榜P11,应用如P12例3)

糖类的检测:

还原糖:

试剂斐林试剂现象砖红色沉淀

淀粉:

试剂碘液现象蓝色

脂肪的检测:

试剂:

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现象橘黄色或红色

蛋白质检测:

试剂:

双缩脲试剂现象紫色

6、氨基酸的通式:

结构特点:

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7、多肽链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

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蛋白质的功能:

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催化、运输、调节、免疫功能

8、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所用的染色剂:

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

DNA被甲级绿染成绿色,RNA被吡罗红染成红色;

盐酸的作用:

(1)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2)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3)调节染色剂pH

蒸馏水的作用:

(1)配制染色剂

(2)冲洗盐酸,防止盐酸影响染色

用酒精灯将载玻片烘干的目的:

杀死并固定细胞,否则口腔上皮细胞在死亡时,溶酶体的水解酶,会破坏细胞内的结构,包括DNA和RNA等。

该实验的基本步骤是:

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水解→冲洗涂片→染色→观察(先低后高)

9、参与遗传物质组成的糖:

五碳糖(包括核糖和脱氧核糖)

植物细胞中嘴重要的二糖:

蔗糖、麦芽糖

多糖:

淀粉,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纤维素,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动物细胞中最重要的二糖:

乳糖(一分子半乳糖和一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而成)

多糖:

糖原,动物细胞中储存能量的物质

糖类的功能是: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

10、脂肪的作用:

主要的储能物质;对于高等动物和人还有保温、减少器官的摩擦、缓冲外界压力,以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磷脂:

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类物质包括:

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胆固醇:

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脂质的运输;性激素:

能促进人和动物的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

能有效的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1、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占细胞鲜重的85~90%,人体内的水约占人体体重的65%

水的存在形式:

结合水(4.5%)和自由水(95.5%),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

(1)良好溶剂

(2)参与化学反应(3)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4)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注:

自由水比例增加时,生物体代谢活跃)

12、细胞膜的分子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如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理特性:

选择透过性

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通过体液的作用来完成的间接交流,例如激素→靶细胞;相邻细胞间直接接触,通过与细胞膜结合的信号分子影响其它细胞,例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与结合;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使细胞相互沟通,通过携带信息的物质来交流信息,例如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各种细胞器的功能:

(1)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

(2)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3)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4)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

(5)核糖体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是蛋白质生产的机器。

(6)溶酶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7)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内有细胞液,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可以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还可以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8)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细胞器的共性归纳:

(1)动植物细胞一般均有的细胞器是:

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特有的细胞器是液泡、叶绿体,但是并非所有的植物细胞都由液泡、叶绿体,如根尖分生区细胞就没有液泡和叶绿体。

动植物细胞都由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叶绿体;

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

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中心体、核糖体

(3)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

(1)线粒体:

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氢与氧结合产生水;

(2)核糖体:

基因表达时氨基酸在核糖体上通过脱水缩产生多肽是产生水

(3)叶绿体: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中,[H]还原C3生成葡萄糖时能产生水。

(4)与蛋白质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加工、运输)、高尔基体(加工、分泌)、线粒体(供能)。

(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供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6)与能量转换有关(或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有:

叶绿体(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线粒体(有机物中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

(7)含有遗传物质的细胞器有:

叶绿体、线粒体

(8)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行为的细胞器有:

叶绿体、线粒体(DNA复制、转录时)、核糖体(翻译时mRNA和tRNA之间)

(9)能自我复制的细胞器有:

叶绿体、线粒体、中心体

(10)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间期蛋白质合成)、中心体(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分裂末期形成细胞壁)、线粒体(功能)。

(11)含RNA的细胞器:

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12)含色素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13)光镜下可见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注:

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用健那绿染色

14、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构成成分:

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供能:

(1)细胞膜不仅是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同时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许多化学反应的进行。

(3)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同时进行许多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

15、细胞核的结构:

核膜(双层)、染色质(体)、核仁、核孔。

其中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细胞核的功能: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6、质壁分离的原因,内因: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

外因: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

17、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探究

(1)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18、酶的作用:

催化作用

作用机理:

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酶的本质: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酶的来源:

活细胞

酶的特性:

高效性、转移性、酶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

19、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1)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催化作用逐渐减弱。

(2)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的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

(3)反应溶液酸碱度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

底物浓度和酶的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1)在其它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条件下,酶促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的限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2)在底物充足,其它条件适宜的条件下,反应速率与酶的浓度成正比

20、一、ATP的结构和功能

1、结构:

ATP是三磷酸腺苷的英文名称所写,其结构简式是A—P~P~P,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一个腺苷,三个磷酸基团,两个高能磷酸键,ATP分子中大量的化学能储存在高能磷酸键中。

2、功能:

ATP是细胞内的一中高能磷酸化合物,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二、ATP产生量与氧气供应量之间的关系

1、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通过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2、AB阶段表示随氧气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增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量随之增加。

3、BC段表示氧气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量不再增加,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21、检测酵母菌在细胞呼吸中是否产生二氧化碳,可用澄清石灰水或麝香草酚蓝(颜色变化是由蓝变绿再变黄)。

检测是否产生酒精可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其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为灰绿色。

22、呼吸作用的实质:

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呼吸作用反应式:

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见后面的附页

光合作用的实质:

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反应式:

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见后面的附页

2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原理:

提取:

利用色素溶于有机溶剂而不溶于水的性质,可以用无水乙醇的有机溶剂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分离:

利用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的原理可以使各种色素相互分离,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

(2)二氧化硅的作用:

使研磨充分

(3)碳酸钙的作用:

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4)画滤液细线要注意:

线要细、齐、直,干燥后重复画2-3次

(5)色素分离是注意:

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滤液细线中的色素分子将溶解到层析液中,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6)色素提取液呈淡绿色的原因分析:

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来;称取绿叶过少或加入无水乙醇过多,色素溶液浓度小;未加碳酸钙或加入过少,色素分子部分被破坏。

(7)实验流程

提取色素→制备滤纸条→画滤液细线→色素分离→观察结果

24、见附页

25、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主要的)

2、细胞核质比

细胞大小和物质运输的关系探究实验:

目的:

通过探究细胞大小(即表面积/体积)与物质运输效率之间的关系,探讨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

原理:

酚酞遇氢氧化钠成红色

琼脂块大小模拟细胞大小

矿物质扩散体积与总体积之比表示物质运输效率

结论:

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物质交流的面积相对较小,所以物质运输的效率低。

26、细胞分裂见附页

27、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制作装片的步骤: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解离液的配方:

质量分数为15%的HCL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混合液(1:

1)

解离的目的:

使组织中的细胞分散开

漂洗的目的:

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

染色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液,目的:

使染色体(质)着色

根尖分生区的特点: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

28、细胞分化的原因:

基因选择性表达

细胞凋亡的机理:

基因程序性表达

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细胞中含有本物种全套的遗传物质

29、癌细胞的特征:

(1)适宜条件下,无限增殖

(2)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变成球形)

(3)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膜上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分散转移)

细胞癌变的原因:

(1)致癌因子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2)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分裂。

细胞衰老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

(2)细胞内酶活性降低

(3)色素在细胞内积累

(4)细胞呼吸速率减慢,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5)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附页:

一、呼吸作用

3、根据二氧化碳释放量和氧气消耗量判断细胞呼吸状况

在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的情况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和氧气的消耗量是判断细胞呼吸类型的重要依据,总结如下:

1、无二氧化碳释放时,细胞只进行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发生变化,如马铃薯块茎的无氧呼吸。

2、不消耗氧气,但产生二氧化碳,细胞只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可增大,如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3、当二氧化碳释放量等于氧气的消耗量时,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此种情况下,容器内气体体积不变化,若将二氧化碳吸收,可引起气体体积减小。

4、当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消耗量时,细胞同时进行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两种方式,如酵母菌在不同氧浓度条件下的细胞呼吸。

此种情况下,判断哪种呼吸方式占优势,可如下分析;

(1)若Vco2/Vo2=4/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速率相等。

(2)若Vco2/Vo2>4/3,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大于有氧呼吸。

(3)若Vco2/Vo2<4/3,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速率大于无氧呼吸。

二、光合作用

1、认识过程

年代

1864年

1880年

20世纪30年代

科学家

萨克斯

恩格尔曼

鲁宾和卡门

实验材料

叶片

水绵和好氧细菌

绿色植物

实验过程

绿色叶片经暗处理后,把叶片的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

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无空气的黑暗环境里,一组用极细光束照射水绵,另一组完全暴露在光下。

第1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18O和CO2,第2组向绿色植物提供H2O和C18O2。

实验观察

遮光叶(加碘)→棕色,曝光叶(加碘)→深蓝色

(1)好氧细菌集中在被光束照射到的叶绿体附近;

(2)好氧细菌集中在所受光部位的周围。

第1组释放的氧全部是18O2,第2组释放的氧全部是O2。

证明

绿叶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1)氧由叶绿体释放;

(2)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在叶绿体中,光反应和暗反应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是同时进行、紧密联系的。

光反应生成ATP和还原剂[H],为暗反应的进行提供了物质和能量基础;暗反应是光反应的继续,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还原剂[H],通过酶促反应使二氧化碳生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

关于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区别与联系,可以通过下表进行详细比较:

项目

光反应

暗反应

实质

光能转化为活跃化学能(ATP、[H])并释放氧气

活跃化学能转变成稳定化学能储存

时间

短促,以微妙计

较缓慢

条件

需要叶绿素、光、酶

不需要叶绿素和光,需要酶

场所

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

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物质变化

能量变化

叶绿色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在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和NADPH中。

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3、叶绿体中色素的种类、分布及功能

(1)种类

叶绿体中的色素

叶绿素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b(黄色)

类胡萝卜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叶黄素(黄色)

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

吸收蓝紫光

(2)分布:

叶绿体囊状结构的薄膜上。

(3)作用:

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作用,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具有吸收和转换光能的作用。

(4)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成功要点

①迅速加入丙酮,充分研磨,减少丙酮挥发,以让更多的色素溶解在丙酮中。

②滤液收集后,试管口应以棉花塞紧,避免滤液挥发。

③减去纸条一端两角,让层析液在滤纸上均匀扩散,目的是获得整齐的色素带。

④滤液细线要细而直,避免色素扩散带重叠。

⑤画滤液细线应重复2-3次,增加画线处色素含量,以便得到清晰的色素带。

4、环境因素改变对细胞内[H]、ATP、C3、C5、(CH2O)等物质量的影响

条件

停止光照,CO2供应不变

突然光照,CO2供应不变

光照不变,停止CO2供应

光照不变,CO2过量供应

C3

增加

减少

减少

增加

C5

减少

增加

增加

减少

[H]、ATP

减少或没有

增加

增加

减少

(CH2O)

减少或没有

增加

减少或没有

增加

5、光合作用速率的表示方法:

通常以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或氧气、(CH2O)生成量来表示。

(1)表现(净)光合速率常用O2释放量、CO2吸收量或有机物积累量来表示。

(2)真正(实际)光合速率常用O2产生量、CO2固定量或有机物的产生量来表示。

2、表现光合作用速率和真正光合速率的关系

在不考虑光照强度对呼吸速率影响的情况下,OA段代表植物呼吸速率,OD段表示植物表观光合作用速率,OA+OD段表示真正光合速率,他们的关系为:

正真光合速率=表观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3、测定方法

(1)呼吸速率:

将植物置于黑暗中,测定实验容器中CO2增加量、O2或有机物的减少量。

(2)表观光合速率:

将植物置于光下,测定实验容器中O2增加量、CO2减少量或有机物的增加量。

6、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因素

图像

关键点的含义

在生产上的应用

单因子影响

光照强度

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表示此时的呼吸强度。

AB段表明光照强度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CO2的释放量逐渐减少,有一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到B点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即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B点成为光补偿点(植物白天光照强度应在光补偿点以上,植物才能正常生长)。

BC段表明,随光照强度不断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不断增强,到C点以上不再增加了,C点为光合作用饱和点。

(1)适当提高光照强的;

(2)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如轮作);(3)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4)若要降低光合作用,则用有色玻璃。

如用红色玻璃,则透红光,吸收其它波长的光,光合能力较白光弱,但较其它单色光强。

光合面积

OA段表明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大,光合作用实际量不断增大,A点为光合作用面积的饱和点,随叶面积的增大,光合作用不再增强,原因是有很多叶被遮挡在光补偿点以下。

OB段干物质量随光合作用增强而增加,而由于A点以后光合作用量不再增加,叶片随叶面积的不断增加,OC段呼吸量不断增加,所以干物质积累量不断降低,如BC段。

植物的叶面积指数不能超过C点,若超过C点,植物将入不敷出,无法生活下去。

适当间苗、修剪,合理施肥、浇水,避免徒长,风行过早,使中下层叶子所受的光照往往在光补偿点以下,白白消耗有机物,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温室栽培植物时,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合理密植是增加光合作用面积的一项重要措施。

二氧化碳浓度

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在一定范围内,CO2越多,光合作用速率越大,但达到A点即CO2达到饱和时,就不再增加了。

温室栽培植物时适当提高室内CO2的浓度,如释放一定量的干冰或多施有机肥,使根部吸收的CO2增多,大田生产“正其行,通其风”,即提高CO2浓度,增加产量。

温度

光合作用是在酶催化下进行的,温度直接影响酶的活性。

一般植物在10~35℃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其中AB段(10~35℃)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加强,B点(35℃)以上光合酶活性下降,光合作用开始下降,40~50℃光合作用几乎完全停止。

(1)适时播种;

(2)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3)植物“午休”现象的原因之一。

叶龄

OA段为幼叶,随幼叶的不断生长,叶面积不断增大,叶片内叶绿体不断增多,叶绿素含量不断增加,光合作用速率不断增加。

AB段为壮叶,叶片的面积、叶绿体和叶绿素都处于稳定状态,光合速率也基本稳定。

BC段为老叶,随叶龄的增加,叶片内叶绿素被破坏,光合速率也随之下降。

农作物、果树管理后期适当摘除老叶、残叶及茎叶,蔬菜及时换新叶,都是根据其原理。

还可以降低其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矿质元素

矿质元素是光合作用的产物——葡萄糖进一步合成许多有机物时所必需的物质。

如缺少N,就影响蛋白质(酶)的合成,缺少P就会影响ATP的合成,缺少Mg就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合理施肥可以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率,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多因子影响

含义

P点时,限制光合速率的因素应为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随其因子的不断加强,光合速率不断提高。

当达到Q点时,横坐标所表示的因子不再是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要想提高光合速率,可采取适当提高图示其它因子的方法。

应用

温室栽培时,在一定光照强度下,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增加光合酶的活性,提高光合效率,也可同时适当补充CO2,进一步提高光合速率。

当温度适宜时,可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总之,可根据具体情况,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2浓度等来充分提高光合效率,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7、意义

(1)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物质转化:

无机物→有机物。

(2)完成了自然界规模巨大的能量转化:

光能→化学能。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相对稳定。

(4)促进地球上生物的进化:

无氧呼吸型→有氧呼吸型;水生→陆生。

三、细胞分裂

(一)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

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是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2、分裂间期主要变化: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分裂期(以高等植物细胞为例)

(1)分裂前期细胞主要变化:

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分裂中期细胞的主要变化:

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3)分裂后期细胞的主要变化: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4)细胞分裂末期的主要变化:

染色体解旋,形成染色质,形成新的核膜、核仁,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点分析:

(1)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高等植物细胞靠细胞内原生质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而动物细胞靠两极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分裂末期——形成两个子细胞的方式不同:

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一个细胞分成两个子细胞。

动物细胞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4、意义:

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复制后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保持了亲代和子代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对于生物的遗传具有重要意义。

(二)减数分裂

1、概念理解

(1)范围:

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2)时期:

原始生殖细胞产生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