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018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docx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doc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

自查报告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自查报告

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对全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的通知》和本院《迎接全省职业教育攻坚项目建设情况检查工作方案》,计算机工程系将承担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建设项目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向学院作一汇报。

一、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

(一)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及完成度:

重点专业实际投入209万元,计划建设的平面设计与制作实训室、三维动画实训室、网页制作实训室和数字媒体工作室已全部建设完毕,同时增建广告制作工作室和办公自动化工作室,实训项目开出率100%,实践教学效果良好,计划新建校外实训基地2个,实际建设校外实训基地3个,能够良好满足本专业学生校外实训的需要。

所在专业群实际投入236.76万元,计划建设的.net软件开发实训室、java软件开发实训室、数据库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组网技术实训室、企业网仿真实训室、思科网络学院全部建设完毕,并对神州数码实训室进行了升级改造,计划新建校外实训基地9个,实际建设校外实训基地7个。

(二)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2008年计算机工程系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争取到了中央财政支持的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央及河南省财政各投资150万元,共计300万元)。

2008年年底,学院投入40余万元,完成了综合布线实训室的硬件建设和内涵建设并投入使用。

2009年3月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学院成立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思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批准计算机工程系设立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思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投入80余万元。

其中硬件投入10万元,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投入70余万元),为了支持上述项目建设,学院配套投资100余万元。

1、重点专业计划建设的4个实验实训室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

另外增建了办公自动化实训室、广告制作工作室和影视制作实训室并投入使用。

新增的3个工作室全部是真实的工作环境,实现了“以技能训练为中心、以项目驱动为手段、以职场体验为背景”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专业群计划建设的6个实训室全部安装调试完毕并投入使用。

其中神码网络技术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与企业共建,内涵建设工作基本完成。

2、截止目前,重点专业分别与河南北方红阳工业有限公司(2008年08月)、河南中光学集团(2008年11月)、北京科技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2009年04月)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及校企合作办学协议,新增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3个。

专业群在北京中科同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天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等7个单位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

3、重点专业新编《ASP动态网站设计》、《微机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三本实验实训指导书,完成了新增实验实训室内涵文化建设,制定和完善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

专业群新编《SQL数据库设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践》、《高级网络设备管理》三本实训指导书,加强了实训室的内涵建设。

(三)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效:

经过近一年的建设,重点专业及所在专业群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实训条件明显得到改善,设备配置和设备数量能够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生产性实训能力进一步提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新增校外基地基本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内涵建设得到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明显得到了提高。

(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体会:

部分校内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正在加紧进行中。

国内大部分IT企业规模较小,加上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建立大型校外实训基地较为困难。

二、师资队伍建设

(一)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及完成度

重点专业计划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3人,实际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2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计划外聘企业兼职教师6人,实际外聘企业兼职教师4人。

专业群计划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6人,双师素质教师7人,实际培养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双师素质教师12人,计划外聘企业兼职教师9人,实际外聘企业兼职教师8人。

(二)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工作。

重点专业专业已完成1名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任务。

另外确定了1名新的培养对象。

专业群已培养了1名专业带头人,同时确定了3位新的培养对象。

学院投入经费15万余元,通过组织培养对象出国学习,参加学术研讨会和示范建设教材研讨会,进修培训,提高学历和职称等途径,加强培养工作。

建设期间,重点专业带头人及培养对象共发表学术论文20篇,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示范性建设教材1本,参与1项省级教研教改项目并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参与校级教研教改项目2项,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骨干及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学院投入专项经费28万余元用于支持教师提高学历,重点专业9名教师目前正在攻读在职研究生。

专业群10名教师正在攻读在职研究生。

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进修。

1位教师2008年8月在北京火星时代动画学院培训平面设计。

1位教师参加“全国高校动漫人材交流高峰论坛”会议。

4名教师参加了思科公司提供的CCNA培训。

2名教师参加西安开元公司组织的综合布线教师培训。

3名教师参加中科院组织的软件开发培训学习。

1名教师到北京水晶石公司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培训学习。

2名教师参加华三公司的培训,已获得华三认证网络工程师。

参加培训的教师均取得相关的培训证书。

共计近10万元(其中学院投入5万元,企业投入近5万元)。

学院投入2万余元鼓励教师提高实践动手能力,2009年暑期7名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重点专业和专业群中的多名教师参加了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设备的安装、调试及培训工作。

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环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2009年暑期,学院投入6万元,邀请中科院计算机所专家谢新华教授和王宇老师到学院讲授“高校软件项目实训方法”培训,利用项目对教师进行“DotNet项目综合实训“,计算机工程系绝大多数老师参与了本次培训,提高了老师们的职业能力。

在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建设过程中,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大部分教师取得了专业技能资格证书。

学院投入4万余元用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2008年开展了“以老带新”活动,有6名青年教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同时根据专业建设需要,重点专业和专业群共引进5名硕士研究生,并安排其中一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3)外聘企业兼职教师

建设期间,学院投入11万余元用于聘用企业兼职教师,计算机工程系申请了外聘教师住房公寓,并进行了装修布置,方便外聘教师到校开展工作。

重点专业聘请了4名校外兼职教师,专业群聘请了8名校外兼职教师。

从事专业课及实践技能课的教学工作。

(三)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效

两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规划。

注意培养年轻教师,使教师队伍形成梯队:

实施带头人制度,鼓励青年教师钻研业务,成为教学骨干。

通过以上措施,师资力量逐步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了一支水平高、活力强、一专多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经过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有教师20名,其中在原有教师的基础上培养了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2名,双师素质教师5名,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4名;专业群现有教师36人,培养了1名专业带头人,4名骨干教师和12名双师素质教师,从企业聘请校外兼职教师8名,基本完成了师资队伍建设的预期目标。

(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体会:

1、教师的科研开发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双师素质师资队伍需要继续加强建设。

2、由于本地IT企业较少,相关人才匮乏,环境使外聘企业的兼职教师比较困难,实际投入费用太高。

三、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一)建设任务进展情况及完成度

学院计划投入16万元,实际投入16万余元,项目组经过一年多来对重点专业及专业群进行建设,建设进展情况如下:

构建出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三个专业的基于“工学结合”的“一二三四”人才培养模式,并规划出三个专业“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

和企业联合根据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制定出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软件技术专业两个专业建设项目2007年获得院级立项并在2009年院级鉴定通过,分别荣获院级教学成果奖。

课程建设方面,学院计划投入14万元,实际投入8万余元,重点专业计划建设4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至2009年9月份,已建成1门院级精品课程,另外,另外在2007年立项的《计算机应用基础》2009年获得省级精品课程。

专业群计划建设5门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已有2门启动并开始建设并有部分资源。

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学院计划投入2万元,实际投入7万余元,示范建设一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单片机教学内容改革》获得省级教研教改项目鉴定并获得省教学成果奖。

特色教材及课件建设方面,学院计划投入4万元,实际投入3万余元,重点专业及专业群截止2009年9月份,已出版1门《网页设计与制作案例教程》特色教材,《数字平面艺术设计基础》教材正在编写之中。

另外还有《C语言程序设计》、《综合布线技术与工程实训指导书》草稿基本编写完毕,正在审阅校对之中。

专业教学资库方面,学院计划投入10万元,实际投入8万余元,截止2009年9月,重点专业和专业群组织教师共编写制作40门专业主干课程的课件,另外还有部分视频资源等。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学院计划投入2万元,实际投入2万余元,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建,该体系截止目前已基本建成,并正在相关专业初步实施。

(二)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效

截止到2009年9月,在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方面,项目组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合理、课程体系规划到位。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认真,切实遵循“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课程体系培养目标明确,主干课程安排合理,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适当,所开设实训项目多数来自于实际工作岗位,基本上能实现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零距离”,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2.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增加、就业质量显著提高。

2008年3月,示范性专业建设启动以来,迅速在2006级学生中试用,至今2006级已经走上工作岗位,成效显著。

毕业生对口就业率明显增加,从事自己所学专业的毕业越来越多,软件技术专业13名在北京参加软件开发岗位实习的毕业生均在北京对口就业,有的已经做上了资深程序员。

3.对外合作加强,技术服务水平提高

重点专业近两年来不断地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参与了学院2门国家级、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站制作与美工编辑,为学院制作了多部宣传片,如《走进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型宣传片。

软件技术专业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联合承担了南阳市工商局软件项目、广州岳阳化工厂ERP项目以及南阳市中医院医疗门诊收费系统等项目。

通过这些项目与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

以科研促教学,教师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教学水平直线上升。

4.学生兴趣小组成绩显著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给学生的学习明确了目标,以“项目导向+兴趣学习”的课程开发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各专业学生创办了自己的兴趣活动小组,各小组之间经常进行交流或者进行项目的合作,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兴趣小组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还提供对外技术服务,如软件技术专业的兴趣小组为社会开发了楼盘销售系统、读书社管理系统等。

5.校企合作得到深化、合作范围拓宽

通过示范性建设,加强了和校外企业合作的深度,由于专业培养的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企业的岗位中迅速实现与企业工作“零距离”的切入,企业纷纷希望参与到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中来,企业参与课程建设反过来又有助于学生的就业,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同时合作范围越来越广泛,从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到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课程建设,又参与到学生的实训环节中,解决毕业班学生的顶岗实习、就业等问题。

(三)专业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建设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早在2007年就进行市场调研,分别奔赴京津塘、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大中型企业,重点走访了IT行业,充分了解企业的需求及岗位的设置,并总结出了较为详细的调研报告。

2008年再度到北京进行调研,走访了北京5DS五谛影视动画制作公司、北京水晶石影视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2009年又通过参加在苏州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数字艺术及动漫产业研讨会,同时与当地最为著名的南阳华龙印务中心等公司进行合作,共同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以“项目引导”为主线、体现“工学结合”特征的课程体系。

并以此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指导思想,制定出了2008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2009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专业建设项目获得院级鉴定通过,并且获得院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专业群中的软件技术专业与中科院计算机所培训中心、中科天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通过到北京交通大学软件学院进行调研,与机械工业协会“计算机与电子信息类专业指导委员会”中同类院校进行广泛交流,构建了真正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与就业岗位零距离”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又称“一二三四”式)和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出2008级和2009级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与实践》专业建设项目获得院级鉴定通过,并且获得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计算机网络专业通过和思科网络(中国)系统公司和神州数码公司合作,引入企业培训课程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并在2009级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成功开设思科网络技术方向和神州数码网络方向两个专业方向。

2、优质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情况如下:

《计算机应用基础》2009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数字平面艺术设计》2009年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网页制作技术》、《动漫设计》、《计算机组装维护》等专业核心课程也按照精品课程的要求正在建设之中,已有部分成果,以上五门课程均已制作出网站,供师生学习参考;同时,《计算机组装维护》课程建设项目提交了申报书拟准备申请200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另外,在原建设计划基础上,又增加2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2009年底完成《CorelDraw矢量艺术设计》院级精品课程建设,2010年底完成《影视编辑与合成》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任务。

专业群课程建设累计投资4万元,主要用于《C语言精品课程》、《计算机网络基础》等课程的开发建设,《综合布线》引入企业课程和实训项目开展教学,同时将神州数码课程4门课程引入教学中,使用企业培训教材及相关的实训指导书。

思科网络技术学院引用CCNA系列课程体体系对网络人才的培养。

对实训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改革,计划2009年在相关专业开展项目组工作试点。

部分专业的实训项目由中科院计算所教师带领专业教师开展实训教学工作,本项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

3、特色教材及课件建设

通过近一年多的示范性建设,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原计划三年完成3门特色教材的编写任务,已经完成一门,教材名称为《网页设与制作案例教程》,该教材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公共出版发行。

2009年年初,又组织教师参加北戴河示范专业教材建设研讨会,提高了教材的编写水平。

另外《数字平面艺术设计》教材已有部分章节初稿,我院教师主编的拟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已签订出版合同)的《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已经完成全部草稿,正在进行审阅校对。

在多媒体课件方面,2008年完成了5门课程的课件制作,2009年已完成了8门课程课件的制作。

4、教学方法改革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单片机应用技术》、《网页制作》,《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其中《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组织的改革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教师动手制作了学生手提实验箱,人手一个,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练习。

《单片机应用技术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荣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5、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并初步实施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和企业合作,共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评价体系。

该体系截止目前已基本建成,并正在相关专业初步实施。

6、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初步建成

以示范性建设为契机,项目组在2008年启动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经过近半年时间的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已完成部分内容,主要完成内容为课件、案例等。

专业资源库共收集各专业课程课件77门/次,为广大师生的自主学生习和教师教学、科研、教研水平的提高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四)建设存在的问题和体会

由于中央财政实训基地、软件学院及思科网络学院、师资培训等申报及建设工作投入精力太多,导致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工作,项目组负责人重视不够,致使进展较慢,取得的成果较少。

四、其它(产学研合作)

(一)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积极与企业联系,同企业专家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自2008年以来,该专业安排数名骨干教师分别参加了杭州“计算机学会第三届动漫产业研讨会(08年6月)”、北戴河“机械工业出版社示范建设系列教材研讨会(08年7月)”和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全国高校动漫人才培训高峰论坛(08年12月)”,与企业共同研讨制订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训方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专业积极与企业联系,同企业专家合作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2008年5月数名教师分别到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北京中科天博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河南省精华科技有限公司、神州数码(郑州)有限公司等企业、院校进行调研,探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

2009年6月,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两位骨干教师到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北京科园广告有限公司进行调研。

(二)外聘教师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有外聘教师4名,分别是中科院计算机所谢新华、何涛、黄永红教授和北京中科同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席相霖教授。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北京双元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谷鹏、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朱贵良教授2名外聘教师。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现有华龙印刷公司勾长明、贾旭2名外聘教师。

软件技术专业现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顾益军博士、中科院计算机所杨少波和陈保平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王健华教授4名外聘教师。

为从根本上解决外聘教师食宿问题,计算机工程系特向学院申请了一套教师公寓,并配备了家具、家电、卧具、厨具等用品。

方便外聘教师工作。

(三)与企业共建实验实训室

重点专业与南阳华龙印务公司合作共建广告制作工作室。

自2009年起计算机工程系分别与思科系统公司、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共同建立了思科网络技术实训室、综合布线实训室和神州数码实训室(思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投入80余万元。

其中硬件投入10万元,师资培训、课程建设等投入70余万元)。

(四)引入企业培训的课程体系进入专业课程体系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已引入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有思科网络技术CCNA、神州数码网络技术DCNA、西安开元综合布线;软件技术专业与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中科天博软件技术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体系正在积极筹备中。

(五)引入企业培训教材进入教学中

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思科方向的《网络基础》、《路由和交换》及《广域网技术》等网络技术课程完全使用思科的CCNA培训教材、在线系统及课件;神州数码方向的《网络基础》等网络技术课程使用神州数码DCNA培训教材及课件。

另《综合布线》课程使用西安开元的教材、实训指导书及课件等。

(六)教师培训

(1)共建实验实训室的企业提供的免费培训

2009年3月、8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4名教师两次到思科系统公司进行网络技术专业培训;8月,2名教师到神州数码有限公司参加网络工程师培训,另2名教师到西安开元电子实业有限公司参加综合布线培训。

(2)中央财政项目合作企业提供的培训

2009年7月,2名教师到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参加网络技术培训。

(3)青年教师下企业

2009年暑假其它专业有8名年青教师分别到东方艺苑、南阳华龙彩色印务、郑州金铭科技有限公司、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政府信息中心等企业进行实习锻炼。

(4)聘请企业人员到学院培训教师

2009年7月13日至19日,计算机工程系聘请中科院计算所知名计算机专家谢新华教授到我系进行师资培训指导,培训项目:

软件工程专业项目实训;7月20日至8月8日,聘请中科院计算所高级讲师王宇为我系教师培训DotNet项目综合实训。

(七)对外技术服务

重点专业近两年来不断地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工作,参与了学院2门国家级、3门省级精品课程的网站制作与美工编辑,为学院制作了多部宣传片,如《走进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型宣传片。

自2008年2月,计算机应用专业有两名教师主持了3项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分别是:

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局的“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监管溯源查询系统开发”、面向教育机构开发的“基于网络技术的成人函授教育助学导学体系建设”和河南北方红阳工业有限公司的“企业办公自动化中的保密机制研究”等,实现总效益5万元。

自2008年2月,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专业共有10名教师主持或参与了对外技术服务项目,分别有:

石狮市闽士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触摸式纬编针织机微电脑控制器软件开发”、南阳市会计核算中心的“会计档案管理系统软件开发”、面向社会企业开发的“网络型可编程控制器及电气控制实验系统开发”、郑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货运及进出口产品数据库研制”等,实现总效益约10万元。

(八)对外培训

2008年10月至2009年6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开展自学考试课程培训,培训人数35人,实现效益1.75万元。

2009年5月至2009年7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开展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培训人数40人,实现效益1.2万元。

(九)校外实训基地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现有北京科技通电子工程有限公司、河南北方红阳工业有限公司、河南中光学集团三个校外实训基地。

专业群现有北京中科同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科天博软件技术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网络有限公司、河南联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郑州众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阳市四达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计算所培训中心等七个实训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