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950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8.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docx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三十五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单元知识结构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983年,“银河——I”巨型计算机诞生

1997年,“银河——III”巨型计算研制成功

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出现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对中国和世界的贡献

文学艺术

的春天

“左”倾错误持续发展,“双百”方针未能坚持进行

“文革”使科学文化事业遭受打击

“双百”方针恢复为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

“双百”方针促进了文学和科学研究事业的繁荣

遭遇曲折

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党和政府重视扫盲工作

义务教育是国家一的项战略决策,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环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

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教育大革命”和“文革”对高等教育的破坏

“文革”之后,中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地升入太空

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双百”方针

的提出

高等教育的发展

义务教育

扫盲教育

两弹一星

“东方魔稻”

“神舟”号飞船

“银河”系列计算机

目的:

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成就:

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硕果累累

 

研习课标

课标1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梳理

1、成就

(1)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为打破美国、苏联对核武器空间技术的垄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果断作出了发展“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的战略决策。

(2)概况

类别

研制过程

意义及影响

原子弹和核技术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和平使用核技术:

相继成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向社会提供电力。

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障,打破了美苏核垄断,维护了世界和平。

导弹核试验

①1956年,中国成立第一个导弹研制机构1960年,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两年以后,又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②1982年,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

①使中国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

②中国成为第五个掌握潜艇从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

火箭和人造地球卫星

1960年,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发射成功,在奔向太空的征程上,迈出了关键的一步;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2、航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航天技术成果

影响

1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到2001年,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并发射了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逐步形成系列。

中国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

1979年,“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

2003年,“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返回地面成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

3、水稻杂交技术

(1)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4、“银河”系列计算机

(1)1983年中国第一台计算程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I”型计算机诞生。

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2)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深化

1、取得科技成就的原因

(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党的坚强领导,中央的正确方针、政策的指导;(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4)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2、怎样理解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两平”是指邓小平和袁隆平,这里主要是指邓小平在全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

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和单一的方式,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

农村改革向专业化、商业化、社会化发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

▲探究

1、下列四幅插图反映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其中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A、图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图2——“长征”1号运载火箭

C、图3——正在田间研究水稻的袁隆平

D、图4——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

【解析】图2是“东方红”1号卫星,并非“长征”1号运载火箭。

【答案】B

2、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这是因为()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解析】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有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两人都有助于解决农民的吃饭问题。

【答案】A

课标2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梳理

1、扫盲教育

(1)建国后,扫盲工作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政府开办了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宪法和有关教育法都提到要扫除文盲,并要求在20世纪末把青壮年文盲率降到5%以下。

(3)成效:

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2、义务教育

(1)义务教育是国家的一项

(2)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通过。

(3)普及义务教育成为“科教兴国”的董要环节。

(4)具体实践:

多渠道、多形式发展普及义务教育。

(5)成效,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20世纪完成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

3、高等教育的发展

(1)科学发展阶段

①建国初的1952年,开始参照苏联模式调整有利有弊。

②1961~1963年稳定发展。

1973年的短暂好转。

(2)遭破坏阶段

①1958~1960年“教育大革命”,造成混乱。

②1966~1976年“十年动乱”,大学停招,教师被批斗。

(3)步入正轨

①1977年起,恢复统一高考招生。

②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

③政策放宽:

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都有长足发展。

▲深化

1、科技与教育的关系

教育是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基础。

科技和教育是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

要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

教育的发展推动着科技的进步,科技的进步也推动着教育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科技的进步,而科技的发展又带动国民经济的提高。

教育是培养人才、提高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探究

1、右边“希望工程宣传画”说明90年代以来,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环节是加紧()

A、扫盲工作

B、普及义务教育

C、加强中等教育

D、发展高等教育

【解析】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

发起“希望工程”,动员全社会

援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对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做出了重大贡献。

据此分析,B符合题意。

【答案】B

课标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梳理

1、“双百”方针提出

(1)背景

①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但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很落后,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这就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②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昆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

③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

周恩来代表中央作报告,肯定中国知识界的面貌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提出:

1956年4月,毛泽东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3)含义:

“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双百”方针是提倡在文学艺术、科学研究领域,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意见和保留意见的自由。

(4)意义:

“双百”方针是一个基本性和长期性的方针,吸取了中国历史上学术与文化发展的经验,正确处理了政治与学术、政治与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科学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

2、“双百”方针的贯彻

(1)初见成效

①百家争鸣:

贯彻“双百”方针后,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召开遗传学座谈会,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的代表出席会议,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不随便给对方扣政治帽子。

②百花齐放:

“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体裁与表现手法,创作了许多许多出色的作品,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和赵树理的长篇小说《三里湾》等。

(2)遭遇挫折

①原因:

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开展。

②表现:

把一些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把学术争论说成是阶级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优秀的作品被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如王蒙的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艾青的诗《蝉的歌》和电影《早春二月》等。

③危害:

许多知识分子受到伤害,妨碍了社会主义文化的正常发展。

(3)重新恢复

①背景:

“文革”结束后,在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极“左”路线;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明确了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与不断革新的关系;邓小平提出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

②恢复:

科学和文艺工作步人又一个春天。

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创作欣欣向荣。

▲深化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上形成了一批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社会力量,他们被称为“诸子百家”。

(1)诸子百家思想的时代性: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随着奴隶制的瓦解,代表没落的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思想家,为挽回统治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主张。

同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随着地主阶级实力的增强和封建制度的确立,对于如何改造社会也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2)主要学派及其思想: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是老子和庄子,他们主张“无为而治”,他们认为理想的社会是小国寡民的社会。

墨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墨子,他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韩非子,他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众多,主要有孔子、孟子、荀子,他们主张“仁政”,核心思想是“仁”。

(3)意义:

①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

③“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的“百家争鸣”

(1)背景:

①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需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②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

③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2)内容:

1956年,正式提出在科技文化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3)影响: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的基本方针,也是党领导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至今仍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探究

1、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它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来的

C、它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D、“双百”方针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解析】依据相关内容可知,A、B、C三项表述正确,D项表述错误,因为毛泽东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的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答案】D

高考链接

1、(200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这()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B、宣告了改革开放的开始

C、体现社会公正的重建D、意味着拨乱反正的完成

【解析】高考是体现社会公平的有效形式,A是打倒“四人帮”,B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是20世纪80年代。

【答案】C

2、(2007高考东苏卷)江泽民指出:

“现代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

”下列重大科技成就中,有中国参与的是()

A、电子计算机的问世B、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的公布

C、细胞学说的提出D、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

【解析】20世纪,中国参与了人类基因周计划,A、C、D都是在西方发达国家进行的。

【答案】B

3、(2008年海南)从1952年秋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学院、成都工学院等。

院校数量从201所减少到181所,这表明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的区域布局

B、有计划的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解析】1952年以后,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期,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高等教育必须为国家的建设服务,所以设置了大量的专门性高等院校。

【答案】D

活学巧练

1、下列科研成果,属于“两弹一星”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下列各项表述,属于原子能和平开发利用的是()

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C、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D、我国相继成立了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3、右面图片所反映的科技成就的最大影响是()

A、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B、中国的国防力量进一步加强

C、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D、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

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4、2004年10月14日,袁隆平和另一位西非专家受到联合国的表彰,两人分享了25万美元的奖金。

袁隆平的突出贡献集中在()

A、航天科技领域B、水稻良种培育

C、信息网络研究D、两弹一星”设计

5、下列科技成就的取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②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③“神舟”5号飞船升空并成功收回④“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D、③①④②

6、“双百”方针的一个很大特点是“自由”,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学艺术在形式和风格上可自由发展

B、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自由争论

C、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

D、可以把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进行斗争的自由

7、下图是1957年周恩来总理观看绍剧《闹天宫》后,怀抱演员小六龄童的留影。

这是全面建设

社会主义时期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出

现繁荣景象的一个缩影。

出现这一繁

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三大改造完成

B、周恩来作《关于知识分子

问题的报告》的推动

C、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D、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高涨

8、新中国建立初期,刘少奇从中国实际出发,倡导的两种“教育制度”是指()

①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②半工半读学校教育制度③职业教育制度④学前教育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9、新中国建立后,开创基业的十几年,现代中国教育有了较大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③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④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0、在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后,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其表现不包括()

A、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

B、实行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

C、建立了学位制度

D、改革高校招生和分配制度,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11、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召开,在其影响下,仅1979年一年所取得的重要科技成果,比过去十年的总和还要多,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科技成就是()

A、“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

B、“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C、“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D、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

12、下列新中国科技成就产生的顺序是()

①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②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培育出杂交水稻

A、①②③④B、④②①③C、③②①④D、②①④③

13、改革开放前,中国的科技成就中使中国在空间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是()

A、“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

B、战略核导弹的发明

C、“东方红”1号卫星成功发射

D、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4、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③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④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15、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③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④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16、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等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其必要的前提条件是()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17、1995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在其影响下取得的科技成果和教育成就主要包括()

①启动希望工程②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

③“神舟”5号飞船成功上天并返回④全国高校建立了100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18、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作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在这一论断的影响下,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有()

①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成功②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③“神舟”5号飞船成功上天④“银河一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B、②③④D、①③④

19、建国后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生机勃勃,表现在()

①出现大批文学作品②拍摄了一些文艺影片③学术界探讨问题的风气浓厚④学校教育有新的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④

20、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影片,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D、文艺界出现了繁荣局面

21、“现在春天来了,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

”对毛泽东的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春天”是指伟大新中国的诞生

B、文艺学术思想可以自由发表

C、无论什么思想都可以自由传播

D、坚持“百花齐放”对社会主义发展有利

22、邓小平指出:

“我们的文艺属于人民”,这是坚持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在其鼓舞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学术讨论空前热烈,文学艺术欣欣向荣。

文学艺术的又一个春天不包括()

A、出现了《雷锋之歌》《青春之歌》等优秀作品

B、小说、戏剧、诗歌等争奇斗艳,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C、《白蛇传》《十五贯》等剧目在戏剧舞台上开始上演

D、以“伤痕文学”“反思文学”为先锋的文艺流派争相引领风骚

23、下列关于“双百”方针遭到破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从过渡时期开始的

B、把学术问题当成政治问题

C、把学术争论说成阶级斗争

D、不同的学说、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24、“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邓小平这段话的根本依据是()

A、教育是预防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战斗阵地

B、教育是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水平进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C、教育是社会产业结构的组成部分

D、各国政府都很重视教育

25、新时期,我国教育的指导方针是()

A、全日制教育、业余教育和半工半读教育共同发展

B、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举

C、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6、XXX教授。

1950年1月生,1968年中专毕业,1969年作为知识青年到黑龙江上山下乡。

1978年3月考进厦门大学经济学系;1982年2月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统计局工作,1985年进入江西财经大学任教……199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国际金融博士学位;1996年至1997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亚太研究中心做高级访问学者……”该段个人履历反映了()

A、“教育大革命”对此人的成才起了积极的作用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为此人人生的转折提供了机遇

C、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对此人成为教授至关重要

D、《义务教育法》保障了此人少年时期受教育的权利,为其后来的深造打下了基础

27、邓小平在提出“三个面向”的方针后,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表现在()

A、大力普及义务教育

B、实行普遍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职业教育得到很大发展

C、增设一批新兴的边缘学科专业,扩大学校办学的自主权

D、实行以国家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为辅的体制

二、非选择题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恩格斯说:

“在中世纪的黑暗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力量一下子重新兴起,并且以神奇的速度迅速发展起来,那么我们再次把这个奇迹归功于生产。

——《世界近现代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

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的根本问题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原则,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为此就必须开放。

否则,不可能很好地坚持社会主义。

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

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第3卷)

材料三被誉为“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