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939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河北省迁安第三中学学年高二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迁安三中高二年级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0题,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

“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

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B.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C.重农抑商一直是中国传统农业政策D.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2.《荀子·儒效》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中央集权B.官僚政治C.君主专制D.家国一体

3.西周时期出现了我国第一次城市建设高潮,并确立了天子都城十二里(边长4.3公里)、公国都城九里(边长3.2公里)、侯伯国都城七里(边长2.5公里)、子男都城五里(边长1.7公里)的都城建制。

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都城规模的差异体现出各国经济实力的不平衡B.周王室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集权机制

C.城市建制的确立反映了西周等级分封的特征D.确定了以宫殿、庙坛为中心的传统都城的建制

4.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②子产说:

“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

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①B.②C.③D.④

5.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实行严刑峻法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D.君主无为而治

6.“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

东汉时的这一说法反映出当时

A.礼制观念淡化B.儒法两家结合加深C.崇尚法家思想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7.一古代算数例题:

“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

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

”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

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

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鹿肉分配上的重要性B.古代中国人特殊的数学观念

C.个人的地位由猎鹿活动决定D.不同爵位者的分配权利差异

8.在谈到古代某一制度时,柳宗元说:

“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

柳宗元的观点是(  )

A.分封制巩固了西周的统一B.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D.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的权威

9.有史家认为:

“秦始皇构建了大帝国的框架,组装了硬件,汉武帝确定了大帝国的中枢运作机制,加上了软件。

”其中汉武帝加装的“软件”,主要是(  )

A.刺史制B.推恩令C.内朝制D.察举制

10.“汉建成二十年设沛国于相(今淮北市),颁布‘酒榷’,在濉溪口、柳孜专设税官,征收盐酒税。

”材料表明汉代

A.对市场交易已经进行了严格管理B.盐酒税成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C.实行坊市完全分置政策D.开始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1.唐代否定了按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额推荐的察举制,实行分科考试、差额录取的科举制,这反映出唐代

A.官员特权受到否定B.君主集权得到强化C.选才注重知识水平D.选官重视思想品德

12.“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

‘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

余,分治大藩,众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

’”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减节度使的实权B.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C.设三司使管理财政D.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13.虎符是古代的兵符,是帝王或将帅授予下属调动军队的凭证。

从春秋战国一直沿用到魏晋南北朝。

能够体现后世统治者替代虎符作用的制度设计的是(  )

A.秦朝设立太尉B.隋唐设立三省C.宋代设枢密院D.清代设军机处

14.19世纪上半叶,直隶宁津(今山东宁津)大柳镇统泰升杂货店兼营的轧花工场,雇

佣工人一百多人。

江宁(今南京)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

六百张。

广州府佛山镇有经营棉布纺织业的工场2500家,从业人员超过5万,每一工

场平均有20人。

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清代已经出现较为成熟的手工业工场②它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③上述现象体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弛④这种工场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经济形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

15.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

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

C.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D.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

16.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他评价的是

A.英国君主立宪制B.德国君主立宪制

C.美国总统共和制D.法国议会共和国

17.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众议院人数和直接税税额均应按本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比例分配于各州,各州人口数目指自由人总数加上所有其他人口的3/5。

……人口的实际统计应于合众国国会第一次会议3年内,以及此后每10年内依照法律规定的方式进行。

”宪法中关予人口统计的规定

A.改选众议员每十年进行B.协调各州之间的矛盾

C.保障公民的自由与平等D.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18.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

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

上述材料表明

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

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

19.恩格斯曾经说:

马克思主义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物质的经济的事实中。

”恩格斯的这段话指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有()

①马克思主义来源于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

②欧洲独立工人运动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阶级基础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④马克思、恩格斯的努力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观条件

A.①②③④B.②③C.②③④D.①③

20.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

“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

”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

“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

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

”这说明 (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21.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

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

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

从历史的角度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

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

22.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兑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兑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

这一变化反映出

A.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B.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D.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23.1899年美国照会英、德、俄、法、意、日等国,提出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

上述政策

A.导致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B.使清政府改变了对义和团的态度

C.推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权益

24.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

“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

对上述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共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D.中共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

25.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这一调整是指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C.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D.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26.“吾国纱厂事业,自欧战起后,获利甚厚,国人鉴于利之所在,均争相投资,设厂增锭,大有风起云涌之概。

迨欧战告终,本纱之输出杜绝,外纱纷至沓来,遂致连年市价,一蹶不振。

”据此判断,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棉纺织业“一蹶不振”的原因有

①世界棉纺织业渐趋萎缩②西方列强经济侵略③官僚资本挤压民族企业④商人投资规模过度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7.走一个圆场就代表着“人行千里路”,来一个趟马就象征着“马过万重山”,……手持一把扇子就象征闲散之人,握着马鞭就代表马存在,穿红绿蟒就是在宫廷或富贵人家……。

这种表现形式属于

A.小说B.戏曲C.说书D.绘画

28.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审判团参与审判。

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

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

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

29.雅典城邦任何公职人员,无论地位多高,皆不能离开公民大会而擅自决定政务大事。

他们都处于公民大会和五百人会议的经常督察监视之下,若公民大会认为他有失职守,皆依法惩处。

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最高权力机关由直接选举产生B.公民大会负责审理大部分案件

C.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平衡D.从制度上防止专制以维护民主

30.1781~1783年间,美国邦联政府财政采用各州分摊的做法,要求各州上缴总计1000万美元,部分州以各种理由推脱,结果邦联政府只收到不足200万美元。

这表明

A.邦联政府可向各州征税B.全国性政府有名无实

C.邦联政府未获各州认可D.各州有明显分离倾向

31.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

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32.根据罗斯福总统的建议,国会授权政府设立工程振兴局,并拨款用于重新造林,修建住宅和兴办教育等,到1943年该局共花费了110亿美元用于种类繁多的兴建项目。

这表明罗斯福希望

A.借助多渠道提供就业机会B.采取金融手段以解决危机

C.通过制定法规来复兴经济D.设立新的机构以控制市场

33.当代美国政治理论家罗伯特·达尔指出:

“在民主国家,政治和官僚精英力量固然强大,远胜于普通公民,但他们还不是专制君主。

”这表明

A.民主国家难以避免君主专制B.“主权在民”的观念不断强化

C.政治精英危害公民基本权利D.政治和官僚精英权力受到制约

34.北朝推行均田制,规定年满15岁男子依照制度占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按户缴纳赋税,并要求男子达到15岁、女子达到13岁,必须嫁娶,不得拖延。

均田制的目的是

A.抵制土地兼并B.促进人口增长C.增加财税收入D.稳定个体小农

35.文献与考古表明,唐代中后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

这表明

A.外来文化改变了唐代的社会生活B.唐代中后期手工业趋于衰落

C.外来的丝织技术超过了唐朝D.中外文化交流互动日益深入

36.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

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

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

这反映了民国初期

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

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

37.乾隆以后,“关东每岁有商船二三千只至于上海”,“载豆、麦、杂粟,一岁三运以为常”。

据此,判断有误的是

A.商品经济繁荣B.长途贩运发达C.区域经济发展D.抑商政策改变

38.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39.1950年,东北人民政府规定在大区范围内对煤炭、钢材等多种生产资料统一分配,随后,东北地区计划分配的物资种类逐年增加。

从1953年起,计划分配调拨体制开始在全国铺开。

这反映了中国计划经济体制

A.是新生国家政权的基础B.随着行政区域的扩大逐步建立

C.是在宪法原则下建立的D.随着工业化建设的进行而建立

40.在英国,狭窄的铁路跨过像绿色海洋一样的乡间,把沿途被装进火车的英国人民,抛进城门口越来越稠密的人群之中。

这一现象反映了工业革命

A.缩小城乡差距B.促进农业快速发展

C.推动城市化进程D.加速农村城镇化进程

41.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

“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互助组,我是青年团员,还是乡上的人民代表,我能落后吗?

”其描述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B.“三年经济困难”时期C.人民公社化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2.1933年,罗斯福总统签署田纳西领域管理局法案,实施对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全面发展计划。

其“代表现代政府中一种真正新颖而富于想象力的设计。

……它将不受那些不相干的国家界限的禁制,而且将是独立经营的、政府所有的公司”这种经营方式

A.表明国家放弃对企业干预B.改变了田纳西河流域国有制

C.抑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D.具有私营企业的某些灵活性

43.1952年到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

这是

A.推行农业集体化导致的变化B.适应“加速发展战略”的需要

C.应对世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措施D.调整农业政策的结果

44.卢梭和洛克都是著名的启蒙思想家。

在下列洛克关于国家政治的主张中,与卢梭的主张不同的是

A.议会君主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B.国家源于社会契约

C.人民有权反抗和改变违约政府D.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45.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

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46.卢卡契在评论19世纪某一作家时认为:

“(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尽管他有那些政治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他依然用未受污染的眼睛观察所产生的矛盾,并忠实地描述他们。

”据此判断,这一评论所指的作家是

A.拜伦B.巴尔扎克C.薄伽丘D.莎士比亚

47.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

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①墨家学派的诉求②王阳明心学的主旨③智者学派的主张④百科全书派的共同追求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8.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

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

“当

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B.君主立宪制C.共和制D.无产阶级专政

49.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

“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

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

”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

A.联合国B.欧洲共同体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0.西班牙在美洲的主要黄金来源地是新格拉纳达。

到1600年,从这里出口了400多万盎

司的黄金。

新格拉纳达的黄金产量逐步上升,到18世纪,其产量约为16世纪产量的三

倍。

这些黄金的流入直接导致西班牙

A.国力增强,确立世界霸主地位B.资本积累,引发本国工业革命

C.贸易发达,成为世界市场中心D.物价上涨,冲击封建生产关系

51.《全球通史》写道: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

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材料叙述的是

A.新航路开辟的情景B.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情景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景D.第三次技革命的情景

52.1996年美国通货膨胀率下降到2.1%,为30年来最低水平。

1997年5月,美国失业率已

降到4.8%,为1973年以来最低水平。

1997年,美国经济增长率达3.2%,继续在西方

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冷战结束,国防开支减少B.政府压缩社会福利的开支

C.信息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D.没有出现大规模经济危机

53.1931年,斯大林说: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50—100年,我们应当在10年内跑完这段

距离。

”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苏联国情B.推动了苏联经济模式的形成

C.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致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54.有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义主义者通过文、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

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

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是用神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

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

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55.如同在自然领域有“物体运动三大定律”一样,西方先哲们也发现人类社会也有

“三大定律”:

第一,人是社会的中心;第二,个人利益是治理社会的基础;第三,任

何政府唯一的宗旨就是保护人民创造财富和享受幸福的自由。

其中,第三大定律的思

想集中体现为 

A.三权分立     B.天赋人权     C.社会契约论     D.人民主权

56.被宗教人士评论为“让上帝远离了这个世界,降低了人类在其中的独一无二性”的

学说是来源

A.伏尔泰的天赋人权说B.达尔文的进化论

C.马丁·路德的新教说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7.在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梁启超说:

“他的政治理想,从近日青年眼光看去,虽

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骚《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

等议论,不能不算文化之一高贵产品。

”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58.中华民国著名记者黄远生认为:

“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若是者犹滴滴之水、青青之叶,非其本源所在。

本源所在,在其思想。

”黄远生的观点类似于

A.洋务运动时期李鸿章的思想B.维新变法时期严复的思想

C.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的思想D.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思想

59.雅虎知识堂评价某战役“是国共合作、共创民族抗战伟业在战役上配合的典范……从阎锡山接受周恩来建议,建立战地动员会,到八路军吸收友军阵地战、阻击战经验,整个战役过程中无不闪烁着民族团结精神的光辉……同时也为新形势下的国共合作积累了经验。

”依据所学知识,可得知此战役名称是 (  )

A太原会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战役D.百团大战

60.对于巴黎公社的最终失败,马克思说:

“为了避免篡夺政权的嫌疑,他们进行了公社的选举,失去了大好的时机,而组织公社等等又浪费了更多的时间。

”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B.巴黎公社的选举是不合时宜的

C.巴黎公社缺乏斗争经验D.巴黎公社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61.(14分)从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至1905年被宣布废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创进士科之后)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益密,取人之道益公……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二(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近代渐设考试以取人才,而为学优则仕之举。

今英、法、美均已见端,将来必至推广。

——丁韪良《西学考略》

材料三贫若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

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

材料四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

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

——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

材料五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

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

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

——徐辉《废除科举制与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

(1)据材料一,归纳科举制的主要特点。

(3分)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5分)

 

(3)在近代,科举制“西国莫不慕之”,而在中国却难逃被废除的命运。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6分)

62.(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革秦之弊,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约法省刑,简易疏阔。

……其法制的指导思想则为礼法并用,以礼入法,儒家经义成为法理的基础,坚持德主刑辅,先教后刑,奠定了此后法制体系“礼刑一体”的基本框架。

——摘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拷问用于查明犯罪真相,但不应作为首选方式。

因此,首先应当求助于证据;如果当事人涉嫌犯罪,则可以通过拷问迫使他供出同谋与罪行。

然而在涉及与王侯有关的叛国罪时,如果需要提供证词,且为情势所适,则所有都无一例外地应接受拷问。

拷问不应完全听从原告的要求,而应本着合理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