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92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docx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

古代文学理论批评总结

 

1. 诗言志

含义

“志”指触物所兴,感事抒怀的情感、志向。

2.“兴观群怨”说

含义

兴指诗歌的感染作用,侧重于个人道德修养;观指通过诗歌了解社会风俗、民政得失;群指的是人们可以借助诗歌交流情感,使群体融洽;怨指人们可以借助诗歌发泄对统治者的不满,进行讽谏。

3.“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

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寻找诗人真正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知人论世

要了解作品真实具体的内涵,需要考察社会环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4.“中和”说

5.文质关系

墨、道、法

抨击文的消极作用。

儒家

注重质,同时认为经过文的装饰,质会变得更完美。

6. 言意关系

言以尽意

言不尽意

言以明象,象以表意;得意忘言。

7. 道法自然

自然之道;人性也应该是自然的;“贵真”说。

8.“大音稀声”和“大象无形”

含义

具体的声音、形象不是完美、全面的形象,只有道的表征——“大音”、“大象”才是完美的。

有无相生

道与实有事物之间相互依赖。

9.“养气”说

含义

培养浩然之气。

10.“虚静”说

含义

体“道”的一种方式,即“涤除玄览”,也即洗涤内心,使之无杂念后,诉诸内心超感觉的体验方式。

11.“物化”说

含义

一种主体和客体世界规律完全吻合的状态,一种自由创造的境界。

12.传神写物

含义

艺术作品若不能传神,即便外在形式十分完美,也不能够打动人的心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13.“发愤著书”说

含义

提出文学创作活动所具有的强烈的情感宣泄功能,尤其是怨愤不平之情绪;提出了创作活动的目的是以立言追求人生的不朽价值。

14.物感

《乐记》

诗乐的声音是人心受外物感动而发出的;侧重社会政治对人情感世界的影响。

15.明道、征经、宗圣

扬雄

人们若想认识真理就必须学习经典;复古倾向。

 

16.王充

特点

把“真”确立为论文衡艺的标准;突破经学束缚;提倡创新,反对模拟。

17.“情志”说

含义

从思想和感情两个层次重新解释“诗言志”理论,但是将情感纳入了儒家伦理价值体系中。

18.“六义”说

含义

风、雅主要因地域差别而呈现出不同形态,地方性的称之风,产生于文化政治中心的称为雅,颂则是歌功颂德的乐歌,比即比方于物,兴即托事于物。

19.“讽谏”说

含义

对统治者批评劝诫,但讽刺要避免直露,而应该委婉含蓄;歌功颂德。

20.“风雅正变”说

含义

揭示诗歌艺术和现实社会的密切联系,一定程度上肯定了表达怨怒哀婉情绪的诗歌的存在合理性。

21.“文气”说

曹丕

文章需要有“文气”;文章的“文气”是由作者的“气”决定的;先天的“气”是禀自先天的自然属性,无法用后天的力量改变。

刘勰

强调后天因素的重要性。

22.“文体”论

曹丕

分为四科八种。

陆机

十种。

刘勰

三十余种;八个类型的风格特征。

23.“物感”说

刘勰

详细生动描绘了物色引起情感变化的过程;对心物交融的心理过程作了进一步分析;对如何表现物色提出了具体写作要求;提出了自然风光有助于文学创作的观点。

钟嵘

从社会层面进行论述;强调悲欢离合的人生遭际对具体情景中的个体心灵的触动。

24.“神思”论

含义

驰神运思,也即作家的创作构思。

刘勰

将“神思”活动离析为“神”与“物”;分别论析主体情志和语言辞令的作用;把创作构思分为“表现”和“传达”两个环节;能够运用的写作之术。

25.声律论

含义

四声八病。

26.“风骨”论

刘勰

文章所表现出来的力量的美,或称劲健之美;风,偏于空灵、超逸,多表现为文章情思的跌宕流动;骨的意蕴偏于充实、刚硬,多表现为文词的锤炼加工。

27.“滋味”说

刘勰

把“滋味”和含蓄的艺术特点联系起来。

28.“讽喻”说

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作,歌诗合为适而作;文辞质朴而直截了当,明白通俗;语言口吻刚直激切,使人容易受到触动刺激;采用语调奔放而流畅的诗歌体裁;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9.“诗境”说

《诗格》

两层含义:

感官中的外界物境;诗人构思时头脑中浮现出来的意象。

三境:

物境、情景、意境。

司空图

揭示诗歌风格的意境。

30.“明道”说

韩愈

“道”指的是儒家的仁义之道,但是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具有突出的重政教实用色彩;重创新。

31.“复古”论

含义

学古、模古、师古。

32.“平淡”论

平淡之美

包括内容的平淡和形式的平淡,从表面上看平平无奇,语言表达也朴实无华,但在作品深处却隐藏着丰富深沉的人生体验,艺术上也是经过陶洗磨练后的境地;宋代诗人有意追求这种美。

33.“法度”论

含义

宋人明确意识到诗文创作中有自身的法度和规矩;特制诗歌形式、技巧方面固定不变的表现方法。

34.别材别趣

严羽

诗歌独特的材料、题材;兴趣,兴象和情致交相融合,浑然一体,产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趣和韵味。

35.妙悟

严羽

对诗学、诗道的领悟;对具体诗情、诗境的体会把握。

36.格调

诗调

以诗歌音调为基质的音乐性。

诗格

诗歌风格;诗歌固有的艺术格式,主要体现在语言结构方面。

37.性灵

公安派

强调真实自然;突出作家所独具的灵心慧性。

38.真情论

含义

散发着人性觉醒气息的个人情感。

39.实以虚行

含义

把一部分情节放到语言、心理等虚写形式中进行。

40.叙事养题

含义

使事件充分戏剧化;强调作品要设置悬念。

41.发愤著述

含义

主张从主观动机出发选择、改变故事。

42.假事真情

含义

情节虚构而有真实感。

43.同而不同

含义

同指共性,不同指个性,揭示人物性格中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

44.“情景相任”说

王夫之

情景交感是诗歌创作的重要契机;情与景在诗歌中是彼此交融,难以割裂的。

45.“诗基”说

叶燮

胸襟是诗歌创作的基础、基点,表现为才、胆、识、力。

46.“义法”说

方苞

义即“言有物”,就散文内容而言,具体指儒家思想;法即“言有序”,就散文形式而言,重点在散文的布局结构、剪裁次序上。

47.“神气”说

刘大魁

兼指作家的人格构成和散文的艺术构成。

48.“义理、考证、文章”说

姚鼐

散文创作中三者兼收为善;义理是其中的核心。

49.“寄托出入”说

周济

非寄托不入,专寄托不出。

50.“事为文料”说

金圣叹

揭示小说文体的两重属性:

艺术化和虚构性。

51.“性格”论

金圣叹

在构成小说诸要素中,人物形象占有头等重要的地位;人物形象的刻画要有个性;个性化的描写应体现在语言、外貌等方面。

52.“以犯求避”法

金圣叹

高手临文不可以去“避”,相反缺可以去“犯”,然后在“犯”中求“避”。

53.“背面铺粉”法

金圣叹

衬托的手法。

54. “正笔奇笔”说

毛氏父子

正笔指时间顺序很严密的情节;奇笔不是出于故事进展的必需,而是为了作品更生动,更精彩。

55.“常山率然”说

毛氏父子

有机的结构形式。

56.“天理、人情”说

张竹坡

强调写实特征,天理指生活逻辑,人情指人物的性格逻辑,情节既要符合天理,又要符合人情。

57.“囫囵语”说

脂砚斋

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性,直接含义则指这类人物的语言描写。

58.“是非自见”说

卧闲草堂

作者不直接露面评论,也不显示出自己的态度,而在冷静客观的描述中,使讽刺对象自身出现矛盾、破绽,产生讽刺效果。

59.“无我之境”说

王国维

主体感情及个性特征较为隐蔽,甚至完全融之于景的静穆和谐的诗境。

60.“熏、浸、刺、提”的小说功能论

梁启超

熏指阅读小说时全身心贯注于作品,思想感情完全进入其氛围内,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浸指小说读罢,读者长时间沉浸于作品感发的情绪之中;刺指作品引起的思想感情的震动;提指读者认同于作品的正面人物,不知不觉间使自己的人格得到提升。

61.小说悲剧论

王国维

一种悲剧由恶人的肆虐引起;一种悲剧由于命运的播弄而酿成;的三种乃由于剧中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