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518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docx

精品K12学习高一语文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广平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四次月考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

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

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

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

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

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

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

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

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

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

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

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

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

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

另外,如今学生

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

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

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

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

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

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

(选自((新湘评论》2013年第24期,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A.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

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D.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

2.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

B.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C.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

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重视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选择题每个3分,翻译每句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

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

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项羽之卒可十万。

淮阴先合,不利,却。

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

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

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

鲁为楚坚守不下。

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遂以鲁公号葬项羽谷城。

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正月,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汉王曰:

“吾闻帝贤者有也,空言虚语,非所守也,吾不敢当帝位。

”群臣皆曰:

“大王起微细,诛暴逆,平定四海,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大王不尊号,皆疑不信。

臣等以死守之。

”汉王三让,不得已,曰:

“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

”甲午,乃即皇帝位汜水之阳。

天下大定。

高祖都洛阳,诸侯皆臣属。

故临江王驩为项羽叛汉,令卢绾、刘贾围之,不下,数月而降,杀之洛阳。

五月,兵皆罢归家。

高祖置酒洛阳南宫。

高祖曰:

“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

吾所以有天下者何?

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高起、王陵对曰:

“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

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4.对下列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之卒可十万可:

大约

B.淮阴先合,不利合:

交战

C.遂略定楚地略:

攻占

D.陛下慢而侮人慢:

缓慢

5.下列加横线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B.臣等以死守之常以身翼蔽沛公

C.项羽仁而爱人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有功者害

之填然鼓之

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对于再三推辞皇位的原因,汉王自己假惺惺地解释为以国家利益为重。

B.文中刘邦高度评价了张良、萧何和韩信,突出了他们不凡的才能,其实,他更是在炫耀自己的英明。

C.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有很多,但在高祖看来,其主要原因是项羽不会使用人才。

D.汉王一方认为,刘邦虽对人轻侮傲慢,却能与天下同利;项羽虽仁义爱人,却缺乏宽广的胸怀。

7.翻译下列句子(10分)

①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5分)

译: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

(5分)

译:

(二)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8~9题。

(12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村晚

雷震

草满池塘①水满陂②,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塘:

堤岸。

②陂(bēi):

池塘。

8.本诗前两句的写景极有特色,请从炼字的角度加以赏析(至少两处)。

(6分)

 

9.本诗中作者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表达出怎样的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共10分,每空1分)

(1)书生意气,。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

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以物喻人、表达对家园故土的留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表现作者刚正清白、守直以追随前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屈原“不患人之不知己”、但求自己心性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屠呦呦与青蒿素

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

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

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

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

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

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

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

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

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

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

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

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

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

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

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

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

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

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

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

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

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

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

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

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

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

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

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屠呦呦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其后分配到中医研究院工作。

时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她因此患上中毒性肝炎。

B.39岁的屠呦呦仅有大学本科学位,却也被召集加入“523”项目,是因为她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

她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也证明了她的勤奋。

C.屠呦呦决定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是受到了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启发,而事实证明,温度正是青蒿素提取的关键,过高的温度将破坏青蒿素的性质,使其抗疟性丧失。

D.在确认了青蒿素提取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情况下,屠呦呦和同事在患有间日疟原虫和恶性疟原虫的病人身上试验该提取物的有效性。

临床试验的结果激动人心:

经治疗的病人疟疾症状迅速消失,这些症状包括高烧和血液中的寄生虫数量。

而采用氯喹治疗的病人却没有效果。

E.“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诗句出自《诗经·小雅》,是一首迎宾之曲,该诗曾经被曹操化用入《短歌行》。

文尾所说的“神奇的预言”是指诗句恰好将“呦呦”的名字与“蒿”联系在了一起。

(2)屠呦呦在提取青蒿素过程中展现出她身上怎样的特点?

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6分)

(3)文章在开篇和结尾处引用《诗经》,有何作用?

(6分)

(4)屠呦呦对获得诺贝尔奖和提取青蒿素的功劳归属问题有何看法?

请联系文本并实际谈谈你的思考。

(8分)

第II卷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健康究竟有没有危害?

专家、学者们众说纷纭,————,

弄得老百姓无所适从。

②对于这篇小说的获奖原因,评委会成员,————,但有一点达成了共识,那

便是构思奇妙、视觉独特。

③在养鸽扰民事件中,他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互不相让。

A.莫衷一是各执一词各抒己见B.各抒己见莫衷一是各执一词

C.各执一词各抒己见莫衷一是D.莫衷一是各抒己见各执一词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专家估算,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

与此同时,每年新增失独家庭7.6万个,一方面失独父母承受着失去子女的悲痛,另一方面面临着养老、医疗等难题。

B.滨湖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以后,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就在校园内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了。

C.重庆市有关领导指出,良好的投资环境、良好的服务质量、较高的办事效率,是两江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D.李雪健因成功塑造了《渴望》中的宋大成这一人物而一举成名。

他生在山东巨野,接近他的人都知道,他身上有一种纯朴真诚的东西是他的本色。

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可见,啮齿动物在生态系统的建设、维护、恢复等方面担负着不可替代的职责,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

①而它们贮藏食物的行为帮了森林的忙,它们把果实埋藏在距离母树较远的地方,帮助树木传

播了种子

②没有了它们,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形形色色的蛇类、猛禽类以及猫科、犬科、鼬科

动物了

③当啮齿类动物吞噬果实的时候,种子也随之散布到更远的地方不可缺失的一环

④啮齿类动物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它们是大自然的基石,是生态系统

⑤绝太多数肉食类动物都以它们为主要食物

⑥而且有些植物的种子必须经过老鼠或其他动物的消化道才能萌发

A.④⑤②①③⑥B.⑤②①③⑥④

C.④②⑤①③⑥D.②⑤①③⑥④

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

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五、作文(60分)

1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航行者把树比作指引方向的路灯,劳动者把树比作遮风挡雨的雨伞,诗人把树比作笔下的精灵……

你把树比作了什么,请以“树”为题目作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套作,不抄袭。

 

高一语文答案

试题答案:

1.A试题分析:

题干是“汉字”作用,A中却是“汉字造字有六法”,答非所问。

2.C试题分析:

C“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说法错误,应适当去做,且正确使用汉字。

3.B解析:

原文是“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4:

D轻慢无礼

5:

B以,均为介词,用。

A前者为“…的原因”;后者为“用…的方法”;C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为表递进关系。

D前者为代词,有功劳的人;后者“之”,调节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6:

A“以国家利益为重”是汉王接受皇位的理由,不是拒绝皇位的理由。

汉王拒绝皇位的理由是“皇帝的尊号贤人才能拥有,自己不愿意徒有虚名”。

7:

①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

②太子和知道这件事情的宾客,都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

帽子给他送行

试题分析:

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

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

北、示、降、宾语前置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白衣冠。

参考译文:

汉五年(前202),高祖和诸侯军共同进攻楚军,在垓下与项羽决战。

淮阴侯韩信率领三十万大军与楚军正面对阵,他的部将孔将军在左边,费将军在右边,汉王领兵在后,绛侯周勃、柴将军跟在汉王的后面,项羽的军队大约有十万。

淮阴侯首先跟楚军交锋,不利,向后退却。

孔将军、费将军(从左右两边)纵兵攻上去,楚军不利,淮阴侯乘势再次攻上去,于垓下大败楚军。

项羽的士兵听到汉军唱起了楚地的歌,以为汉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楚地,项羽于是战败逃走,楚军因此全部崩溃。

汉王派骑将灌

婴追杀项羽,一直追到东城,杀了八万楚兵,终于攻占平定了楚地。

只有鲁县人还为项羽坚守,不肯降服,(因为怀王当初封项羽为鲁

公。

)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

于是,汉王按照鲁公这一封号的礼仪,把项羽葬在谷城。

回师定陶,驱马驰入齐王韩信的军营,夺了他的兵权。

正月,诸侯及将相们共同尊请汉王为皇帝。

汉王说:

“我听说皇帝的尊号,贤能的人才能据有,徒有空名,不是我所要的,我可承担不了皇帝的尊号。

”大臣们都说:

“大王从平民起事,诛伐暴逆,平定四海,有功的分赏土地封为王侯,如果大王不称皇帝尊号,人们对大王的封赏就都不会相信。

我们这班人愿意以死相请求。

”汉王辞让再三,实在推辞不过了,才说:

“既然诸位认为这样合适,那我就为了国家的便利吧。

”甲午日,汉王在汜水北面登临皇帝之位。

天下平定之后,高祖定都洛阳,诸侯都归顺了。

从前的临江王驩替项羽反叛

刘邦,高祖命令卢绾、刘贾围攻他,没有攻下,几个月以后,王驩投降了,高祖在洛阳将他杀死。

五月,将士兵都遣散回家了。

祖在洛阳南宫摆设酒宴。

高祖说:

“列侯和各位将领,你们不能瞒我,都要说真心话。

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

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

”高起、王陵回答说:

“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

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人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

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加害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打了胜仗不给人家授功,夺得了土地不给人家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高祖说:

“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

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

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能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

8、①用“满”字写出青草茂盛,池水盈盈,生机一片;②“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③“浸”生动地描绘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

(答出两点就给6分)

9、幽静美丽、饶有生活情趣的晚村暮色图景,(描绘画面略)(3分),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的田园生活赞美向往之情(3分)。

10默写

(1)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2.女也不爽,士贰其行3.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4、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11.

(1)C2分、E3分、A1分,屠呦呦一度患中毒性肝炎是因为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而她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原因列举不全。

B项“具有中西医背景,而且勤奋”是她被任命为研究组组长的部分原因,而不是召入项目的原因;后边的工作不是她个人完成,而是她的研究组。

D项中“而采用氯喹治疗的病人却没有效果”错误,原文为“没有这些临床收益”。

(2)①具有中西医背景。

既能在中医医书中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又能驾驭西医的实验操作。

②勤奋。

“耗时3个月,从两千多个方药中筛出640个,又锁定到一百多个样本”。

③能够广泛吸收前人经验。

吸取了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的经验。

④勇于创新。

用沸点只有35℃的乙醚代替水或酒精来提取青蒿素。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3)①内容上,交代了屠呦呦名字的出处,凸显了屠呦呦和青蒿之间的联系,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②结构上,首尾呼应,同时照应了标题,强化了对传主的赞美之情。

③效果上,引用《诗经》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与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

(每点2分。

(4)①她知道诺贝尔奖是崇高的荣誉,但并未将其放在心上,从她“这个刚闹完,又出来个诺贝尔奖”的慨叹和获奖后对媒体的态度上可以看出;(2分)她把功劳归于研究团队和国家,并未居功自傲,从她“是当年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结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的表述可以看到。

(2分)②学者最值得尊敬的是一生的贡献和精神,而不是名誉或者头衔。

相关链接)像钱钟书一生没有很多的头衔,却是不妨碍他受到世人的尊敬,只要做出过突出的贡献,具有像屠呦呦那样为病患以身试药的精神,我们就应该给予充分的尊敬。

(4分,看法2分,联系现实2分。

言之成理即可。

12.D(莫衷一是:

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或各种意见都有,没有定论。

它和①中“众说纷纭”“无所适从”相照应,更合其情境。

各抒己见:

指各人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

“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强调的是观点或态度不同,而“各抒己见”可以达成共识,合乎②的情境。

各执一词:

指各人坚持各人的说法。

形容意见不一致,但都有明确的观点或态度和③中“互不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