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8455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3.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docx

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

2020高考语文语文默写训练经典题目(附答案)50

一、高中语文默写训练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风兮!

风兮!

何德之衰!

________,________。

已而!

已而!

今之从政者殆而!

((《论语》)

(2)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

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

________,百步九折萦岩峦。

((李白《蜀道难》)

(4)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________。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柳永《雨霖铃》)

(5)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

(纳兰性德《长相思》)

【答案】

(1)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2)举匏樽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

(3)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

(4)杨柳岸;晓风残月

(5)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要求考生审清题目要求,抓准题目所给关键词,联系课文有联系的原句,注重理解和积累。

本题为上下句默写,注意易错字形:

(1)谏、犹

(2)匏樽、属、沧、粟(3)猱、度、(4)岸、晓(5)聒。

故答案为:

⑴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⑵举匏樽以相属;渺沧海之一粟;⑶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⑷杨柳岸;晓风残月;⑸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

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助具体形象,运用夸张、想象的手法,侧面表现了洞箫声的悲凉幽怨。

(2)《琵琶行》中点明诗人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论语·泰伯》中“________”表明知识分子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而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

本题属情境默写,答题时需认真审题,抓住题干中关键提示信息,准确选择语句填空。

另外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比如“壑”“嫠”“荻”“瑟”“弘毅”等字。

故答案为:

⑴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⑵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⑶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的能力。

命题改变以往给出上下,填写下句纯记忆型方式,而是改为通过名句含意的提示要求默写,这样就将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

因此,解题时必须注意:

一是语意的提醒;二是注意难写字。

3.写出下列名句的上一句或下一句。

(1)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李白《蜀道难》)

(2)   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逍遥游》)

(3)________,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琵琶行》)

(4)悬泉瀑布,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郦道元《三峡》

(5)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悉以咨之,然后施行,________,有所广益。

(诸葛亮《出师表》)

(7)巧笑倩兮,美目盼兮,________。

(《论语·八佾》)

(8)________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孟子·尽心下》)

【答案】

(1)连峰去天不盈尺

(2)而御六气之辩

(3)银瓶乍破水浆迸

(4)飞漱其间

(5)高者挂罥长林梢

(6)必能裨补阙漏

(7)素以为绚兮

(8)言近而指远者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盈”“辩”“迸”“漱”“罥”“阙”“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故答案为:

⑴连峰去天不盈尺;⑵而御六气之辩;⑶银瓶乍破水浆迸;⑷飞漱其间;⑸高者挂罥长林梢;⑹必能裨补阙漏;⑺素以为绚兮;⑻言近而指远者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信誓旦旦,________。

(《诗经·氓》)

(2)   不义而富且贵,________。

(《论语·述而》)

(3)   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斯已矣。

(《庄子·逍遥游》)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

(《荀子·劝学》)

(5)________,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________,一任群芳妒。

(陆游《卜算子·咏梅》)

【答案】

(1)不思其反

(2)于我如浮云

(3)辩乎荣辱之境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海上生明月

(6)凌万顷之茫然

(7)赢得仓皇北顾

(8)无意苦争春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反”“辩”“知”“仓皇”。

故答案为:

⑴不思其反;⑵于我如浮云;⑶辩乎荣辱之境;⑷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⑸海上生明月;⑹凌万顷之茫然;⑺赢得仓皇北顾;⑻无意苦争春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从个人成长到国家发展,辩证地阐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指出国家“________,________”,常常会走向灭亡。

(2)《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度,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一句,点出困苦催生白发,而“________”一句,则表达了诗人欲借酒消愁而不能的痛苦之情。

【答案】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字词的写法:

拂、淇、隰、泮、繁、鬓、潦。

故答案为: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⑵淇则有岸;隰则有泮;⑶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亡国原因。

(2)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______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_______”,又怎么会灭亡呢?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苏轼以酒祭奠江月寄托其旷达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拂”“酹”。

故答案为: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⑵则足以拒秦;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⑶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7.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朝菌不知晦朔,________,此小年也。

(《庄子·逍遥游》)

(2)________,恐年岁之不吾与。

(屈原《离骚》)

(3)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4)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

(李商隐《锦瑟》)

(6)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7)好学近乎知,________,知耻近乎勇。

(《礼记·中庸》)

(8)牢骚太盛防肠断,________。

(毛泽东《和柳亚子》)

【答案】

(1)蟪蛄不知春秋

(2)汩余若将不及兮

(3)直挂云帆济沧海

(4)苔痕上阶绿

(5)只是当时已惘然

(6)凌万顷之茫然

(7)力行近乎仁

(8)风物长宜放眼量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本题属于上下句默写,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

在做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要求。

其次要镇定作答,规范写字。

此题要注意的易错字有:

蟪、蛄、惘、汩。

故答案为:

(1)蟪蛄不知春秋;

(2)汩余若将不及兮;(3)直挂云帆济沧海;(4)苔痕上阶绿;(5)只是当时已惘然;(6)凌万顷之茫然;(7)力行近乎仁;(8)风物长宜放眼量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谁懂得道理,谁就是老师”这一观点。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先强调人要经历各种困苦磨练,后由个人说到国家,提出一旦“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必定灭亡的论断。

【答案】

(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

本题中的哀、鉴、亦、拂、患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故答案为:

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⑶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曾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愿意舍己为人,庇佑天下寒士,并且死而无憾的决心。

(2)习主席强调学习积累的重要性时曾指出,只要坚持下去一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

《劝学》一文中,以行路设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古人在欢乐之余,往往会有人生短暂之叹。

曹操曾感慨人生“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苏轼也曾在《赤壁赋》中借飞虫米粒慨叹人生如同“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如“跬”“至”“蝣”“沧”“粟”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如本题,“至”需要注意结合意思“到”来识记,不能误写成“致”等。

故答案为:

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⑵(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⑶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栗

【点评】此题考查对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

从内容上看,这些名句名篇,或是揭示人生哲理,或是反映生活真谛,或是描绘人物情貌,或是表现事物真相,具有思想性、哲理性、艺术性。

考查多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据字义记字形,以免写错别字,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理解性默写,做题时要审清题意,根据有关信息(作者、文题诗题、句意、题中关键词等)准确断定默写的诗句。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屈原《离骚》)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无题》)

(4)定乎内外之分,________。

(庄子《逍遥游》)

(5)不积跬步,________。

(荀子《劝学》)

(6)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7)________,不悱不发。

(《论语·述而》)

(8)靡不有初,________。

(《诗经·大雅·荡》)

【答案】

(1)日月忽其不淹兮

(2)唯见江心秋月白

(3)庄生晓梦迷蝴蝶

(4)辩乎荣辱之境

(5)无以至千里

(6)艰难苦恨繁霜鬓

(7)不愤不启

(8)鲜克有终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后者。

本次名句默写课外部分难度偏低,主要还是需要把握住课内名篇,复习时需要立足课本,精确记忆。

对于易错字,如“唯见江心秋月白”中的“唯”,“辩乎荣辱之境”的“辩”和“无以至千里”的“至”等,需要在复习时默写记忆。

故答案为:

(1)日月忽其不淹兮;

(2)唯见江心秋月白;(3)庄生晓梦迷蝴蝶;(4)辩乎荣辱之境;(5)无以至千里;(6)艰难苦恨繁霜鬓;(7)不愤不启;(8)鲜克有终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完成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熟记要求背诵篇目,还要注意句中易错的字,包括生僻难写字,同音异义字、异形字,形近字,通假字,句中虚词。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我们该何去何从?

寻找理想要仰望星空、百折不挠,不要像《蜀道难》中“①________,②________”,因高远艰险而畏惧叹息;实现目标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要像《劝学》中所说的“③________,④________”,永不止步,勤能补拙;为人处世要树立自信、超越自卑,正如《出师表》中所说“⑤________,⑥________”。

【答案】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扪、胁、抚膺、驽、驾、恢弘、妄、菲薄。

故答案为: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驽马十驾;功在不舍;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阐明了如果“________,________”国家就会灭亡的道理,强调了“忧患”之于国家的另一种意义。

(2)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正好与唐太宗“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做法相反。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比喻手法摹写琵琶的声音,既有表现声音婉转流利的“________”,也有用雨声来比喻乐声浊杂粗重的“________”。

【答案】

(1)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3)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

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

本题属于前者。

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

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

“拂”“莺”“嘈”。

故答案为:

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⑶间关莺语花底滑;大弦嘈嘈如急雨

【点评】此题考查识记和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默写要求学生在识记时候要以理解为基础进行识记,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平时对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要多记忆,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书写务必规范。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叙述自己的选择时说,他之所以委屈心志、抑制感情,并且“________”,是因为他清楚地知道,“________”才是为古圣先贤所称道的做法。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而出场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描写赤壁雄奇壮丽的景物,除写陡峭的山崖外,还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滔滔的江流。

【答案】

(1)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名句背诵默写难度不大,但考生常得不到满分,原因有二,一是背不出来,二是写了错别字,后者是主要原因。

课内的句子当抓牢,倒背如流,理解内容记忆,这样不会背错填错句子,同时关注其中易错的字。

这些字主要是形声字,考生很容易写成同音异形字。

本题中的尤、攘、诟、伏、琵琶、遮等字,都要格外留意。

故答案为:

⑴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⑵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

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

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喟叹终日。

(2)《劝学》中,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心中的疑虑消除,于是同苏轼“________,________”,跟文章开头的“泛舟”“月出”遥相呼应。

【答案】

(1)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

“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

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

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要注意如下字词:

“曾”“愧”“锲”“镂”“枕藉”“既”。

故答案为:

⑴曾不事农桑;念此私自愧;⑵锲而不舍;金石可镂;⑶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

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

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使用了顶真手法,白居易《琵琶行》“________,________”也运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

(2)“________,________”是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对秦极力搜刮财物奢侈靡费发出的激愤质问。

(3)文天样《过零丁洋》)中,将追忆过去和感慨当下融为一体,借助地点表明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解析】【分析】此题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

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

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锱铢”的写法。

故答案为:

⑴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⑵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⑶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点评】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